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用集尿器及其尿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8409发布日期:2020-12-04 13:5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女用集尿器及其尿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护理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针对辅助女性使用者小便的集尿器。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针对长期卧床无自主行动能力的使用者,还是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尿失禁使用者,主要的护理手段都还是通过穿戴一次性纸尿裤的方式来护理使用者排尿。传统纸尿裤具有包裹严密,防止泄露,更换较为方便等优点,但长期使用极易造成卧床使用者腰臀部位产生压疮,同时,由于使用周期较短,对于使用者家属来说长期使用经济负担较重,并且很大程度上会加重护理工人的工作量。而且,丢弃后的纸尿裤降解周期长,容易滋生细菌,非常容易成为一种疾病传染源。因此行业内一直在寻找替代方案。

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针对男性使用者的尿套式集尿器,以作为纸尿裤的一种替代产品,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不错的使用效果和市场反响。但在女性使用者方面,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针对女性使用的集尿器少之又少,始终难以令行业和市场满意。

例如,现有的一种女用集尿器大多具有尿套和集尿管,结构较为简陋,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机工程和实际的应用场景。该集尿管位于尿套的下方,采用重力引流的方式将尿套中收集到的尿液引入外部收集器中。因此,现有的尿套不能有效地与老年患者生殖部位紧密贴合,在患者翻身、移动或是抬起上半身时,极容易造成尿液泄漏污染寝具,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的女用集尿器的尿套及其采用了这种尿套的女用集尿器,用以提高尿套与使用者的贴合度。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女用集尿器的尿套,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尿杯,所述尿杯至少具有底部和连接在所述底部上的侧部,所述底部和侧部围成集尿腔,所述侧部具有与集尿腔连通的进尿口和设置在所述进尿口周围的贴合区域,所述贴合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进尿口左侧的左贴合区、位于所述进尿口右侧的右贴合区和位于进尿口下侧的下贴合区,所述左贴合区和右贴合区具有顺着所述进尿口向内凹陷的弧形,所述下贴合区凸出于所述左贴合区和右贴合区,并形成下侧凸台,所述贴合区域能够与使用者尿道口四周部位贴合,使得所述尿套能够罩设在使用者尿道口上,所述下侧凸台用于贴合使用者的会阴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尿腔具有连接在侧部上方的顶部,所述顶部、侧部和底部围成所述集尿腔。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左贴合区和右贴合区均至少具有第一弧形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半径。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第二弧形段的上方,所述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半径r1取值为255mm≤r1≤265mm,所述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半径r2取值为18mm≤r2≤23mm,所述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连接点至所述底部最下沿的高度d2取值为33mm≤d2≤40mm;所述第二弧形段上下两端的切线所形成的夹角a1取值为80°≤a1≤100°;所述尿杯的顶部至底部的高度d1取值为110mm≤d1≤130mm,所述左贴合区和右贴合区的弧形凹陷区域最内侧至下贴合区最外侧的距离d3取值为15mm≤d3≤18mm,所述下侧凸台的高度d4取值为14mm≤d4≤18mm。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靠近使用者的一端由内向外宽度逐渐收缩而形成夹角形状,所述左贴合区、右贴合区和下贴合区的下端与所述夹角形状的两侧边连接,用以使所述尿杯形成能够与使用者会阴部及其周边贴合的形状。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夹角形状的角度a2取值为80°≤a2≤100°;所述夹角形状的转角处为圆角,所述圆角所对应的半径r3的取值为7mm≤r3≤13mm;所述夹角形状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凹陷的弧形,其弧形所对应半径r4和r5的取值为50mm≤r4=r5≤55mm。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具有下沉部,使得所述集尿腔的底壁形成一个下沉腔,以便于集尿管集中抽取尿液。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侧部中正对进尿口的一侧为正侧部,所述侧部位于正侧部左侧的部分为左侧部,位于正侧部右侧的部分为右侧部,所述左侧部和右侧部相对且平行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尿杯具有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正侧部的下部外壁或底部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用于与对应的固定装置连接,从而将所述尿套穿戴到使用者身上。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至所述贴合区域最外侧的距离d5的取值为63mm≤d5≤67mm;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至所述底部最下沿的距离d6的取值为16mm≤d6≤20mm。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具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尿杯的顶部,使所述尿杯能够从两端分别被固定装置固定。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为凸起设置在所述尿杯外壁上的纽扣状结构。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尿口的左侧口壁和右侧口壁之间的距离d7的取值为20mm≤d7≤35mm,所述尿杯整体宽度d8的取值为40mm≤d8≤50mm,所述左贴合区和右贴合区的弧形凹陷区域最内侧至下贴合区最外侧的距离d3取值为15mm≤d3≤18mm。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尿口的四周向内或向外翻折形成翻边,所述贴合区域位于所述翻边上。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翻边包括下翻边和位于下翻边两侧的侧翻边,所述侧翻边的厚度d9取值为4mm≤d9≤10mm。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女用集尿器,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尿套,用于罩设在使用者尿道口上,便于收集尿液;

集尿管,所述集尿管一端伸入至所述尿套的集尿腔内,所述集尿管的另一端位于尿套的外部;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与集尿管连通,以便抽取尿套内的尿液;

以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尿套连接,用以将尿套穿戴至使用者身上。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尿套,其贴合区域包括位于进尿口左侧的左贴合区、位于进尿口右侧的右贴合区和位于进尿口下侧的下贴合区,左贴合区和右贴合区具有顺着进尿口向内凹陷的弧形,下贴合区凸出于左贴合区和右贴合区,并形成下侧凸台,贴合区域能够与使用者尿道口四周部位贴合,使得尿套能够罩设在使用者尿道口上,下侧凸台用于贴合使用者的会阴部。该尿套整体能够与使用者的尿道口周边部位良好贴合,可减少尿液的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集尿管和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2b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被穿戴到使用者后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2b为沿图2a中c-c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和集尿管的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和集尿管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和集尿管装配后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集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集尿管的尿液感应探头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的仰视图;

图10-1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各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和1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被装配到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16和1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被穿戴到使用者身上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被穿戴到使用者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9和2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和2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尿套被穿戴到使用者身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女用集尿器,该女性集尿器可代替常用的一次性纸尿裤,帮助女性使用者,尤其是卧床老年女性使用者收集小便。

请参考图1-3,该女用集尿器包括尿套100、集尿管200、抽吸装置300以及固定装置400。

该尿套100具有集尿腔111和与集尿腔111连通的进尿口112,该尿套100用于罩设在使用者500的尿道口510上,便于收集尿液。该集尿管200一端伸入至尿套100的集尿腔111内,另一端位于尿套100的外部。抽吸装置300与集尿管200连通,以便抽取尿套100内的尿液。该固定装置400与尿套100连接,用以将尿套100固定至使用者500身上。

为了加强尿套100的抗压能力,请参考图3和4,一种实施例中,该尿套100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尿杯110和硬质材料制成的支架120。该柔性材料例如可优选采用软硅胶等材料,硬质材料可优选采用硬塑料,次选其他材料。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尿杯100也可采用非柔性材料制成,只要将其贴合区域角度设计的足够贴合使用者,也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尿杯100与使用者的贴合效果。

该集尿腔111和与集尿腔111连通的进尿口112设置在尿杯110上,该尿套100能够与使用者500尿道口510四周部位贴合,使得尿套100能够罩设在使用者500尿道口510上。该支架120设置于集尿腔111内,用以支撑尿杯110,避免其受压变形。即使尿杯110受到外力的挤压,例如使用者500平躺时双腿挤压尿套100,或者在翻身或坐起时误碰尿套100,都可保证尿杯110可尽量保持其形状,从而避免尿杯110受压变形,进而杜绝由于尿杯110变形而造成的尿液泄露问题。而且,柔性材料制成的尿杯110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当使用者500双腿挤压尿杯110时,该柔性材料在内部支架120支撑力和外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贴合使用者500的形变,进而提高了尿杯110与使用者500的贴合度,具体地说,柔性材料制成的贴合区域与使用者皮肤之间始终处于连续且零距离贴合地密封,并受到正向压力,可进一步加强尿套100的防泄漏效果。如图2所示,其中,虚线部分为尿套100变形前形状,实线为尿套100变形后形状,该尿套100变形后,仍然可与使用者500良好的贴合。

请参考图3-6,一种实施例中,该尿杯110具有顶部113、底部114和连接在顶部113和底部114之间的侧部115。进尿口112设置在侧部115上,侧部115还具有设置在进尿口112周围的贴合区域。该贴合区域使得尿套100能够与使用者500尿道口510周边的部位良好的贴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顶部113,利用底部114和侧部115围成集尿腔111。

该支架120可以是框架结构,从而对尿杯110各部分实现支撑。或者,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和4,该支架120大致呈一侧开口的罩盖形状,其开口一侧朝向进尿口112所在方向设置。该罩盖形状的支架120具有类似于尿杯110的形状,可以与尿杯110内表面各部分以尽可能多的面积接触,提供支撑,从而保证尿杯110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完整、不变形。

其中,该尿杯110和支架120可以选择以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也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利用尿杯110的柔性特质,尿杯110和支架120可通过过盈配合来实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该尿杯110内壁具有卡台结构,支架120固定安装在卡台结构上。当然,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尿杯110和支架120的连接结构上,例如粘接、焊接、螺钉固定连接等。

请参考图3和4,一种实施例中,为了加强固定效果,该尿杯110具有支架安装口117,支架120具有凸起的尿杯连接柱121,尿杯连接柱121固定安装在支架安装口117内。该尿杯连接柱121和支架安装口117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卡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例如支架安装口117的口壁内可设置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通过该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实现与尿杯连接柱121的固定连接。当然,其他方式也可采用,例如前述的粘接、焊接或螺纹连接等。

为了方便对尿套100的清洗,请参考图4,一种实施例中,该尿杯连接柱121中部贯通形成冲洗口,冲洗口连通支架120所围成的空间以及尿杯110的集尿腔111,用以冲洗支架120和尿杯110内侧。当然,当尿杯110与支架120可拆卸式连接时,也可将两者拆开后进行清洗。除此之外,冲洗口也可设置在尿杯110的其他部位,例如侧部115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和6,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支架安装口117设置在尿杯110的顶部113,至少一个尿杯连接柱121设置在支架120的顶部。该支架安装口117和尿杯连接柱121可提高尿杯110与支架120之间的相对固定效果,同时也方便自上而下的冲洗尿杯110和支架120。

区别于现有重力引流方式,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采用抽吸方式来排出尿液。配合抽吸装置300,能够更有效地排出尿套100中的尿液,保持尿套100腔体内的干爽。而且,现有这种以重力引流的方式排出尿液,集尿管必须设置在尿套的底部,使得尿套底部体积过大。而且,在使用者需要抬起上半身的情形中,尿套以及从尿套引出的集尿管容易与床面接触,从而导致尿套移位,使其与使用者贴合不紧,造成尿液泄漏。同时,该尿套和集尿管与肛门靠的过近,使用者移动身体时容易导致尿套和集尿管移动至肛门附近,产生尿套和集尿管被使用者粪便污染的风险。

对此,请参考图3和4,一种实施例中,该集尿管200一端伸入至尿套100的集尿腔111内,另一端在集尿腔111内自下而上的贯穿至尿套100外部。该集尿管200自下而上设置,能够减小尿套100下方的体积,同时无需从尿套100下方引出集尿管200,可有效避免尿套100和集尿管200与床面抵触导致的贴合不紧密和受粪便污染的情况。其中,该尿套100内(如尿杯110和/或支架120上)和集尿管200可设置对应的卡扣结构(如图3中的123)来实现对集尿管200的固定。

较好的,请参考图4,一种实施例中,该集尿管200从尿套100的顶部113穿出,如图2所示,保证集尿管200向上顺着使用者500的腹部排布。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一种实施例中,集尿管200的抽吸口201位于集尿腔111的下部,从而便于将尿套100中残留的尿液抽吸干净。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一种实施例中,集尿腔111的底壁具有下沉腔1111,以便于汇集尿液,集尿管200的抽吸口201设置在下沉腔1111内。尤其是在尿液较少时,可将其汇集至该下沉腔1111内,以便于集尿管200的集中抽取,提高对尿液的抽取效率,保持尿套100内的干爽。

较好的,请参考图7和8,一种实施例中,集尿管200包括尿液感应探头210,尿液感应探头210用于检测集尿腔111内是否有尿液,抽吸装置300根据尿液感应探头210的检测结果开启和关闭尿液抽吸功能。当尿液感应探头210感应到集尿腔111内有尿液时,抽吸装置300启动抽吸功能,将尿液抽走,直至尿液感应探头210无法感应到尿液时停止。有了该尿液感应探头210的存在,可及时的抽取尿液,保持尿套100内的干爽。同时,也可及时停止抽取功能,避免抽吸装置300持续做无效动作,减少浪费。该尿液感应探头210可优选采用双极性阻抗式传感器,或次选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该集尿管200在尿套100内可被尿杯110和/或支架120固定。请参考图4,一种实施例中,尿套100具有用以安装集尿管200的管安装腔(图中已装入集尿管200,故未标示出),管安装腔与集尿腔111相通,使集尿管200能伸入至集尿腔111内,管安装腔从尿套100内部自下而上的贯穿至尿套100外部,以保证装在管安装腔内的集尿管200能够自下而上的穿出尿套100。

当尿套100包括尿杯110和支架120时,该支架120可与尿杯110的内壁围成管安装腔。请参考图3和4,一种实施例中,该支架120朝向尿杯110内壁的一侧具有自下而上设置的凹槽122,凹槽122与尿杯110内壁围成管安装腔。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该集尿管200也可以直接安装在尿套100的集尿腔111或其他位置,无需设置专门的管安装腔。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和7,该集尿管200包括管体220和与管体220可拆卸式装配的拆装头230,拆装头230具有贯通的抽吸口201和探头安装口(图中已装入尿液感应探头210,故未标示出),管体220与进尿口112密封连通,尿液感应探头210密封安装在探头安装口内,拆装头230卡接固定在尿套100的支架120上,进而加强对集尿管200的固定。该管体220可具有一个供尿液流通的尿液腔和一个供线缆穿过的线缆腔。

较好的,请参考图4,一种实施例中,探头安装口位于抽吸口201的上方,使得尿液感应探头210位于抽吸口201上方,防止因接触残留尿液而重复开启抽吸装置300,浪费能源。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贴合区域包括位于进尿口112左侧的左贴合区1161、位于进尿口112右侧的右贴合区1162和位于进尿口112下侧的下贴合区1163。当然,某些实施例中,该贴合区域也可具有位于进尿口112上侧的上贴合区1164。

为了提高尿套100与使用者500的贴合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12,其中图11为沿图10中a-a线的剖视图,图12为沿图10中b-b线的剖视图。图中,该左贴合区1161和右贴合区1162具有顺着进尿口112向内凹陷的弧形,下贴合区1163凸出于左贴合区1161和右贴合区1162,并形成下侧凸台,下侧凸台用于贴合使用者500的会阴部520(如图2所示),起到固定尿杯110、防尿液泄漏以及佩戴预定位的作用。

结合人体裆部弧度变化,一种实施例中,左贴合区1161和右贴合区1162均至少具有第一弧形段和连接于第一弧形段的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半径,从而使尿杯110更贴合使用者500的裆部。

如图11所示,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弧形段位于第二弧形段的上方。其中,经过本发明人反复的实验和分析,得到该第一弧形段对应的半径r1取值为255mm≤r1≤265mm,第二弧形段对应的半径r2取值为18mm≤r2≤23mm。尿杯110的顶部113最高点至底部114最低点的高度d1取值为110mm≤d1≤130mm。该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连接点至底部114最下沿的高度d2取值为33mm≤d2≤40mm。左贴合区1161和右贴合区1162的弧形凹陷区域最内侧至下贴合区1163最外侧的距离d3取值为15mm≤d3≤18mm。下侧凸台的高度d4取值为14mm≤d4≤18mm。第二弧形段上下两端的切线所形成的夹角a1取值为80°≤a1≤100°。

这样可使得该尿杯110能够紧密的贴合使用者500的尿道口510附近部位并适应不同的弧度变化,如图2所示,并且下侧凸台能够准确的卡在使用者500的会阴部520,提高尿套100与使用者500的贴合度,同时提高使用者500穿戴舒适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b、6和9,一种实施例中,底部114靠近使用者500的一端由内向外逐渐收缩而形成夹角形状1141(大致成三角形),左贴合区1161、右贴合区1162和下贴合区1163的下端与夹角形状1141的两侧边连接,用以使尿杯110形成能够与使用者500会阴部520及其周边贴合并适应不同弧度变化的形状,如图2b所示。

同样地,请参考图9,经过本发明人反复的实验和分析,一种实施例中,夹角形状1141的角度a2取值为80°≤a2≤100°,夹角形状1141的转角处为圆角,圆角所对应的半径r3的取值为7mm≤r3≤13mm。夹角形状1141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凹陷的弧形,其弧形所对应半径r4和r5的取值为50mm≤r4=r5≤55mm。该尺寸组合可使得该尿杯110能够紧密的贴合使用者500的尿道口510以及会阴部520并适应不同的弧度变化,进一步提高尿套100与使用者500的贴合度,同时提高使用者500穿戴舒适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一种实施例中,进尿口112的左侧口壁和右侧口壁之间的距离d7的取值为20mm≤d7≤35mm。尿杯110整体宽度d8的取值为40mm≤d8≤50mm。该尺寸经过了本发明人反复实验和论证,其根据使用者500的尿道口510以及周边部位的尺寸而设定,可提高使用者500穿戴的舒适性。

请参考图6和12,一种实施例中,进尿口112的四周向内或向外翻折形成翻边116,贴合区域位于翻边116上。该翻边116采用柔性材料,翻边116可与使用者皮肤之间始终处于连续且零距离贴合地密封,并受到正向压力,而且翻边116能够根据各个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自适应调节,进一步提升尿套100的贴合度和紧密性,同时,翻边116结构还带有尿液引流的作用,能够引导散溢的尿液向下汇聚,不至于外溢。

请参考图12,一种实施例中,该翻边116包括下翻边1165和位于下翻边1165两侧的侧翻边1166、1167,侧翻边1166、1167的厚度d9取值为4mm≤d9≤10mm。其中,侧翻边1166和侧翻边1167相互平行设置,从而能够确保使用者在翻身或侧卧时尿套100内尿液始终能够导流至集尿腔111底部(如下沉区1111),且左右侧边平行可兼顾患者翻身和侧卧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该固定装置400与尿套100之间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一种实施例中,该尿杯110具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用于与对应的固定装置400连接,从而将尿套100穿戴到使用者500身上。

请参考图5和6,一种实施例中,该固定结构具有第一固定结构1181,侧部115中正对进尿口112的一侧为正侧部1151,第一固定结构1181设置于正侧部1151的下部外壁或底部114外壁上。位于正侧部1151左侧的为左侧部1152,位于正侧部1151右侧的为右侧部1153。该左侧部1151和右侧部1152相对且平行设置。该结构能够确保尿杯110与人体贴合地更加紧密,且左侧部1151和右侧部1152平行设置能够保证患者翻身和侧卧时的舒适性。该左侧翻边1166和右侧翻边1167可分别从左侧部1152和右侧部1153翻折而成。

请参考图14和15,一种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400可通过该第一固定结构1181从尿套100的底部114或侧下部将尿套100压合在使用者500尿道口510上。

请参考图11,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结构1181至贴合区域最外侧的距离d5的取值为63mm≤d5≤67mm。第一固定结构1181至底部114最下沿的距离d6的取值为16mm≤d6≤20mm。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该固定结构具有第二固定结构1182,第二固定结构1182位于尿杯110的顶部113,使尿杯110能够从两端分别被固定装置400固定。固定装置400可分别从前后两个方向(使用者500正面为前,背面为后)将尿套100固定罩设在使用者500的尿道口510上,

其中,该固定结构可为凸起设置在尿杯110外壁上的纽扣状结构或者其他结构。

该固定装置400主要用于将尿套100穿戴至使用者500身上。请参考图13,一种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400为可拆卸式短裤形状,该短裤式固定装置400a包括用于与使用者500裆部贴合的连接件410和安装在连接件410上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位于连接件410一端的第一固定件420和位于连接件410另一端的第二固定件430,第一固定件420能够在连接件410被变换成u形形状时与第二固定件430固定连接,用于形成短裤形状的固定装置400a,尿套100安装在连接件410贴合使用者500的一面,在使用者500穿上固定装置400a后,尿套100罩设在使用者500的尿道口510上。

其中,该尿套100具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如第一固定结构1181),连接件410具有至少一个能够与固定结构固定连接的装配结构。该装配结构具有与对应固定结构相匹配的结构,例如在固定结构凸起式结构时(如纽扣状结构),该装配结构可具有用于固定固定结构的装配开口411。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3,一种实施例中,该连接件410具有管路通过口412,集尿管200从管路通过口412穿出至连接件410外。其中,该管路通过口412可为沿上下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以便于能够调整集尿管200在上下方向上的穿出位置。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4-18所示,管路通过口412位于装配开口411的上方,使集尿管200从装配开口411上方伸出。

为了避免脱落,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20和/或第二固定件430贴合使用者500的一面具有防滑层,用于减少第一固定件420和/或第二固定件430的移位。该防滑层可具有凹凸不平的防滑表面(如图16中422所示,该第二固定件430也可采用同样结构的防滑层)。请参考图16和17,通常来说,该第一固定件420可为长条形结构,其可绕过使用者500腰部与第二固定件430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使固定装置400a大致成一个短裤形状。

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41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可适用于更多体型的使用者500,同时也可提高连接件410的贴合度。该第一固定件420和/或第二固定件430同样也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该第一固定件420与第二固定件430可拆式粘接固定,例如可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例如,请参考图16,在第二固定件430的外侧(贴合使用者500的一侧为内侧)设置有毛面431(绒毛),在第一固定件420对应位置(例如两端)设置有能够粘住该毛面的钩面421(射出钩),使得该第一固定件420可粘接固定到第二固定件430上。

当然,考虑到使用者500排大便的问题,请参考图13,一种实施例中,该连接件410具有与使用者500肛门位置对应的排便口413。

上述这种固定装置400a包括固定件和连接件410,其中固定件有防滑层,能够起到防止固定件自腰部滑脱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患者的不同身材。固定件采取两侧粘接固定的形式,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穿戴操作。

该连接件410材质可为具有弹性和一定透气性的织物材料,患者可以当做普通短裤穿着,无不适感。该连接件410于肛门位置为镂空结构,不影响患者排遗,避免了穿脱麻烦。请参考图13,一种实施例中,该连接件410具有弹力侧边414,该弹力侧边414为连接件410提供更大范围的延伸性且弹力可控,即使长期穿戴,也能够给患者带来较好的舒适性。该固定装置400a采用弹性和透气材质,能够适应不同体型患者的同时,不会给患者造成不适感。该固定装置400a穿戴简便,与传统纸尿裤穿戴方式类似,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训练即可完成。

该固定装置400a与尿套100的固定结构配合,能够极有效地将尿套100固定于人体之上,并且使用周期长,可重复使用。且只需每日清洗一次,相比每天更换5片以上的纸尿裤,能够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降低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请参考图19-2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尿套100具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固定结构1181和第二固定结构1182。固定装置400采用绑带式,该绑带式固定装置400b包括腰带440、前固定带451和后固定带452。该腰带440可绑捆在使用者500的腰部,该前固定带451的一端与尿套100的第一固定结构1182固定连接,另一端从使用者500的腹部拉至腰带440上固定。该后固定带45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结构1181固定,另一端从使用者500的腿部后侧拉至腰带440固定。即,前固定带451和后固定带452分别从前后两个方向将尿套100固定罩设在使用者500的尿道口510上。

其中,该前固定带451和后固定带452可为弹力带且具有长短调节功能,请参考图19,一种实施例中,前固定带451和后固定带452上均设置有至少二个调节扣4511、4512,使该固定装置400b可使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500。同样的,该腰带440本身可拆式粘接固定,例如可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

该固定装置400b能够有效地平衡尿套100各个方向上的受力,使得尿套100与人体500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并且在使用者500身体一定程度的翻转、移动时也能保证贴合的紧密性。

本固定装置400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产品穿戴后易滑落及适应更多使用者体型的问题,还可有效解决传统方法对于患者排便的影响。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