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孔式下触发安全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2337发布日期:2019-07-17 05:1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四孔式下触发安全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用临床采血化验检测的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孔式下触发安全采血器。



背景技术:

“一次性安全采血器”也称“一次性安全采血针”,是世界各国医学,用于临床末捎采血化验的主要采血器械。因其具有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消毒彻底,无菌性强,又可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等优点,因此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医患双方的广泛欢迎。但作为主流产品的各种“下触发一次性安全采血器”,除了皆能较好的完成采血的第一要素,并且都具有各自的优点特长,这也是每种产品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原因。但从社会要发展,科技要进步,产品要完善的角度上讲,每种现有产品或专利设计都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这即包括各业内企业的产品,也包括本人研发的专利产品,虽都具有主要功能,但也都存在不同的美中不足或瑕疵。因每个具体的研发人员,从客观上讲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局限性、知识局限性和经验局限性,往往会顾此失彼有得有失,这也完全符合进化论的发展观;再加上“一次性安全采血器”的特殊使用属性,即在保证采血功能和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的前提下,还要求该产品必需具有极低的市场竟爭价格,因此要求其制造成本越低越好,结构越简单越好,组件越少越好(当组件等于7或大于7个的时候即失去了成本优势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又因组装成本在该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故组装越简单越好,速度越快越好,总之,要把一个要求结构已经简化到极致的一次性耗材产品,在不许增加新组件的情况下,还要兼故多种功能与要求,实现进一步优化设计并重新组合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正所为:“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路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下面针对采血器的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一、现有的各种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在采血操作时不但存在触发下压力大小影响采血压痛的正向关系,还存在击发时医护人员的触感感知不佳或无感知的共性,尤其在环境不佳、或病人恐惧不配合、或患病儿童哭闹不配合的情况下出现本能自保的抽回手指举动,导致医护人员很难感知轻压采血时的击发成功与否现象,经常会出现采血针还没击发但因医护人员无法感知击发过程是否完成,就盲目的终止采血,使采血针提前脱离采血部位而导致此次采血失败。另外如果用力快速下压,虽可保证一次性击发成功,但又会引起击发套下压痛与皮肤严重凹陷性变型痛(从物理学描述,在采血针质量恒定前提下,被采血部位的压强大小取决于采血针的下压速度),而现实的多数产品为保证击发成功,其击发套有意设计成击发套回缩后还与外套下端面保留一定的距离,即实在击发套回位与外套下端面持平,两套下端的面积之合也是有限的,对消除过力下压产生的凹陷性变型痛也是有限的甚至可忽略不计。又因指腹的解剖生理学的进化需要,在有限的指腹面积上又进化为隆起形,导致与被接触物形成一种扩大的点状接触,这也是难以消除过力下压产生的凹陷性变型痛的又一客观原因。或者因击发时无感知,虽然安采针早已击发完毕,医护人员还强压安采针不放,而进一步导致被采血部位的无谓压痛。另外,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得知,对于儿童或婴幼儿采血,因其指腹太嫩导致对采血针的反向阻力太小,如果过力下压采血针就会出现明显的进针过深现象,其后果不但会出现下压痛还会出现长达1-12小时的针孔痛,而对于成人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的指腹采血时,就必须用力快速下压,反之就会因进针过浅而导致采血量不足甚至不出血现象。所以,如何能叫医护人员从现有的被动采血升华为主动采血并在采血时,不论是采血针的下压力是大是小,速度是快是慢,环境是否安静,病人是否配合都能做到100%击发时的准确感知,并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本次采血所需化验项目的采血量大小及指腹皮肤的具体情况,并依据准确的击发感知功能,采用不同的下压力、下压速度与下压时间的长短来实现最佳的采血效果,就尤为重要,也是企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原理剖析:现有的各种下触发安全采血针的触发方式,皆是靠采血针外套下端内的击发套先与手指指腹皮肤接触,并施力于采血针外套并通过采血针外套将下压力作用到击发套上,因手指指腹皮肤即是采血部位又是击发套的受力支点,当击发套下端面压在指腹皮肤上,随着击发套下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皮肤凹陷性变型,当皮肤这种凹陷性变型结束时,就会导致指腹皮肤给予击发套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这就是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现象。而随着击发套向外套内腔的持续回缩上行,最终实现击发而完成采血目的。但这里又同时存在另一个物理现象,就是击发套压向指腹皮肤的速度越快,就会导致指腹皮肤的压强越大(这与汽车速度越高撞击力越大是同理),其结果就会出现采血部位皮肤出现明显的下压痛,尤其是在某些安全采血针的击发弹簧过硬或击发套下端面的面积过小时(在压力不变的前提下击发套下端面的面积越小,者压强越大),反应到病人的采血手指就会感到越痛,此时在指腹上会出现明显的凹陷性皮肤变型与短暂持续痛现象。反之,当采血针的下压速度越慢时,病人在采血时引起的下压痛因减小了冲击力原因就会越轻甚至无压痛。

而造成现有的各种下触发安全采血器无击发感知功能的主要原因,具体有两方面:

1)因现有的安全采血器都是由高分子材料(俗称塑料)制成。因该类材料对声音的传导和共鸣效果极差,故有哑巴材料的俗称。它对击发时的振动与发声具有优良的消振性与对声音的吸收性,故而在外套内腔发生的击发则很难清晰的传导到采血针外套上,故而不易被医护人员的指腹皮肤所准确感知。

2)因下触发安全采血器的击发方式导致,它不像上触发安全采血器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指腹直接下压上触发安全采血器的触发上盖而完成击发,也不像旁触发安全采血器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指腹,直接下压旁触发安全采血器的触发按键而完成击发。此两种击发方法虽不同,但都可以通过触发盖或触发按键在直接触发时,将产生的轻微振动直接传给医护人员指腹的感觉神经末梢,而使医护人员的手指能准确直接感知到,而不像下触发安全采血器的击发方式引发的振动完全是间接的而导致感知困难。

二.作为主流产品的“下触发式一次性安全采血器”,普遍存在其制造成本偏高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该产品多是人工组装为特点的劳动密集性企业,且因组装费力耗时,而明显增加了组装成本。而导致组装成本明显增加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研发与设计上,具体为:

1)采血针的止锁与击发机构,在设计上因过于复杂且又不便组装。导致组装程序既费事又麻烦,也是最耗费组装工时的重要原因。例如著明的美国bd公司所生产的“下触发式安全采血针”的“锁解环”的组装;中国专利申请:201020120291.5;中国专利:cn03221437.5y;中国专利:cn2516098y;中国专利:cn2579344y;中国专利:2619583y;中国专利:cn200945164y;中国专利:cn201379576y。

2)现有的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多数都存在着,为保证击发套与采血器外套内腔的精密滑动配合,防止击发套与采血器外套内腔的无约束无方向的轴向位移与横向位移而影响采血的实际功能与效果,而被迫的采用了滑道限位槽与滑道限位筋的产品结构设计。此种结构虽然保证了击发功能的精度要求,但却给组装工序带来了很大麻烦与困难,导致滑道限位槽与滑道限位筋(相当于传统机械的燕尾与燕尾槽)不能实现一次性快速对位,最终结果就是降低了组装效率,增加了组装成本。

3)特别是一款产品就更为突出,专利号为cn201210080546.3,该产品靠击发套开闭来实现采血针针柄的锁定与击发功能,因采血器外套的上半部的内腔空间皆明显大于采血器外套的下半部的内腔空间,因此在组装时,存在击发套先插入外套上部时,因击发套与采血器外套内腔的间隙过大,使击发套出现非控性自由摆动和位移,进而导致击发套不能实现一次性准确插入到采血器外套下半部内腔的滑道式两对限位筋或限位台内,给快速组装带来了困难,而导致了组装工时的显著增加,进而无形中增加了组装成本,使制造总成本过高。

因用工成本的快速增加,尤其是像末梢采血针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手工组装的成本越来越高,这给该类企业在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方面带来了较大的价格劣势。

因此,对现有的下触发式一次性安全采血器进行结构改进和优化,以降低组装难度、节省组装工时和提高组装效率,从而降低采血器的制造成本,成为采血器研究和生产的大势所趋。另外,在设计新的下触发式一次性安全采血器时,还要把适合自动化组装的设计要求考虑进去,为将来的自动化组装提前打下坚实的结构性基础。而从长远看,不能实现自动化组装的产品绝对是没有生命力的,根本无能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现在的安全采血器产品,其中包括上触发安全采血器、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和旁触发安全采血器,在实际采血时,只能不同程度的减轻进针痛,却很难做到真正的无痛采血。但要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无痛采血,还需业内的众多研发人员的刻苦攻关才行。

申请人经二十余年对采血针的学习与不断研究,针对采血针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本人先后成功研发“一次性触压式安全无痛采血器(专利号:zl2010105745402);可实现快速组装的一次性下触发式安全采血器(专利号:zl2015100912581);具有击发感知功能可盲装的下触发安全采血器(zl2017203883195),在以上的基础上本人在不改变采血功能的基础上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装配上进行二次开发,并成功研发了本发明;有关业内权威认为该发明是采血针领域的一次创新和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保证现有采血器基本功能不变的情况下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四孔式下触发安全采血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孔式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包括:

外套,所述外套具有一个内腔;

击发套,所述击发套的截面形状与外套的内腔相同;所述击发套插装于外套的内腔内,击发套与外套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击发套具有一个滑动内腔;击发套由击发套上段和击发套下段两个部分构成,在击发套上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一对竖向导槽,竖向导槽与击发套的上端连通,使击发套形成弹性开口套结构,在竖向导槽的上端部设有v型导引口,在击发套上端部侧壁外设有相对布置的一对解锁凸起,解锁凸起与竖向导槽呈90°夹角布置,在击发套下段的底部设有出针孔;

采血针;所述采血针插装于击发套内,采血针包括针柄和不锈钢针,在针柄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一对导向凸起块,导向凸起块的宽度小于竖向导向槽的宽度;不锈钢针的针体部分连注于针柄内,不锈钢针的针头部分从针柄的前端伸出,并且一次性连注有针头保护杆,所述针头保护杆的下端部设有旋扭柄;

弹性击发构件;所述弹性击发构件设置在外套内,弹性击发构件一端与外套固定连接,弹性击发构件另一端与上述的采血针的针柄连接;

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外套上端部为盲端,外套的下端为敞开端,外套的内腔为椭圆型内腔或由一对相对设置的宽面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窄面围合的方形内腔;在外套侧壁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一对装配定位孔和一对击发感知解锁孔,所述装配定位孔和击发感知解锁孔的竖直中心所在的平面与椭圆型内腔的长轴所在的平面重合或者与方形内腔的窄面中心所在的平面重合;其中所述装配定位孔靠近敞开端;装配定位孔的开口的竖向高度小于击发感知解锁孔的开口的竖向高度;

所述击发套解锁凸起的上部设有使击发套上段向内收拢的导引面,解锁凸起的下表面设有与装配定位孔咬合的止锁面;所述击发套下段的出针孔两侧用于穿装采血针旋扭柄的旋钮柄装配孔;解锁凸起的高度大于装配定位孔的高度,且解锁凸起的高度小于击发感知解锁孔的高度;

在采血针处于待击发状态下,所述弹性击发构件被压缩,处于定位蓄能状态,所述击发套的解锁凸起位于外套的装配定位孔内,解锁凸起的下表面与装配定位孔形成接触,形成采血针待击发定位结构;击发套上段在外套内呈向内收拢状,击发套下段从外套的敞开端伸出;针柄上的一对导向凸起块分别与击发套的两竖向导槽的上端的v型导引口抵接,并保持静止状态,使采血针被支撑于击发套的上端部位置;

在采血针处于击发状态下,针头保护杆与针柄的前端面形成断离,针头部分裸露;在外力作用下击发套由待击发状态上行至击发感知解锁孔位置,击发套上的两解锁凸起在击发套上段弹性作用下插入外套的两个击发感知解锁孔内形成限位,击发套上段的竖向导槽复位;所述针柄上的两导向凸起块由v型导引口滑至竖向导槽内;所述针柄上的两导向凸起块与击发套上的两竖向导槽形成滑动配合;采血针在弹性击发构件的作用下向击发套的敞口端方向移动,直至弹性击发构件的压簧呈自由伸张状态,所述采血针的针头伸出击发套下段的出针孔;

在采血针击发完成后处于保护状态下,所述击发套上的两解锁凸起分别位于外套的两个击发感知解锁孔内并保持静止状态;所述针柄上的两导向凸起块位于击发套上的两竖向导槽的下部;所述采血针在弹性击发构件的拉簧的作用下针头缩至击发套下段的出针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套与击发套上段采用上述配合结构,且在击发套上设置一对解锁凸起,这样,在组装采血器时,通过外套内腔对两解锁凸起的挤压,使击发套收拢变形,将采血针支撑在击发套的上端部,实现采血针的支撑定位,在击发套装配时,首先滑动至装配定位孔内实现定位;定位后击发套以及采血针、弹性击发构件被约束在外套内;当击发采血时,击发套继续上行,在滑动过程中击发套的上端离开装配定位孔后收拢,当滑行至击发感知解锁孔时,击发套的两解锁凸起上行落入到外套上的两击发感知解锁孔内,击发套完全涨开复位,实现采血针的解锁;上述止锁和解锁方式结构简单,同时省去了防止击发套以及采血针、弹性击发构件掉落的其它构件,与其配合的采血针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构,同时也方便了采血器的组装。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弹性击发构件采用的拉压组合弹簧包括两个压簧段和一个拉簧段,所述拉簧段位于两个压簧段的之间。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击发套解锁凸起的上部设有使击发套上段向内收拢的导引面为斜面或者弧面结构。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解锁凸起的高度是装配定位孔的高度的1-4倍。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外套的内腔为椭圆型内腔的短轴方向对称设有导向槽或方形内腔的宽面上设有与采血针的导向凸起配合的导向槽。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向槽由两个平行的导向筋板构成。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向筋板的上部设有向内倾斜的导向凸起装配引导面。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向槽为设置在所述外套的内壁上的凹槽。

上述技术优选的,在靠近外套的盲端所述外套内设有弹性击发构件装配定位筋;弹性击发构件装配定位筋的端部设有弹性击发构件定位引导面。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外套内腔盲端下表面设有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所述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的两侧设有挂耳,在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内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入口设有锥形引导面;所述针柄的上端部设有与中心孔配合的定位柱。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主要特点是在保留现有的具有击发感知功能可盲装的下触发安全采血器(zl2017203883195)在各项综合采血指标皆优于现有市场各种产品的基础上,把现在的主流产品,皆由6-8个配件所构成,改造设计只要4个配件即可变成一只最好的采血针。对于用户该针的各项综合采血指标是最佳的,对于制造企业因它显著的降低制造成本,故而利润是显著的。最终给市场和医患带来高质低价的最佳采血针。

具体来说,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外套的内腔延续了具有击发感知功能可盲装的下触发安全采血器的结构设计,击发套上段的外侧面采用与外套内腔沿上下方向可滑动、且沿周向被限位的配合形状,这样,在该采血器组装时,将击发套直接插入到外套内,无需刻意找正位置,实现了快速组装、提高了组装效率、节省了组装时间、降低了组装成本,还因简单安全高效因而更适合盲人完成组装工作。

2、本发明中外套上端部为盲端,外套的下端为敞开端,和现有技术(zl2017203883195))相比省去了上盖,采用盲端的结构减少了上盖的模具成本,同时减少一道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减少设备占用率。

3、在外套侧壁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一对装配定位孔用于装配出厂时限位,装配定位孔的设计还可以减少材料的用量,如果针对一个采血器节省材料用量相对较少的,但是一次性采血器属于一次性耗材,每年需要上亿只,从量化角度来看节省的材料是相对可观的,故为生产企业能够节省一部分可观的生产成本;装配定位孔的设计还可以避免在运输或者触碰击发套下段时弹性击发构件失效的现象,即当非采血时外力作用下击发套上行一段距离后未到达击发感知解锁孔时,在弹性击发构件的作用下自动恢复至待击发状态下。

4、采用装配定位孔的开口的竖向高度小于击发感知解锁孔的开口的竖向高度的结构设计目的在于,在装配定位状态始终保持采血针被支撑,击发套上段没有完全涨开,当由此位置滑动至击发感知解锁孔后才进行完全涨开,进而实现采血针在弹性击发构件释放弹性势能,进而带动采血针实现快速进针动作。

5、所述弹性击发构件采用两个压簧段和一个拉簧段组成的拉压组合弹簧。在采血针处于待击发状态下,两端的压簧段受压蓄能;在采血针处于击发状态下,两端的压簧段快速释放势能,实现快速进针的目的;释放后在惯性作用下将拉簧拉伸一定的距离,进而又实现拉簧储存部分势能,进针穿刺完成后再拉簧储存的势能作用下带动采血针回缩一定的距离,回缩后保证采血针的针头不外露,回缩距离根据弹簧的弹性形变、材质等有关系。

6、在外套的内腔设有与采血针的导向凸起配合导向槽,导向槽的设计在采用椭圆形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精度和避免了进针时采血针发生摆针的现象,进而减少了因进针或退针时的摆动而增加疼痛感。

7、本发明还保留原在先的击发感知功能;具体来说在临床采血时,医护人员通过手指轻触采血器外套上的一对击发感知解锁孔处,当解锁凸起上行进入击发感知解锁孔时,即可通过指腹的感觉神经,对解锁凸起的上行与瞬间击发做到清晰感知,真实的实现了具有触发感知功能。这样,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采血对像的年龄、性别、职业与被采指腹皮肤的薄厚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轻触压或重触压、触压的速度选择与触压时间的准确控制,达到较好的采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实施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立体分解图;

图7是和图8是实施例中1击发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1采血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弹性击发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采血针待击发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采血针击发后进针采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采血针退针保护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a是本发明实施例实施2中外套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14b是本发明实施例实施3中外套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实施4中外套仰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实施4中外套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实施5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实施6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实施6立体分解图。

图中:10、外套;101、内腔;102、装配定位孔;103、击发感知解锁孔;104、导向槽;105、导向筋板;1051、导向凸起装配引导面;106、弹性击发构件装配定位筋;1061、弹性击发构件定位引导面;107、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1071、挂耳;1072、中心孔;1073、锥形引导面;20、击发套;201、击发套上段;202、击发套下段;2021、出针孔;2022、旋钮柄装配孔;203、竖向导槽;2031、v型导引口;204、解锁凸起;2041、导引面;2042、止锁面;30、采血针;301、针柄;302、不锈钢针;303、导向凸起块;304、针头保护杆;305、旋钮柄;306、定位柱;40、弹性击发构件;401、压簧段;402、拉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主要特点是在保留本人的具有击发感知功能可盲装的下触发安全采血器(zl2017203883195)在各项综合采血指标皆优于现有市场各种产品的基础上,把现在的主流产品,皆由6-8个配件所构成,改造设计只要4个配件即可变成一只功能完全相同的采血针。对于用户该针的各项综合采血指标是最佳的,对于制造企业因它显著的降低制造成本,故尔利润是显著的。最终给市场和医患带来高质低价的最佳采血针。具有击发感知功能可盲装的下触发安全采血器(zl2017203883195)公开的内容引荐授权公告文本,在此不进行赘述。

为了相似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下面结合相关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0,一种四孔式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包括:外套10,所述外套具有一个内腔101;

击发套20,所述击发套的截面形状与外套的内腔相同;所述击发套插装于外套的内腔内,击发套与外套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击发套具有一个滑动内腔;击发套由击发套上段201和击发套下段202两个部分构成,在击发套上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一对竖向导槽203,竖向导槽与击发套的上端连通,使击发套形成弹性开口套结构,在竖向导槽的上端部设有v型导引口2031,在击发套上端部侧壁外设有相对布置的一对解锁凸起204,解锁凸起与竖向导槽呈90°夹角布置,在击发套下段的底部设有出针孔2021;

采血针30;所述采血针插装于击发套内,采血针包括针柄301和不锈钢针302,在针柄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一对导向凸起块303,导向凸起块的宽度小于竖向导向槽的宽度;不锈钢针的针体部分连注于针柄内,不锈钢针的针头部分从针柄的前端伸出,并且一次性连注有针头保护杆304,所述针头保护杆的下端部设有旋扭柄305;

弹性击发构件40,弹性击发构件采用拉压组合弹簧;所述弹性击发构件设置在外套内,弹性击发构件一端与外套顶部内壁的弹簧座固定连接,弹性击发构件另一端与上述的采血针的针柄301连接;

上述的外套10上端部为盲端,外套的下端为敞开端,和现有技术(zl2017203883195))相比省去了上盖,采用盲端的结构减少了上盖的模具成本,同时减少一道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减少设备占用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的内腔为椭圆型内腔,采用此结构的目的主要实现装配后在圆周方向实现约束,减少限位部件的设计,简化产品的结构,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为实现智能化装配奠定基础。

在外套侧壁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一对装配定位孔102和一对击发感知解锁孔103,其中装配定位孔102用于装配出厂时限位,装配定位孔的设计还可以减少材料的用量,如果针对一个采血器节省材料用量相对较少的,但是一次性采血器属于一次性耗材,每年需要上亿只,从量化角度来看节省的材料是相对可观的,故为生产企业能够节省一部分可观的生产成本;装配定位孔的设计还可以避免在运输或者触碰击发套下段时弹性击发构件失效的现象,即当非采血时外力作用下击发套上行一段距离后为到达击发感知解锁孔时,在弹性击发构件的作用下自动恢复至待击发状态下。

其中击发感知解锁孔103用于采血针击发状态的击发套的定位,同时也是提供打开收拢的击发套上段解锁凸起的释放空间,只有击发套的解锁凸起到达击发感知解锁孔103位置时采血针在弹性击发构件的作用下才能够实现进针动作;为了保证装配精度和进针顺畅,所述装配定位孔和击发感知解锁孔的竖直中心所在的平面与椭圆型内腔的长轴所在的平面重合;其中所述装配定位孔靠近敞开端;装配定位孔的开口的竖向高度小于击发感知解锁孔的开口的竖向高度;采用装配定位孔的开口的竖向高度小于击发感知解锁孔的开口的竖向高度的结构设计目的在于:在装配定位状态始终保持采血针被支撑,击发套上段没有完全涨开,当由此位置滑动至击发感知解锁孔后才进行完全涨开,进而实现采血针在弹性击发构件释放弹性势能,进而带动采血针实现快速进针动作。

所述击发套解锁凸起204的上部设有使击发套上段向内收拢的导引面2041,解锁凸起的下表面设有与装配定位孔咬合的止锁面2042;所述击发套下段的出针孔2021两侧用于穿装采血针旋扭柄的旋钮柄装配孔2022;解锁凸起的高度大于装配定位孔的高度,且解锁凸起的高度小于击发感知解锁孔的高度;以保证在装配定位孔的位置只是实现定位,不具有击发功能,在击发套受到向上的压力后,装配定位孔的上边缘沿着解锁凸起的导引面继续上行,在上行过程中装配定位孔对解锁凸起挤压,使得击发套的上段向内收拢,击发套继续能够上行直至到达击发感知解锁孔位置,击发套上段完全涨开,为实现进针奠定了基础。

上述的采血器在实际组装时,可以采用人工装配同时也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无论采用哪种装配方式在一般先将弹性击发构件的从外套的敞口端放入,并与外套盲端底部的弹簧座配合,然后在依次安装采血针和击发套,在安装采血针时,采用手持夹紧或者机械臂自动夹紧都需要保证采血针上的导向凸起块与击发套的竖向导槽的位置对应,通过外力将采血针送入外套内,并与弹性击发构件连接,然后从外套的敞口端装入击发套,在击发套与敞口端接触后在外力作用下击发套将击发套解锁凸起的导引面向内收拢,直至到达装配定位孔位置,击发套的击发套解锁凸起与装配定位咬合,此时导向凸起快被支撑于击发套的竖向导槽上端的v型导引口上,完成装配过程,密封包装后即可形成一套无菌采血器。

请参阅图11,在采血针处于待击发状态下,所述弹性击发构件40被压缩,处于定位蓄能状态,所述击发套的解锁凸起204位于外套的装配定位孔内,解锁凸起的下表面与装配定位孔形成接触,形成采血针待击发定位结构;击发套上段在外套内呈向内收拢状,击发套下段从外套的敞开端伸出;针柄上的一对导向凸起块分别与击发套的两竖向导槽的上端的v型导引口2031抵接,并保持静止状态,使采血针30被支撑于击发套20的上端部位置;v型导引口2031的设计,在实际生产时,消除击发套与外套内腔因模具原因引起的间隙偏大,导致击发套在外套内腔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微横向摆动,通过v型导引口进行修正,有效解决了采血针跑偏或者卡顿的问题。

请参阅图12,在采血针处于击发状态下,针头保护杆304与针柄301的前端面形成断离,针头部分裸露;在外力作用下击发套由待击发状态上行至击发感知解锁孔103位置,击发套上的两解锁凸起在击发套上段弹性作用下插入外套的两个击发感知解锁孔内形成限位,击发套上段的竖向导槽复位;所述针柄301上的两导向凸起块303由v型导引口2031滑至竖向导槽203内;所述针柄上的两导向凸起块与击发套上的两竖向导槽形成滑动配合;采血针在弹性击发构件的作用下向击发套的敞口端方向移动,直至弹性击发构件的压簧呈自由伸张状态,所述采血针的针头伸出击发套下段的出针孔2021。

请参阅图13,在采血针击发完成后处于保护状态下,所述击发套上的两解锁凸起204分别位于外套的两个击发感知解锁孔103内并保持静止状态;所述针柄上的两导向凸起块位于击发套上的两竖向导槽的下部;所述采血针在弹性击发构件的拉簧的作用下针头缩至击发套下段的出针孔2021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套与击发套上段采用上述配合结构,且在击发套上设置一对解锁凸起,这样,在组装采血器时,通过外套内腔对两解锁凸起的挤压,使击发套收拢变形,将采血针支撑在击发套的上端部,实现采血针的支撑定位,在击发套装配时,首先滑动至装配定位孔内实现定位;定位后击发套以及采血针、弹性击发构件被约束在外套内;当击发采血时,击发套继续上行,在滑动过程中击发套的上端离开装配定位孔后收拢,当滑行至击发感知解锁孔时,击发套的两解锁凸起上行落入到外套上的两击发感知解锁孔内,击发套完全涨开复位,实现采血针的解锁;上述止锁和解锁方式结构简单,同时省去了防止击发套以及采血针、弹性击发构件掉落的其它构件,与其配合的采血针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构,同时也方便了采血器的组装。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0,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弹性击发构件40采用的拉压组合弹簧包括两个压簧段401和一个拉簧段402,所述拉簧段位于两个压簧段的之间,拉簧圈数应小于两个压簧圈数总和。当处于在采血针处于待击发状态下两端的压簧段受压蓄能,在采血针处于击发状态下,两端的压簧段快速释放势能,实现快速进针的目的;释放后在惯性作用下将拉簧拉伸一定的距离,进而又实现拉簧储存部分势能,进针穿刺完成后再拉簧储存的势能作用下带动采血针回缩一定的距离,回缩后保证采血针的针头不外露,回缩距离根据弹簧的弹性形变、材质等有关系。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击发套解锁凸起的上部设有使击发套上段向内收拢的导引面2041为斜面或者弧面结构,此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减少摩擦阻力。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解锁凸起的高度是装配定位孔的高度的1-4倍,避免出现卡顿或者定位失效的现象。

实施例2,请参阅图14a,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的内腔为椭圆型内腔的短轴方向对称设有导向槽104,导向槽的设计在采用椭圆形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和避免进针时采血针发生摆针的现象,进而减少了因进针或退针时的摆动而增加疼痛感。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向槽由两个平行的导向筋板105构成。

上述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向筋板的上部设有向内倾斜的导向凸起装配引导面1051,起到了导向凸起在装配时自动找正的作用;提高装配效率,同时也利于实现智能化自动装配。

实施例3,请参阅图14a,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104为设置在所述外套的内壁上的凹槽,采用凹槽结构的设计保证导向的作用下下,还进一步可以降低材料的用量。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请参阅图15和图16,本实施例中,在靠近外套的盲端所述外套内设有弹性击发构件装配定位筋106;弹性击发构件装配定位筋的端部设有弹性击发构件定位引导面1061。弹性击发构件装配定位筋的设计有利于弹性击发构件在装配和进针、退针时发生弯曲,保证弹性击发构件的弹性势能在释放时始终沿着中心线的方向。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5,请参阅图17,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10内腔盲端下表面设有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107,所述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的两侧设有挂耳1071,在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内设有中心孔1072,所述中心孔的入口设有锥形引导面1073;所述针柄的上端部设有与中心孔配合的定位柱306。该结构设计在弹性击发构件被压缩后定位柱插装在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内设有中心孔1072内,在保证有效进针行程的情况下可以缩短外套的整体长度,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同时也对采血针的进针和退针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防止进针和退针时发生摆动而增加采血的疼痛感。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请参阅图18和图19,本实施例中的外套10上端部为盲端,外套的下端为敞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的内腔由一对相对设置的宽面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窄面围合的方形内腔,所述方形内腔为长方形内腔。在外套的窄面侧壁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一对装配定位孔102和一对击发感知解锁孔103,击发套20,所述击发套的截面形状与外套的内腔相同;所述击发套插装于外套的内腔内,击发套与外套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击发套具有一个滑动内腔;采血针30;所述采血针插装于击发套的滑动内腔内,弹性击发构件,弹性击发构件一端与外套固定连接,弹性击发构件另一端与上述的采血针的针柄301连接;在无约束的情况下在弹性击发构件的作用下采血针沿着击发套的竖直导向槽滑动。其余结构设计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例如方形内腔的宽面上设有与采血针的导向凸起配合的导向槽设计、弹性击发构件装配定位筋106的设计、弹性击发构件连接柱107的设计,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是本下触发安全采血器的优选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比如:

1、外套采用长圆形外套。

2、外套的外侧面与外套的内腔面可采用相同的形状,比如,上述三个实施例描述的形状,也可采用不同的形状,比如,外套的内腔面采用椭圆形面,而外套的外侧面采用长方形面等。

3、外套内腔与击发套上段外侧面采用相同的形状,比如,上述三个实施例描述的形状,也可采用不同的形状,比如,外套内腔采用长方形面,而击发套上段外侧面采用长圆形等。

总之,只要击发套可直接插入到外套内,且击发套受外套内腔的约束沿周向被限位,即沿击发套沿周向不能摆动和转动,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下触发安全采血器采用上述结构,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改善:

1、本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彻底消除了在背景技术“二”中所例举的1)中所提到的止锁机构过于复杂且又不便组装现象,简化了止锁机构,不但方便了组装,还可实现了快速组装。同时也解决了2)和3)中所提到的外套大小腔现象与限位滑道组装不易对位,费时耗工之不足,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击发套外侧面采用与外套内腔相匹配的形状,使击发套插入外套后沿周向形成限位,特别是依靠外套、击发套和针柄都同步的设计为方形、椭圆形等形状来控制击发套与针柄的轴向或横向摆动,其外形近似但尺寸却逐级缩小的各组件可采用套装方式,可实现一次性无误差组装,具有操作简单,组装快速,明显降低组装成本的极大优势。组装时,无需用目视之,单凭指下感觉即可将击发套、采血针推装于外套内;即顺利结束。经模拟试验,不但非常适用于盲人的盲装,为盲人的扩大就业提供一份新的市场,更为将来的自动化组装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2、本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完全消除了在背景技术“一”所例举的不足。本发明在通过装配定位孔和感知激发解锁孔来实现击发套的止锁定位与解锁的结构。通过外套内壁向内挤压一对解锁凸起来实现击发套的收拢,并完成击发套与针柄的止锁功能。这样,可巧妙的节省了外套内腔的容积,缩小了外套的外观尺寸。在击发采血过程中,当击发套上行至击发套上的两解锁凸起正好落入到外套的击发感知解锁孔内时,击发套涨开复位,不但科学的实现了击发套与针柄的解锁,还实现了直观的触发感知功能。在临床采血时,医护人员通过手指轻触采血器外套上的一对击发感知解锁孔处,当解锁凸起上行进入击发感知解锁孔时,即可通过指腹的感觉神经,对解锁凸起的上行与瞬间击发做到清晰感知,真实的实现了具有触发感知功能的设计初衷。在节省了外套内腔的容积,缩小了外套的外观尺寸,完成了击发套的止锁与解锁基础上,又巧妙的实现了触发感知功能一举四得的最佳效果。医护人员完全可根据实际采血对像的年龄、性别、职业与被采指腹皮肤的薄厚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轻触压或重触压及触压的速度选择与触压时间的准确控制,对医护人员由被动采血改变为主动采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可为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服务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也是本发明最大的独创之处。

3、现有的上触发安全采血器、旁触发安全采血器和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尤其是主流的“一次性下触发安全采血器”,其主流产品皆是只用一根普通单纯的压簧来独立完成采血击发的全过程,既要完成进针功能又要完成退针功能,为实现进退针功能必将压簧硬性赋予了拉簧功能,而导致压簧的工作过程是先推后拉,而拉的过程就是降速过程,因将已恢复处于自由长度的压簧强制再拉长3-4mm的进针行程来达到进针目的,其所负出的力要比拉簧大若干倍。结果是明显降低了进针速度,导致了进针痛的发生。而本发明为消除单纯压簧因进针速度不够,导致采血时的进针痛,特在普通不锈钢压簧的基础上设计并加绕了一小段密制的拉簧,变成了组合式击发弹簧。经实际试验,该组合式击发弹簧在不降低进针的弹力前提下,还明显提高了采血针的进针速度与击发力,并使绝大多数的被采血病人,实现了真正的人性化无痛采血是一次质的突破与飞跃。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特点是在保留本人的具有击发感知功能可盲装的下触发安全采血器(zl2017203883195)在各项综合采血指标皆优于现有市场各种产品的基础上,把现在的主流产品,皆由6-8个配件所构成,改造设计只要4个配件即可变成一只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采血针。对于用户该针的各项综合采血指标是最佳的,对于制造企业因它显著的降低制造成本,故而利润是显著的。最终给市场和医患带来高质低价的最佳采血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