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瘘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3145发布日期:2019-06-18 23:1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瘘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约有150-180万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其中主要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内瘘是血液透析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通常患者通过动静脉血管瘘每周进行1-3次血液透析治疗,每次至少持续4小时。在日常生活中动静脉血管瘘的护理及透析过程中手臂的舒适、透析的维持是日常医疗的难点及严峻的生活问题。患者平时在家中、进入睡眠状态时,很可能会无意识地抓挠手臂上的动静脉内瘘,翻身后身体或头部很可能枕压手臂上的动静脉内瘘,无意识的搔抓或长时间的压迫可能导致动静脉血管瘘不可逆的损伤。重新进行手术或修复动静脉血管瘘可能面临患者无替代血管,手术后等待血管长成、适合血液透析流量的周期较长(通常血管瘘3-6个月后才能使用)、临时替代方案可能造成严重感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提前减少患者预期生存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瘘保护装置,可保护动静脉血管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发明的血管瘘保护装置包括上部枕体、下部枕体及连接部件;

所述上部枕体设有上部容纳槽,并且所述上部枕体整体为镂空结构;

所述下部枕体设有与所述上部容纳槽对应的下部容纳槽,并且所述下部枕体整体为镂空结构;

所述上部枕体与所述下部枕体扣合时,所述上部容纳槽和所述下部容纳槽形成可容纳人体手臂的通孔;通孔可以为任何手臂可通过的形状,优选地,为贴合手臂形状的通孔。

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部枕体和所述下部枕体。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上部枕体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下部枕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扣合部相对应的第二扣合部。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扣合部为相互配合的榫卯结构。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尼龙搭扣,所述上部枕体和所述下部枕体都设有与所述尼龙搭扣相对应黏贴部。再优选地,保护枕两外侧壁均设有尼龙搭扣。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黏贴部设计在所述上部枕体和所述下部枕体的外侧壁上。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通孔。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通孔内部的衬垫。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衬垫通过尼龙搭扣结构与所述通孔内壁可拆卸地连接。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衬垫一侧设有尼龙搭扣的勾面,所述通孔内壁设有尼龙搭扣的绒面,所述勾面和所述绒面可配合粘接。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衬垫的另一侧设有尼龙搭扣的绒面,可再粘接另一层衬垫。

以上所述的血管瘘保护装置,优选地,所述上部枕体与所述下部枕体扣合时形成三棱柱结构。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瘘保护装置,包括上部枕体、下部枕体及连接部件,镂空的上部枕体与下部枕体扣合时,上部容纳槽和下部容纳槽形成可容纳人体手臂的通孔,患者入睡前可以将有血管瘘的手臂伸入通孔中,上部枕体与下部枕体为柔软的弹性结构,可以起保护支撑作用,避免患者在睡眠中误碰误压血管瘘,从而起到对血管瘘的保护作用。上部枕体与下部枕体扣合时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互咬合,上下部枕体连接更加稳固,不易错位,保护枕优选为三棱柱形,三棱柱也为较稳定的形状,不易翻滚移动,可避免身体或头部枕压手臂上的血管瘘,尤其达到在夜间对血管瘘的保护作用。由于镂空的结构轻便透气,避免对血管瘘造成压迫。血管瘘保护枕轻便、携带方便,夏季使用也不会感到闷热不适。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上部枕体、下部枕体,上下部枕体可分离,下部枕体还可以在透析时用作枕垫,为医护人员提供稳定的动静脉内瘘穿刺过程,为患者在3-4小时的透析过程中提供稳定、舒适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血管瘘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血管瘘保护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血管瘘保护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血管瘘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血管瘘保护装置的上部枕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血管瘘保护装置的下部枕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血管瘘保护装置的衬垫置入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血管瘘保护装置包含扣合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血管瘘保护装置包含扣合部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上部枕体1、上部枕体镂空11、第一扣合部12、下部枕体2、下部枕体镂空21、第二扣合部22、连接部件3、通孔4、上部容纳槽41、下部容纳槽42、衬垫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瘘保护装置包括上部枕体1、下部枕体2及连接部件3;上部枕体1具有上部枕体镂空11结构,下部枕体2具有下部枕体镂空21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可以为圆形镂空、方形镂空及不规则结构镂空等各种形式,可达到透气及稳定支撑功能即可。上部枕体1设有上部容纳槽41,下部枕体2设有与上部容纳槽41对应的下部容纳槽42,上部容纳槽41和下部容纳槽42扣合后形成通孔4,可通过人体手臂,本实施例中的上部容纳槽41和下部容纳槽42扣合后形成横截面为椭圆形的通孔4,以更好适应人体手臂的形状;连接件3可拆卸地连接上部枕体1和下部枕体2。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件3为尼龙搭扣,具体地,尼龙搭扣可以为多个,并且可在保护枕的两个外侧壁都设置尼龙搭扣,以使上部枕体1和下部枕体2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松动;尼龙搭扣一侧为勾面结构,上部枕体1和下部枕体2都设有与尼龙搭扣相对应的绒面结构作为黏贴部,更优选地,黏贴部设计在上部枕体1和所述下部枕体2的外侧壁上,以便打开上部枕体1时将上部枕体1连接着尼龙搭扣放置在侧方即可,不必将全部尼龙搭扣的勾面和绒面全部撕开就可以露出手臂,以便医护人员对血管瘘进行操作。

上部枕体1与下部枕体2扣合时整体可以为任何不易滚动的较稳定的形状,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部枕体1与下部枕体2扣合时形成三棱柱结构,此结构最为稳定不易滚动,并且上部枕体1和下部枕体2的材料可以为聚氨酯慢回弹海绵、软发泡棉、橡胶棉等,既可以在受到压迫时缓慢变形吸收压力,减少对血管瘘的伤害,又能为手臂提供均匀的支撑力,使患者感觉舒适。优选地,上部枕体1和下部枕体2都为可充气材料,且具有可充放气阀,在未充气时可压缩成较小体积,方便携带,充气后即可成为本申请设计的具有弹性的立体结构,

使用时,单外侧壁设置有尼龙搭扣时,将上部枕体1打开放在下部枕体2侧方,患者平躺将手臂放入下部容纳槽42,再将上部枕体1扣合到下部枕体2上,使上下容纳槽相对应。双外侧壁均设置有尼龙搭扣时,先打开一侧的尼龙搭扣,再将上部枕体1打开放在下部枕体2侧方,患者平躺将手臂放入下部容纳槽42,再将上部枕体1扣合到上部枕体2上,使上下容纳槽相对应,再黏贴侧壁的尼龙搭扣。

实施例2

参见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瘘保护装置,上部枕体1、下部枕体2和连接部件3的具体方案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血管瘘保护枕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通孔内部的衬垫5,衬垫5通过尼龙搭扣结构与通孔4内壁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衬垫5材料可以为聚氨酯慢回弹海绵,衬垫5一侧设有尼龙搭扣的勾面,通孔4内壁设有尼龙搭扣的绒面,勾面和绒面可配合粘接。使用时,如果枕体的通孔4对于患者较大的话,可以在通孔4内置入衬垫5,缩小通孔4的孔径,使通孔4与患者的手臂更好配合。再优选地,衬垫5的另一侧也设有尼龙搭扣的绒面,如果已加入一层衬垫5后孔径仍不合适的话可再粘接另一层衬垫5。

实施例3

参见图8和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瘘保护装置,上部枕体1上设有第一扣合部12,下部枕体2对应所述第一扣合部12的位置设有第二扣合部22,第一扣合部12和第二扣合部22可为相对应的榫卯结构,扣合时榫卯相互咬合,使上部枕体1和下部枕体2之间配合稳固,不易错位移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