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增强支撑力的气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7588发布日期:2019-11-15 23:4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增强支撑力的气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增强支撑力的气道支架。



背景技术:

各种病变如气管软化或恶性组织的浸润、压迫造成的气管狭窄,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形成的食管气管瘘、胸腔胃气道瘘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明显限制患者的通气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支架置入不仅能迅速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封堵瘘口,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为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

现在气道的支架主要以单一编制方式(菱形网格等)支架为主,在一些病变情况下其弯曲性能不理想,径向支撑力不够,气道扩张达不到预期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增强支撑力的气道支架,能够提高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使气道扩张达到要求,支架的使用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增强支撑力的气道支架,包含支架本体、导丝和控制限位器;

所述支架本体为网状骨架,所述支架本体的网孔为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包含工作段,位于所述工作段内的多个网状节点形成多个第一连接点;

所述控制限位器为管状结构,所述控制限位器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二连接点,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点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点对应设置;

所述导丝设有多根,每根所述导丝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段的长度为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且所述工作段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限位器靠近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外侧设有多个限位套管,多个所述限位套管沿所述控制器的周向均匀分布;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个或相邻二至四个径向平面内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点上的所述导丝穿过同一个所述限位套管,并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限位套管上设有不同的标记,穿过所述限位套管的多个所述导丝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控制限位器的同一区域内,所述区域内设有与所述限位套管对应的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标记为颜色、数字、字母和文字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导丝位于所述限位套管内部的一段的表面设有止退部,所述止退部为倒钩、倒刺或倒齿。

进一步地,还包含外鞘管,所述外鞘管包含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套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内套管的外部,且所述内套管的尾端伸出所述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头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套管包括两个可拆分的半圆形外管,所述外套管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手推块,两个所述第一手推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半圆形外管上;所述内套管包括两个可拆分的半圆形内管,所述内套管的对应两侧设有第二手推块,两个所述第二手推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半圆形内管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半圆形外管中的一个作为第一部件,另一个作为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内凹陷的j形滑槽,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凸出的j形卡块,所述j形卡块与所述j形滑槽对应设置,所述j形卡块可活动卡接在所述j形滑槽内。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半圆形内管中的一个作为第三部件,另一个作为第四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四部件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j形滑槽对应的j形凹槽,所述第四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j形卡块对应的j形凸块,所述j形凸块可活动卡设于所述j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回收线,所述第一回收线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圆周面上,所述第一回收线交叉穿过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并形成环状,支架本体的表面轴向设有第二回收线,多个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所述第一回收线之间以所述第二回收线按照一定间距捆绑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增强支撑力的气道支架,采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在支架本体工作段的节点上设置的导丝,通过控制限位器拉紧导丝,使支架工作段的骨架网格间距轴向缩短,增强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使气道扩张达到预期要求,提高了支架的使用效果;并能够通过x光照射等常规检测手段对支架进行定位显影,通过拉紧相应的导丝,可以准确增强支架相应位置的径向支撑力,进而将气道有肿块部位扩张至预期要求,大大提高了支架使用的灵活性,针对性;另外通过两分式外鞘管的设计,使得支架安装更加方便;且支架便于回收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本体与控制限位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丝位于限位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本体位于外鞘管内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架本体、11—第一连接点、20--导丝、21—止退部、30—控制限位器、31—第二连接点、32—限位套管、400—外鞘管、401—外套管、402—内套管、410—第一部件、411—j形滑槽、420—第二部件、421—j形卡块、430—第三部件、440—第四部件、450—第一手推块、460—第二手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增强支撑力的气道支架,包含支架本体10、导丝20和控制限位器30;

支架本体10为网状骨架,支架本体10的网孔为平行四边形结构,根据平行四边形原理,支架本体10能够径向或轴向拉伸,以缩短网孔的轴向或径向间距;支架本体10包含工作段,位于工作段内的多个网状节点形成多个第一连接点11;

控制限位器30为管状结构,控制限位器30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二连接点31,第二连接点31的个数与第一连接点11的个数相同,且第二连接点31在控制限位器30上的分布于第一连接点11在工作段的分布相对应;

导丝20设有多根,每根导丝20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连接点11和第二连接点31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段的长度为支架本体10的长度的三分之一,且工作段位于支架本体10的中部,工作段的优选长度为支架本体的三分一,通过只在支架本体10的工作段内的节点上连接导丝20,降低了成本,且减少导丝20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控制限位器30靠近支架本体10的一端外侧设有多个限位套管32,多个限位套管32沿控制限位器30的周向均匀分布;位于支架本体10的一个或相邻二至四个径向平面内的多个第一连接点11上的导丝20穿过同一个限位套管32,并分别与相应的第二连接点31连接,控制限位器30及限位套管32通过粘贴或医用压敏胶固定在患者体外或体表;

多个限位套管32将多根与工作段内不同区域的第一连接点11连接的导丝20按区域分开,方便控制。

可选地,每个限位套管32上设有不同的标记,穿过限位套管32的多个导丝20连接的第二连接点31位于控制限位器30的同一区域内,区域内设有与限位套管32对应的标记;

支架本体10能够在x光照射等的照射下显影;使用时,通过常规检测手段对支架本体10进行定位显影,能够有针对性地拉紧相应的导丝20,准确增强支架本体10相应位置的径向支撑力,进而将气道有肿块部位扩张至预期要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标记为颜色、数字、字母和文字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灵活,实用性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丝20位于限位套管32内部的一段的表面设有止退部21;支架本体10在受到气道的压缩时,相应位置的第一连接点11带动导丝20向支架本体10的方向移动,此时止退部21伸展,防止导丝20向支架本体10方向移动,确保支架本体10的径向支撑力;止退部21为倒钩、倒刺或倒齿,本实施例中采用倒钩作为止退部21。

优选地,本设计还包含外鞘管400,外鞘管400用于向气道内安放支架本体10;外鞘管400包含外套管401和内套管402,外套管401和内套管402的材质为医用pvc或硅胶,外套管401可移动套设于内套管402的外部,内套管402能够在外套管401内移动,且内套管402的尾端伸出外套管401,内套管402的长度大于外套管401的长度;

外套管401的头端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是外套管401内径的0.5~0.7倍;外套管401包括两个可拆分的半圆形外管,两个半圆形外管卡扣连接形成外套管401;外套管401尾端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手推块450,两个第一手推块450分别位于两个半圆形外管上;推动一个第一手推块450,能够将两个半圆形外管分开,以打开外套管401;

内套管402包括两个可拆分的半圆形内管,两个半圆形内管卡扣连接形成内套管402;内套管402尾端的对应两侧设有第二手推块460,两个第二手推块460分别位于两个半圆形内管上;推动一个第二手推块460能够将两个半圆形内管分开,以打开内套管402;

安放支架本体10时,先将支架本体10轴向拉伸变细并放入打开的外套管401的头端,之后闭合外套管401;将导丝20放入打开的内套管402并将其闭合,随后将闭合的内套管402从外套管401的尾端插入,至内套管402的头端与支架本体10靠近控制限位器30的一端接触;将外鞘管400插入气道,通过超声或x光照射等常规检测手段的指引,外套管401的头端到达指定位置,手持內套管402并将其固定,回抽外套管401,支架本体10在外套管401内受力向外套管401头端通孔方向移动,并径向收拢从外套管401头端通孔移出,支架本体10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释放、径向扩张进而对气道进行扩张;

推动一个第一手推块450,将两个半圆形外管分离并依次取出,推动一个第二手推块460,将两个半圆形内管分离并依次取出;将控制限位器30及限位套管32固定在患者体外或体表,通过超声或x光照射等常规检测手段对置入的支架本体10进行定位,确定支架本体10状态,拉紧支架本体10扩张不理想位置相应的导丝20,驱动相应的第一连接点11向靠近控制限位器30的方向移动,以缩短网孔的轴向间距,增强支架本体10的径向支撑力,使气道扩张达到预期效果;限位套管32和导丝20表面的止退部21配合,对导丝20进行限位,防止导丝20退回进而防止支架本体10相应部位受压回缩,保持扩张状态,即可完成将支架本体10释放到气道内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半圆形外管中的一个作为第一部件410,另一个作为第二部件420;第一部件410与第二部件420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内凹陷的j形滑槽411,第二部件420与第一部件410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凸出的j形卡块421,j形卡块421与j形滑槽411对应设置,j形卡块421可活动卡接在j形滑槽411内,第一部件410和第二部件420通过j形卡块421卡接于j形滑槽411内进行连接,以实现外套管401闭合;向前推动第一部件410上的第一手推块450,使j形卡块421从j形滑槽411内滑出,第一部件410与第二部件420分离,外套管401打开。

可选地,两个半圆形内管中的一个作为第三部件430,另一个作为第四部件440,第三部件430与第四部件440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与j形滑槽411对应的j形凹槽,第四部件440与第三部件430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与j形卡块421对应的j形凸块,j形凸块可活动卡设于j形凹槽内;第三部件430和第四部件440通过j形凸块卡接于j形凹槽内进行连接,以实现内套管402闭合;向前推动第三部件430上的第二手推块460,使j形凸块从j形凹槽内滑出,第三部件430与第四部件440分离,内套管402打开。

优选地,支架本体10的表面设有第一回收线,第一回收线位于支架本体10的圆周面上,第一回收线交叉穿过支架本体10骨架的网孔且两端固定连接形成环状,第一回收线设置有多个,其中两个分别位于支架本体10骨架的两端;

支架本体10表面设有第二回收线,第二回收线至少设置两个,第二回收线轴向设置在支架本体10表面,第二回收线远离支架本体10一端延伸至患者体外,多个支架本体10上的第一回收线之间与第二回收线按照一定间距捆绑相连;

需要取出支架本体10时,剪断导丝20,通过镊子、夹钳或其他夹持工具夹持第二回收线,拉紧第二回收线,使第一回收线收紧支架本体10,使支架本体10径向收缩,在x线或内窥镜的辅助监视作用下观察支架本体10的状态,确认后将支架本体10从气道内拉出,即可完成回收;也可以在拉紧第二回收线、第一回收线收紧使支架本体10径向收缩时,将外鞘管400的外套管401的两个可拆分的半圆形外管从支架本体10外侧插入气道并卡合,使支架本体10位于两个卡合的半圆形外管内,将外鞘管400的外套管401从气道内取出,即可取出支架本体10。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增强支撑力的气道支架,采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在支架本体工作段的节点上设置的导丝,通过控制限位器拉紧导丝,使支架工作段的骨架网格间距轴向缩短,增强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使气道扩张达到预期要求,提高了支架的使用效果;并能够通过x光照射等常规检测手段对支架进行定位显影,通过拉紧相应的导丝,可以准确增强支架相应位置的径向支撑力,进而将气道有肿块部位扩张至预期要求,大大提高了支架使用的灵活性,针对性;另外通过两分式外鞘管的设计,使得支架安装更加方便;且支架便于回收取出。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