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01822发布日期:2020-11-27 13:1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痢疾,中医病证名。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经过研究发现主要致病原因是由于致病性杆菌所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与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相似,一般称为急性痢疾型。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在抵抗力较强的健康人可被胃酸大部分杀灭,即使有少量未被杀灭的病菌进入肠道,亦可通过正常肠道菌群的拮抗作用将其排斥。此外,在有些过去曾受感染或隐性感染的患者,其肠黏膜表面有对抗痢疾杆菌的特异性抗体,能排斥痢疾杆菌,使之不能吸附于肠黏膜表面,从而防止菌痢的发生。但是,当人体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如一些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即使感染小量病菌也容易发病。痢疾杆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后,先在上皮细胞内繁殖,然后通过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层,并在该处进一步繁殖,在其产生的毒素作用下,迅速引起炎症反应,其强度与固有层中的细菌数量成正比,肠上皮细胞坏死,形成溃疡。菌体内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毒血症甚至急性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dic等。

目前西医治疗虽然见效快,但只能暂时缓解病情,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并且,部分西药的副作用大,药物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容易造成患者不适症状,停药后易复发,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所述冲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头翁9-15份、生甘草2-10份、黄连2-10份、金银花10-15份、连翘6-15份、葛根10-20份、山药10-30份、山枙3-10份、黄芩3-10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秦皮3-12份、马齿苋9-15份、凤尾草15-18份、丹皮6-12份、败酱草6-15份。

优选的,所述冲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头翁12份、生甘草6份、黄连6份、金银花12份、连翘10份、葛根15份、山药20份、山枙6份、黄芩6份、白花蛇舌草12份、秦皮7份、马齿苋12份、凤尾草16份、丹皮9份、败酱草1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白头翁、黄连、金银花、连翘、山枙、黄芩、白花蛇舌草、秦皮、马齿苋、凤尾草、丹皮、败酱草,混合后粉碎过40-60目筛备用;

(2)将上述粉末加入到6-10倍质量的水中,分三阶段通过微波加压进行提取,得到提取液备用;

(3)取生甘草和葛根洗净后加入蜂蜜与开水,闷10-15分钟后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自然冷却后粉碎研细过80-100目筛备用;

(4)将锅预热后向其中撒入一层麦麸,至麦麸烧至冒烟时将洗净的山药投入,翻动滚炒,至颜色泛黄时冷却,筛取麦麸,粉碎过80-100目筛备用;

(5)将步骤2所得提取液、步骤3和4所得粉末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糖粉和糊精混匀后制成颗粒,烘干整粒后分装即得本发明中药冲剂。

所述步骤2中混合粉末在微波加压提取前先在水中浸泡30-60分钟。

所述步骤2中三阶段微波加压提取过程中,压力均保持在0.2-0.4mpa,其中第一阶段温度为60-65℃,微波频率为45-55hz,浸提时间为20-30分钟,第二阶段温度为40-50℃,微波频率为30-40hz,浸提时间为15-25分钟,第三阶段温度为30-40℃,微波频率为20-25hz,浸提时间为10-20分钟。

所述步骤3中蜂蜜用量为生甘草和葛根总质量的5-7%,开水用量为将药材浸没即可。

所述步骤4中麦麸用量为山药质量的10-15%。

所述步骤5中糖粉是将白砂糖或蔗糖研碎成细粉并过120目筛制得,用量为颗粒总质量的8-10%。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中:

葛根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味甘,平,入脾、胃经,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马齿苋,性味酸,寒,入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连翘是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木樨科、连翘属落叶灌木,微苦辛,入心、肝、胆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金银花性甘、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凉,味辛、苦。入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祛痰排脓。

山枙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生甘草为药用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茎的干品,味甘,平,入脾、胃、肺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味微苦,性寒。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味苦、涩,性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凤尾草是一种蕨类植物,属于凤尾蕨科、凤尾蕨属。以全草入药,性凉,味微苦,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痢疾、肠炎、黄疸型肝炎、吐血、便血、尿血等病症。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精选出各原料及其配比,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配伍科学合理,从痢疾的根源入手,多种药食同源性的滋补药材在除痢的同时益气补血,温肝养脾,从根本上治疗外感时邪、气血壅滞引发的痢疾,同时提高抵抗力,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抗炎杀菌等功效,同时其使用后起效快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药性平和适用于包括老幼孕弱的广大人群,在制备过程中针对药材特点采用不同加工方法,更有利于保持药效的稳定性,且通过三段加压的水提方法能提高提取效率,减少药材消耗,控制生产成本,令本发明具有疗效稳定、价格低廉、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优点,易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所述冲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头翁12份、生甘草6份、黄连6份、金银花12份、连翘10份、葛根15份、山药20份、山枙6份、黄芩6份、白花蛇舌草12份、秦皮7份、马齿苋12份、凤尾草16份、丹皮9份、败酱草10份。

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白头翁、黄连、金银花、连翘、山枙、黄芩、白花蛇舌草、秦皮、马齿苋、凤尾草、丹皮、败酱草,混合后粉碎过50目筛备用;

(2)将上述粉末加入到8倍质量的水中,浸泡45分钟,再分三阶段通过微波加压进行提取,微波加压提取过程中,压力均保持在0.3mpa,其中第一阶段温度为65℃,微波频率为50hz,浸提时间为30分钟,第二阶段温度为45℃,微波频率为35hz,浸提时间为20分钟,第三阶段温度为35℃,微波频率为20hz,浸提时间为15分钟,得到提取液备用;

(3)取生甘草和葛根洗净后加入生甘草和葛根总质量的6%的蜂蜜与将药材浸没的开水,闷10分钟后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自然冷却后粉碎研细过80目筛备用;

(4)将锅预热后向其中撒入一层麦麸,用量为山药质量的10%,至麦麸烧至冒烟时将洗净的山药投入,翻动滚炒,至颜色泛黄时冷却,筛取麦麸,粉碎过80目筛备用;

(5)将步骤2所得提取液、步骤3和4所得粉末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糖粉和糊精混匀后制成颗粒,糖粉是将白砂糖或蔗糖研碎成细粉并过120目筛制得,用量为颗粒总质量的8%,烘干整粒后分装即得本发明中药冲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所述冲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头翁13份、生甘草8份、黄连5份、金银花13份、连翘9份、葛根14份、山药24份、山枙8份、黄芩6份、白花蛇舌草13份、秦皮7份、马齿苋12份、凤尾草16份、丹皮8份、败酱草10份。

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痢疾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白头翁、黄连、金银花、连翘、山枙、黄芩、白花蛇舌草、秦皮、马齿苋、凤尾草、丹皮、败酱草,混合后粉碎过60目筛备用;

(2)将上述粉末加入到10倍质量的水中,浸泡60分钟,再分三阶段通过微波加压进行提取,微波加压提取过程中,压力均保持在0.4mpa,其中第一阶段温度为60℃,微波频率为55hz,浸提时间为30分钟,第二阶段温度为50℃,微波频率为40hz,浸提时间为25分钟,第三阶段温度为40℃,微波频率为25hz,浸提时间为20分钟,得到提取液备用;

(3)取生甘草和葛根洗净后加入生甘草和葛根总质量的5%的蜂蜜与将药材浸没的开水,闷15分钟后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自然冷却后粉碎研细过100目筛备用;

(4)将锅预热后向其中撒入一层麦麸,用量为山药质量的15%,至麦麸烧至冒烟时将洗净的山药投入,翻动滚炒,至颜色泛黄时冷却,筛取麦麸,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5)将步骤2所得提取液、步骤3和4所得粉末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糖粉和糊精混匀后制成颗粒,糖粉是将白砂糖或蔗糖研碎成细粉并过120目筛制得,用量为颗粒总质量的10%,烘干整粒后分装即得本发明中药冲剂。

典型病例1

单某,男,17岁,面色苍白、腹痛、低热、水样便,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诊断为轻度急性菌痢,服用本冲剂一周后症状减轻,两周后痊愈,随访两个月未复发。

典型病例2

赵某,女,26岁,怀孕5个月,因夜间受凉且食用过期食物致腹痛泻下,伴有发冷、发热、轻微腹痛,左下腹压痛明显,里急后重不明显,诊断为普通型急性菌痢,服用本冲剂后腹泻、腹痛、状况消失,随访两个月未复发。

典型病例3

李某,女,35岁,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治,腹胀且长期轻微腹泻,面色苍白,腹痛佝偻,精神欠佳。服用本冲剂后止泻,两周后康复,巩固治疗两个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