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锚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4150发布日期:2019-11-29 21:43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锚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肩袖损伤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锚钉。



背景技术:

肩袖缝合修复对外科医生构成巨大挑战,特别是退变或质量不佳的肩袖撕裂。肩袖缝合方法经历了众多改进,从单排缝合、双排缝合到缝线桥技术,以及多种的锁定缝合方法,如改良mason-allen、mac缝合、lasso-loop缝合等。

对于有明显退变或组织质量不佳的撕裂肩袖,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应用各种锁定环缝合方法能增加肩袖缝合时的失败载荷,防止肩袖缝合时再撕裂。

现有技术中在缝合时为使缝线相互锁定经常需要在关节镜下增加缝合绕线动作,增加手术难度和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锚钉。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所述锚钉本体的侧壁设有连接部,所述锚钉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部和第二穿线部,所述第一穿线部和所述第二穿线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穿线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穿线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穿线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锚钉本体包括钉头,所述钉头为自攻钉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线部和所述第二穿线部与所述锚钉本体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穿线部和所述第二穿线部与所述锚钉本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锚钉本体的尺寸为4-6mm。

进一步地,所述锚钉本体的材质为br。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锚钉本体的材质为peek。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锚钉本体的材质为ti。

本发明的医用锚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医用锚钉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部和第二穿线部,所述锚钉采用双线耳状设计,此设计可以应用于一种新的肩袖缝合方法中,所述肩袖缝合方法不需额外的特殊工具便要完成,缝合时应用基础的过线方法3次便可完成2个锁定环结构,且无需打结,操作方便简单,缝合时间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该发明实施例1医用锚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发明实施例1医用锚钉适配的肩袖缝合方法的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连接部;2-第一穿线部;3-第二穿线部;4-第一穿线孔;5-第二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实施例1:

为解决肩袖缝合方法复杂,手术难度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医用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所述锚钉本体的侧壁设有连接部1,所述锚钉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部2和第二穿线部3,所述第一穿线部2和所述第二穿线部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部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线孔4,所述第二穿线部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穿线孔5。所述锚钉采用双线耳状设计,所述锚钉上可以预置缝线,所述缝线被一线提起成“w”状。此设计可以应用于一种新的肩袖缝合方法中,所述肩袖缝合方法不需额外的特殊工具便要完成,缝合时应用基础的过线方法3次便可完成2个锁定环结构,且无需打结,操作方便简单,缝合时间短。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相对设置。

所述锚钉本体包括钉头,所述钉头为自攻钉尖。

所述第一穿线部2和所述第二穿线部3与所述锚钉本体一体成型。

所述连接部1为螺纹。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尺寸相同。

所述锚钉本体的尺寸为4-6mm。

所述锚钉本体的材质为br、peek或ti。

本发明所述锚钉适用的肩袖缝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肩袖撕裂的大小、形态、张力和质量,完成足印区骨床准备,植入所述锚钉,并在所述锚钉上预置缝线;

a: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一入针点,将所述缝线从所述第一入针点入针,从所述肩袖的下表面将所述缝线的一个尾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

b: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二入针点,将所述缝线从所述第二入针点第二次入针,从所述肩袖下表面将所述缝线的另一尾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所述缝线的中部在所述肩袖的下表面形成一个线环;

c: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三入针点,从所述第三入针点进行第三次穿针过线,将所述线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

d:在所述肩袖的上表面,将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均套入线环中,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收紧后形成两个锁定环;

e:在所述足印区外侧缘置入固定锚钉,调整所述缝线张力合适后将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固定。

所述第二入针点与所述第一入针点间距设定距离。

所述设定距离为10mm。

所述第三入针点分别与所述第一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间距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一入针点、所述第二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形成等腰三角形。

所述第三入针点与所述第一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间距距离均为5mm。

所述缝线采用缝合钩入针。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医用锚钉,如图1所示,包括锚钉本体,所述锚钉本体的侧壁设有连接部1,所述锚钉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部2和第二穿线部3,所述第一穿线部2和所述第二穿线部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部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线孔4,所述第二穿线部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穿线孔5。所述锚钉采用双线耳状设计,所述锚钉上可以预置缝线,所述缝线被一线提起成“w”状。此设计可以应用于一种新的肩袖缝合方法中,所述肩袖缝合方法不需额外的特殊工具便要完成,缝合时应用基础的过线方法3次便可完成2个锁定环结构,且无需打结,操作方便简单,缝合时间短。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穿线孔4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穿线孔5间隔设置。

所述锚钉本体包括钉头,所述钉头为自攻钉尖。

所述第一穿线部2和所述第二穿线部3与所述锚钉本体一体成型。

所述连接部1为螺纹。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尺寸相同。

所述锚钉本体的尺寸为4-6mm。

所述锚钉本体的材质为br、peek或ti。

本发明所述医用锚钉适用的肩袖缝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肩袖撕裂的大小、形态、张力和质量,完成足印区骨床准备,植入所述锚钉,并在所述医用锚钉上预置缝线;

a: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一入针点,将所述缝线从所述第一入针点入针,从所述肩袖的下表面将所述缝线的一个尾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

b: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二入针点,将所述缝线从所述第二入针点第二次入针,从所述肩袖下表面将所述缝线的另一尾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所述缝线的中部在所述肩袖的下表面形成一个线环;

c: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三入针点,从所述第三入针点进行第三次穿针过线,将所述线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

d:在所述肩袖的上表面,将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均套入线环中,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收紧后形成两个锁定环;

e:在所述足印区外侧缘置入固定锚钉,调整所述缝线张力合适后将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固定。

所述第二入针点与所述第一入针点间距设定距离。

所述设定距离为10mm。

所述第三入针点分别与所述第一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间距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一入针点、所述第二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形成等腰三角形。

所述第三入针点与所述第一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间距距离均为5mm。

所述缝线采用缝合钩入针。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医用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所述锚钉本体的侧壁设有连接部1,所述锚钉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部2和第二穿线部3,所述第一穿线部2和所述第二穿线部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部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线孔4,所述第二穿线部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穿线孔5。所述锚钉采用双线耳状设计,所述锚钉上可以预置缝线,所述缝线被一线提起成“w”状。此设计可以应用于一种新的肩袖缝合方法中,所述肩袖缝合方法不需额外的特殊工具便要完成,缝合时应用基础的过线方法3次便可完成2个锁定环结构,且无需打结,操作方便简单,缝合时间短。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穿线孔4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穿线孔5间隔设置。

所述锚钉本体包括钉头,所述钉头为自攻钉尖。

所述第一穿线部2和所述第二穿线部3与所述锚钉本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部1为螺纹。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尺寸相同。

所述锚钉本体的尺寸为4-6mm。

所述锚钉本体的材质为br、peek或ti。

本发明所述医用锚钉适用的肩袖缝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肩袖撕裂的大小、形态、张力和质量,完成足印区骨床准备,植入所述锚钉,并在所述医用锚钉上预置缝线;

a: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一入针点,将所述缝线从所述第一入针点入针,从所述肩袖的下表面将所述缝线的一个尾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

b: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二入针点,将所述缝线从所述第二入针点第二次入针,从所述肩袖下表面将所述缝线的另一尾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所述缝线的中部在所述肩袖的下表面形成一个线环;

c: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三入针点,从所述第三入针点进行第三次穿针过线,将所述线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

d:在所述肩袖的上表面,将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均套入线环中,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收紧后形成两个锁定环;

e:在所述足印区外侧缘置入固定锚钉,调整所述缝线张力合适后将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固定。

所述第二入针点与所述第一入针点间距设定距离。

所述设定距离为10mm。

所述第三入针点分别与所述第一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间距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一入针点、所述第二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形成等腰三角形。

所述第三入针点与所述第一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间距距离均为5mm。

所述缝线采用缝合钩入针。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医用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所述锚钉本体的侧壁设有连接部1,所述锚钉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部2和第二穿线部3,所述第一穿线部2和所述第二穿线部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部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线孔4,所述第二穿线部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穿线孔5。所述锚钉采用双线耳状设计,所述锚钉上可以预置缝线,所述缝线被一线提起成“w”状。此设计可以应用于一种新的肩袖缝合方法中,所述肩袖缝合方法不需额外的特殊工具便要完成,缝合时应用基础的过线方法3次便可完成2个锁定环结构,且无需打结,操作方便简单,缝合时间短。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相对设置。

所述锚钉本体包括钉头,所述钉头为自攻钉尖。

所述第一穿线部2和所述第二穿线部3与所述锚钉本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部1为螺纹。

所述第一穿线孔4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尺寸相同。

所述锚钉本体的尺寸为4-6mm。

所述锚钉本体的材质为br、peek或ti。

本发明所述医用锚钉适用的肩袖缝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肩袖撕裂的大小、形态、张力和质量,完成足印区骨床准备,植入所述锚钉,并在所述医用锚钉上预置缝线;

a: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一入针点,将所述缝线从所述第一入针点入针,从所述肩袖的下表面将所述缝线的一个尾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

b: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二入针点,将所述缝线从所述第二入针点第二次入针,从所述肩袖下表面将所述缝线的另一尾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所述缝线的中部在所述肩袖的下表面形成一个线环;

c:在所述足印区内侧缘相应的所述肩袖位置的上表面确定第三入针点,从所述第三入针点进行第三次穿针过线,将所述线环过线至所述肩袖的上表面;

d:在所述肩袖的上表面,将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均套入线环中,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收紧后形成两个锁定环;

e:在所述足印区外侧缘置入固定锚钉,调整所述缝线张力合适后将所述缝线的两个尾端固定。

所述第二入针点与所述第一入针点间距设定距离。

所述设定距离为10mm。

所述第三入针点分别与所述第一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间距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一入针点、所述第二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形成等腰三角形。

所述第三入针点与所述第一入针点和所述第三入针点间距距离均为5mm。

所述缝线采用缝合钩入针。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