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4144发布日期:2019-08-03 10:48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护肤品是日常生活用品之一,为保护面部肌肤,大多数人每天对脸部进行基础清洁后,都会使用一些基础护肤品,如保湿水乳、面霜等,但许多护肤品原料中都掺有化学试剂,虽有一定的护肤作用,但同时也给皮肤造成很大的负担,对皮肤产生很多负面影响。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护肤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品质要求也逐年升高。一方面,护肤品的安全性甚至于成分的天然性都成为人们关心的方面,成分天然和品质安全的产品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另一方面,基础护肤品形式单一,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皮肤多方位护理的需求,故而护肤品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当前人们热衷尝试和追求的。

针对以上两方面大众的普遍需求,植物护肤品顺理成章成为当前新型护肤品开发的方向之一,其以含有植物生物活性成分且毒副作用小为特点,具有一定的天然性、安全性、缓和性和功能性,并集中美容、营养、健康于一体。同时,面膜作为区别于基础护肤品类的密集护理型护肤品受到人们推崇和青睐。面膜是通过在面部皮肤上敷一层薄薄的物质,将皮肤与外界空气隔绝,使皮肤温度上升,这时敷在皮肤上的面膜中的其他成分,如营养物质,就可有效地渗进皮肤里,起到增进皮肤机能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涂抹式面膜,常见的主要是以芦荟、绿豆、玫瑰、牛油果等植物为主要功能性原料,大多配以蜂蜜及其他皮肤调理剂等辅料以达到更好的所述功效。其中,芦荟富含天然生理水、矿物质、木质素和多种氨基酸,渗透性极强,能直达皮肤深层,直接补充皮肤所需水分,对皮肤的补水保湿效果极好,同时其中含有多种参与抗氧化的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维生素c等,多存在于芦荟外皮和凝胶中,但芦荟外皮和凝胶中的芦荟大黄素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许多皮肤无创面且敏感的人群就不适宜使用,故而在芦荟用于皮肤保养产品的过程中,在去除外皮和凝胶的同时,上述抗氧化成分残留极少;同时,绿豆面膜因其对皮肤的清洁性过强,也不适宜皮肤表层脆弱的人群使用,且因其功能性较为单一,多与其他成分协同使用;另外,玫瑰、牛油果等植物虽对皮肤有较强的保湿和抗氧化作用,但因其成本高,多加工成高端护肤产品。结合文献所报道的相关类型产品发现,目前有专利文cn109364012a公开了一种保湿美白涂抹式面膜,包含发酵牛乳、芦荟汁、黄瓜汁、柠檬精油和鼠尾草精油,该方案中虽然包含多种对皮肤有益的天然营养物质,但是以发酵牛乳为载体,对皮肤的粘附性不够,易脱落,且发酵牛乳本身易分层,精油类物质更是与其难相溶,面膜内部的分散稳定性差。专利文献cn109125110a公开了一种桃花涂抹式面膜及其制备方法,以桃胶多糖为主要原料,配合其他辅料制得,该发明技术方案中,桃胶对皮肤刺激性低,美白保湿功效较强,但是其中辅料的植物提取物,成分复杂,品质难以控制,且多为药食同源的植物,有一定的药用性质,对皮肤难免造成负担过重的负面影响。

通过调研发现,含有丰富抗氧化成分的青梅,却未曾有应用于护肤品中的报道。青梅,又名果梅、酸梅,属于蔷薇科,李属植物,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等营养物质,但由于其味酸,少有鲜食,在食品领域多作为加工食品的原料,往往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营养成分。有文献报道,其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类黄酮物质,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而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外界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或是空气污染,都会使得我们得皮肤一步一步地老化。皮肤老化的过程就是由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破坏许多生物分子,包括细胞外物质和细胞的dna,这些内在变化表现在皮肤表面就是色素的沉积和皮肤逐渐失去弹性、产生褶皱。由此可知,皮肤衰老主要由自由基氧化造成。

综上所述,利用青梅中的酚类及类黄酮类物质等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将其与涂抹式面膜这类新颖的功能性护肤品形式结合,配以护肤品常用的具有补水保湿作用的皮肤调理剂,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体现青梅的价值,并且与市场上现有的同类型面膜产品相比,成本相对较低,原料来源广,且具有安全系数高的同时具有抗氧化、保湿滋润皮肤的功效。故而将植物的天然活性护肤成分与涂抹式面膜这类功能性护肤品形式结合起来研究,使天然成分更好更快地发挥功效,面膜也更加安全健康,是一个非常有开发前景的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面膜以青梅中天然抗氧化成分替代现有许多护肤品中的化学材料,进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数的成分:

(a)青梅提取物0.01-1%

(b)聚乙烯醇4-20%。

进一步的,成分(a)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或真空冷冻浓缩法从青梅全果、青梅茎叶或青梅花的部位获得。

进一步的,所述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还含有占面膜总量0.01-20%质量百分数的成分(c)皮肤调理剂,该成分(c)由2-10%甘油、0.01-0.2%植物鞘氨醇、0.02-0.1%胆甾醇、3-8%角鲨烷、0.01-2%生育酚乙酸酯、0.5-8%水解透明质酸、0.02-1%烟酰胺中的一种或数种构成,以上质量分数均是指占面膜总量的百分数。

进一步的,所述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还含有占面膜总量0.01-10%质量分数的成分(d)水溶性增黏剂,该成分(d)由0.01-5%水膨润性黏土矿物、0.01-5%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构成,以上质量分数均是指占面膜总量的百分数。

进一步的,所使用的成分(b)聚乙烯醇,要求在4%质量浓度、25℃时,其水溶液的黏度不小于15mpa·s、低于40mpa·s。

进一步的,所述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各成分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制而成,去离子水用量为40-70%。

进一步的,所述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还含有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精制水、香精、防腐剂、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并要求额外添加的这些成分与本发明面膜有良好的配伍性,不损害本发明面膜效果。

所述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的制备方法,先将成分(b)置于混合器中加热至8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当温度下降到不高于50℃时,加入用三辊磨机均匀分散了的成分(a)、成分(c)和成分(d),混合均匀后,分装。

本发明的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必须成分为成分(a)、成分(b)和去离子水,还有根据实际需要的成分(c)和成分(d),从而能够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以青梅为主要有效成分原料制得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基于青梅中富含类黄酮物质和酚类物质,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特点,利用从青梅中提取的这些天然抗氧化成分替代护肤品常用的化学抗氧化剂,极大地降低了化学抗氧化剂对皮肤造成的负面影响。

使用的成分(b)聚乙烯醇,是在涂抹式面膜中应用较多、作为化妆品原料公知的安全物质,在本发明中,选择黏度范围是:在25℃温度下,4%质量浓度的水溶液在15mpa·s或以上但低于40mpa·s,目的是达到涂抹容易、易清洗等优良的表观使用感。

本发明使用的成分(c)皮肤调理剂,选择于甘油、植物鞘氨醇、胆甾醇、角鲨烷、生育酚乙酸酯、水解透明质酸、烟酰胺等物质,具有天然、安全系数高,对皮肤补水保湿性能效果好的特性,在该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敷用的过程中,青梅的抗氧化成分发挥作用的同时,降低其他成分对皮肤的刺激性,起到对皮肤的舒缓和补水的协同作用。

本发明使用的成分(d)水溶性增粘剂,是水膨润性黏土矿物和/或海藻酸钠,该成分可防止面膜滴落,增强其对皮肤的粘附性,并对皮肤表面的脏污有一个吸附作用,同时也能增强整个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的分散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实施例更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根据以下配方制得,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

<配方>

<制备方法>

a.用三辊磨机将成分(1)和(3)-(7)均匀分散;

b.将成分(2)加热至80℃,再溶解到成分(8)中;

c.待温度下降到40℃时,加入a步骤中均匀分散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分装得到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

实施例2

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根据以下配方制得,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

<配方>

<制备方法>

a.用三辊磨机将成分(1)和(3)-(6)均匀分散;

b.将成分(2)加热至80℃,再溶解到成分(7)中;

c.待温度下降到50℃时,加入a步骤中均匀分散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分装得到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

实施例3

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根据以下配方制得,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

<配方>

<制备方法>

a.用三辊磨机将成分(1)和(3)-(7)均匀分散;

b.将成分(2)加热至80℃,再溶解到成分(8)中;

c.待温度下降到40℃时,加入a步骤中均匀分散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分装得到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

取实施例1的产品进行试验:

选取20名年龄在25-50岁的女性志愿者(皮肤状态各异),将根据本发明制得的含有青梅提取物的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ⅰ)和不添加青梅提取物的普通面膜(ⅱ),分别涂不同的两只手,ⅰ为实验组,ⅱ为对照组,每日早晚各使用一次,共两周时间(14天),每日通过皮肤分析检测仪测定志愿者双手的皮肤状态,测定环境温度25℃,相对湿度30-40%。对是否增加皮肤保湿度和减少皮肤褶皱、黑色素的功效评分标准如下:

<评价基准>

皮肤状态平均结果如下表1。

表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制得的含有青梅提取物的涂抹式青梅抗氧化面膜(ⅰ)和不添加青梅提取物的普通面膜(ⅱ)比较具有更显著的增加皮肤保湿度和减少皮肤褶皱、黑色素的功效。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