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0189发布日期:2019-04-17 03:23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浴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用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伤风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极易引起成人和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鼻窦、喉、咽、气管和支气管的炎症,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咽干、咳嗽等,病程一般5~7日,儿童则可长达半月之久,现有治疗方法通常是口服西药或中药,例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抗生素药物、感冒清热颗粒、银翘解毒丸、柴连口服液等,但一般起效较慢,效果也不明显。中药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通过药浴将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现代药理也证实,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目前用于伤风感冒的中药药浴组分较为简单,功能有限,有些组方配伍不合理,因此使用后对感冒症状改善并不明显,功效不够显著,影响了此类中药药浴的应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用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由29味中药科学配伍而成,能祛瘟散寒、疏风祛湿、舒肝解表、清火降热、镇咳止痛,内病外治,见效显著。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用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小柴胡1.5~2.5份、半夏1.2~2.2份、白术0.5~1.5份、黄芩1~2份、陈皮0.5~1.5份、土茯苓0.5~1.5份、麦冬0.5~1.5份、地枫皮0.5~1.5份、连翘0.5~1.5份、伸筋草1~2份、金银花0.5~1.5份、独活0.5~1.5份、苍术0.8~1.8份、川牛膝0.8~1.8份、鱼腥草0.7~1.7份、黄柏0.5~1.5份、莲子心0.5~1.5份、藿香1.2~2.2份、丹参1~2份、板蓝根0.5~1.5份、甘草1~2份、川芎0.5~1.5份、苏木1~2份、大黄0.2~0.8份、樟脑1~2份、苦参0.5~1.5份、冰片1.5~2.5份、荆芥3~4份、白前2~3份。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用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小柴胡1.8~2.3份、半夏1.5~2份、白术0.8~1.2份、黄芩1.3~1.6份、陈皮0.8~1.2份、土茯苓0.8~1.2份、麦冬0.8~1.2份、地枫皮0.8~1.2份、连翘0.8~1.2份、伸筋草1.3~1.6份、金银花0.8~1.2份、独活0.8~1.2份、苍术1~1.5份、川牛膝1~1.5份、鱼腥草0.9~1.4份、黄柏0.8~1.2份、莲子心0.8~1.2份、藿香1.5~2份、丹参1.3~1.6份、板蓝根0.8~1.2份、甘草1.3~1.6份、川芎0.8~1.2份、苏木1.3~1.6份、大黄0.4~0.6份、樟脑1.3~1.6份、苦参0.8~1.2份、冰片1.8~2.3份、荆芥3.2~3.7份、白前2.2~2.7份。本发明中药配方中,除含有柴胡、板蓝根、连翘、金银花、荆芥、鱼腥草等传统治疗感冒的中药以外,还添加了伸筋草、川穹、地枫皮、藿香、黄柏、土茯苓等药物,在疏风散寒,清热解表的基础上,增强了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燥湿泻火、通窍醒神等功效,有利于在药浴过程中,湿寒物质从体表汗腺随汗液排除体外,从而能够快速发汗退热、温阳通窍,达到治疗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液,由上述药浴用中药组合物制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伤风感冒的药浴液的制备方法:各原料打粉后混合均匀,加水浸泡,研磨,投入反应釜中加热水解,然后分离得到药液,均质,得到的产物储存于储罐中。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加水浸泡是使用小分子水浸泡,其混合粉和水的重量比为1:3~5,浸泡时间为60~120min。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研磨是使用胶体磨研磨,研磨后得到的产物粒径为250~350μm。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釜是分子碰撞式反应釜,加热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8~12h。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均质是在高压微纳米均质机中均质,均质后得到的产物粒径为0.5~5μm。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储罐是分子对撞式储罐,放入储罐的时间为2h以上。传统药浴液制备方法通常是将中药研磨、打粉、熬煮后得到,此时药物的粒径通常是500~600μm,由于颗粒粒径较大,同时药浴因水温不能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45°水温,因此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无法完全从中药植物细胞中释放出来,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药物先行粉碎,然后采用小分子水浸泡,并用胶体磨研磨至微小的粒径,再投入具有加温、碰撞、熬煮的分子碰撞式反应釜内熬制,在进行物理反应的同时进行分子对撞,使中草药有效物质在此过程中充分被小分子水溶解,再结合高压微纳米均质机中的均质过程和分子对撞式储罐的储存,可进一步减小药物粒径至0.5~5μm,有效成分得以完全释放,并且有利于经表皮被人体细胞所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药浴液的治疗效果。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在治疗感冒的传统几味中药材基础上,增加了伸筋草、川穹、地枫皮、藿香、黄柏、土茯苓等药物,经过科学配伍,各药材间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提高了药物疏风散寒、清热解表、祛风除湿、通窍醒神的功效,使用后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2)本发明通过药浴对感冒进行治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内病外治,在浴足、洗浴、泡澡等浸泡过程中,打开人体毛孔,在药物的作用下,使湿寒物质通过汗孔排出,实现快速退热、祛湿散寒的目的,同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随汗孔进入体内被人体吸收,达到舒肝解表、镇咳止痛、清火解毒等功效。(3)本发明的药浴液制备方法,突破了传统制备方法对药物粒径的限制,通过小分子水浸泡、研磨、分子对撞反应和均质等步骤,最大程度的缩小了药物颗粒的粒径,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释放,增强了人体的有效吸收,因此治疗更快速,疗效更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对比例1小柴胡2份、半夏1.7份、白术1份、黄芩1.5份、连翘1份、金银花1份、鱼腥草1.2份、板蓝根1份、荆芥3.5份、青蒿2份、艾叶1.5份、桂枝1份、陈皮1份、生姜2份、生葱1.5份。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置于煎煮釜内,加至3重量倍的水,加热至100℃,煎煮6h,滤出煎煮液,即得。对比例2小柴胡2份、白芷1.7份、白术1份、防风2份、生姜1份、薄荷1份、黄芩1.5份、连翘1份、金银花1份、鱼腥草1.2份、板蓝根1份、荆芥3.5份、竹叶1.5份、桑叶1.5分、青蒿2份。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置于煎煮釜内,加至3重量倍的水,浸泡2h,加热至90℃,煎煮10h,滤出煎煮液,即得。对比例3小柴胡2份、苏叶2份、防风3份、荆芥3.5份、羌活3.5份、桂枝4份、淡豆豉3份、薄荷2份、白芍1.5份、大青叶2.5份、车前子2份、细辛1.5份、乳香1份、大黄1份、地肤子0.8份、蛇床子0.8份。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加3重量倍的水,浸泡2h,使用胶体磨研磨,研磨后得到的产物粒径为250~350μm,然后置于煎煮釜内,加热至90℃,煎煮8h,滤出煎煮液,即得。实施例1小柴胡2.5份、半夏1.2份、白术1.5份、黄芩1份、陈皮0.5份、土茯苓0.5份、麦冬1.5份、地枫皮1.5份、连翘1.5份、伸筋草2份、金银花1.5份、独活0.5份、苍术0.8份、川牛膝1.8份、鱼腥草0.7份、黄柏0.5份、莲子心0.5份、藿香2.2份、丹参1份、板蓝根0.5份、甘草1份、川芎1.5份、苏木2份、大黄0.2份、樟脑1份、苦参0.5份、冰片1.5份、荆芥3份、白前3份。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加3重量倍的水,浸泡2h,使用胶体磨研磨,研磨后得到的产物粒径为250~350μm,然后置于煎煮釜内,加热至80℃,煎煮6h,滤出煎煮液,即得。实施例2小柴胡1.8份、半夏1.5份、白术1.2份、黄芩1.6份、陈皮1.2份、土茯苓1.2份、麦冬1.2份、地枫皮0.8份、连翘0.8份、伸筋草1.6份、金银花1.2份、独活0.8份、苍术1.5份、川牛膝1.5份、鱼腥草1.4份、黄柏0.8份、莲子心0.8份、藿香1.5份、丹参1.3份、板蓝根0.8份、甘草1.3份、川芎0.8份、苏木1.3份、大黄0.4份、樟脑1.3份、苦参1.2份、冰片1.8份、荆芥3.2份、白前2.7份。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加5重量倍的小分子水,浸泡1h,使用胶体磨研磨,研磨后得到的产物粒径为250~350μm,然后置于分子碰撞式反应釜内,80℃加热8h,然后分离得到药液,在高压微纳米均质机中均质,均质后得到的产物粒径为0.5~5μm,得到的产物储存于储罐中。实施例3小柴胡2份、半夏1.7份、白术1份、黄芩1.5份、陈皮1份、土茯苓1份、麦冬1份、地枫皮1份、连翘1份、伸筋草1.5份、金银花1份、独活1份、苍术1.3份、川牛膝1.3份、鱼腥草1.2份、黄柏1份、莲子心1份、藿香1.7份、丹参1.5份、板蓝根1份、甘草1.5份、川芎1份、苏木1.5份、大黄0.5份、樟脑1.5份、苦参1份、冰片2份、荆芥3.5份、白前2.5份。称取上述中药材,混合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加4重量倍的小分子水,浸泡1h,使用胶体磨研磨,研磨后得到的产物粒径为250~350μm,然后置于分子碰撞式反应釜内,80℃加热8h,然后分离得到药液,在高压微纳米均质机中均质,均质后得到的产物粒径为0.5~5μm,得到的产物储存于分子对撞式储罐中3h,即得。将对比例和实施例制得的药浴用中药组合物加工得到的药浴液以100ml兑2.5l水左右,在42-45℃之间足浴,浸泡时间为出汗后浸泡20min,患者均为伤风感冒的患者(包括成人、青少年及儿童),轻者浸泡6次,每天2次,严重者浸泡8-12次,每天2次。每个试验例试验300余人,严重者占总人数的大概有五分之一,以症状明显改善,即退烧、止咳、无流涕和头疼症状为治愈,计算治愈率,试验结果见下表。试验例用药3天治愈率用药5天治愈率用药7天治愈率对比例143.5%74.2%70.1%对比例254.2%66.5%69.2%对比例350.7%68.2%74.3%实施例170.4%90.2%92.7%实施例272.9%88.2%93.6%实施例376.8%92.7%95.3%典型临床例临床例1张某某,22岁,女,因发热2日伴畏寒,流涕1日来诊,观察面色正常,精神较疲乏,手足凉,测体温39.2°,舌苔白腻,脉浮紧,给予实施例3制备的浴液,每日2次足浴,浸泡20min,至第2日起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手足暖,鼻涕量减少,至第4日症状完全消失,继续给药2天,病愈。临床例2潘某某,34岁,男,因发热2日伴畏寒,咳嗽1日来诊,观察面色苍白,精神疲乏,自述头疼、四肢无力,测体温38.5°,舌苔淡红,脉浮紧,给予实施例3制备的浴液,每日2次足浴,浸泡20min,至第1日起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至第2日咳嗽缓解,偶有痰多时咳嗽,至第3日,疼痛消失,继续用药至第4日,症状完全消失,继续给药2天,病愈。临床例3詹某某,8岁,男,发热1日,畏寒,鼻塞流涕,咳嗽2日,烦躁,精神不济,不思饮食,夜眠不安,给予实施例2制备的浴液,每日2次足浴,浸泡20min,至第2日起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第3天鼻塞消失,饮食恢复正常,治疗第4天症状完全消失,继续用药2日,病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