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6238发布日期:2019-04-20 05:3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中针对关键步骤肩盂中央针的置入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目前仍是治疗肩关节终末期疾病及严重创伤的最佳方式,而肩盂假体的正确安放对于良好的近、远期手术效果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无论是常规的顺置式全肩关节还是逆置式全肩关节均是如此。对于肩盂假体而言,肩盂中央针的准确置入也是关键步骤。然而,目前临床术中置入肩盂中央针仍有赖于肉眼判断、徒手触摸和术者经验,存在着术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以及主观性过强,过分依赖术者经验的问题,极容易出现肩盂假体位置不良,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目前尚无能够在术中辅助术者进行准确置入肩盂中央针的仪器装置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用于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中对手术关键步骤之一肩盂中央针的置入提供辅助,以便实现肩盂中央针的精准置入,缩短手术时间,改善肩盂假体的位置从而提高手术精度,方便临床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分为顺置式导向装置与逆置式导向装置。

顺置式导向装置用于常规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为夹钳式设计,定位夹钳两端分别连接上壁夹块与下壁夹块,夹块与定位夹钳连接为万向球头关节设计,上壁夹块和下壁夹块边缘带有由中央到两端分布的指示刻度,夹块边缘为分别贴合肩盂上部和下部的弧形,在两个夹块中央分别有垂直弯曲的指示尺,指示尺中部带凹槽。钻孔定位尺分为柄部、钻孔螺母、侧板和肩盂中心点指示杆;柄部为中空设计,尾端带有内螺纹,与钻孔螺母相匹配;钻孔螺母为中空式,用于定位针的插入,螺母头部的外螺纹可拧入柄部尾端;侧板为对称弧形板,弧度与肩盂纵轴相贴合,侧板两端可分别插入定位夹钳指示尺中部的凹槽内,侧板的中央带孔以便定位针的插入,侧板两端分别带有从中央到两端递减的刻度,侧板的中央部分两侧方分别开槽,用于肩盂中心点指示杆尾部插入;肩盂中心点指示杆为特定弧度设计,分左右侧,弧度分别贴合左肩及右肩关节肩盂关节面和肩胛颈前面骨面,尾部缩窄可插入侧板侧方槽内,前部开有观察孔。

逆置式导向装置用于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为夹钳式设计,定位夹钳两端分别连接前壁夹块与下壁夹块,夹块与定位夹钳连接为万向球头关节设计,前壁夹块和下壁夹块边缘带有由中央到两端分布的指示刻度,夹块边缘为分别贴合肩盂前下部和下部的弧形。下壁夹块中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中央导引杆,中央导引杆带弧度,其前部特定位置开有呈豆荚形的孔,孔的边缘带有螺纹,与钻孔螺母的外螺纹相匹配。前壁夹块的中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指示针,指示针带弧度,尖端为针状。

将上述的结构按照各自正确的骨性解剖标志定位放置后,可用于精确辅助肩盂中央针的置入。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定位夹钳与夹块之间的连接为万向球头关节设计。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上壁夹块、下壁夹块、前壁夹块边缘为弧形,带有由中央到两端分布的指示刻度。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夹块中央带有垂直弯曲的指示尺,中部带凹槽。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钻孔定位尺的柄部为中空,尾端带有内螺纹。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钻孔螺母为中空,头部带有外螺纹。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钻孔定位尺的侧板为对称弧形板,其两端可插入夹块指示尺中部的凹槽内,中央带孔。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钻孔定位尺的侧板两端分别带有从中央到两端递减的刻度,侧板的中央部分两侧方分别开槽。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肩盂中心点指示杆分左右侧,带特定弧度,尾部缩窄,前部开孔。

如上所述的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下壁夹块的中央导引杆与夹块垂直,带弧度,前部开有豆荚形孔,孔内带有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适用于目前所有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通过该装置的辅助定位,可实现肩盂中央针的精准置入,减少了由于肩盂假体位置不良而产生的肩盂假体局部应力异常、“木马样”效应等,以及由此产生的肩盂假体早期松动,产生疼痛、功能障碍等问题。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通过将上壁夹块和下壁夹块固定、辅助定位梨形肩盂关节面的纵轴,再通过钻孔定位尺进一步定位判断肩盂的准确中央点。利用肩盂中心点指示杆,以及其前部的观察孔,肩盂中心点得以准确定位。此时通过固定的钻孔螺母拧入中央针,即可在肩盂中心拧入,又可使其方向准确朝向肩盂中心点方向,实现了肩盂中央针的准确置入。而对于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其中央针有别于顺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通过下壁夹块和前壁夹块的固定、辅助垂直定位,肩盂关节面下部中央点得以准确定位。中央导引杆前部的豆荚形导引孔设计,适应了肩盂关节面解剖尺寸的大小差异,在对应的豆荚形导引孔可方便拧入固定钻孔螺母。该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结构和操作简单,加工便捷,指示直观,对于操作空间要求较小,便于微创手术中的使用,可有助于精确辅助肩盂中央针的置入。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肩盂中央针定位顺置式导向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钻孔定位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的顺置式导向装置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肩盂中央针定位逆置式导向装置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的肩盂中央针定位逆置式导向装置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中央导引杆的豆荚形导引孔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术中骨性解剖标志的肩盂中心线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在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中,无论是常规的顺置式,还是逆置式全肩关节置换,对于肩盂关节面的准确处理是重要的步骤。如果肩盂假体位置不良,将产生肩盂假体局部应力异常、“木马样”效应等,导致肩盂假体早期松动,产生疼痛、功能障碍等问题。而处理肩盂关节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之一,在于肩盂中央针的准确置入。目前临床上多依赖于肉眼判断、徒手触摸和术者经验,存在着术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以及主观性过强,过分依赖术者经验的问题,极容易出现肩盂假体位置不良。

当前仍缺乏一种有利于术中肩盂中央针定位一致化,便于减少主观偏差的辅助定位装置。本发明为解决此类问题设计一种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方便肩盂中央针的精准置入。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由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或合金制成,分为顺置式导向装置100与逆置式导向装置200,分别用于常规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和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均为夹钳式设计,夹块与定位夹钳连接为万向球头关节设计。

如图1-7所示,顺置式导向装置100包括:1个上壁夹块101,1个下壁夹块102,1个钻孔定位尺103,第一定位夹钳104;第一定位夹钳104两端分别连接上壁夹块101与下壁夹块102,夹块边缘为弧形,带有由中央到两端分布的指示刻度,在两个夹块中央分别有垂直弯曲的指示尺105,指示尺105中部带凹槽。

如图2所示,钻孔定位尺103分为柄部106、钻孔螺母107、侧板108和肩盂中心点指示杆109;柄部106为中空设计,尾端带有内螺纹;钻孔螺母107为中空式,螺母头部带有外螺纹;侧板108为对称弧形板,中央带孔,侧板两端分别带有从中央到两端递减的刻度,侧板的中央部分两侧方分别开槽;肩盂中心点指示杆109为特定弧度设计,分左右侧,尾部缩窄,前部开有观察孔110。

逆置式导向装置200包括1个下壁夹块201,1个前壁夹块202,第二定位夹钳203,第二定位夹钳203两端分别连接前壁夹块202与下壁夹块201,前壁夹块202和下壁夹块201边缘为弧形,带有由中央到两端分布的指示刻度。下壁夹块201中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中央导引杆204,中央导引杆204带弧度,其前部特定位置开有呈豆荚形的孔205,孔的边缘带有螺纹。前壁夹块202的中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带弧度的指示针206,尖端为针状。

本实施例肩盂中央针定位导向装置连接并应用于肩盂后,可指导获得肩盂中央针的精确置入,避免出现肩盂假体出现前后倾等位置不良或覆盖不足等并发症。并且对于解剖结构变异或畸形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判断最贴近真实解剖情况的肩盂轴线。

应用时,牵开肱骨近端或完成肱骨近端截骨后,显露肩胛盂关节面及颈部骨面。如果行常规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将顺置式导向装置100的上壁夹块101放置于肩盂上方颈部,使上壁夹块101的刻度中央“0”位置位于肩盂上方颈部中央;同理,下壁夹块102放置于肩盂下方骨面,使下壁夹块102的刻度中央“0”位置位于肩盂下部骨面中央。握紧第一定位夹钳104柄部固定上壁夹块101和下壁夹块102。然后,将钻孔定位尺103的侧板108放置于上壁夹块、下壁夹块中部指示尺105的凹槽内,侧板108的弧形贴合肩盂关节面,使侧板108的上下边缘和上壁夹块101、下壁夹块102边缘距离相等。然后,将肩盂中心点指示杆109的尾部插入侧板108中部侧方的凹槽内,通过肩盂中心点指示杆109前部的观察孔110判断肩盂中心点。将钻孔螺母107的头端螺纹拧入钻孔定位尺柄部106的内螺纹锁定,通过钻孔螺母107尾端的孔,将克氏针或定位金属针拧入肩盂骨质内完成定位,钻入时方向对准肩盂中心点指示杆前部的观察孔。

实施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时,将逆置式导向装置200的下壁夹块201放置于肩盂下方骨面,使下壁夹块201的刻度中央“0”位置位于肩盂下部骨面中央。前壁夹块202放置于前壁骨面,两夹块呈90°垂直排列。中央导引杆204和指示针206分别贴附于肩盂关节面。根据指示针206所指示的方向,在中央导引杆豆荚形导引孔205的相应位置拧入钻孔螺母107。通过钻孔螺母107尾端的孔,将克氏针或定位金属针垂直肩盂关节面拧入肩盂骨质内完成定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