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29344发布日期:2019-07-10 10:0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猩红热(scarlet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临床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脱屑期四个阶段。实验室检查多见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西医治疗猩红热多使用大量抗生素,猩红热这类感染性疾病一般使用抗生素时间较长,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耐性,对于后期疾病的治疗相当不利。且感染猩红热的人群以小儿居多,西药对患儿具有一定的刺激,临床研究中发现患儿服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西药消炎类产品种类较多,治疗猩红热多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长期临床研究表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发生过敏时症状较为严重,并且存在隐性过敏现象,大环内酯类虽然过敏几率较低但其对胃肠道刺激较为严重,不适合长时间服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采用纯中药制成,毒副作用小,患者耐药率极低,并且对胃部刺激较小,适合各类患者服用。所述中药组合物不仅能广泛应用于猩红热的治疗,更能起到预防作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中药组合物a、中药组合物b及中药组合物c,所述中药组合物a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5-25份;

金银花5-25份;

丹皮5-25份;

鲜生地15-40份;

大青叶15-40份;

白茅根5-25份;

薄荷5-25份;

葛根5-25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b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5-25份;

金银花5-25份;

丹皮5-25份;

鲜生地15-40份;

大青叶15-40份;

白茅根5-25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c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金银花5-15份;

元参5-25份;

鲜生地5-20份;

丹皮5-25份;

赤芍1-5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a还可替换为中药组合物d,所述中药组合物d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5-25份;

金银花5-25份;

丹皮5-25份;

鲜生地15-40份;

大青叶15-40份;

白茅根5-25份;

生石膏5-25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a优选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15份;

金银花15份;

丹皮10份;

鲜生地25份;

大青叶25份;

白茅根15份;

薄荷10份;

葛根1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b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15份;

金银花15份;

丹皮10份;

鲜生地25份;

大青叶25份;

白茅根15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c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金银花15份;

元参15份;

鲜生地15份;

丹皮15份;

赤芍15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d优选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15份;

金银花15份;

丹皮10份;

鲜生地25份;

大青叶25份;

白茅根15份;

生石膏2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按照配方称量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经暴晒或者烘焙后粉碎成细粉,分别得到中药组合物a、b、c、d的药粉;

(2)炼蜜:按照药粉:蜂蜜=1:1.2~1.5的比例称取蜂蜜,将蜂蜜用武火煮沸,再转至文火熬制至蜂蜜在水中滴水成珠;

(3)边搅拌边向步骤(1)中的各组药粉中分别滴加步骤(2)得到的蜂蜜;

(4)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制丸,所得药丸外表硬化后包装,即可分别得到中药组合物a、b、c、d的药丸。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猩红热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丸剂后,在病人发病初起无发热症状时,服用中药组合物a,早中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3天;第4天开始服用中药组合物b,早中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3天;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组合物c,早中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3天。在病人发病初起有发热症状时,服用中药组合物d,早中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3天;第4天开始服用中药组合物b,早中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3天;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组合物c,早中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3天。

进一步地,所述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剂量为:中药组合物a85-95g/次,中药组合物b78-88g/次,中药组合物c55-65g/次,中药组合物d75-85g/次;此为成人剂量,儿童在服用时剂量相对减半。

本发明提供的各中药组合物中的原料在配方中的药效如下:

金银花:消肿解毒,发散风热,解毒止痢,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抗炎作用,能增强免疫力;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消炎镇痛;

鲜生地:清热,凉血,生津。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

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功效。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出血证,水肿,热淋,黄疸;

薄荷:发汗解热、疏肝理气、止痛、止痒;

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诸;

生石膏:清热泻火,利窍,消肿;

元参:养阴生津、清热凉血、软坚散结;

赤芍:养阴、行瘀、止痛、凉血、消肿。

上述各原料在各中药组合物中配伍作用如下:中药组合物a中,连翘与银花、丹皮合用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辛凉透表、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鲜生地与丹皮合用,抗菌消炎,抑制病菌、止痛消肿;葛根与白茅根用,能排出各种毒素,疏通身体之气,去火;薄荷与大青叶、白茅根合用,主治丹毒,表皮之证,止痛消肿,解决皮肤瘙痒。

中药组合物c中,元参与葛根连用补中益气、生津养颜;赤芍与金银花、丹皮合用发散风热,解毒止痢,显著提高抗菌消炎效果。

中药组合物d中,生石膏与丹皮、大青叶合用能快速泻火,降温,保护机体,清热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药组合物a能快速清热解表,主治表证,能快速减轻患者皮肤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药组合物b相对于中药组合物a去除了薄荷,药性温和清热解表性较弱,适合患者中期服用,能快速消炎抗菌,抗病毒,符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原理,快速消灭治病因子,中药组合物a已有葛根,如果病程中期继续服用中药组合物a则过度补气血,适得其反;中药组合物c清热养阴,补中益气,对于患者后期恢复有利,防止病菌再次复出;中药组合物d相对于中药组合物a去除了薄荷、葛根加入了生石膏,患者发热期间如果使用薄荷、葛根虽然能快速清热解表但是会造成患者体温下降过快,感觉不舒适,中药组合物d中加入了生石膏,生石膏经胃酸作用后,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后能增加血清内钙离子的浓度,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缓慢降低患者体温。

因此在发病之初如果有发热症状时,应首先服用中药组合物d,以利于缓慢降低患者体温提升患者舒适感;病程中期服用中药组合物b止痛消肿、抗菌消炎;病程后期敷用中药组合物c,补中益气,恢复身体元气。在发病之初如果没有发热症状时,可服用中药组合物a替换掉中药组合物d。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合理,根据不同的生病症状,分阶段服用不同的中药组合物,各中药组合物在不同的病程阶段分阶段作用,在一个疗程内快速有效的治疗猩红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中药组合物a、中药组合物b及中药组合物c,所述中药组合物a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15g;

金银花15g;

丹皮10g;

鲜生地25g;

大青叶25g;

白茅根15g;

薄荷10g;

葛根10g;

所述中药组合物b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15g;

金银花15g;

丹皮10g;

鲜生地25g;

大青叶25g;

白茅根15g;

所述中药组合物c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金银花15g;

元参15g;

鲜生地15g;

丹皮15g;

赤芍15g。

上述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分别按照配方称量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经暴晒或者烘焙后粉碎成细粉,分别得到中药组合物a、b、c的药粉;

(2)炼蜜:按照药粉:蜂蜜=1:1.2~1.5的比例称取蜂蜜,将蜂蜜用武火煮沸,再转至文火熬制至蜂蜜在水中滴水成珠;

(3)边搅拌边向步骤(1)中的各组药粉中分别滴加步骤(2)得到的蜂蜜;

(4)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并将其平均分成三等份并制成常规大小的蜜丸,所得药丸外表硬化后包装,即可分别得到中药组合物a、b、c的药丸。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发病初期没有发热症状的猩红热疾病,服用方法为:发病初期服用中药组合物a,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服用一份,连续服用3天;第4天开始服用中药组合物b,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服用一份,连续服用3天;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组合物c,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服用一份,连续服用3天;此为成人的剂量,儿童的剂量相对减半。

注意事项: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服用;

2、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谨慎服用;

3、儿童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

4、服用本品有任何不适,立即停药;

5、服药期间忌:烟,酒、高脂肪食品。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中药组合物d、中药组合物b及中药组合物c,所述中药组合物a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15g;

金银花15g;

丹皮10g;

鲜生地25g;

大青叶25g;

白茅根15g;

生石膏25g;

所述中药组合物b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连翘15g;

金银花15g;

丹皮10g;

鲜生地25g;

大青叶25g;

白茅根15g;

所述中药组合物c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金银花15g;

元参15g;

鲜生地15g;

丹皮15g;

赤芍15g。

上述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分别按照配方称量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经暴晒或者烘焙后粉碎成细粉,分别得到中药组合物d、b、c的药粉;

(2)炼蜜:按照药粉:蜂蜜=1:1.2~1.5的比例称取蜂蜜,将蜂蜜用武火煮沸,再转至文火熬制至蜂蜜在水中滴水成珠;

(3)边搅拌边向步骤(1)中的各组药粉中分别滴加步骤(2)得到的蜂蜜;

(4)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并将其平均分成三等份并制成常规大小的蜜丸,所得药丸外表硬化后包装,即可分别得到中药组合物d、b、c的药丸。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发病初期有发热症状的猩红热疾病,服用方法为:发病初期服用中药组合物d,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服用一份,连续服用3天;第4天开始服用中药组合物b,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服用一份,连续服用3天;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组合物c,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服用一份,连续服用3天;此为成人的剂量,儿童的剂量相对减半。

注意事项: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服用;

2、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谨慎服用;

3、儿童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

4、服用本品有任何不适,立即停药;

5、服药期间忌:烟,酒、高脂肪食品。

将上述各实施例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进行临床试验,随机抽取部分案例如下:

1.张××,男,10岁,因发烧,皮肤发红一天,于2017年10月5日入院。检查:体温38.2°,面部、躯干部皮肤呈弥漫性潮红,压之褪色。咽充血,双侧扁桃腺三度肿大,有杨莓舌。诊断:猩红热,经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中的服用方法治疗一个疗程(9天)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全部消退,痊愈出院。

2.杨×,女,6岁,因发烧两天,皮肤红半天,于2018年3月6日入院。检查:体温39°,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褪色,有杨莓舌和帕氏线。咽充血,双侧扁桃腺三度肿大,有点状脓性分泌物。入院前曾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无好转。诊断:猩红热。经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中的服用方法治疗一个疗程(9天)后,体温正常,出院后继续服用两天巩固药效。

3.陆×,男,12岁,因发烧三天,皮肤红一天,于2017年12月13日入院。检查:体温38.6°,躯干部皮肤呈弥漫性潮红,压之褪色,有杨莓舌,环口苍白圈。咽充血,双侧扁桃体三度肿大。诊断:猩红热。经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中的服用方法治疗一个疗程(9天)后基本痊愈,出院后随访未见复发。

4.赵××,女,8岁,因骤起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头痛,咽疼,于2017年5月8日入院。检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褪色,咽充血,双侧扁桃腺三度肿大。诊断:猩红热,经用实施例2中的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2中的服用方法治疗一个疗程(9天)后,皮疹全部消退,痊愈出院。

5.吴×,男,5岁,因头痛,寒战,咽痛,全身不适,于2016年12月10日入院。检查:全身弥漫细小而粗糙的鲜红色皮疹,咽充血,扁桃腺肿大。诊断:猩红热,经用实施例2中的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2中的服用方法治疗一个疗程(9天)后,皮疹全部消退,痊愈出院。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