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85571发布日期:2019-06-22 00:23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学“口疮病”范畴,该病传染性强,流行扩散很广,该病的潜伏期为2~4d,儿童受感染后常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患儿多因疼痛出现拒食、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高热惊厥,部分患者会出现厌食乏力、吞咽困难、咽痛、四肢肌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脑炎或神经性水肿,因此,如何快速缩短病程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目前常采用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上供医生选择的治疗药物并不多,所以如何选择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快速短病程的药物是诸多医师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中药应用于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研究逐渐增多。中医认为,上感是感受风邪引起的一种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为主要特征,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和桔梗4味中药组方,其中金银花甘寒,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黄芩苦寒,善清肺热、泻火解毒;连翘苦寒而清解,善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桔梗止咳祛痰、宣肺、排脓。四药相合,助君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止咳祛痰。全方配伍,清解疏散,共奏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之功,故善治外感风热所致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西医认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有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可直接感染或继发病毒感染之后感染。潜伏期1~3d,起因常有受凉或过劳等诱因,病原体主要是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不同部位的急性炎症,初期咽部干燥不适,继而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咳嗽、全身不适等,有时会引起其他并发症,所以应及早治疗,缩短患病天数。现代研究表明,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和异绿原酸,黄芩中有效成分是黄芩苷,连翘中有效成分是连翘苷和连翘酯苷。这些成分可抑制多种病毒和细菌,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桔梗中的桔梗粗皂苷具有抗炎、镇静、镇痛、解热、松弛平滑肌作用等。在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方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和外周血见到较多异常淋巴细胞等为主要表现,西医无特效药物。用加味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每次2支,每日3次,每周1疗程,连续服用1~3疗程,并配以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未见到任何副作用,且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目前临床上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应用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多采用利巴韦林等,利巴韦林是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多种dna病毒和rna病毒都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关于利巴韦林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极易累及患儿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系统等,表现为多样性的变态反应,因此现在临床上不再提倡应用利巴韦林。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是引起婴儿病毒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因子,约占婴儿肺炎病例总数的5%~40%,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也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rsv也常引起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呼吸道感染。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的方法。双黄连口服液主要由金银花(又称双花)、黄芩、连翘等药材提练而成,具有抑菌、增强免疫作用,双黄连具有诱导干扰素生成,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对rsv肺炎患儿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深层次开发祖国中医药,进一步挖掘有效抗病毒成分,解决病毒性疾病治疗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双黄连的抗病毒作用机理及双黄连有效成分提取、制备、生产、应用奠定了理论依据。双黄连口服液在临床应用广泛,所治疾病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为感染性疾病,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菌与抗病毒的双重作用;另一类为免疫功能低下所致双黄连口服液能提高宿主的免疫功能,增强宿主的抗病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250g、连翘400g、黄芩250g和桔梗100g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优质的金银花、连翘、黄芩和桔梗;

步骤二:取黄芩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800ml,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1.5~2.0,保温(70~80℃)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调ph值至7.0,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0%;

步骤三:沉淀物加水6~8倍,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保温(60℃)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为7.0,回收乙醇备用;

步骤四:取金银花、连翘和桔梗,加水每次加水约2000ml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0ml,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0%,与上述黄芩醇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上述黄芩提取液;

步骤五:加入蔗糖,加水溶解,制成糖浆,与药液合并,加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搅拌使溶解,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进一步,煎煮二次为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

进一步,步骤二中,滤液浓缩至约800ml。

进一步,步骤二中,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1.5~2.0。

进一步,步骤二中,保温1小时,保温温度为70~80℃。提取有效成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的用量与用法: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的规格:10ml×10支/盒。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本发明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多痰、咽痛。

本发明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抑菌杀菌的功效;黄芩,具有消除紧张和不安,使身体状况稳定的功效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用于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保肝利胆,具有降压、利尿、镇静、解热作用;连翘: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桔梗具体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作用;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味双黄连口服液按质量由金银花250g、连翘400g、黄芩250g和桔梗100g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取优质的金银花、连翘、黄芩和桔梗;

s102:取黄芩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在80℃时,调ph值至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调ph值至7.0,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0%;

s103:沉淀物加水6~8倍,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搅拌使溶解,静置备用;

s104:取金银花、连翘和桔梗,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0%,与上述黄芩醇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上述黄芩提取液;

s105:加入蔗糖,加水溶解,制成糖浆,与药液合并,加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搅拌使溶解,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煎煮二次为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滤液浓缩至约800ml。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1.5~2.0。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温1小时,保温温度为70~8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的用量与用法: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的规格:10ml×10支/盒。

下面结合药效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抑菌杀菌的功效;

黄芩,具有消除紧张和不安,使身体状况稳定的功效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用于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保肝利胆,具有降压、利尿、镇静、解热作用;

连翘: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桔梗具体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作用;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鉴别1;

(1)取本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14:5: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2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0.5,加甲醇10ml,振摇5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查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ph值:应为4.0~6.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ⅶg)。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ⅶa)。

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ⅰj)。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甜、微苦。久贮有微量易摇散的沉淀。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金银花水浸液灌胃,对家兔、犬等无明显毒性反应,对呼吸、血压、尿量均无影响。小鼠皮下注射本品浸膏的ld50为53g/kg。绿原酸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无此反应,因绿原酸可为小肠分泌物转化为无致敏活性的物质。溶血试验结果表明:蒸晒品0.1~0.5ml均在3小时内无溶血现象;生晒品0.1~0.5ml在加药后立即出现溶血现象;贵州山银花0.1~0.5ml均在3小时内无溶血现象;河南蜜银花ph6.0时0.1~0.3ml无溶血现象;山东济银花:0.1~0.5ml均在3小时无溶血现象。5种材料的ld50顺序为:蜜银花<济银花<蒸晒品<贵州商品,灰毡毛忍冬蒸晒品无溶血性,而生晒的有溶血性,故作注射液原料,必须采用蒸晒品。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花和藤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叶煎剂比花煎剂作用强。若和连翘合用,抗菌范围还可互补;与青霉素合用,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可能是在抑制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的作用。

2、抗炎和解热作用: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0.25g/kg,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脚肿。另有报道金银花注射液30~40g/kg能减轻蛋清性脚肿程度。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8g/kg,2次/天,连续6天,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也有明显抗渗出和抗增生的作用。早期报道金银花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用霍乱菌苗、马铃薯杆菌、枯草浸液等给家兔耳静脉注射,致热,未证实金银花煎剂5g/kg灌胃有退热作用,认为这可能和使用的金银花制剂、剂量或家兔的耐受性不同有关。

3、加强免疫机能作用:金银花煎剂稀释至1:1280的浓度,仍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4、中枢兴奋作用:经电休克、转笼等多种实验方法证明口服绿原酸后,可引起大鼠、小鼠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其作用强度为咖啡因的1/6,二者合用无相加及增强作用。

5、降血脂作用:大鼠灌胃金银花2.5g/kg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体外实验也发现金银花可和胆固醇相结合,但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治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未观察到有降血脂和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6、抗内毒素:用鲎试验法测定内毒素含量,300%金银花(忍冬)注射液以1:2~1:64稀释,体外试验无论用凹片法或试管法,均明显降低试液中的内毒素含量,其中1:2~1:8的稀释管与阴性对照管一样呈液态,阳性对照呈凝胶状。金银花(忍冬)蒸馏液6g/kg静脉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互2.8mg/kg静脉注射引起的兔体温下降及白细胞数下降有对抗作用,金银花(忍冬)蒸馏液7.5g/kg或注射液2.5g/kg腹腔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素65mg/kg腹腔注射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减少小鼠死亡率。

7、其它作用:曾有体外筛选实验报告金银花的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金银花提取物口服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轻度预防效果。口服大剂量绿原酸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及胆汁分泌。绿原酸及其分解产物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其去甲肾上腺素对猫和大鼠的升压作用,但对猫的瞬膜反应无影响。

发展历史

《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

《本草纲目》中详细论述了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对金银花先后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活性酶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轻身健体的良好功效。

连翘: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连翘饮)

③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玉樵医令》)

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水煎服。(《玉樵医令》)

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杨氏家藏方》连翘散)

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黄柏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含漱。(《玉樵医令》)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肾炎

取连翘6钱,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小儿酌减。视病情需要连服5-10日,忌辣物及盐。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浮肿,血压在140-200/96-110毫米汞柱之间,尿检有蛋白、颗粒管型及红、白细胞等。治疗后6例浮肿全部消退,2例显著好转;血压显著下降;尿检6例转阴,2例好转。

②治疗紫癜病

取连翘6钱,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过敏性紫癜2例。经2~7日治疗,皮肤紫瘫全部消退。连翘对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量芸香甙,具有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关;此外,连翘似乎尚有脱敏作用。

③治疗肺脓肿

将连翘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连翘1克。采用气管滴入法合并肌肉注射。气管滴入一般用6-10毫升,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隔日1次;趋向萎缩或闭合后则每周2次。治疗25例,治愈14例,好转10例,死亡1例;据18例统计,平均治疗12天退热,气管滴注平均26.8次,最多者50次。

④治疗视网膜出血

取连翘6-7钱,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2例视网膜黄斑区出血,服药20-27天后,均显著吸收,视力有所增强。

黄芩根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baicalein),黄芩新素(neobaicalein),即黄芩黄酮ⅱ(skullcapflavoneⅱ),黄芩甙(baicalin),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甙(wogono-side)等。另外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试管法试验1:1280浓度可抑制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a,1:640浓度抑制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人结核杆菌h37,1:320浓度可抑制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1:80浓度时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0.5g/ml或0。05g/ml,用琼脂斜面培养,药液与培养基1:1混合,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2g/ml浓度,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剂1g/ml浓度,用平板法试验时对脑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抗真菌作用: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抗炎抗变态反应:黄芩70%乙醇提取物200,500mg/kg灌胃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50,100mg/kg灌胃,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对48/80(一种化合物名称,sigma生产)引起的大鼠足肿也有抑制作用,黄芩70%乙醇提取物500mg/kg灌胃,黄芩素、黄芩甙及汉黄芩素100mg/kg灌胃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黄芩水提物100,200mg/kg灌胃,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但对氯化苦引起的小鼠接触皮炎(耳肿胀)无明显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黄芩煎剂4g/kg腹腔注射,对小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可使阳性反射时延长,而对非条件反射及分化无影响,说明黄芩可加强皮层抑制过程。黄芩煎剂2g/kg,对伤寒混合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水煎剂或酒浸剂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证明黄芩对伤寒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

对心血管的作用:黄芩醇提液1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黄芩煎剂0。06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明显降压作用。黄芩素20m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40-50%。黄芩浸剂灌胃/kg灌胃,3次/天,连续4周,使慢性肾性高血压犬血压下降,心率变慢。黄芩甙2×10(-4)mol/l,在豚鼠离体主动脉条、肺动脉条、气管条及右心房均有竞争性的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引起的收缩作用,也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舒张气管和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作用,提示黄芩甙对a,b1,b2受体均有阻断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黄酮ⅱ及白杨素(chrysin)于浓度1。0mm时,均可抑制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白杨素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黄芩素及黄芩甙对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也抑制;黄芩素及黄芩甙20,50mg/kg灌胃,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以防止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降低。

降血脂:黄芩水浸液10%2ml/只灌胃,连续给药7周,可使胆固醇喂饲的家兔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黄芩素、黄芩甙100mg/kg灌胃,可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玉米油-胆固醇-胆酸喂饲血清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肝甘油三酯的含量,黄芩黄酮ⅱ100mg/kg灌胃,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肝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的含量,汉黄芩素100mg/kg灌胃,可防止肝甘油三酯的沉积并增加血清hdl-ch的含量。黄芩素、黄芩甙100mg/kg灌胃,对乙醇引起的高血脂大鼠,可降低肝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汉黄芩素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黄芩素能增加血清hdl-ch含量。

保肝、利胆、抗氧化:黄芩甲醇提取物1000mg/kg腹腔注射,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引起的大鼠肝损害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血清胆红素的增加。黄芩醇提物50,100mg/kg,黄芩甙50,100mg/kg灌胃,对家兔有利胆作用。汉黄芩素10(-4)-10(-6)mol/l浓度体外试验,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使丙二醛(mda)含量下降。黄芩素及黄芩甙2。5×10(-4)mol/l,1.0×10(-4)mol/l,汉黄芩素2.5×10(-4)mol/l,黄芩黄酮ⅱ2。5×10(-4)mol/l,汉黄芩素-7-o-d葡萄糖醛酸2.5×10(-4)mol/l,1.0×10(-4)mol/l,对fec12-维生素c-adp混合物诱导的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使肝mda的形成显著下降,对nadph一adp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也抑制。

抗癌:黄芩醚提物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有效量为10.4mg/ml,黄芩黄酮ⅱ对小鼠l1210细胞的半数有效量为1.5μg/ml,黄芩甙、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l1210作用不显著。

其它作用:黄芩素10,20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利尿作用。黄芩煎剂

4g/kg灌胃,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有防治作用,可延缓白内障的形成。黄芩甙对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其id50为1.81×10(-3)mg/ml。黄芩甙150mg/kg灌胃,对链黑霉素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但红细胞山梨醇含量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在动物体内也有抑制醛糖酶的作用,有可能用于糖尿病性并发症的防治。黄芩甙、黄芩素及汉黄芩素50-125μg/ml对小鼠肝唾液酸酶有抑制作用。黄芩甙100mg/kg,葡萄糖醛酸43mg/kg皮下注射均可对抗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死亡,而甙元黄芩素无效,认为黄芩甙水解后的葡萄糖醛酸起的解毒作用。黄芩对pgs的代谢有较广泛的影响,水提物对pgs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

桔梗:1.祛痰与镇咳作用:麻醉犬口服本品煎剂1g/kg,能显著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量,其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对麻醉猫亦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有报道桔梗皂甙的祛痰作用强于远志,次于美远志(poygalasenegal.)。而小鼠酚红法试验结果则弱于远志。桔梗所含皂甙口服时对咽喉粘膜及胃粘膜造成某种程度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粗制桔梗皂甙有镇咳作用。豚鼠腹腔注射和镇咳半数有效量为6.4mg/kg。

2.降血糖作用:兔灌胃桔梗水或醇提取物200mg/kg可使血糖下降,水提取物的降血糖曲线与灌胃25~50mg/kg甲磺丁脲相似。水和醇提取物500mg/kg连续4天灌胃,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兔亦有降血糖作用,降低的肝糖原在用药后也见恢复,且能抑制食物性血糖上升,醇提取物的作用较水提取物强。

3.抗炎作用:粗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灌服1/10~1/5半数致死量的剂量对大鼠后肢角叉菜胶性脚肿与醋酸性肿胀均有抗炎效果。灌胃小于1/10半数致死量的剂量,每日1次,连续给药,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效。此种制剂还能降低过敏反应,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腹腔注射桔梗皂甙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与腹腔渗出,灌胃同一皂甙可产生抑制。桔梗无直接抗菌作用,但其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大鼠以粗制桔梗皂甙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对离体豚鼠心耳,高浓度时呈负性肌力作用。麻醉犬动脉注入200~800mg/kg粗桔梗皂甙,能降低冠状动脉和尼肢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其强度可与罂粟碱相比。当4mg/kg静脉注射时也可增加冠状动脉和后肢血流量,并伴有暂时性低血压。据认为这种血管扩张是对外周血管的直接作用。

5.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粗制桔梗皂甙在低于1/5半数致死量的剂量时有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抗消化性溃疡作用。100mg/kg剂量时,几乎能完全抑制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胃液分泌。大鼠十二指肠注入25mg/kg粗制桔梗皂甙,可防止消化性溃疡形成,其作用与皮下注射10mg/kg阿托品相当,但100mg/kg灌胃对应激性溃疡形成的预防作用比皮下注射阿托品10mg/kg弱两倍,对大鼠醋酸所致的溃疡模型,粗制桔梗皂甙可使溃疡系数明显减少,且每日25mg/kg组的疗效比甘草提取物fm100每日200mg/kg组为高。

6.其它作用:粗桔梗皂甙有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对电击和戊四氮惊厥无保护作用。桔梗皂甙可降低大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固醇和胆酸的排泄,还有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能抑制乙酰胆碱与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大鼠灌胃桔梗2g/kg,对双侧颈静脉结扎造成的充血性水肿有抑制和利尿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本品煎剂1:10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桦木醇400mg/kg时对大鼠瓦克z56肌注肿瘤系统(swa16)有边缘抗肿瘤活性。诸药合用,共奏其效,加味双黄连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金银花、黄芩、连翘、桔梗,是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能够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型的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及咽痛等症状。为了研究加味双黄连口服液对于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将本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平均分成2组,分别应用双黄连口服液和中药进行治疗,同时对2组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具有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5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2岁;咽扁桃体炎35例,急性支气管炎2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5例,支气管肺炎5例。对照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39岁;咽扁桃体炎30例,急性支气管炎2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7例,支气管肺炎5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用加味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治疗组)为本院制剂用量:口服,一次2支(10ml/支),一日3次,连用3~5d。

1.2.2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选用山西出产的连翘,用量:内服,煎汤,6~15g,一日三次,连用3~5d。

1.3疗效标准治愈:3天内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1周内血象恢复正常,肺部阴影基本吸收。显效:3天内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明显减轻,1周内血象、胸片有1项基本正常。好转:3天内体温下降(未至正常),症状体征有所减轻,1周内血象、胸片均未正常。无效:3天内体温未降、症状体征无减轻或加重,1周内血象、胸片均未正常。将显效和好转合并为有效,用治愈、有效来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观察2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表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果见表1。

表1双黄连口服液和中药治疗疗效比较表[n(%)]

2组数据比较,治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2.2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治疗组出现下列不良反应:皮疹3例;上腹部不适2例;白细胞减少1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症状迅速消失。

3结果

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扁桃体炎)和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对于该种疾病主要是抗感染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通常直接或者继发于机体感染病毒之后,而病毒一般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加味双黄连口服液具有较广的抗菌谱,有抑菌、解热、抗炎、抗病毒、利湿,退黄,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方中金银花为常用清热解毒药,具有解表、清热、解毒、止痢作用;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凉血;连翘清心、肺、胃之热,

散温邪,解疮毒。桔梗桔梗具体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作用;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四药共奏清热解毒、利尿凉血之功能。该种药品能够抑制多种病菌,包括绿脓杆菌、金葡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志贺氏杆菌等。也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包括艾可病毒、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综上,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标本兼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广泛应用后不会导致细菌耐药,可以作为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辅助用药之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