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56447发布日期:2020-10-31 09:5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压疮,又称“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相关调查显示,国内内科住院患者60岁以下的压疮发生率是0.5%~1.0%;老年患者发生率为15.5%。压疮是临床上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国内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褥疮多采用物理方法和药物治疗,其中预防褥疮主要用预防压疮的气垫床、约束带、牵引带等,这些都属于物理治疗,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局部皮肤受压;治疗褥疮的药物多是针对ii期以上的褥疮治疗,i期治疗和预防的药物很少;此外,现有治疗药物中软膏剂型皮肤吸收较慢,易产生油腻感;采用敷料等治疗时通常对护理水平要求较高且易引起患者的不适感。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10061159.5公开了一种预防或/和治疗压疮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药剂:丹参3-10份、红花1-6份、黄柏3-10份、黄苓3-10份、冰片1-5份;该药物组合物被制成外用制剂:喷雾剂、散剂、膏剂,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这些药物直接涂抹时,药物成分被快速吸收,易造成患者气血系统紊乱,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温灸包内含纯中药成分,无需涂抹即可以透皮快速吸收,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随热缓慢释放,既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又能提高患者自身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此同时,所述温灸包还兼备预防和治疗压疮的双重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300g~600g矿盐、50g~100g艾草、30g~60g姜、30g~60g当归、20g~60g乳香、10g~20g没药、10g~50g穿山甲、10g~35g姜黄、10g~35g黄柏、2g~5g丹参。优选地,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350g~560g矿盐、58g~88g艾草、36g~47g姜、33g~56g当归、30g~50g乳香、12g~17g没药、16g~42g穿山甲、15g~32g姜黄、11g~32g黄柏、2g~5g丹参。更优选地,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460g矿盐、70g艾草、40g姜、45g当归、41g乳香、15g没药、30g穿山甲、22g姜黄、22g黄柏、3g丹参。艾草气味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姜有活血、祛寒、除湿的功效,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当归,既能补血、活血生肌,又能散寒消肿止痛;乳香辛散温通,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可很好的治疗瘀阻症候,与没药同时入药,治疗效果增加;加之当归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病人血液循环能力,加强病人自身组织修复能力;穿山甲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散结、消痈的作用;姜黄辛散苦泄、温通,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经实验验证,与当归配合使用时药效更加明显;丹参,既可以活血、祛瘀、止痛,还能与姜一起协同增效,帮助病人平心静气、提高睡眠深度及质量,从而增强病人自身的恢复能力。在中药材中,植物性药材占大多数,且中药材药效温和,对于人体的损伤较小,因此使用中药材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历史上也由来已久。这些中药材的药用通常是本
技术领域
的常规知识,但同时,中药材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种,实现相同功能的药材也非常之多,且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讲究君臣佐使原则,也就是说有的药材作为主药发挥主要的治疗作用,有的药材作为辅药以增强主药药效的作用,并不是简简单单按照目的药效将具有该药性的中药材简单组合而得。优选地,所述姜为干姜。干姜发散作用温和,不会将其他药效成分猛烈迅速的进入到人体,这是因为药效直达病人体内过于猛烈会引起病人自身气血系统的紊乱,既影响了其他药物药效的发挥,又不能很好的发挥姜畅通经络中的浊阴积滞的作用。优选地,所述温灸袋包括从上到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及保温层,所述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之间设有柔性滤网。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以及步骤:s1.将艾草、姜、当归加入至3000g~5000g的去离子水中,煮至沸腾后降温至60℃~70℃条件下熬煮20min~60min;滤除药渣,滤液降温至40℃~50℃后保温,边搅拌边加入矿盐;s2.待步骤s1中矿盐全部溶解后,继续加热保温至40℃~50℃,待溶液体积减至初始体积的1/5~1/3后停止加热;s3.将步骤s2得到的浓缩液置于日光下晾晒,直至矿物盐完全析出;s4.将步骤s3得到的矿物盐粉碎,并加入所述第二储药层中;s5.将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第一储药层中,即可得到预防压疮的温灸包。将艾草、姜和当归与矿物盐同制后制成新的矿物盐,其药效成分更加稳定、持久,随着矿物盐加热后,药效缓慢渗出被透皮吸收,调理病患的经脉平衡,经大量实验验证,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后续药物的有效成分吸收,还可以避免药效成分的快速释放,从而提高温灸包的使用寿命,保证每次治疗时药效的平稳均匀释放,从而确保每次治疗的效果。温灸包制作完成后,在使用时,70℃~80℃微波加热1~3分钟,可持续治疗0.5h~1h;75℃微波加热2分钟,0.5h后药包温度为55℃,1h后药包温度为40℃,也就是说,本发明所述的温灸包持续发热时间长,药物有效成分随热力透皮吸收。对于卧病在床的病人,一日热敷2~4次,即可达到很好的预防压疮的效果。在使用之前,摇晃所述温灸包,位于所述第一储药层中的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的混合物经所述滤孔进入所述第二储药层中,在对温灸包加热后,矿盐吸热后储热,位于所述第二储药层中的各种中药材在矿盐的储热作用下,药效随热进入人体,中药材的药效散发温和,易于被各种体质的患者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所述保温层内设置棉花并与与床垫、座椅等相接触,既可以增加温灸包使用时患者皮肤接触的舒适感,又能避免温灸包中矿盐的储热从下方散失,从而确保单次治疗的药效可以很好的发挥;每次治疗前都可以通过摇晃温灸包使位于所述第一储药层中的药材进入所述第二储药层中,发挥药效。所述第一储药层与人体皮肤相接,既可以避免矿盐位于上部时,热量过高引起的人体不适感,又不会影响人体对于有效成分的吸收。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艾草、姜在加入去离子水之前,艾草切段,段长1cm~3cm;姜切薄片,厚度1mm~5mm。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将步骤s3得到的矿物盐粉碎至粒径0.4cm~0.5cm。将矿物盐粉碎至粒径0.4cm~0.5cm,可以保证矿物盐的蓄热时间,确保每次治疗时药效的充分发挥。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将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分别粉碎至粒度为0.4mm~0.6mm后混合均匀。将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粉碎,一方面增加药物与矿物盐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有效成分随热透皮吸收的吸收率,确保每次治疗的疗效;另一方面,药物被粉碎成粉末,增加患者在使用时的舒适感,避免不同形状药物在温灸包中错乱分布时,在与患者皮肤接触时引起的不适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矿盐、艾草、生姜以及当归的预混合,使矿盐与艾草、生姜以及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混合,在使用温灸包热敷时,充分发挥艾草、生姜和当归的通气血、通经脉、活血、祛寒等功效,既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又能起到预防、治疗压疮的效果,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艾草、生姜及当归的药效;2、本发明在经艾草、生姜和当归预处理后的矿盐中加入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预处理后的矿盐发挥功效的同时,促进人体对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中有效成分的进一步吸收,从而提高人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湿生肌等功效;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原材料简单易得、价格便宜,制作过程简单易于病人家属自行配制,减轻了患者购买药物或者理疗垫的经济负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所有的中药材为常规中药材店购买。实施例1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460g矿盐、70g艾草、40g干姜、45g当归、41g乳香、15g没药、30g穿山甲、22g姜黄、22g黄柏、3g丹参。所述温灸袋包括从上到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及保温层,所述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之间设有柔性滤网。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以及步骤:s1.将艾草、干姜、当归加入至4000g的去离子水中,煮至沸腾后降温至66℃条件下熬煮35min;滤除药渣,滤液降温至45℃后保温,边搅拌边加入矿盐;艾草、干姜在加入去离子水之前,艾草切段,段长2cm;姜切薄片,厚度3mm;s2.待步骤s1中矿盐全部溶解后,继续加热保温至45℃,待溶液体积减至初始体积的1/3后停止加热;s3.将步骤s2得到的浓缩液置于日光下晾晒,直至矿物盐完全析出;s4.将步骤s3得到的矿物盐粉碎至粒径0.45cm,并加入所述第二储药层中;s5.将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分别粉碎至粒度为0.5mm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第一储药层中,即可得到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滤网上滤孔的孔径为0.65mm。温灸包制作完成后,在使用之前,轻晃温灸包1分钟,随后75℃微波加热2分钟后将所述第一储药层置于温灸部位热敷30min,一日敷三次。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600g矿盐、50g艾草、60g干姜、30g当归、20g乳香、20g没药、10g穿山甲、10g姜黄、35g黄柏、2g丹参。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300g矿盐、100g艾草、30g干姜、60g当归、60g乳香、10g没药、50g穿山甲、35g姜黄、10g黄柏、5g丹参。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560g矿盐、58g艾草、47g干姜、33g当归、30g乳香、12g没药、42g穿山甲、32g姜黄、11g黄柏、2g丹参。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350g矿盐、88g艾草、36g干姜、56g当归、50g乳香、17g没药、16g穿山甲、15g姜黄、32g黄柏、5g丹参。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s4.将步骤s3得到的矿物盐粉碎至粒径0.4cm,并加入所述第二储药层中。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s4.将步骤s3得到的矿物盐粉碎至粒径0.5cm,并加入所述第二储药层中。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s5.将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分别粉碎至粒度为0.4mm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第一储药层中,即可得到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滤网上滤孔的孔径为0.55mm。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280g矿盐、45g艾草、65g干姜、28g当归、18g乳香、25g没药、8g穿山甲、40g姜黄、40g黄柏、6g丹参。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所述温灸包包括温灸袋和置于所述温灸袋内的460g矿盐、70g艾草、40g生姜、45g当归、41g乳香、15g没药、30g穿山甲、22g姜黄、22g黄柏、3g丹参。对比例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s1.将艾草、干姜、当归加入至4000g的去离子水中,煮至沸腾后降温至66℃条件下熬煮35min;滤除药渣,滤液降温至45℃后保温,边搅拌边加入矿盐;即是:艾草、干姜、当归加入去离子水中之前不经过预处理。对比例4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s4.将步骤s3得到的矿物盐粉碎至粒径1cm,并加入所述第二储药层中。对比例5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s5.将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分别粉碎至粒度为1mm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第一储药层中,反复摇晃,即可得到预防压疮的温灸包。对比例6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温灸袋包括从上到至下依次设置的储药层及保温层。一种预防压疮的温灸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以及步骤:s1.将艾草、干姜、当归加入至4000g的去离子水中,煮至沸腾后降温至66℃条件下熬煮35min;滤除药渣,滤液降温至45℃后保温,边搅拌边加入矿盐;艾草、干姜在加入去离子水之前,艾草切段,段长2cm;姜切薄片,厚度3mm;s2.待步骤s1中矿盐全部溶解后,继续加热保温至45℃,待溶液体积减至初始体积的1/3后停止加热;s3.将步骤s2得到的浓缩液置于日光下晾晒,直至矿物盐完全析出;s4.将步骤s3得到的矿物盐粉碎至粒径0.45cm,并加入所述储药层中;s5.将乳香、没药、穿山甲、姜黄、黄柏、丹参分别粉碎至粒度为0.5mm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储药层中,即可得到预防压疮的温灸包。温灸包制作完成后,在使用时,75℃微波加热2分钟后将所述储药层置于温灸部位热敷30min,一日敷三次。试验例1药性试验经系统临床观察选取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的患者,所有患者未患有影响皮肤观察的皮肤病,且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影响本次试验结果。观察患者在压红时间上的差异,其中压红定义为连续两个观察日在同一部位出现的压之不褪色的红斑(用无色透明玻璃片按压皮肤3s后判断)。采用上述试验标准对实施例1~5及对比例1制备的温灸包的使用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感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药效试验例数未发生压疮(%)患者舒适度反馈实施例15088.5%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实施例25087.1%97.8%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实施例35088.2%98.1%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实施例45087.9%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实施例55088.0%98.2%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对比例15080.0%98.1%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由上表试验数据可知:温灸包中中药材含量增加,药效增加,未发生压疮的患者比例增加,但当中药材含量增加到一定量时,药效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因为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后,调理人体系统的平衡,人体对于有效成分的吸收也会趋于稳定。采用上述试验标准对实施例1、实施例6~7、对比例4制备的温灸包的使用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感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药效试验例数未发生压疮(%)患者舒适度反馈实施例15088.5%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实施例65088.4%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实施例75088.2%97.5%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对比例45086.5%96.5%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由上表试验数据可知:矿盐颗粒小,蓄热时间长,治疗时的药效发挥时间长,治疗效果好。采用上述试验标准对实施例1、实施例8、对比例5制备的温灸包的使用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感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药效试验例数未发生压疮(%)患者舒适度反馈实施例15088.5%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实施例85088.3%98.2%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对比例55087.3%97.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由上表试验数据可知:添加到温灸包中的中药材粒度小,与矿盐接触面积大,药效发挥充分,治疗效果好;且粒度小,患者使用时,矿盐与中药材更容易在患者皮肤表面铺开,治疗的接触面积大,治疗效果好。采用上述试验标准对实施例1、对比例2制备的温灸包的使用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感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药效试验例数未发生压疮(%)患者舒适度反馈实施例15088.5%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对比例25083.2%97.8%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由上表试验数据可知:采用生姜进行药材配伍时,药效明显减低,这也说明了在对中药材进行配伍时,各个药材的选择十分关键,选错一种药材,药效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异。采用上述试验标准对实施例1、对比例3制备的温灸包的使用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感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5所示:表5药效试验例数未发生压疮(%)患者舒适度反馈实施例15088.5%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对比例35085.0%98.2%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由上表试验数据可知:艾草、姜和当归在熬煮之前经过预处理,会增加有效成分的浸出,从而提高药效。采用上述试验标准对实施例1、对比例6制备的温灸包的使用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感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6所示:表6药效试验例数未发生压疮(%)患者舒适度反馈实施例15088.5%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对比例65080.0%98.0%客户反馈使用舒适度好由上表试验数据可知:将所有中药材混合在一起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反倒不是十分理想,这是因为人体对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单次大量的有效药物成分,人体不但不会完全吸收,反而会阻碍药物的有效吸收及药效发挥。本发明针对压疮发生的因素进行不断研究,基于中药君臣佐使的原则,经过长期大量实验,确定主药、辅药以及避免使用药效相克的药物,如有一味药添加有误,就需要全部推倒现有的药物体系重新设计;本发明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数据总结,提供的药物组合物配置合理,临床实验发现,本发明温灸包对患者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能力、增加组织自我修复能力的作用,对于预防压疮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