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2216发布日期:2019-06-22 00:1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领域对腹壁穿刺部位切口的关闭,采用常规的筋膜缝合器进行缝合处理,由于穿刺孔小而深,术野小,缝针弧度大,缝合困难,受常规筋膜缝合器和缝合方式的限制,缝合切口时如未能将腹膜和筋膜层缝合关闭,腹腔内网膜或肠管有疝入切口或局部粘连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可能。目前的筋膜缝合器,在缝合时无法将伤口皮肤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无法完全缝合的危险,在缝合时,势必会按压伤口,因此导致缝合困难又增加了缝合时间,延缓了手术进程,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开支,降低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体积小,方便使用的筋膜缝合器。

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引固件和缝线穿引器两部分,所述导引固件由器身、近端翼、手环、导引器组成,所述器身内设有连杆,连杆下端铰接有近端翼,连杆上端铰接有拉环,拉环下方器身外侧部分设有导引器,导引器上有对称的两个通孔,所述器身上设有导引通道,器身中间位置设置有对称的定位板;缝线穿引器由针和手柄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近端翼包括外侧的硅胶窗口和内侧的硅胶护套a。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设有硅胶护套b,定位板能够沿着器身上下调节位置定位板设有锁紧装置,定位板通过松紧锁紧装置可沿着器身上下调节位置。

本发明体积小,在缝合过程中,可确切对合切口创面,缝合腹膜层及筋膜层,有利于切口愈合,可显著缩短切口缝合时间,并可降低缝合难度,准确对合组织层次,根本上预防腹壁切口疝的发生;近端翼双层的设计能有效防止缝线穿引器刺伤人体器官;定位板的设计保证了伤口在同一平面上,确保缝合器能更平顺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的导引器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导引固件和缝线穿引器两部分。

导引固件由器身9、拉杆2、近端翼5、拉环1、导引器3组成,所述器身9内设置有拉杆2,拉杆2下端铰接有近端翼5,拉杆2上端铰接有拉环1,器身9上方设有导引器3,导引器3上有对称的导引器通孔10,导引器通孔10与近端翼5连接的直线方向上与器身9重合,重合的位置设置导引通道6,器身9中间位置设置有对称的定位板4,定位板4包裹有硅胶护套,定位板4与导引器3角度一致,近端翼5包括外侧的硅胶窗口和内侧的硅胶护套a。缝线穿引器由穿引针8和手柄7组成。使用时,将缝线穿入缝线穿引器,并将微创缝合器插入伤口处,向上提拉拉1环,打开近端翼5将其锁定到位,使近端翼5紧贴腹壁,将缝线穿引器依次插入两个导引器通孔10,穿过位于器身上的导引通道6,插入近端翼5,松开定位板4的锁紧装置,调节定位板4位置按压于伤口处,再将定位板4的锁紧装置锁紧,进行手术,目视确认缝线已穿好,将缝线穿引器由导引器通孔10向外拉紧,然后向下按压拉环1,合上近端翼5,以便将缝线直接抽出,将缝线两端从导引器3中抽出,使用标准打结法闭合穿刺孔。

所述近端翼5包括外侧的硅胶窗口和内侧的硅胶护套a,缝线穿引器插入时候,可有效防止缝线穿引器刺伤内脏。

所述定位板4设有硅胶护套b,定位板能够沿着器身上下调节位置,以此可以将伤口按压于同一水平面上,确保缝合器能更平顺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导引固件和缝线穿引器两部分,导引固件由器身、拉杆、近端翼、拉环、导引器组成,所述器身内设置有拉杆,拉杆下端铰接有近端翼,拉杆上端铰接有拉环,器身外侧上方设有导引器,导引器上有对称的两个通孔,器身中间位置设置有对称的定位板,近端翼包括外侧的硅胶窗口和内侧的硅胶护套,缝线穿引器由穿引针针和手柄组成。本发明的优点为能在缝合过程中,可确切对合切口创面,缝合腹膜层及筋膜层,有利于切口愈合,近端翼的双层设计可有效防止缝线穿引器刺伤内脏,定位板可以将伤口按压于同一水平面上,确保缝合器能更平顺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景北和;刘蔚东;吴昊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三和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30
技术公布日:2019.06.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