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94841发布日期:2019-07-06 10:58阅读:1861来源:国知局
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型涉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了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物质的起源、生存与灭亡是每个孤立系统内的热分子运动由有序变为无序的过程,熵是反映系统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度量,它是一个按无序方向变化的增长量,熵值越高就愈接近其存在形态的终点。如何使物体实现达到低熵或负熵,最终由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装置及其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供: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装置,包括第一熵减仪部和第二熵减仪部,所述第一熵减仪部与第二熵减仪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熵减仪部与第二熵减仪部连接闭合时形成内腔,所述内腔壁上安装有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和旋磁装置,所述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和旋磁装置均与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熵减仪部为熵减仪柜体,所述第二熵减仪部为熵减仪柜门,所述熵减仪柜门链接在熵减仪柜体上,所述熵减仪柜体内壁分别安装有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和旋磁装置,且所述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和所述旋磁装置安装在不同的熵减仪柜体内壁上,所述熵减仪柜体内壁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熵减仪柜体设置有储物层,所述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和所述旋磁装置均与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熵减仪部为熵减仪上壳体,所述第二熵减仪部为熵减仪下壳体,所述熵减仪上壳体与所述熵减仪下壳体可翻转活动连接,且所述熵减仪上壳体和所述熵减仪下壳体盖合时形成熵减仪内腔,所述熵减仪内腔的一端开设有熵减仪空腔口,所述熵减仪内腔分别安装有太赫兹发射装置、旋磁发生装置、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太赫兹发射装置、旋磁发生装置、负离子发生器分别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熵减仪内腔内壁设置有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发射管道连通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

进一步地:所述熵减仪下壳体设置为卧式熵减仪下壳体,所述熵减仪上壳体设置为卧式熵减仪上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卧式熵减仪下壳体的一端和所述卧式熵减仪上壳体的一端可翻转活动连接,所述卧式熵减仪下壳体和所述卧式熵减仪上壳体盖合的另一端开设有卧式熵减仪空腔口,所述卧式熵减仪空腔口由卧式熵减仪上壳体u形口和卧式熵减仪下壳体头托u形槽组成,所述卧式熵减仪下壳体头托u形槽侧边设置有散热口。

进一步地:所述熵减仪下壳体设置为坐式熵减仪下壳体,所述熵减仪上壳体设置为坐式熵减仪上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坐式熵减仪下壳体的内腔设置有靠背部、座位部、脚踏部,所述靠背部设置有按摩装置,且所述靠背部侧边设置有扶手环,所述座位部安装有坐垫,且所述座位部内部装置有旋磁发生器,所述脚踏部设置有脚垫,所述坐式熵减仪下壳体的内腔安装负离子发生器,且所述坐式熵减仪下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所述坐式熵减仪上壳体内腔安装太赫兹发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坐式熵减仪下壳体的一端和所述坐式熵减仪上壳体的一端可翻转活动连接,所述坐式熵减仪下壳体和所述坐式熵减仪上壳体盖合的另一端开设有坐式熵减仪空腔口。

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开启电源,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发射波长30微米-3000微米;

a2,旋磁装置产生磁场,磁场强度高达5000-8000高斯,穿透力可达到60-90厘米;

a3,关闭电源,熵减仪至少运行20分钟后关闭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实现熵减的方法还包括步骤a2,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负离子穿透人体,产生负离子生物效应,所述a2步骤在a2步骤之后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太赫兹电磁波发射板发出的波长30微米-3000微米;旋转磁场装置,磁场强度高达5000-8000高斯,穿透力可达到60-90厘米,使得物体内分子的结构取磁后,南北极均匀有序的排列,从而达到低熵或负熵的效果。

2.熵减仪内腔分别安装有太赫兹发射装置、旋磁发生装置、负离子发生器,通电后太赫兹发射装置发射的太赫兹光波、磁发生装置产生的磁场以及负离子发生器发生的负离子作用在人的身上,增强机体自愈力,细胞的再生能力和增强免疫力得到加强,使得人体恢复到年轻时有序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熵减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熵减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熵减仪结构示意图。

图中:1-熵减仪柜体,2-熵减仪柜门,3-储物层,4-出气孔,5-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6-旋磁装置,7-卧式熵减仪上壳体,8-卧式熵减仪下壳体,9-熵减仪内腔,10-熵减仪空腔口,11-坐式熵减仪下壳体,12-坐式熵减仪上壳体,32-坐式熵减仪空腔口,42-卧式熵减仪上壳体u形口,43-卧式熵减仪下壳体头托u形槽,44-散热口,52-靠背部,53-座位部,54-脚踏部,56-扶手环,59-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装置,第一熵减仪部为熵减仪柜体1,第二熵减仪部为熵减仪柜门2,熵减仪柜门2链接在熵减仪柜体1上,熵减仪柜体1内壁分别安装有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和旋磁装置6,且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和旋磁装置5安装在不同的熵减仪柜体1内壁上,熵减仪柜体1内壁设置有出气孔4,熵减仪柜体1设置有储物层3,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和旋磁装置6均与电源电性连接。

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方法,

a1,把葡萄、蔬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铅分别装入不同的密封储罐里密封住,密封储罐的厚度为1厘米,然后把上述密封储罐放入熵减仪柜体1的储物层3内关好熵减仪柜门2,开启电源,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发射波长30微米-3000微米分别照射在上述密封储罐上,并穿透密封储罐照射在葡萄、蔬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铅上,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产生的太赫兹量子波的频带可以覆盖从0.1thz—10thz的范围,易与自然界生物体产生共振现象,使得葡萄、蔬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铅在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的照射下产生共振;

a2,旋磁装置6产生5000-8000高斯的磁场并穿透密封储罐,磁场的南极s北极n的作用下,使得葡萄、蔬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铅中的分子结构变成有序排列,从而达到低熵或负熵的效果。

a3,关闭电源,葡萄、蔬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铅在熵减仪柜体1至少运行20分钟,达到预设时间后取出葡萄、蔬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铅。

经过熵减仪熵减后的葡萄、蔬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铅的测试数据如下:

实验一:

报告编号:2017fm06305r01a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测试中心数据

结论:把带有残留农药无序的的葡萄和蔬菜,放入熵减仪内20分钟后取出,残留农药无序的的葡萄和蔬菜变成有序的葡萄和蔬菜。

实验二:

报告编号:2017fm06305r03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测试中心数据

结论:通过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可以看出,使得我们吃进人体的食物更加有序。

实验三:

报告编号:2017fm06305r02a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测试中心数据

结论:铅在熵减仪内经过取磁后,使得铅内分子的结构重新排列,南北极均匀有序,将重金属钝化,含量降低,从而达到低熵或负熵的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装置,第一熵减仪部为熵减仪上壳体,第二熵减仪部为熵减仪下壳体,熵减仪上壳体与熵减仪下壳体可翻转活动连接,且熵减仪上壳体和熵减仪下壳体盖合时形成熵减仪内腔9,熵减仪内腔9的一端开设有熵减仪空腔口10,熵减仪内腔9分别安装有太赫兹发射装置5、旋磁发生装置6、负离子发生器,太赫兹发射装置5、旋磁发生装置6、负离子发生器分别和电源电性连接,熵减仪内腔内壁设置有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负离子发生器的发射管道连通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

熵减仪下壳体设置为卧式熵减仪下壳体8,熵减仪上壳体设置为卧式熵减仪上壳体7。

卧式熵减仪下壳体8的一端和卧式熵减仪上壳体7的一端可翻转活动连接,卧式熵减仪下壳体8和卧式熵减仪上壳体7盖合的另一端开设有卧式熵减仪空腔口10,卧式熵减仪空腔口10由卧式熵减仪上壳体u形口42和卧式熵减仪下壳体头托u形槽43组成,卧式熵减仪下壳体头托u形槽43侧边设置有散热口44。

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方法,

a1,人躺入卧式熵减仪下壳体8中,盖合卧式熵减仪上壳体7,人体头部在卧式熵减仪空腔口10外,开启电源,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发射波长30微米-3000微米分别照射在人体身上,其中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产生的太赫兹量子波与人体细胞发出的波长一致,迅速增强人体细胞能量,激活半休眠和休眠中的细胞,激活骨髓内的干细胞,使新陈代谢旺盛,生命活动增强,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活化微循环,从而增大养分和氧的输送,加速代谢废物毒素的排除,增强机体自愈力,使细胞的再生能力和增强免疫力;

a2,旋磁装置6产生5000-8000高斯的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人体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铁原子带有磁性,南北极均匀有序,使得氧合血红蛋白分子间进行有序的排列,从人促进人体的体液流通和渗透,改善细胞的生存环境,阻止变异,疏通信道,实现细胞、神经元和基因信号的无障碍传递;

a2,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负离子穿透人体,产生负离子生物效应,高浓度的负离子可以穿透皮肤,改善呼吸、净化血液、舒缓血压、调节神经、镇静镇痛、激活多种酶、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使得人体恢复到年轻时有序的状态;

a3,关闭电源,人体躺在卧式熵减仪下壳体8中至少运行20分钟,达到预设时间后,人体结束熵减过程。

人体每次熵减前,用微循环检测仪检测一下,保存好图像。吸收有序的负熵能量后,再用微循环检测仪检测,从显微镜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善结果。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装置,第一熵减仪部为熵减仪上壳体,第二熵减仪部为熵减仪下壳体,熵减仪上壳体与熵减仪下壳体可翻转活动连接,且熵减仪上壳体和熵减仪下壳体盖合时形成熵减仪内腔9,熵减仪内腔9的一端开设有熵减仪空腔口10,熵减仪内腔9分别安装有太赫兹发射装置5、旋磁发生装置6、负离子发生器,太赫兹发射装置5、旋磁发生装置6、负离子发生器分别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熵减仪内腔内壁设置有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发射管道连通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

熵减仪下壳体设置为坐式熵减仪下壳体11,熵减仪上壳体设置为坐式熵减仪上壳体12。

坐式熵减仪下壳体11的内腔设置有靠背部52、座位部53、脚踏部54,靠背部设置有按摩装置,且靠背部侧边设置有扶手环56,座位部53安装有坐垫,且座位部53内部装置有旋磁发生器6,脚踏部54设置有脚垫,坐式熵减仪下壳体11的内腔安装负离子发生器,且坐式熵减仪下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碳纤维负离子发射孔59,坐式熵减仪上壳体12内腔安装太赫兹发射装置5。

坐式熵减仪下壳体11的一端和坐式熵减仪上壳体12的一端可翻转活动连接,坐式熵减仪下壳体11和坐式熵减仪上壳体12盖合的另一端开设有坐式熵减仪空腔口32。

基于熵减仪实现熵减的方法,

a1,人坐在坐式熵减仪下壳体11中,盖合坐式熵减仪上壳体12,人体头部在坐式熵减仪空腔口32外,开启电源,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发射波长30微米-3000微米分别照射在人体身上,其中太赫兹电磁波发射装置5产生的太赫兹量子波与人体细胞发出的波长一致,迅速增强人体细胞能量,激活半休眠和休眠中的细胞,激活骨髓内的干细胞,使新陈代谢旺盛,生命活动增强,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活化微循环,从而增大养分和氧的输送,加速代谢废物毒素的排除,增强机体自愈力,使细胞的再生能力和增强免疫力;

a2,旋磁装置6产生5000-8000高斯的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人体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铁原子带有磁性,南北极均匀有序,使得氧合血红蛋白分子间进行有序的排列,从人促进人体的体液流通和渗透,改善细胞的生存环境,阻止变异,疏通信道,实现细胞、神经元和基因信号的无障碍传递;

a2,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负离子穿透人体,产生负离子生物效应,高浓度的负离子可以穿透皮肤,改善呼吸、净化血液、舒缓血压、调节神经、镇静镇痛、激活多种酶、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使得人体恢复到年轻时有序的状态;

a3,关闭电源,人坐在在坐式熵减仪下壳体11中至少运行20分钟,达到预设时间后,人体结束熵减过程。

人体每次熵减前,用微循环检测仪检测一下,保存好图像。吸收有序的负熵能量后,再用微循环检测仪检测,从显微镜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善结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