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5647发布日期:2019-10-18 21:1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



背景技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一种以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来预防脑卒中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现有手术方法均为直接人工将病变区两端颈动脉血管扎紧,然后切开将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剥离取出。由于这种手术过程中需要切断颈动脉血液供给,而人体大脑无法长时间耐受缺血环境,因此极大的压缩了手术窗口期,对医生手法娴熟度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造成手术效果不理想;同时对血管的大面积切开也增加了创面,导致缝合时间延长,对病人术后恢复及护理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包括抽吸剪切机构和后封堵机构,所述抽吸剪切机构包括血液柱塞泵、第一气囊、双轴输出驱动部、旋转剪切组件和中空的位移螺杆,所述血液柱塞泵用于泵送血液进入第一气囊内,所述第一气囊套设在血液柱塞泵上,并与血液柱塞泵连通,所述双轴输出驱动部设于血液柱塞泵内,且其一端与血液柱塞泵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剪切组件套设在位移螺杆上,并与双轴输出驱动部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位移螺杆的一端与双轴输出驱动部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并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后封堵机构包括后封堵本体、第二气囊、后分流轴和减压阀,所述后封堵本体套设在位移螺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气囊套设于后封堵本体上,所述后分流轴固定在位移螺杆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后分流轴还通过第一伸缩连接管与第二气囊连通,所述减压阀与第二气囊连通,并位于后封堵本体靠近后分流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气囊与血管壁的有效接触面积大于第一气囊与血管壁的有效接触面积。

其中,所述后封堵机构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设于后分流轴内。

其中,所述血液柱塞泵包括泵壳体、柱塞缸和斜面推轴,所述柱塞缸固定在泵壳体的一端,并与泵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一气囊的一侧连通,所述双轴输出驱动部设于泵壳体内,所述第一气囊套设在泵壳体上,所述斜面推轴活动穿过柱塞缸后与双轴输出驱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柱塞缸上间隔设有进液通道,每个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活动嵌设有柱塞,每个所述柱塞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滑靴,所述滑靴与斜面推轴的斜面顶靠,每个所述柱塞内设有第一单向阀以及柱塞侧壁上间隔设有进液孔,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实现进液孔与进液通道的导通和阻断,每个所述进液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实现进液通道与第一腔体的导通与阻断。

其中,所述旋转剪切组件包括切刀固定座、圆盘状的内切刀、环盘状的外切刀、内齿圈、传动齿轮和内刃驱动齿轮,所述切刀固定座嵌入泵壳体的另一端,并与泵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穿过切刀固定座后通过一个主驱动齿轮与双轴输出驱动部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外切刀的一端嵌入切刀固定座内,所述内齿圈固定在外切刀的一端的内壁上,所述传动齿轮的另一端与内齿圈啮合,所述内切刀套设在位移螺杆的一端,所述内刃驱动齿轮套设在内切刀的一端,所述内刃驱动齿轮通过两个舵齿轮与内齿圈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外切刀和内切刀的周缘均朝向后封堵机构方向间隔延伸有刀片。

其中,所述位移螺杆的一端穿过切刀固定座后连接有一个前分流轴,所述前分流轴连接有第二伸缩连接管,所述第二伸缩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的另一侧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抽吸剪切机构与后封堵机构的配合,进而在对血管内膜手术的同时保持血管的正常血液循环,延长手术的窗口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还可连续作业,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液柱塞泵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剪切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植入血管内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抽吸剪切机构;11-血液柱塞泵;111-泵壳体;112-柱塞缸;1121-进液通道;113-斜面推轴;114-第一腔体;115-柱塞;1151-进液孔;116-滑靴;117-第一单向阀;118-第二单向阀;12-第一气囊;13-双轴输出驱动部;14-旋转剪切组件;141-切刀固定座;142-内切刀;143-外切刀;144-内齿圈;145-传动齿轮;146-内刃驱动齿轮;147-舵齿轮;15-位移螺杆;16-主驱动齿轮;17-前分流轴;18-第二伸缩连接管;2-后封堵机构;21-后封堵本体;22-第二气囊;23-后分流轴;24-减压阀;25-第一伸缩连接管;26-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本发明提出一种非断流式的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通过对病变区血管局部切开,然后将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植入血管内,如图7所示,即可对病变血管内膜进行剥离,还可实现连续作业,进而可以延长手术窗口期,大大降低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包括抽吸剪切机构1和后封堵机构2,所述抽吸剪切机构1包括血液柱塞泵11、第一气囊12、双轴输出驱动部13、旋转剪切组件14和中空的位移螺杆15,所述血液柱塞泵11用于泵送血液进入第一气囊12内,所述第一气囊12套设在血液柱塞泵11上,并与血液柱塞泵11连通,所述双轴输出驱动部13设于血液柱塞泵11内,且其一端与血液柱塞泵11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剪切组件14套设在位移螺杆15上,并与双轴输出驱动部13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位移螺杆15的一端与双轴输出驱动部13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并与第一气囊12连通;所述后封堵机构2包括后封堵本体21、第二气囊22、后分流轴23和减压阀24,所述后封堵本体21套设在位移螺杆1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气囊22套设于后封堵本体21上,所述后分流轴23固定在位移螺杆15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后分流轴23还通过第一伸缩连接管25与第二气囊22连通,所述第一伸缩连接管25的数量为3个,并等间距排布,所述减压阀24与第二气囊22连通,并位于后封堵本体21靠近后分流轴23的一侧,所述第二气囊22与血管壁的有效接触面积大于第一气囊12与血管壁的有效接触面积,所述双轴输出驱动部13采用双轴输出电机。

使用时,血管内膜剥脱手术刀器(以下简称手术刀器)经血管切口植入血管后,并使抽吸剪切机构1位于血液上游方向,后封堵机构2位于血液下游方向,待手术刀器放置到指定位置后,双轴输出电机带动血液柱塞泵11工作,将来向的血液加压泵送至第一气囊12内,第一气囊12被高压血液充满后,其直径增大并顶住血管壁,从而封堵住血管的上游;高压血液从第一气囊12流出,并流入位移螺杆15的中空通道内,然后流入后分流轴23内,经过后分流轴23和第一伸缩连接管25,流入第二气囊22内,对第二气囊22充满,使第二气囊22顶住血管壁,从而封堵住血管的下游;在血液进入第二气囊22后,逐渐充满第二气囊22,同时在血压作用下,血液通过减压阀24流出,进而流入血管下游,从而形成血管上游与血管下游的连通,实现血管血液的正常循环;当血管上游和血管下游都封堵完成后,在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22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同时由于所述第二气囊22与血管壁的有效接触面积大于第一气囊12与血管壁的有效接触面积,双轴输出电机带动位移螺杆15转动时,后封堵机构2将保持静止,使整个抽吸剪切机构1在位移螺杆15的带动下,朝向后封堵机构2的方向移动,而采用第一伸缩连接管25连通第二气囊22和后分流轴23,进而保证了位移螺杆15能够在双轴输出电机的带动下可以移动,同时旋转剪切组件14在双轴输出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在封闭的腔室内对突起的血管内膜进行切削,使突起的血管内膜与血管内壁剥离,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感染风险。

本实施例的抽吸剪切机构1与后封堵机构2的配合,进而在对血管内膜手术的同时保持血管的正常血液循环,延长手术的窗口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还可连续作业,自动化程度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后封堵机构2还包括溢流阀26,所述溢流阀26设于后分流轴23内,当血液压力过大时,血液进入后分流轴23后会挤压溢流阀26,并通过溢流阀26流入血管下游,实现减压,以便于保护第二气囊22。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血液柱塞泵11包括泵壳体111、柱塞缸112和斜面推轴113,所述柱塞缸112固定在泵壳体111的一端,并与泵壳体111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114,所述第一腔体114与第一气囊12的一侧连通,所述双轴输出驱动部13设于泵壳体111内,所述第一气囊12套设在泵壳体111上,所述斜面推轴113活动穿过柱塞缸112后与双轴输出驱动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柱塞缸112上间隔设有六个进液通道1121,六个所述进液通道1121的一端均活动嵌设有柱塞115,每个所述柱塞11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滑靴116,所述滑靴116与斜面推轴113的斜面顶靠,每个所述柱塞115内设有第一单向阀117以及柱塞115侧壁上间隔设有三个进液孔1151,所述第一单向阀117用于实现进液孔1151与进液通道1121的导通和阻断,每个所述进液通道11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单向阀118,所述第二单向阀118用于实现进液通道1121与第一腔体114的导通与阻断;具体地,双轴输出电机带动斜面推轴113转动,斜面推轴113通过滑靴116依次下压每个柱塞115,即有柱塞115回位,也有柱塞115被下压,而柱塞115被下压时,进液通道1121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可以打开第二单向阀118,使进液通道1121与第一腔体114连通,当斜面推轴113未下压该柱塞115时,该柱塞115则在压强作用下回位,使进液通道1121内的压强减小,此时血液通过进液孔1151进入柱塞115内,并打开第一单向阀117,流入进液通道1121内,而第二单向阀118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斜面推轴113再次下压该柱塞115时,则使第一单向阀117关闭,第二单向阀118打开,此时进液通道1121内的高压血液进入第一腔体114内,并通过第一腔体114流入第一气囊12内,在斜面推轴113的不断推动柱塞115往复运动下,第一气囊12内逐渐充满高压血液,进而使第一气囊12的直径不断变大,从而顶住血管壁,实现封堵住上游的血液;同时血液进入第一气囊12后会流入位移螺杆15内,然后依次经过后分流轴23、第一伸缩连接管25进入第二气囊22内,对第二气囊22进行充满高压血液,进而使第二气囊22封堵住血管下游,为手术留出空间;血液进入第二气囊22后,在压强作用下打开减压阀24,然后流入血管下游,从而实现血管上游与血管下游的血液流通,保障血管内血液的正常循环。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旋转剪切组件14包括切刀固定座141、内切刀142、外切刀143、内齿圈144、传动齿轮145和内刃驱动齿轮146,所述切刀固定座141嵌入泵壳体111的另一端,并与泵壳体11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齿轮145的一端穿过切刀固定座141后通过一个主驱动齿轮16与双轴输出电机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外切刀143的一端嵌入切刀固定座141内,所述内齿圈144固定在外切刀143的一端的内壁上,所述传动齿轮145的另一端与内齿圈144啮合,所述内切刀142套设在位移螺杆15的一端,所述内刃驱动齿轮146套设在内切刀142的一端,所述内刃驱动齿轮146通过两个舵齿轮147与内齿圈144传动连接;工作时,双轴输出电机带动主驱动齿轮16转动,主驱动齿轮16带动传动齿轮145转动,传动齿轮145带动内齿圈144转动,内齿圈144带动外切刀143转动,同时内齿圈144通过带动两个舵齿轮147转动,从而带动内刃驱动齿轮146转动,进而同时带动内切刀142和位移螺杆15转动,内切刀142和外切刀143配合对突起的血管内膜进行切削,而位移螺杆15带动内切刀142和外切刀143沿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对血管内壁病变区的手术,本实施例通过双轴输出电机与传动齿轮145、内齿圈144、内刃驱动齿轮146、两个舵齿轮147组成的行星齿轮结构进行传动,实现了多负载集中驱动,减小了体积,从而减小手术创口面积,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切刀143呈环盘状,所述内切刀142呈圆盘状,更利于与血管内壁配合,便于切除突起的血管内膜。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外切刀143和内切刀142的周缘均朝向后封堵机构2方向间隔延伸有刀片,刀片的数量为22个,利于与血管内壁配合,利于手术,提高切除突起的血管内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位移螺杆15的一端穿过切刀固定座141后连接有一个前分流轴17,所述前分流轴17连接有第二伸缩连接管18,所述第二伸缩连接管18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12的另一侧连通;具体地,第二伸缩连接管18的数量为3个,并等间距分布,手术时,高压血液从第一气囊12流入第二伸缩连接管18内,通过第二伸缩连接管18后进入前分流轴17内,然后再进入位移螺杆15内,从而实现第一气囊12内的高压血液过渡到位移螺杆15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