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瘘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4862发布日期:2019-11-06 01:0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瘘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瘘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内瘘手术后需要经过锻炼,使内瘘血管充盈,增粗增大,达到成熟状态,才便于护士打针穿刺,等内瘘血管增粗增大以及血管壁增厚以后才能穿刺做血透的,不然穿刺不容易成功,也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内瘘锻炼装置,其不便于患者科学有规律的进行内瘘锻炼,即使经过反复的锻炼,也难以达到内瘘血管充盈,增粗增大,促进内瘘成熟的目的,不便于护士给患者打针穿刺,不仅影响穿刺成功率,还不能保证内瘘的使用寿命,不能保证患者后期能够顺利地进行血透治疗,其次,现有的内瘘锻炼装置,不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瘘锻炼装置,其便于患者科学有规律的进行内瘘锻炼,经过反复的锻炼,可达到内瘘血管充盈,增粗增大,促进内瘘成熟,便于护士给患者打针穿刺,不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还可以保证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患者后期能够顺利地进行血透治疗,同时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功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瘘锻炼装置,包括手部锻炼部和上臂锻炼部,所述上臂锻炼部通过软管与所述手部锻炼部相连通设置;

所述手部锻炼部包括橡胶球、单向阀以及第一连接头,所述橡胶球的上部居中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单向阀固定且密封地安装在所述进气孔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橡胶球的底部中心位置处,且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橡胶球的内部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头远离所述橡胶球的一端固定插接在所述软管的一端内部;

所述上臂锻炼部包括扁平状气囊、第二插接头、毛面魔术贴以及刺面魔术贴,所述第二插接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扁平状气囊的上端,且所述第二插接头与所述扁平状气囊的内部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插接头远离所述扁平状气囊的一端固定插接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内部,所述毛面魔术贴以及所述刺面魔术贴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扁平状气囊的相对两侧面上,且所述毛面魔术贴以及所述刺面魔术贴分别邻近所述扁平状气囊的相对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部锻炼部和上臂锻炼部用于相配合使用,使用时,利用内瘘患肢侧的手不断握压橡胶球,同时将扁平状气囊利用毛面魔术贴以及刺面魔术贴相配合固定在患者的上臂外部,这样在不断握压橡胶球的过程中,橡胶球外部的空气被压入扁平状气囊的内部,这样扁平状气囊将患者的上臂勒紧,此时血管充盈能起到锻炼内瘘成熟的作用,在扁平状气囊将患者的上臂勒紧达到医生要求的时间时,将扁平状气囊内部的气体放掉,然后再重新加压,以此反复锻炼,可达到内瘘血管充盈,增粗增大,促进内瘘成熟,这样便于护士给患者打针穿刺,不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保证内瘘的使用寿命,进而便于患者后期的血透治疗。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显示部,所述控制显示部包括盒体、触控显示屏、后盖、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圆筒体、压力传感器、电磁阀、支撑板以及控制器,所述盒体的前部靠近其上部形成有斜面,所述触控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所述斜面上,所述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后部,且所述后盖和所述盒体均固定套装在所述软管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软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与所述软管的内部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位于所述盒体的内部,所述圆筒体固定连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软管的一端端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圆筒体的内部,所述电磁阀固定连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软管的一端端部,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还均匀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电磁阀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板固定且水平地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内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上部一侧,且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磁阀的电控端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触控显示屏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触控显示屏、控制器、电磁阀以及压力传感器相配合,便于实现科学有规律的进行内瘘锻炼,使用时,可通过触控显示屏设定参数,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扁平状气囊内部的气压值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压力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上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数据通过触控显示屏显示出来供患者参考,此时患者可保持握紧橡胶球的姿势,停止动作10-15秒,在10-15秒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将扁平状气囊内部的气体放掉,在扁平状气囊内部的气体排空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此时患者可进行下一次锻炼,经过一个半月到三个月的反复锻炼,患者的内瘘一般均能达到成熟状态,为后期患者的血透治疗提供保证。

进一步的,所述圆筒体还通过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盒体的内底壁上部一侧,所述电磁阀还通过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盒体的内底壁上部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圆筒体通过第一固定座固定在盒体的内底壁上部一侧,同时将电磁阀通过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盒体的内底壁上部另一侧,这样可防止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在盒体的内部晃动,可避免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因晃动产生碰撞而损坏,有效保证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一内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喇叭,且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喇叭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控制器和喇叭相配合,可实现语音播报功能,这样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扁平状气囊内部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喇叭进行语音播报提醒患者,此时患者只需握紧橡胶球达到10-15秒即可完成一次训练,从而使得该装置使用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另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电池槽体,所述电池槽体的内部固定安装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喇叭串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蓄电池,这样使得该装置在工作时不需要实时外接电源,使得该装置不受外接电源的束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前部还固定安装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串接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导线上,所述盒体的一外侧壁上还嵌入式安装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串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开关用于开关机,充电接口用于给蓄电池充电,以保证该装置能够重复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与所述软管的交界处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圈,所述后盖与所述软管的交界处固定安装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一橡胶圈和所述第二橡胶圈均固定套装在所述软管的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软管被盒体和后盖磨断。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内壁上对称一体设有四个安装耳,四个所述安装耳的内部均开设有与所述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安装耳的设置以及在四个安装耳的内部开设的螺纹孔,使得后盖便于通过螺钉进行安装,从而使得该装置拆装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橡胶支脚,四个所述橡胶支脚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且在支撑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橡胶支脚,这样橡胶支脚和支撑座对盒体有较好的支撑作用,这样可保证控制显示部能够稳定的放置,可防止控制显示部产生容易歪到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球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座,两个所述弹簧座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弹簧座之间还固定安装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橡胶球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座,且在两个弹簧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这样在弹簧的作用下,可有效增强内瘘的锻炼效果,可有效缩短内瘘成熟的锻炼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球的表面还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15-20份、碳酸钙粉末8-12份、氧化铜粉末8-11份、纳米银粉11-15份、电气石粉末10-16份、石蜡3-5份、醇酯十二3-5份、三乙醇胺2-4份、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1-3份和水20-30份;

s1、将称量好的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5-20min,搅拌速度为500-6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纳米银粉和电气石粉末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0-30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500-600r/min,温度设置为60-80℃,待反应釜停止工作后,混合溶液冷却至不高于40℃时,采用100目的不锈钢钢丝过滤网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即制得防护涂料;

s4、将橡胶球的表面利用无尘布蘸取酒精擦拭干净,待橡胶球的表面晾干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3制得的防护涂料均匀的喷涂在橡胶球的表面;

s5、将步骤s4喷涂有防护涂料的橡胶球放在烤箱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为60-80℃,干燥固化时间为20-30min,即在橡胶球的表面制得防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在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纳米银粉、电气石粉末、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和水的综合作用下,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护层具备较好的防腐、防滑、防菌、抗老化的性能,可有效增加橡胶球的防腐、防滑、防菌、抗老化的性能,尤为重要的是电气石粉末还能够释放远红外线以及永久的释放负离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便于患者科学有规律的进行内瘘锻炼,经过反复的锻炼,可达到内瘘血管充盈,增粗增大,促进内瘘成熟,便于护士给患者打针穿刺,不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还可以保证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患者后期能够顺利地进行血透治疗;

2、本发明,可利用控制器和喇叭相配合,可实现语音播报功能,这样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扁平状气囊内部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喇叭进行语音播报提醒患者,此时患者只需握紧橡胶球达到10-15秒即可完成一次训练,从而使得该装置使用比较方便;

3、本发明,在橡胶球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座,且在两个弹簧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这样在弹簧的作用下,可有效增强内瘘的锻炼效果,可有效缩短内瘘成熟的锻炼时间;

4、本发明,制备的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护层具备较好的防腐、防滑、防菌、抗老化的性能,可有效增加橡胶球的防腐、防滑、防菌、抗老化的性能,尤为重要的是电气石粉末还能够释放远红外线以及永久的释放负离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瘘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瘘锻炼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瘘锻炼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橡胶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瘘锻炼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控制显示部的拆掉后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控制显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控制显示部的拆掉后盖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控制显示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部锻炼部;2、上臂锻炼部;3、软管;4、控制显示部;5、橡胶球;6、进气孔;7、单向阀;8、第一连接头;9、扁平状气囊;10、第二插接头;11、毛面魔术贴;12、刺面魔术贴;13、支撑座;14、盒体;15、后盖;16、橡胶支脚;17、弹簧座;18、弹簧;19、支撑板;20、控制器;21、喇叭;22、电池槽体;23、蓄电池;24、安装耳;25、充电接口;26、电源开关;27、斜面;28、触控显示屏;29、第一橡胶圈;30、第二橡胶圈;31、第一连接管;32、第二连接管;33、圆筒体;34、第一固定座;35、压力传感器;36、电磁阀;37、第二固定座;38、第一通孔;39、第二通孔;4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内瘘锻炼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手部锻炼部1和上臂锻炼部2,所述上臂锻炼部2通过软管3与所述手部锻炼部1相连通设置;

如图2所示,所述手部锻炼部1包括橡胶球5、单向阀7以及第一连接头8,所述橡胶球5的上部居中开设有进气孔6,所述单向阀7固定且密封地安装在所述进气孔6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头8固定安装在所述橡胶球5的底部中心位置处,且所述第一连接头8与所述橡胶球5的内部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头8远离所述橡胶球5的一端固定插接在所述软管3的一端内部;

如图2所示,所述上臂锻炼部2包括扁平状气囊9、第二插接头10、毛面魔术贴11以及刺面魔术贴12,所述第二插接头10固定安装在所述扁平状气囊9的上端,且所述第二插接头10与所述第二插接头10的内部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插接头10远离所述扁平状气囊9的一端固定插接在所述软管3的另一端内部,所述毛面魔术贴11以及所述刺面魔术贴12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扁平状气囊9的的相对两侧面上,且所述毛面魔术贴11以及所述刺面魔术贴12分别邻近所述扁平状气囊9的相对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部锻炼部1和上臂锻炼部2用于相配合使用,使用时,利用内瘘患肢侧的手不断握压橡胶球5,同时将扁平状气囊9利用毛面魔术贴11以及刺面魔术贴12相配合固定在患者的上臂外部,这样在不断握压橡胶球5的过程中,橡胶球5外部的空气被压入扁平状气囊9的内部,这样扁平状气囊9将患者的上臂勒紧,此时血管充盈能起到锻炼内瘘成熟的作用,在扁平状气囊9将患者的上臂勒紧达到医生要求的时间时,将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体放掉,然后再重新加压,以此反复锻炼,可达到内瘘血管充盈,增粗增大,促进内瘘成熟,这样便于护士给患者打针穿刺,不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保证内瘘的使用寿命,进而便于患者后期的血透治疗。

较佳地,如图2-3和5-9所示,还包括控制显示部4,所述控制显示部4包括盒体14、触控显示屏28、后盖15、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圆筒体33、压力传感器35、电磁阀36、支撑板19以及控制器20,所述盒体14的前部靠近其上部形成有斜面27,所述触控显示屏28固定安装在所述斜面27上,所述后盖15通过螺钉40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14的后部,且所述后盖15和所述盒体14均固定套装在所述软管3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管3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32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软管3的外部,且所述第一连接管3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32均与所述软管3的内部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3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32均位于所述盒体14的内部,所述圆筒体33固定连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31远离所述软管3的一端端部,所述压力传感器35固定安装在所述圆筒体33的内部,所述电磁阀36固定连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管32远离所述软管3的一端端部,所述盒体14的侧壁上还均匀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电磁阀36相配合的第一通孔38,所述支撑板19固定且水平地安装在所述盒体14的内部,所述控制器20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9的上部一侧,且所述控制器20的信号输入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5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0的控制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磁阀36的电控端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器20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触控显示屏28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触控显示屏28、控制器20、电磁阀36以及压力传感器35相配合,便于实现科学有规律的进行内瘘锻炼,使用时,可通过触控显示屏28设定参数,当压力传感器35检测到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压值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压力传感器35将检测信号上传给控制器20,控制器20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数据通过触控显示屏28显示出来供患者参考,此时患者可保持握紧橡胶球5的姿势,停止动作10-15秒,在10-15秒后控制器20控制电磁阀36打开,将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体放掉,在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体排空时,控制器20控制电磁阀36关闭,此时患者可进行下一次锻炼,经过一个半月到三个月的反复锻炼,患者的内瘘一般均能达到成熟状态,为后期患者的血透治疗提供保证。

较佳地,如图9所示,所述圆筒体33还通过第一固定座34固定在所述盒体14的内底壁上部一侧,所述电磁阀36还通过第二固定座37固定在所述盒体14的内底壁上部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圆筒体33通过第一固定座34固定在盒体14的内底壁上部一侧,同时将电磁阀36通过第二固定座37固定在盒体14的内底壁上部另一侧,这样可防止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压力传感器35和电磁阀36在盒体14的内部晃动,可避免压力传感器35和电磁阀36因晃动产生碰撞而损坏,有效保证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如图8所示,所述盒体14的一内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喇叭21,且所述盒体14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喇叭21相配合的第二通孔3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控制器20和喇叭21相配合,可实现语音播报功能,这样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20控制喇叭21进行语音播报提醒患者,此时患者只需握紧橡胶球5达到10-15秒即可完成一次训练,从而使得该装置使用比较方便。

较佳地,如图6、8和9所示,所述支撑板19的上部另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电池槽体22,所述电池槽体22的内部固定安装蓄电池23,所述蓄电池23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0和所述电磁阀36以及所述喇叭21串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蓄电池23,这样使得该装置在工作时不需要实时外接电源,使得该装置不受外接电源的束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较佳地,如图7和8所示,所述盒体14的前部还固定安装有电源开关26,所述电源开关26串接在所述蓄电池23的正极导线上,所述盒体14的一外侧壁上还嵌入式安装有充电接口25,所述充电接口25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23串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开关26用于开关机,充电接口25用于给蓄电池23充电,以保证该装置能够重复使用。

较佳地,如图9所示,所述盒体14与所述软管3的交界处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圈29,所述后盖15与所述软管3的交界处固定安装有第二橡胶圈30,所述第一橡胶圈29和所述第二橡胶圈30均固定套装在所述软管3的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圈29和第二橡胶圈30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软管3被盒体1和后盖15磨断。

较佳地,如图8和9所示,所述盒体14的内壁上对称一体设有四个安装耳24,四个所述安装耳24的内部均开设有与所述螺钉40相匹配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安装耳24的设置以及在四个安装耳24的内部开设的螺纹孔,使得后盖15便于通过螺钉40进行安装,从而使得该装置拆装比较方便。

较佳地,如图2所示,所述盒体14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3,所述支撑座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橡胶支脚16,四个所述橡胶支脚16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盒体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3,且在支撑座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橡胶支脚16,这样橡胶支脚16和支撑座13对盒体14有较好的支撑作用,这样可保证控制显示部4能够稳定的放置,可防止控制显示部4产生容易歪到的问题。

较佳地,如图4所示,所述橡胶球5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座17,两个所述弹簧座17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弹簧座17之间还固定安装有弹簧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橡胶球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座17,且在两个弹簧座17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8,这样在弹簧18的作用下,可有效增强内瘘的锻炼效果,可有效缩短内瘘成熟的锻炼时间。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20可选用型号为stc89c51的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35可选用德国汉姆生产的高精度、超稳定型号为hm10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电磁阀36可选用直通式dmf-t-25电磁脉冲阀。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橡胶球5的表面还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15份、碳酸钙粉末8份、氧化铜粉末8份、纳米银粉11份、电气石粉末10份、石蜡3份、醇酯十二3份、三乙醇胺2份、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1份和水20份;

s1、将称量好的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5min,搅拌速度为5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纳米银粉和电气石粉末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0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500r/min,温度设置为60℃,待反应釜停止工作后,混合溶液冷却至不高于40℃时,采用100目的不锈钢钢丝过滤网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即制得防护涂料;

s4、将橡胶球5的表面利用无尘布蘸取酒精擦拭干净,待橡胶球5的表面晾干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3制得的防护涂料均匀的喷涂在橡胶球5的表面;

s5、将步骤s4喷涂有防护涂料的橡胶球5放在烤箱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为60℃,干燥固化时间为20min,即在橡胶球5的表面制得防护层。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护层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18份、碳酸钙粉末10份、氧化铜粉末10份、纳米银粉13份、电气石粉末14份、石蜡4份、醇酯十二4份、三乙醇胺3份、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2份和水25份;

s1、将称量好的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8min,搅拌速度为55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纳米银粉和电气石粉末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5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550r/min,温度设置为70℃,待反应釜停止工作后,混合溶液冷却至不高于40℃时,采用100目的不锈钢钢丝过滤网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即制得防护涂料;

s4、将橡胶球5的表面利用无尘布蘸取酒精擦拭干净,待橡胶球5的表面晾干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3制得的防护涂料均匀的喷涂在橡胶球5的表面;

s5、将步骤s4喷涂有防护涂料的橡胶球5放在烤箱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为70℃,干燥固化时间为25min,即在橡胶球5的表面制得防护层。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护层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0份、碳酸钙粉末12份、氧化铜粉末11份、纳米银粉15份、电气石粉末16份、石蜡5份、醇酯十二5份、三乙醇胺4份、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3份和水30份;

s1、将称量好的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20min,搅拌速度为6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纳米银粉和电气石粉末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30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600r/min,温度设置为80℃,待反应釜停止工作后,混合溶液冷却至不高于40℃时,采用100目的不锈钢钢丝过滤网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即制得防护涂料;

s4、将橡胶球5的表面利用无尘布蘸取酒精擦拭干净,待橡胶球5的表面晾干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3制得的防护涂料均匀的喷涂在橡胶球5的表面;

s5、将步骤s4喷涂有防护涂料的橡胶球5放在烤箱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为80℃,干燥固化时间为30min,即在橡胶球5的表面制得防护层。

对实施例1-4中的橡胶球5在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其表面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可知表面制备有防护层的橡胶球5的抗菌性能较好,进过对实施例2-4中的橡胶球5的表面分布的菌落进一步比对发现实施例3中的橡胶球5的表面分布的菌落最少,由此可知实施例3为最优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在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纳米银粉、电气石粉末、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和水的综合作用下,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护层具备较好的防腐、防滑、防菌、抗老化的性能,可有效增加橡胶球5的防腐、防滑、防菌、抗老化的性能,尤为重要的是电气石粉末还能够释放远红外线以及永久的释放负离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效果。

工作原理:该内瘘锻炼装置,利用内瘘患肢侧的手不断握压橡胶球5,同时将扁平状气囊9利用毛面魔术贴11以及刺面魔术贴12相配合固定在患者的上臂外部,这样在不断握压橡胶球5的过程中,橡胶球5外部的空气被压入扁平状气囊9的内部,这样扁平状气囊9将患者的上臂勒紧,此时患者可保持握紧橡胶球5的姿势,停止动作10-15秒,在10-15秒后控制器20控制电磁阀36打开,将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体放掉,在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体排空时,控制器20控制电磁阀36关闭,此时患者可进行下一次锻炼,经过一个半月到三个月的反复锻炼,可达到内瘘血管充盈,增粗增大,促进内瘘成熟,这样便于护士给患者打针穿刺,不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保证内瘘的使用寿命,进而便于患者后期的血透治疗。

使用方法:使用时,通过电源开关26开机,将扁平状气囊9利用毛面魔术贴11以及刺面魔术贴12相配合固定在患者的上臂外部,然后不断握紧松开橡胶球5,将橡胶球5外部的空气被压入扁平状气囊9的内部,在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压达到设定时,控制器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数据通过触控显示屏28显示出来供患者参考,同时控制喇叭21进行语音播报提醒患者,此时患者只需握紧橡胶球5达到10-15秒即可完成一次训练,在在10-15秒后控制器20控制电磁阀36打开,将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体放掉,在扁平状气囊9内部的气体排空时,控制器20控制电磁阀36关闭,此时患者可进行下一次锻炼。

安装方法:

第一步、组装手部锻炼部1,将橡胶球5采用两个半球制成,将两个弹簧座17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半球的内壁上,然后将弹簧18安装在两个弹簧座17之间,再将两个半球压合呈一个橡胶球5,然后将单向阀7固定且密封地安装在进气孔6的内部,将第一连接头8固定安装在橡胶球5的底部中心位置处;

第二步、组装上臂锻炼部2,将第二插接头10固定安装在扁平状气囊9的上端,将毛面魔术贴11以及刺面魔术贴12分别固定安装在扁平状气囊9的两侧面上;

第三步、组装控制显示部4,将软管3穿设固定与盒体14和后盖15内部,然后将第一连接管31和第二连接管32对称固定安装在软管3的外部,将圆筒体33固定连通安装在第一连接管31远离软管3的一端端部,将压力传感器35固定安装在圆筒体33的内部,将电磁阀36固定连通安装在第二连接管32远离软管3的一端端部,将支撑板19固定且水平地安装在盒体14的内部,控制器20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9的上部一侧,将蓄电池23固定安装在电池槽体22的内部,为了接线方便,要在支撑板19上开设一个穿线孔,将触控显示屏28固定安装在斜面27上,然后接线,接好线后,将后盖15通过螺钉40固定安装在盒体14的后部,再将支撑座13固定安装在盒体14的底部,将四个橡胶支脚16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3的底部,自此安装完毕。

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