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4623发布日期:2019-11-27 19:3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多组分顶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日为2015年3月2日,申请号为201580011199.0(pct/us2015/018277),发明名称为:“多组分顶片”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公开通常涉及多组分顶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吸收制品的多组分顶片和/或包括多组分顶片的吸收制品。



背景技术:

用于个人卫生的吸收制品诸如用于婴儿的一次性尿布、用于学步儿童的训练裤、成人失禁内衣和/或卫生巾设计成吸收并容纳身体流出物、尤其是大量的尿液、软粘bm和/或经液(总称为“流体”)。除了其他层(例如,采集层、分配层等),如果需要,则这些吸收制品可包括提供不同功能的若干个层,例如顶片、底片和被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

顶片通常是液体可透过的并且被构造成接收从人体排泄的流体并帮助将流体引向采集系统、分配系统和/或吸收芯。一般来说,顶片可经由被施加到顶片的表面活性剂处理而被制成亲水的,使得流体被吸引到顶片,以随后被引导到下方的采集系统、分配系统和/或吸收芯中。顶片的一个重要品质在于减小流体在流体能够被吸收制品吸收之前积在顶片上的能力。换言之,顶片的一个设计标准在于减小流体在被吸收制品吸收之前在顶片上花费的时间量。如果流体保持在顶片的表面上太长的时间段,则穿戴者可能不会感到干燥并且皮肤不适度可能会增大。

为了解决在例如排尿期间由于流体在顶片上的长时间滞留所造成的皮肤感觉湿润的问题,已使用开孔顶片来允许更快的流体渗透。尽管开孔顶片已大体上减小了流体在顶片上的滞留,但顶片仍可通过提供进一步减小在例如排尿事件期间皮肤/流体接触和/或皮肤/流体接触时间的三维基底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此外,三维基底、或其他改善的开孔顶片材料在与传统的顶片材料相比时可能相对较昂贵。因此,持续感兴趣的是能够获得使用三维基底作为顶片材料的有益效果,同时限制采用此类材料的额外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在某种程度上通常涉及三维基底,该三维基底可被施加到吸收制品的顶片,从而形成顶片的部分或全部,或者形成吸收制品的其他部分。该三维基底可以是液体可透过基底。本公开的三维基底可通过提供具有第一z-方向高度的第一元件和具有第二z-方向高度的至少第二元件来减小流体/皮肤接触和/或流体/皮肤接触时间。这些基底还可包括孔。第一z-方向高度可大体上高于第二z-方向高度。此类结构形成具有多个高度的基底。这些三维基底可允许流体在排尿事件期间例如被接收到基底上并被移动到具有第二z-方向高度(更低)的第二元件中和/或被移动到孔中并穿过孔,以至少减小与皮肤接触的流体的量和/或至少减小流体/皮肤接触时间。换句话说,具有第一z-方向高度(更高)的第一元件可与皮肤接触,同时流体经由重力被移动到具有第二z-方向高度(更低高度)的第二元件中和/或移动到孔中并穿过孔。根据信息和判断,此类三维结构减小皮肤上的流体量,给予穿戴者更干燥、更舒适的感觉,和/或减少流体/皮肤接触的滞留。具有第一z-方向高度(更高)的第一元件基本上用于提供皮肤与流体之间的间隔件,同时基底将流体引导到采集系统和/或分配系统和/或吸收芯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吸收制品的多组分顶片包括第一离散基底、第二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其中第二离散基底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之间,其中第二离散基底接合到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其中顶片具有占顶片的总面积的约80%或更多的单层基底以及占顶片的总面积的约20%或更少的双层基底,其中第一双层区域由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二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形成,其中第二双层区域由第二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形成,其中第一双层区域和第二双层区域一起形成双层基底,其中第二离散基底包括多个凹陷部和突出部,其中多个凹陷部和突出部一起在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侧面上形成第一三维表面并且在基底的第二侧面上形成第二三维表面,其中大部分突出部根据突出部高度测试具有介于约500μm与4000μm之间的z-尺寸高度,并且其中大部分凹陷部限定距相邻突出部的顶表面最远的位置处的孔,大部分凹陷部根据凹陷部高度测试具有介于500μm与2000μm之间的z-方向高度。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吸收制品的多组分顶片包括第一离散基底、第二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其中第二离散基底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之间,其中第二离散基底接合到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其中顶片具有占顶片的总面积的约85%或更多的单层基底以及占顶片的总面积的约15%或更少的双层基底,其中第一双层区域由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二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形成,其中第二双层区域由第二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形成,其中第一双层区域和第二双层区域一起形成双层基底,其中第二离散基底包括多个凹陷部和突出部,其中多个凹陷部和突出部一起在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侧面上形成第一三维表面并且在基底的第二侧面上形成第二三维表面,其中大部分突出部根据突出部高度测试具有介于约500μm与4000μm之间的z-尺寸高度,并且其中大部分凹陷部限定距相邻突出部的顶表面最远的位置处的孔,大部分凹陷部根据凹陷部高度测试具有介于500μm与2000μm之间的z-方向高度。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包括底片、吸收芯和用于吸收制品的多组分顶片,该吸收芯至少部分地被定位在底片和顶片之间,该顶片包括第一离散基底、第二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其中第二离散基底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与第三离散基底之间,其中第二离散基底接合到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其中顶片具有占顶片的总面积的至少80%的单层基底以及占顶片的总面积的不多于20%的双层基底,其中第一双层区域由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二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形成,其中第二双层区域由第二离散基底和第三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形成,其中第一双层区域和第二双层区域一起形成双层基底,其中第二离散基底包括多个凹陷部和突出部,其中多个凹陷部和突出部一起在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侧面上形成第一三维表面并且在基底的第二侧面上形成第二三维表面,其中大部分突出部根据突出部高度测试具有介于约500μm与4000μm之间的z-尺寸高度,并且其中大部分凹陷部限定距相邻突出部的顶表面最远的位置处的孔,大部分凹陷部根据凹陷部高度测试具有介于500μm与2000μm之间的z-方向高度。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内容:

实施方式1.一种用于吸收制品的多组分顶片,所述顶片包括:

a)第一离散基底;

b)第二离散基底;和

c)第三离散基底;

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三离散基底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接合到所述第一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三离散基底;

其中所述顶片具有占所述顶片的总面积的80%或更多的单层基底、以及占所述顶片的所述总面积的20%或更少的双层基底;

其中第一双层区域由所述第一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二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形成;

其中第二双层区域由所述第二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三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双层区域和所述第二双层区域一起形成所述双层基底;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包括多个凹陷部和突出部,其中所述多个凹陷部和突出部一起在所述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侧上形成第一三维表面并且在所述基底的第二侧上形成第二三维表面,其中大部分所述突出部根据突出部高度测试具有介于500μm与4000μm之间的z-尺寸高度,并且其中大部分所述凹陷部限定距相邻突出部的顶表面最远的位置处的孔,大部分所述凹陷部根据凹陷部高度测试具有介于500μm与2000μm之间的z-方向高度。

实施方式2.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根据总基底高度测试具有介于1000μm与6000μm之间的总z-方向高度。

实施方式3.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的大部分所述孔根据孔面积测试具有介于0.5mm2与3.0mm2之间的孔面积。

实施方式4.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根据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具有介于3.1与3.5之间的几何粗糙度。

实施方式5.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一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二离散基底根据所述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具有15%或更多的几何粗糙度的差异。

实施方式6.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在每个突出部周围形成四个孔。

实施方式7.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在每个孔周围形成四个突出部。

实施方式8.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一离散基底与所述第三离散基底关于所述顶片的纵向轴线相对,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三离散基底均为与所述第二离散基底不同的颜色。

实施方式9.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一离散基底由与所述第三离散基底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离散基底的第二侧向边缘与所述第三离散基底的第一侧向边缘关于所述顶片的纵向轴线是大体上对称的。

实施方式10.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具有第一侧向边缘和第二侧向边缘,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的所述第一侧向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向边缘是非线性的。

实施方式11.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第一侧向内边缘和第二侧向内边缘均包括弓形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侧向内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向内边缘关于所述顶片的所述纵向轴线是彼此对称的。

实施方式12.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二离散基底的所述第一侧向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向边缘包括弓形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侧向边缘和所述第二侧向边缘关于所述顶片的所述纵向轴线是彼此对称的。

实施方式13.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一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二离散基底之间的所述重叠部分包括所述第二离散基底的接触所述第一离散基底的面向身体侧的面向衣服侧。

实施方式14.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所述第一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二离散基底之间的所述重叠部分包括所述第二离散基底的接触所述第一离散基底的所述面向衣服侧的所述面向身体侧。

实施方式15.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其中至少一个弹性体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离散基底和所述第二离散基底之间的所述重叠部分中。

实施方式16.一种吸收制品,包括:

根据任一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多组分顶片;

底片;和

至少部分地被定位在所述底片和所述顶片之间的吸收芯。

实施方式17.根据实施方式16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吸收制品根据湿度测试具有小于70%的相对湿度,并且具有小于6500g/m2天的wvtr值。

实施方式18.根据实施方式16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吸收制品根据湿度测试具有小于60%的相对湿度,并且具有小于14500g/m2天的wvtr值。

实施方式19.一种包括根据实施方式16所述的多个吸收制品的包装件,其中所述包装件根据袋内堆叠高度测试具有小于80mm的袋内堆叠高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对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并且本公开自身将更好地被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利用部分被移除的一些层的吸收制品、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顶视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围绕图1的线2—2截取的吸收制品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围绕图2的线2—2截取的吸收制品的剖视图,其中所述吸收制品已负载有流体;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利用部分被移除的一些层的另一吸收制品、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顶视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围绕图4的线5—5截取的吸收制品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利用部分被移除的一些层的图4的吸收制品的吸收芯的顶视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围绕图6的线7—7截取的吸收芯的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围绕图6的线8—8截取的吸收芯的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为利用被切掉的一些层的卫生巾的吸收制品、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顶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吸收制品、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顶视图,该吸收制品包括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

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图10的吸收制品的透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图10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的图10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另一放大顶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的被定位在用于吸收制品的顶片上和/或接合到用于吸收制品的顶片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的被定位在用于吸收制品的顶片上和/或接合到用于吸收制品的顶片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另一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被定位在用于吸收制品的顶片上和/或接合到用于吸收制品的顶片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另一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公开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前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公开的图17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19为根据本公开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另一前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公开的图19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公开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22为根据本公开的图21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

图23为根据本公开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另一后视图;

图24为根据本公开的图23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

图25为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剖视图;

图26为用于形成本公开的基底的一个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

图27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部分的互相啮合的视图;

图28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轧辊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29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轧辊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30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31为图30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2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33为图32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4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35为图34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6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37为图36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8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39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0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1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2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3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4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5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6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7为图46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48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49为图48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50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51为图50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52为图50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53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54为图53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55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56为图55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57为图55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58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59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60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61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顶视图的示意图;

图62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63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64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65为根据本公开的多组分顶片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66为根据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示意图;

图67为根据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示意图。

图68为根据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示意图。

图69为根据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包装件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起见,外表面被示出为透明的;

图70为用于本文详细描述的湿度测试中的人体模型的前视图;以及

图71为图70的人体模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非限制性形式,以便在总体上理解本文所公开的三维基底的结构、功能、制造和用途的原理。这些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被示出于附图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文具体描述的以及附图所示出的三维基底为非限制性示例形式,并且本公开的所述各种非限制性形式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唯一限定。结合一个非限制性形式所示或所述的特征可与其他非限制性形式的特征组合。此类修改和变型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引言

如本文所用,术语“吸收制品”是指一次性装置诸如婴儿、儿童、成人尿布、成人失禁衬垫产品、训练裤、卫生巾等,它们紧贴或邻近穿戴者的身体放置以吸收并容纳从身体排放的各种流体(尿液、经液和/或软粘bm)或身体流出物(总称为固体bm)。通常,这些吸收制品包括顶片、底片、吸收芯、可选地采集系统和/或分配系统(其可由一个或若干层构成)以及通常的其他部件,其中吸收芯通常至少部分地被放置在底片和采集系统和/或分配系统之间或被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包括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吸收制品将以胶粘尿布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形式在下面说明书和附图中进一步说明。然而,不应认为该描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因此,本公开适用于任何合适形式的吸收制品(例如,尿布、训练裤、成人失禁产品、卫生巾)。

如本文所用,术语“非织造纤维网”意指定向或任意取向的纤维通过摩擦和/或粘着和/或粘合而粘结、或通过湿磨法而毡化的制造片、纤维网或棉絮,其不包括纸材和通过织造、编织、簇成、缝编而合并束缚的纱或长丝产品,而不考虑是否另外缝过。这些纤维可具有天然来源或人造来源,并且可为短纤维或连续长丝或原位形成的纤维。可商购获得的纤维具有小于约0.001mm至大于约0.2mm的直径范围,并且可具有几种不同的形式,诸如短纤维(已知为化学短纤维或短切纤维)、连续单纤维(长丝或单丝)、无捻连续长丝束(丝束)、和加捻连续长丝束(纱线)。非织造纤维网可通过许多方法形成,诸如熔喷法、纺粘法、溶液纺丝、静电纺纱、梳理法、和气流成网法。非织造纤维网的基重通常以克/平方米(g/m2或gsm)来表示。

如本文所用,术语“接合”“结合”或“附接”包括通过将元件直接附着到其他元件而将元件直接扣紧到另一个元件的构型、以及通过将元件附着到继而附着到另一个元件的一个或多个中间构件而将元件间接扣紧定到另一个元件的构型。

如本文所用,术语“纵向”或“md”是当制造基底时基本上平行于基底的行进方向的方向。“横向”或“cd”为基本垂直于纵向并在大体上由纤维网限定的平面中的方向。

如本文所用,术语“亲水”是指具有小于或等于90°的接触角的材料,其所根据的是在1964年由robertf.gould编著并受版权保护的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publication“contactangle,wettability,andadhesion”。

如本文所用,术语“疏水”是指具有大于或等于90°的接触角的材料或层,其所根据的是在1964年由robertf.gould编著并受版权保护的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publication“contactangle,wettability,andadhesion”。

吸收制品的一般说明

在图1-3中表示了呈婴儿尿布20形式的示例性吸收制品。图1为处于平展状态的示例性尿布20的平面图,其中结构的部分被切除以更清楚地显示尿布20的构造。图1的尿布20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面向着观察者。该尿布20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示出的,因为本公开的三维基底可用作吸收制品的一个或多个部件。

吸收制品20可包括液体可透过顶片24、液体不可透过底片25、以及至少部分地被定位在顶片24和底片25之间的吸收芯28、以及阻隔腿箍34。吸收制品还可包括采集系统和/或分配系统(“ads”)50,其在所示的示例中包括分配层54和采集层52,其将在下文进一步详述。吸收制品还可包括具有弹性体33的弹性化衬圈箍32,该弹性化衬圈箍32通常经由顶片和/或底片接合到吸收制品的基础结构,并且与尿布的基础结构基本上平面。

该图还示出了典型的胶粘尿布部件诸如包括朝向制品的后边缘附接并与吸收制品的前部上的着陆区域44相配合的接片42的扣紧系统。吸收制品还可包括未示出的其他典型的元件,诸如后弹性腰部结构、前弹性腰部结构、一个或多个横向阻隔箍、和/或洗剂应用。

吸收制品20包括前腰边缘10、与前腰边缘10纵向相对的后腰边缘12、第一侧边缘3、和与第一侧边缘3侧向相对的第二侧边缘4。前腰边缘10为制品的旨在在被穿戴时朝向使用者的前部放置的边缘,并且后腰边缘12为相对的边缘。吸收制品可具有纵向轴线80,该纵向轴线80从前腰边缘10的侧向中点延伸至制品的后腰边缘12的侧向中点并将制品分成相对于纵向轴线80基本上对称的两半,其中将制品平坦放置并如在图1中所示从上方可被看到。吸收制品还可具有侧向轴线90,该侧向轴线90从第一侧边缘3的纵向中点延伸至第二侧边缘4的纵向中点。制品的长度l可沿纵向轴线80从前腰边缘10到后腰边缘12进行测量。制品的宽度w可沿侧向轴线90从第一侧边缘3到第二侧边缘4进行测量。制品可包括裆点c,其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在从制品20的前边缘10开始五分之二(2/5)l的距离处被放置在纵向轴线上的点。制品可包括前腰区5、后腰区6和裆区7。前腰区5、后腰区6和裆区7各自限定吸收制品的纵向长度的1/3。

顶片24、底片25、吸收芯28和其他制品部件可以多种构型具体地通过例如胶粘或热压花来组装。示例性吸收制品构型一般描述于以下专利中:美国专利no.3,860,003,美国专利no.5,221,274,美国专利no.5,554,145,美国专利no.5,569,234,美国专利no.5,580,411和美国专利no.6,004,306。

吸收芯28可包括:吸收材料,该吸收材料包含按重量计的至少80%,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9%的吸收材料;以及芯包裹物,该芯包裹物包封超吸收聚合物。芯包裹物通常可包含用于芯的顶侧和底侧的两种材料、基底或非织造材料16和16’。芯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通道,在图1中被表示为四个通道26,26'和27,27'。通道26,26',27和27'是可选的特征。替代性地,芯可不具有任何通道或者可具有任意数目的通道。

现将更详细讨论示例性吸收制品的这些和其他部件。

顶片

在本公开中,顶片(吸收制品的接触穿戴者的皮肤并接受流体的部分)可由本文所述的三维基底中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基底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和/或具有被定位在顶片上和/或接合到顶片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基底,使得一个或多个三维基底接触穿戴者的皮肤。顶片(除三维基底之外)的其他部分还可接触穿戴者的皮肤。下面对典型的顶片进行描述,但应该理解,该顶片24或顶片24的部分可由本文所述的三维基底替换。另选地,三维基底可作为条或贴片被定位在典型顶片24的顶部上,如本文所述。

顶片24是吸收制品的直接接触穿戴者的皮肤的一部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顶片24可接合到底片25、芯28和/或任何其他层。通常,顶片24和底片25在一些位置(例如在吸收制品的周边或靠近吸收制品周边处)彼此直接接合,并且通过使它们直接接合制品2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而在其他位置间接地接合在一起。

顶片24可为顺应性的、感觉柔软的,并且对穿戴者的皮肤无刺激性。此外,顶片24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为液体可透过的,从而允许液体容易渗过其厚度。适合的顶片可由许多各种不同的材料制成,诸如多孔泡沫、网状泡沫、有孔塑料膜、或者天然纤维(例如,木纤维或棉纤维)、合成纤维或长丝(例如,聚酯纤维或聚丙稀纤维或pe/pp双组分纤维或它们的混合物)、或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组合的织造或非织造材料。如果顶片24包含纤维,则该纤维可由纺粘、梳理成网、湿法成网、熔喷、水刺、或本领域已知的其他方法来加工。包含由纺粘聚丙烯(利用亲水表面活性剂局部处理)形成的网的适合顶片polymergroup,inc.,ofcharlotte,nc制造,被命名为p-10。

如本领域中大体公开的,顶片24的任何部分可涂覆有洗剂或护肤组合物。顶片24也可包含抗菌剂或用抗菌剂进行处理,其一些示例公开于pct公布wo95/24173中。此外,顶片24、底片25或者顶片或底片的任何部分可经压花和/或糙面精整,以提供更类似于布料的外观。

顶片2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孔以使流体容易地透过顶片。至少主孔的尺寸对于实现所期望的流体包封性能是重要的。如果主孔太小,则流体可能由于流体源与孔的位置没有对齐或者由于软粘的粪便例如具有大于孔的直径而不能通过该孔。如果孔太大,则可被(来自制品)的“回渗物”污染的皮肤面积增大。通常,尿布表面处的孔的总面积可具有介于约10cm2与约50cm2之间或介于约15cm2与35cm2之间的面积。带孔的顶片的示例公开于转让给bbanonwovenssimpsonville的美国专利no.6632504。典型的尿布顶片具有约10gsm至约50gsm或约12gsm至约30gsm的基重,但其他基重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底片

底片25通常是吸收制品20的与吸收芯28的面向衣服表面相邻定位的部分并且其防止或至少抑制其中所吸收和容纳的流体和身体渗出物弄脏制品诸如床单和内衣。底片25通常是对液体(例如,尿液)不可透过的、或至少基本上不可透过的。底片可例如为或包含薄塑料膜,诸如具有约0.012mm至约0.051mm厚度的热塑性膜。示例性底片膜包括由richmond,va的tredegarcorporation制造的并且以商品名cpc2膜出售的那些底片膜。其他合适的底片材料可包括允许蒸气从吸收制品20逸出同时仍然防止或至少抑制流体穿过底片25的透气材料。示例性透气材料可包括诸如以下材料:织造纤维网;非织造纤维网;复合材料诸如膜包衣的非织造纤维网;微孔薄膜诸如mitsuitoatsuco.,japan的名称为espoirno制造的和由tredegarcorporation,richmond,va制造并以名称exaire.出售的那些微孔薄膜;以及单片薄膜如由clopaycorporation,cincinnati,oh的名称为hytrelblendp18-3097制造的那些单片薄膜。

底片25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附接方法接合到吸收制品20的顶片24、吸收芯28和/或任何其他元件。合适的附接方法已在上文针对用于将顶片24接合到制品20的其他元件的方法进行了描述。

外覆盖件23可覆盖底片25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以形成吸收制品的柔软的面向衣服的表面。外覆盖件23可由一个或多个非织造材料形成。外覆盖件23作为示例以虚线示出于图2中。外覆盖件23可机械结合、粘合剂粘结、或其他适合的附接方法接合到底片25的至少一部分。

吸收芯

如本文所用,术语“吸收芯”指的是吸收制品的具有最大吸收容量并包含吸收材料和芯包裹物或包封吸收材料的芯包裹物的部件。术语“吸收芯”不包括采集系统和/或分配系统或制品的既不是芯包裹物或芯袋的整体部分又不被放置在芯包裹物或芯袋内的任何其他部件。吸收芯可包含、基本上由或由如上讨论的芯包裹物、吸收材料(例如,超吸收聚合物)和胶组成。

吸收芯28可包含具有被包封在芯包裹物内的高含量超吸收聚合物(本文中缩写为“sap”)的吸收材料。sap含量可表示按被包含在芯包裹物中的吸收材料的重量计的70%-100%或至少70%,75%,80%,85%,90%,95%,99%或100%。出于评估sap占吸收芯的百分比的目的,芯包裹物不被认为是吸收材料。芯还可包含透气毡或者具有或不具有sap的纤维素纤维。

所谓“吸收材料”是指具有一些吸收特性或液体保持特性的材料,诸如sap、纤维素纤维以及合成纤维。通常,用于制备吸收芯的胶不具有吸收特性或者具有小的吸收特性,并且不被认为是吸收材料。sap含量可占被包含在芯包裹物内的吸收材料的重量的高于80%,例如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9%,并且甚至高达并包含100%。与通常包含介于40-60%之间的spa以及高含量的纤维素纤维的常规芯相比,这提供相对较薄的芯。常规芯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具体地,吸收材料可包含小于15%重量百分比或小于10%重量百分比的天然纤维,或者小于5%重量百分比或小于3%重量百分比,小于2%重量百分比,小于1%重量百分比的合成纤维,或者甚至可基本上没有天然纤维和/或合成纤维。

图4-5的吸收制品20的示例性吸收芯28在图6-8中单独地示出。吸收芯28可包括前侧面280、后侧面282和接合前侧面280和后侧面282的两个纵向侧面284,286。吸收芯28还可包括大致平面的顶侧面和大致平面的底侧面。芯的前侧面280为芯的旨在朝向吸收制品的前腰边缘10放置的侧面。如在图1所示的平面视图中从顶部来看,芯28可具有与吸收制品20的纵向轴线80基本上对应的纵向轴线80'。吸收材料可以比朝向后侧面282更高的量朝向前侧面280分配,因为在具体吸收制品的前部可需要更大的吸收力。芯的前侧面280和后侧面282可比芯的纵向侧面284和286短。芯包裹物可由两种非织造材料、基底、层合体或其他材料16,16'形成,其可至少部分地沿吸收芯28的侧面284,286密封。芯包裹物可至少部分地沿其前侧面280、后侧面282和两个纵向侧284,286密封,使得基本上没有吸收材料从吸收芯包裹物中漏出。第一材料、基底、或非织造物16可至少部分包围第二材料、基底、或非织造物16',以形成芯包裹物,如图7中所示。第一材料16可包围第二材料16'的邻近第一侧边缘284和第二侧边缘286的一部分。

吸收芯可包含例如粘合剂,以有助于将sap固定在芯包裹物内和/或确保芯包裹物的完整性,尤其是当芯包裹物由两个或更多个基底制成时。该粘合剂可为由例如h.b.fuller供应的热熔融粘合剂。芯包裹物可延伸至比将吸收材料包含于其内严格所需的区域更大的区域。

具有多种芯设计的包含相对高含量sap的芯公开于美国专利no.5,599,335(goldman),ep1,447,066(busam),wo95/11652(tanzer),美国专利公布no.2008/0312622a1(hundorf)、和wo2012/052172(vanmalderen)中。

吸收材料可为存在于芯包裹物内的一个或多个连续层。另选地,吸收材料还可由被包封在芯包裹物内的单个袋或带的吸收材料组成。在第一种情况下,吸收材料可例如通过施用单个连续层的吸收材料而得到。吸收材料具体地sap的连续层还可通过将具有不连续吸收材料施涂图案的两个个吸收层组合而得到,其中所得的层在吸收颗粒聚合物材料区域中基本上连续地分布,如例如在美国专利appl.公布no.2008/0312622a1(hundorf)中所公开的。吸收芯28可包括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第一吸收层可包含第一材料16以及第一吸收材料层61,其可为100%或更少的sap。第二吸收层可包含第二材料16'以及第二吸收材料层62,其可为100%或更少的sap。吸收芯28还可包含将每个吸收材料层61,62至少部分地粘合到其相应材料16或16'的纤维热塑性粘合剂材料51。这在图7-8中示出,例如,其中第一sap层和第二sap层已以横向带或“着陆区域”的形式施加到其相应的基底上,然后将其组合,该横向带或“着陆区域”具有与期望的吸收材料沉积区域相同的宽度。带可包含不同量的吸收材料(sap),以提供沿芯80的纵向轴线分布的基重。第一材料16和第二材料16'可形成芯包裹物。

纤维热塑性粘合剂材料51可至少部分地接触着陆区域中的吸收材料61,62,并且至少部分地接触接合区中的材料16和16'。这赋予热塑性粘合剂材料51的纤维层基本上三维的结构,该基本上三维的结构本身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比为具有相对小厚度的基本二维的结构。从而,纤维热塑性粘合剂材料可提供腔体,以覆盖着陆区域中的吸收材料,从而固定该吸收材料,该吸收材料可为100%或更少的sap。

用于纤维层的热塑性粘合剂可具有弹性体特性,使得由sap层上的纤维形成的纤维网在sap溶胀时能够被拉伸。这些类型的弹性体热熔融粘合剂更具体地被描述于1988年3月15日授予korpman的美国专利4,731,066中。热塑性粘合剂材料可以纤维形式被施用。

超吸收聚合物(sap)

如本文所用,“超吸收聚合物”(“sap”)是指如下吸收材料,它们是交联聚合材料,当使用离心保留容量(crc)测试(edana方法wsp241.2-05e)来测量时,该聚合材料能够吸收至少10倍于它们自身重量的含水的0.9%盐水溶液。所用的sap可具有大于20g/g,大于24g/g,20至50g/g,20至40g/g,或24至30g/g的crc值,具体地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任何范围内的所有0.1g/g增量。用于本公开中的sap可包含能够吸收大量流体的多种水不溶性但水可溶胀的聚合物。

超吸收聚合物可为颗粒形式,以便在干燥状态下可流动。颗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可由聚(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制成。然而,还可使用基于淀粉的颗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以及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交联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共聚物、交联聚环氧乙烷、以及聚丙烯腈的淀粉接枝的共聚物。

sap颗粒可为多种形状。术语“颗粒”是指颗粒剂、纤维、薄片、球体、粉末、薄板、以及在超吸收聚合物颗粒领域中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形状和形式。sap颗粒可以呈纤维的形状,即细长的针状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纤维也可为可用于织造的长丝的形式。sap可为球状颗粒。吸收芯可包含一种或多种sap。

就大部分吸收制品而言,穿戴者的液体排放主要在吸收制品(具体地为尿布)的前半部中进行。因此,制品的前半部(如由介于前边缘与在距前腰边缘10或后腰边缘12一半l的距离处放置的横向线之间的区域限定的)可包括芯的大部分吸收容量。因此,至少60%,或至少65%、70%、75%、80%或85%的sap可存在于吸收制品的前半部中,而剩余的sap被设置在吸收制品的后半部中。另选地,sap分布在整个芯中可以是均匀的或可具有其他合适的分布。

存在于吸收芯中的sap总量也可根据期望的使用者而变化。用于新生儿的尿布可需要比婴儿尿布、儿童尿布或成人失禁尿布更少的sap。芯中的sap量可为约5至60g或5至50g,具体地列出了在上述规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任何范围内的所有0.1增量。sap的沉积区域8(或者如果存在多个,则“至少一个”)内的平均sap基重可为至少50,100,200,300,400,500g/m2或更多。由吸收材料沉积面积推导存在于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中的通道(例如26,26',27,27')的面积,以计算该平均基重。

芯包裹物

芯包裹物可由围绕吸收材料折叠的单个基底、材料或非织造物制成,或可包含彼此附接的两个(或更多个)基底、材料或非织造物。典型的附接件为所谓的c-包裹物和/或夹心包裹物。在c-包裹物中,如例如在图2和7中所示的,一个基底的纵向边缘和/或横向边缘被折叠在另一个基底上方,以形成侧翼。然后,这些侧翼通常通过胶粘而粘结到其他基底的外表面。

芯包裹物可由适用于接收和容纳吸收材料的任何材料形成。可使用用于制备常规芯的典型的基底材料,具体地为纸、薄纸、膜、织造织物或非织造织物、或任何这些材料的层合体或复合材料。

基底还可为空气可透过腐乳(除液体或流体可透过的之外)。因此,可用于本文的膜可包括微孔。

芯包裹物可沿吸收芯的所有侧面至少部分地被密封,使得基本上没有吸收材料从芯中漏出来。所谓“基本上没有吸收材料”,是指按重量计小于5%,小于2%,小于1%或约0%的吸收材料逸出芯包裹物。术语“密封”应当被广义地理解。密封不需要沿芯包裹物的整个周边是连续的,而是沿其部分或全部可以为不连续的,诸如由在一条线上间隔的一系列密封点形成。密封可由胶粘和/或热粘结形成。

如果芯包裹物由两个基底16、16'形成,则可使用四个密封件来将吸收材料60包封在芯包裹物内。例如,第一基底16可被放置在芯的一个侧面上(在图中表示为顶侧面)并围绕芯的纵向边缘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包裹芯的相对的底侧面。第二基底16'可存在于第一基底16的包裹侧翼和吸收材料60之间。第一基底16的侧翼可胶粘至第二基底16',以提供强密封。与夹心密封件相比,该所谓的c-包裹物构造可提供有益效果,诸如在润湿加载状态下的改善的耐破裂性。然后,芯包裹物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也可通过将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彼此胶粘来密封,以提供横跨芯的整个周边的对吸收材料的完全包封。对于芯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而言,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可在基本上平面方向上延伸并可接合在一起,对于这些边缘而言形成所谓的夹心构造。在所谓的夹心构造中,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还可在芯的所有侧面上向外延伸,并通过胶粘和/或热/压力粘结沿芯的周边的全部或部分而平坦地或基本上平坦地密封。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基底或第二基底均不需要成形,使得其可出于制备的目的而矩形切割,但是其他形状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芯包裹物还可由单个基底形成,该单个基底可将吸收材料包封在包裹物中,并沿芯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一个纵向密封件来密封。

sap沉积区域

从吸收芯的顶侧面来看,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可由以下层的周边限定,该层由芯包裹物内的吸收材料60形成。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可具有多种形状,具体地所谓的“狗骨”或“沙漏”形状,其显示沿其宽度朝向芯的中间或“裆”区的渐缩。以这种方式,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可在旨在被放置在吸收制品裆区中的芯区域中具有相对窄的宽度,如图1中所示。这可提供更好的穿戴舒适性。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还可为大致矩形,例如如图4-6所示,但是其他沉积区域,诸如“t”、“y”、“沙漏”或“狗骨”形状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来沉积吸收材料,该技术可允许以相对高的速度相对精确地沉积sap。

通道

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可包括至少一个通道26,该至少一个通道26至少部分地在吸收制品80的纵向方向上(即,具有纵向矢量分量)取向。其他通道可至少部分地在侧向方向上(即,具有侧向矢量分量)或在任何其他方向上取向。在下文中,复数形式“通道”将用于指“至少一个通道”。通道可具有被投射在制品的纵向轴线80上的长度l’,该长度为制品的长度l的至少10%。通道可以各种方式形成。例如,通道可由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内的可基本上不含或不含吸收材料具体地sap的区域形成。此外或另选地,一个或多个通道还可通过在整个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中将芯包裹物的顶侧面连续地或不连续地粘结到芯包裹物的底侧面而形成。通道可以是连续的,但还设想通道可以是间断的。采集-分配体系或层50或制品的其他层也可包括通道,该通道可以或可以不对应于吸收芯的通道。

在一些情形下,通道可至少存在于与吸收制品中的裆点c或侧向轴线60相同的纵向位置处,如图1中由两个纵向延伸的通道26,26'表示的。通道还可从裆区7中延伸或可存在于制品的前腰区5和/或后腰区6中。

吸收芯28还可包括多于两个通道,例如至少3个、至少4个、至少5个、或至少6个、或更多个。较短的通道也可存在于例如芯的后腰区6或前腰区5中,如由图1中朝向制品的前部的一对通道27,27’所表示的。通道可包括相对于纵向轴线80对称布置或以其他方式布置的一对或多对通道。

当吸收材料沉积区域为矩形时,通道可尤其用于吸收芯,因为通道可将芯的柔韧性改善至在使用非矩形的(成型的)芯时优势较小的程度。当然,通道也可存在于具有成型沉积区域的sap层中。

通道可完全纵向取向并平行于纵向轴线或完全横向取向并平行于侧向轴线,但也可具有弯曲的至少部分。

为减少流体渗漏的风险,纵向主通道可不延伸到达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的任一个边缘,并且因此可完全地被包括在芯的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内。通道与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的最近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为至少5mm。

通道沿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可具有宽度wc,该宽度wc例如为至少2mm,至少3mm,至少4mm,最多至例如20mm,16mm,或12mm。一个或多个通道的宽度在其基本上整个长度内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可沿其长度变化。当通道由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内的不含吸收材料区形成时,认为通道的宽度是不含材料的区的宽度,不考虑通道内存在芯包裹物的可能性。如果通道不由不含吸收材料区形成例如主要通过整个吸收材料区内的芯包裹物粘结形成,则通道的宽度为该粘结的宽度。

该通道中的至少一些或全部通道可为永久性通道,这是指它们的完整性至少部分地在干燥状态和润湿状态两者下被保持。永久性通道可通过提供一种或多种粘合剂材料而获得,例如粘合剂材料纤维层或有助于在通道壁内将基底与吸收材料进行粘附的构造胶。永久性通道还可通过通道将芯包裹物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例如第一基底16和第二基底16')粘结和/或将顶片24与底片25粘结在一起而形成。通常,可使用粘合剂以通过通道粘结芯包裹物的两个侧面或顶片和底片,但其可经由其他已知的方法来粘结,诸如压力粘结、超声粘结、热粘结或它们的组合。芯包裹物或顶片24和底片25可沿通道连续粘结或间断粘结。当吸收制品完全负载有流体时,通道可有利地保持或变成至少透过顶片和/或底片可见。这可通过使通道基本上不含sap,从而其将不溶胀,并且足够大使得其在润湿时将不闭合来获得。另外,通过通道将芯包裹物自身粘结或将顶片粘结至底片可以是有利的。

阻隔腿箍

吸收制品可包括一对阻隔腿箍34。每个阻隔腿箍可由一片材料形成,该一片材料粘结到制品,从而其可从吸收制品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向上延伸并提供在穿戴者的躯干和腿部的接合处附近的改善的流体和其他身体流出物的抑制性。阻隔腿箍由直接或间接接合到顶片24和/或底片25的近侧边缘64以及游离的端边66界定,其旨在接触穿戴者皮肤并形成密封件。阻隔腿箍34至少部分地在吸收制品的在纵向轴线80的相对侧面上的前腰边缘10和后腰边缘12之间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存在于裆点(c)或裆区的位置处。阻隔腿箍可在近侧边缘64处通过粘结部65与制品的基础结构接合,该粘结部65可由胶粘、熔融粘结或其他合适的粘结方法的组合而制成。近侧边缘64处的粘结部65可为连续或间断的。最靠近阻隔腿箍34的凸起段的粘结部65界定腿箍的直立段的近侧边缘64。

阻隔腿箍可与顶片24或底片25成一体,或可为接合到制品的基础结构的独立材料。每个阻隔腿箍34均可包括靠近该游离端边66的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弹性带35,以提供更好的密封。

除了阻隔腿箍34以外,制品还可包括衬圈箍32,该衬圈箍32接合到吸收制品的基础结构(具体地顶片24和/或底片25),并可相对于阻隔腿箍在外部放置。衬圈箍32可提供围绕穿戴者的腿部的更好的密封。每个衬圈腿箍均可包括在吸收制品的基础结构中介于腿部开口区域中的顶片24和底片25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弹性带或弹性元件33。阻隔腿箍和/或衬圈箍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可利用洗剂或护肤组合物进行处理。

采集-分配系统

本公开的吸收制品可包括分配-采集层或系统50(“ads”)。ads的一个功能在于快速采集流体中的一个或多个流体并将其以有效方式分配到吸收芯。ads可包括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层,其可形成一体层或可保持为可彼此附接的离散层。在一个示例中,ads可包括两个层:被设置在吸收芯和顶片之间的分配层54和采集层52,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ads可包含sap,原因在于这减慢了流体的采集和分配。合适的ads描述于例如wo2000/59430(daley)、wo95/10996(richards)、美国专利no.5,700,254(mcdowall)和wo02/067809(graef)中。

在一个示例中,可不提供ads,或者可提供ads中的仅一个层诸如仅分配层或仅采集层。当本公开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中的一个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用作顶片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被定位在顶片上时,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干燥性能可在ads的仅一个层或没有层存在的情况下得到改善。这是由于下述事实:流体(例如,尿液)能够容易地芯吸穿过液体可透过基底直接进入吸收芯28中和/或进入到ads的一个层中。

分配层

ads的分配层可包含按重量计至少50%的交联纤维素纤维。交联的纤维素纤维可为起褶皱的、加捻的、或卷曲的、或它们的组合(包括起褶皱的、加捻的、和卷曲的)。这种材料可公开于美国专利公布no.2008/0312622a1(hundorf)中。交联纤维素纤维在产品包装中或在使用条件下(例如在穿戴者重量下)提供较高的弹性并因此提供较高的第一吸收层抗压缩性。这向芯提供较高的空隙体积、渗透性和液体吸收,从而减少渗漏并改善的干燥性。

包含本公开的交联纤维素纤维的分配层可包含其他纤维,但是该层可有利地包含按所述层的重量计至少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甚至高达100%的交联纤维素纤维(包括交联剂)。这种混合的交联纤维素纤维层的示例可包括约70重量%的化学交联的纤维素纤维、约10重量%的聚酯(pet)纤维、和约20重量%的未经处理的纸浆纤维。在另一示例中,交联纤维素纤维层可包含约70重量%的化学交联的纤维素纤维、约20重量%的莱赛尔纤维、和约10重量%的pet纤维。在又一示例中,该层可包含约68重量%的化学交联的纤维素纤维、约16重量%的未处理纸浆纤维、和约16重量%的pet纤维。在又一示例中,交联纤维素纤维层可包括按重量计约90至约100%的化学交联的纤维素纤维。

采集层

ads50可包括采集层52。采集层可被设置在分配层54与顶片24之间。采集层52可为或可包括非织造材料诸如亲水sms或smms材料,其包括纺粘层、熔喷层、以及其他纺粘层或另选地梳理成网的化学粘结非织造织物。非织造材料可为乳胶粘合的。

除了上述第一采集层以外,还可使用其他采集层。例如,薄纸层可被放置在第一采集层和分配层之间。与上述采集层相比,薄纸可具有增强的毛细管分布特性。

扣紧系统

该吸收制品可包括扣紧系统。该扣紧系统可用于提供围绕吸收制品的周边的侧向张力,以将吸收制品保持在穿戴者上,这对于胶粘尿布而言是典型的。该扣紧系统对于训练裤而言可不是必需的,因为这些制品的腰区已被粘结。扣紧系统可包括扣紧件,诸如带突出部、钩环扣紧部件、诸如接片和狭缝之类的互锁扣紧件、扣环、纽扣、按扣和/或雌雄同体的扣紧部件,但任何其他合适的扣紧机构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着陆区域44通常被设置在前腰区5的面向衣服的表面上,以用于使扣紧件可释放地附接于其上。

前耳片和后耳片

吸收制品可包括前耳片46和后耳片40。耳片可为基础结构的整体部分,诸如以侧片形式由顶片24和/或底片26形成。另选地,如图1所示,耳片可为通过胶粘、热压花和/或压力粘结而附接的独立元件。后耳片40可拉伸以有助于接片42附接到着陆区域44,并将胶粘尿布保持在围绕穿戴者腰部的适当位置。后耳片40还可为弹性或可延展的,以通过初始适形地配合吸收制品为穿戴者提供更舒适和适形性贴合,并且当吸收制品负载有流体或其他身体流出物时在整个穿戴期间维持该贴合性,原因在于弹性化耳片允许吸收制品的侧面伸展和收缩。

弹性腰部结构

吸收制品20还可包括有助于提供改善的贴合性和抑制性的至少一个弹性腰部结构(未示出)。弹性腰部结构通常旨在弹性地伸展及收缩,以动态贴合穿戴者的腰部。弹性腰部结构可从吸收芯28的至少一个腰部边缘至少沿纵向方向向外延伸,并通常形成吸收制品的端边的至少一部分。一次性尿布可被构造成使得具有两个弹性腰部结构,一个弹性腰部结构被定位在前腰区内而另一个弹性腰部结构被定位在后腰区内。

层之间的关系

通常,相邻层和部件可使用常规的粘结方法诸如经由槽式涂布或在层的整个或部分表面上喷涂的粘合剂涂层、热粘结、压力粘结、或它们的组合而被接合在一起。为清楚和易读起见,该粘结未示出于附图中(除腿箍的凸起元件与顶片之间的粘结以外),但该制品的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应当被认为是存在的,除非具体地排除。粘合剂可用于改善底片25和芯包裹物之间的不同层的粘附。胶可为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热熔胶。

卫生巾

本公开的三维基底可形成顶片的部分,形成顶片,形成第二顶片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被定位在卫生巾的顶片的至少一部分上或被接合到卫生巾的顶片的至少一部分。参见图9,吸收制品可包括卫生巾300。卫生巾300可包括液体可透过顶片314、液体不可透过或基本上液体不可透过底片316、以及吸收芯308。吸收芯308可具有本文相对于吸收芯28所述的任何或所有特征结构,并且在一些形式中,吸收芯308可具有代替上文所公开的采集-分配系统的第二顶片。卫生巾300还可包括相对于卫生巾300的纵向轴线380向外延伸的护翼320。卫生巾300还可包括侧向轴线390。护翼320可接合到顶片314、底片316、和/或吸收芯308。卫生巾300还可包括前边缘322、与前边缘322纵向相对的后边缘324、第一侧边缘326、和与第一侧边缘326纵向相对的第二侧边缘328。纵向轴线380可从前边缘322的中点延伸至后边缘324的中点。侧向轴线390可从第一侧边缘326的中点延伸至第二侧边缘328的中点。卫生巾300还可设置有如本领域中所公知的常常存在于卫生巾中的附加特征结构,诸如例如第二顶片319。

三维基底

本公开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可包括如下基底:该基底具有第一元件(例如,突出部)和至少第二元件(例如,着陆区域),第一元件具有第一z-方向高度,至少第二元件具有第二z-方向高度。该基底还可具有多个孔。该基底还可具有至少第三元件,该至少第三元件具有至少第三z-方向高度。由于此类结构,流体可快速地移动离开穿戴者的皮肤,从而主要地离开具有第一z-方向高度的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第一元件,从而使穿戴者感觉到变干燥。流体可经由重力或经由毛细管坡度而流动到具有第二z-方向高度的第二元件中和/或流动到孔中并流动穿过孔,使得流体可被吸收到吸收制品中。通过提供本公开的三维基底,流体/皮肤接触以及流体与穿戴者的皮肤的接触时间可被减小。此外,具有第一z-方向高度的第一元件可用作流体与穿戴者的皮肤之间的间隔件,同时流体被吸收到吸收制品中。

参照图10-13,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400(在文中被称为三维基底或液体可透过基底)被示出在吸收制品402上。图10是吸收制品402的顶视图,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面向观察者。图11是吸收制品402的立体图,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面向观察者。图12是吸收制品上的液体可透过基底400的一部分的顶视图,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面向观察者。图13是吸收制品上的液体可透过基底400的一部分的另一顶视图,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面向观察者。

在一个形式中,本文所述的液体可透过基底400或其他液体可透过基底可包括被定位在吸收制品402的顶片上和/或接合到吸收制品402的顶片的贴片或条。贴片或条可粘结到顶片,粘附于顶片,冷压力焊接到顶片,超声粘结到顶片,和/或以其他方式接合到顶片。另选地,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可包括顶片(例如,顶片24),形成顶片的全部,或者形成顶片的一部分。另外,顶片24可包含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中的仅一个或更多个液体可透过基底。在各种构型中的任一构型中,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旨在形成吸收制品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与穿戴者的皮肤至少局部接触。

参照图14-16,液体可透过基底400或本文所述的其他液体可透过基底在接合到顶片24的贴片或条形式中具有横向机加工方向的宽度w1,而顶片24可具有横向机加工方向的宽度w2。w1可小于宽度w2,与宽度w2相同,与宽度w2基本上相同,或者大于(未示出)宽度w2。贯穿液体可透过基底的整个纵向长度,宽度w1也可改变或是常数。仍参照图14-16,液体可透过基底400或本文所述的其他液体可透过基底在贴片或条形式中具有机加工方向的长度l1,而顶片24可具有机加工方向的长度l2。l1可小于宽度l2,与宽度l2相同,与宽度l2基本上相同,或者大于(未示出)宽度l2。贯穿液体可透过基底的整个宽度w1,长度l1可改变或是常数。尽管在图14-16中未示出,但顶片24和液体可透过基底的长度和宽度可相同或基本上相同。

尽管液体可透过基底400的贴片或条在图14至图16中被示出为矩形,但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也可具有任何其他适合的形状,比如前/后异形形状(即,前部更宽,后部更宽,和/或胯部更窄)、正方形形状、卵圆形形状、或其他适合的形状。液体可透过基底400的侧边缘404和/或端边缘406可具有从其切出的一个或更多个弓形状部、设计和/或形状,以向液体可透过基底400提供审美上令人愉悦的视觉。一个侧边缘404可与另一侧边缘404关于顶片的纵向轴线408是对称或不对称的。同样地,一个端边缘406可与另一侧边缘406关于顶片的侧向轴线410是对称或不对称的。

流体可透过基底4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如果提供多于一个层,则层可通过机械粘结、粘合剂粘结、热粘结、将经加热的空气传递穿过两个层或其他适合的附接方法接合在一起或者彼此附接,以形成多层基底400。另选地,层以随后的纤维铺设步骤形成,诸如用于第一类型短纤维和第二类型短纤维或供应包含添加剂的聚合长丝的两个随后箱体的第一梳理操作和第二梳理操作。第一层可包含一种或多种疏水材料或者可以是完全疏水的,并且第二层可包括一种或多种亲水材料或者可以是完全亲水的。替代包含疏水材料的一个层以及包含亲水性材料的另一个层,一个层可包含比另一个层所包含的材料更加疏水或更加亲水的材料(例如,两个层都是亲水的但一个层是更加亲水的,或者两个层都是疏水的但一个层是更加疏水的)。第一层可包含疏水层并且第二层可包含亲水层,或反之亦然。第一层可用作吸收制品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另选地,第二层可被用作吸收制品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

用于使第一层(或面向穿戴者的层)包含疏水材料的原理是双重的。首先,如果液体可透过基底是开孔的,则疏水层将不能保持与亲水的第二层相当多的液体,并且因此较少的流体(例如,尿液)将与穿戴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其次,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突出部(下文所述)通常在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不与ads或芯直接接触的面向衣服的侧面上形成中空部或者弓形部分,因此流体可在中空的弓形部分中被捕获。在不具有中空弓形部分到ads或芯的良好连接的情况下,液体可透过基底可保持更多流体并且使穿戴者感觉更潮湿。然而,通过疏水的第一层,被芯吸到中空弓形部分中的任何流体将大部分位于液体可透过基底的面向衣服或面向下的亲水侧面上。原则上,这可通过从第一层至第二层的亲水梯度或毛细管梯度来实现(例如,具有相同亲水性能的第二层中的好纤维(即,与液体的解接触角度))。基底中的孔可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使流体能够初始且快速递流动(透湿),而不管第一疏水层如何。因此,第一疏水层与突出部、中空部和孔协同起作用,以减小液体可透过基底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上的湿度。在其他情形下,第二层可用作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

第一层可包含多个第一纤维和/或长丝(在下文中,总称为纤维)。多个第一纤维可包括在尺寸、形状、组分、旦尼尔、纤维直径、纤维长度和/或重量方面相同、基本上相同、或不同的纤维。第二层可包括多个第二纤维。多个第二纤维可包括在尺寸、形状、组分、旦尼尔、纤维直径、纤维长度和/或重量方面相同、基本上相同、或不同的纤维。多个第一纤维可与多个第二纤维相同、基本上相同、或不同。附加层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构型。

第一层和/或第二层可包括具有外皮和芯的双组分纤维。外皮可包括聚乙烯,并且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外皮和芯还可包括本领域人员已知的任何其他适合的材料。外皮和芯均可包括按纤维的重量计约50%的纤维,但其他变型(例如,外皮60%,芯40%;外皮30%,芯70%等)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组成第一层和/或第二层的双组分纤维或其他纤维可具有在约0.5至约6,约0.75至约4,约1.0至约4,约1.5至约4,约1.5至约3,约1.5至约2.5,或约2范围内的旦尼尔,具体地列出了在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旦尼尔的增量。旦尼尔被定义为每9000米纤维长度的质量(以gram为单位)。在其他情形下,第一纤维层的旦尼尔可在约1.5旦尼尔至约6旦尼尔或者约2旦尼尔至约4旦尼尔的范围内,并且第二纤维层的旦尼尔可在约1.2旦尼尔至约3旦尼尔或约1.5旦尼尔或约3旦尼尔的范围内,具体地列出了在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旦尼尔的增量。在某些情形下,至少部分地取决于用在某吸收制品中的特定采集系统和/或分配系统,第一纤维层可比第二纤维层大至少0.5旦尼尔,至少1旦尼尔,至少1.5旦尼尔,或至少2旦尼尔。通过提供具有比第二纤维层的旦尼尔高的旦尼尔的第一纤维层,在液体可透过基底中设置孔梯度。该孔梯度可在液体可透过的基底中提供更好的干燥性和/或采集。在第一层中具有较大旦尼尔的纤维提供比在第二层中具有较小旦尼尔的纤维的更大的孔,从而产生层之间的孔梯度。

多个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还可包括任何其他合适类型的纤维,诸如例如聚氧丙烯纤维、其他聚烯烃、或除pet之外的其他聚酯诸如聚乳酸、热塑性含淀粉衍生树脂、其他衍生树脂、bio-pe、bio-pp、和bio-pet、黏胶纤维、人造丝纤维、或其他适合非织造纤维。这些纤维可具有任何适合的旦尼尔或旦尼尔范围和/或纤维长度或纤维长度范围。在其中多个第一层和第二层是相同的或基本上相同的情况下,多个第二纤维可利用亲水剂诸如表面活性剂进行处理,以使得多个第二纤维变得亲水的或者至少较少疏水的。多个第一纤维可不利用表面活性剂进行处理,使得多个第一纤维保持处于其自然疏水状态,或者多个第一纤维可利用表面活性剂处理以变得较少疏水。

第一层可具有在约10gsm至约25gsm范围内的基重。第二层可具有在约10gsm至约45gsm范围内的基重。基底(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基重可在例如约20gsm至约70gsm,约20gsm至约60gsm,约25gsm至约50gsm,约30gsm至约40gsm,约30gsm,约35gsm,或约40gsm的范围内。

在一种形式中,基底的基重可为约30gsm至约40gsm,或约35gsm。在此类示例中,第一层可具有在约10gsm至约20gsm的范围内或约30gsm的基重,并且第二层可具有在约15gsm至约25gsm的范围内,或约20gsm的基重。在另一示例中,基底的基重可为约20gsm。在此类示例中,第一层可具有约10gsm的基重,并且第二层可具有约10gsm的基重。在又一示例中,基底的基重可为约60gsm。在此类示例中,第一层可具有约24gsm的基重,并且第二层可具有约36gsm的基重。用于第一层、第二层和基底的所有其他适当基重范围均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因此,层和基底的基重可以针对具体的产品需求来设计。

本文具体地列出了在基重的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gsm增量。

在一些情形下,可能期望在第一层中具有比第二层高的基重。例如,第一层的基重可比第二层的基重大至少约1至约4倍,至少约1至约3.5倍,约1.5至约3倍,约1.5至约3倍,约2倍,约2.5倍,约3倍。在一些情形下,例如,第一层的基重可在约20gsm至约30gsm的范围内,并且第二层的基重可在约10gsm至约20gsm的范围内。本文具体地列出了在基重的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gsm增量。通过提供具有比第二层(亲水)大的基重的第一层(疏水),在液体可透过基底中设置有比亲水材料更疏水的材料。根据信息和判断,在液体可透过基底中设置更疏水的材料和不太亲水的材料以用于更好的采集和/或干燥性。亲水层的表面张力可被减小,以在液体可透过基底接收一个或更多个流出物时至少抑制亲水层(第二层)污染疏水层(第一层)(并且使亲水层更加亲水)。

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还可形成外覆盖件23的一部分或全部,该外覆盖件23接合到底片25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他情形下,外覆盖件23可包括在外观方面与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相同或类似的图案(例如,压花图案、经印刷图案)和/或三维结构。通常,面向穿戴者的表面上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观可匹配或基本上匹配外覆盖件23的至少一部分、或吸收制品的另一部分。

图17为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前视图。图18为图17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前透视图。图19为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另一前视图。图20为图19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前透视图。图21为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图22为图21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图23为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面对观察者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另一后视图。图24为图23的三维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图25为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剖视图。

总体上参照图17-25,液体可透过基底400可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或多于两个层或一个层。基底400可包括多个着陆区域412、多个凹陷部414和多个突出部416。多个突出部416可形成具有第一z-方向高度的第一元件,并且着陆区域412可形成具有第二z-方向高度的第二元件,如上所述。多个着陆区域412、多个凹陷部414和多个突出部416可一起在基底400的第一侧面418上形成第一三维表面。多个着陆区域412、多个凹陷部414和多个突出部416可一起在基底400的第二侧面420上形成第二三维表面。突出部416可在液体可透过基底400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上呈现大体圆顶形状并且可在基底400的面向衣服的表面上呈现中空的弓形形状。所有或大部分(即,多于50%,或多于75%)或基本上所有凹陷部414可限定位于在距相邻突出部416的顶峰425最远的位置处的孔422。大部分或所有孔422的周边423可形成基底400的最底部或平面,而大部分或所有突出部416的顶峰425(即,最顶部)可形成基底400的最顶部或平面。在其他情形下,基底可在凹陷部414内不具有孔,并且凹陷部414的距突出部416的顶峰425最远的部分可形成基底400的最底部或平面。孔422可延伸穿过基底400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着陆区域412可被定位在以各项之间:(1)相邻的突出部416,(2)相邻的凹陷部414和/或相邻的孔422。着陆区域412还可围绕至少一部分或所有或大部分或所有凹陷部414和/或孔、以及至少大部分或所有突出部416。着陆区域412可被定位在至少大部分孔422的平面与至少大部分突出部416的顶峰425的平面之间。

突出部416可在与液体可透过基底400的侧向轴线424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与凹陷部414和/或孔422交替。侧向轴线424与图14-16中示出的侧向轴线410大体上平行。突出部416可在与液体可透过基底400的纵向轴线426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与凹陷部414和/或孔422交替。纵向轴线426与图14-16中示出的纵向轴线408大体上平行。在此类构型中,在与侧向轴线424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或在与纵向轴线426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突出部416和凹陷部414和/或孔422交替(即,突出部、凹陷部和/或孔、突出部、凹陷部和/或孔)。该特征向基底400提供了良好的柔软度,原因在于柔软的突出部峰425存在于大多数或所有相邻的凹陷部414和/或孔422之间。该特征还有助于保持穿戴者的皮肤远离着陆区域412和/或凹陷部414中的流体,原因在于突出部416基本上形成皮肤与流体之间的间隔件。

在与侧向轴线424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或在与纵向轴线426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两个或更多个相邻的突出部416可通过凹陷部414和/或孔422和一个或多个着陆区域412而彼此分开。在与侧向轴线424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或在与纵向轴线426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两个或更多个相邻的凹陷部414和/或孔422可通过突出部416和一个或多个着陆区域412而彼此分开。着陆区域412可完全包围孔422和突出部416。在整个基底400中,着陆区域412可一起形成大体上连续的网格,而在整个基底中,突出部416和凹陷部414和/或孔422可为离散元件。

在一些情形下,两个或更多个诸如四个突出部416可围绕至少大部分或基本上所有或所有凹陷部414和/或孔422被定位(这不包括位于突出部416与凹陷部414和/或孔422之间的着陆区域412)。两个或更多个诸如四个凹陷部414和/或孔422可绕围绕至少大部分或基本上所有或所有突出部416被定位(这不包括位于凹陷部414和/或孔422与突出部416之间的着陆区域412)。突出部416、凹陷部414、孔422和着陆区域422可全部由基底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部分形成。如果在基底中提供多于两个层,则突出部416、凹陷部414、孔422和着陆区域422可全部由基底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部分形成。如果在特定的基底中提供多于三个层,则同样适用。在其他情形下,着陆区域422可仅形成在第一层中。

孔422和/或凹陷部414可包括一起形成基底400中的第一线的第一组孔和/或凹陷部414、以及一起形成基底400中的第二线的第二组孔422和/或凹陷部414。第一线可与第二线大体上平行或大体上垂直。第一线还可与第二线形成锐角或钝角。突出部416可包括一起形成基底400中的第一线的第一组突出部416、以及一起形成基底400中的第二线的第二组突出部416。第一线可与第二线大体上平行或大体上垂直。第一线还可与第二线形成锐角或钝角。

基底400可关于侧向轴线424是大体上对称的和/或关于纵向轴线426是大体上对称的。在其他情形下,基底可不关于侧向轴线424和/或纵向轴线426对称。

在一种形式中,基底400可包括第一线和相邻的第二线,该第一线包括沿与侧向轴线424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交替的孔422和/或突出部416,该第二线包括沿与侧向轴线424大体上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交替的孔422和突出部416。这些线将延伸穿过孔422和突出部416的中心。参见例如图17线a和b。如果线c被绘制在与纵向轴线426大体上平行并与线a和b相交的方向上,则孔422将位于线a和c的交点处并且突出部416强位于线b和c的交点处。如果线a和b被绘制在与纵向轴线426平行的方向上并且线c绘制在与侧向轴线424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则同样适用,如图18中所示。如果线绘制在不同的位置处,则线a和c的交点可具有突出部416并且线b和c的交点可具有孔422。为成排的孔和成排的突出部的主要的点是交错的。通过使孔和突出部以这种方式交错,由于两个孔之间的柔软突出部或突出部峰,因此在基底400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中实现了更好的柔软度。

三维基底的参数

所有或大部分突出部416可具有在约300μm至约6000μm,约500μm至约5000μm,约500μm至约4000μm,约300μm至约3000μm,约500μm至约3000μm,约500μm至约2000μm,约750μm至约1500μm,约800μm至约1400μm,约900μm至约1300μm,约1000μm至约1300μm,约1100μm至约1200μm,约1165μm,约1166μm,约1167μm,或约1150μm至约1200μm范围内的z-方向高度,具体地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任何范围内的所有1μm增量。突出部416的z-方向高度是根据本文所述的突出部高度测试测量的。

所有或大部分凹陷部414可具有在约200μm至约3000μm,约300μm至约2000μm,约100μm至约2000μm,约500μm至约2000μm,约500μm至约1500μm,约700μm至约1300μm,约800μm至约1200μm,约900μm至约1100μm,约900μm至约1000μm,约970μm,或约950μm至约1000μm的范围内z-方向高度,具体地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任何范围内的所有1μm增量。凹陷部416的z-方向高度是根据本文所述的凹陷部高度测试测量的。

基底400或基底400的部分可具有在约500μm至约6000μm,约750μm至约4000μm,约1000μm至约6000μm,约1500μm至约6000μm,约1000μm至约3000μm,约1500μm至约2500μm,约1750μm至约2300μm,约1900μm至约2300μm,约2000μm至约2300μm,约2100μm至约2250μm,约2136μm,或约2135μm范围内的z-方向高度,具体地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任何范围内的所有1μm增量。基底400或基底400的部分的总z-方向高度是根据本文所述的总基底高度测试测量的。

大多数或所有孔422可具有在约0.4mm2至约10mm2,约0.5mm2至约8mm2,约0.5mm2至约3mm2,约0.5mm2至约4mm2,约0.5mm2至约5mm2,约0.7mm2至约6mm2,约0.7mm2至约3mm2,约0.8mm2至约2mm2,约0.9mm2至约1.4mm2,约1mm2,1.1mm2,约1.2mm2,约1.23mm2,约1.3mm2,或约1.4mm2范围内的有效孔面积,具体地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任何范围内的所有0.1mm2的增量。孔的有效孔面积根据本文所述的孔测试测量的。

大部分或所有孔422可具有在约0.5mm至约4mm,约0.8mm至约3mm,约1mm至约2mm,约1.2mm至约1.8mm,约1.4mm至约1.6mm,约1.49mm,或约1.5mm范围内的feret(孔的长度),具体列举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mm的增量。孔feret根据本文所述的孔测试测量的。

大部分或所有孔422可具有在约0.5mm至约4mm,约0.7mm至约3mm,约0.8mm至约2mm,约0.9mm至约1.3mm,约1mm至约1.2mm,约1mm,约1.1mm,约1.11mm,约1.2mm或约1.3mm范围内的最小feret(孔的宽度),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mm的增量。孔最小feret根据本文所述的孔测试测量饿

大部分或所有孔422可具有在约0.3至约2.5,约0.5至约2,约0.8至约1.6,约1至约1.5,约1.1至约1.5,约1.2,约1.3,约1.35,约1.4或约1.5范围内的feret与最小feret的比率,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该feret比率通过孔feret除以孔最小feret来计算。

跨过突出部测量的大部分或所有相邻孔的平均侧向轴线中心至中心孔间距在约2mm至约20mm,约2mm至约15mm,约3mm至约12mm,约3mm至约10mm,约3mm至约8mm,约3mm至约7mm,约4mm至约6mm,约5mm至约6mm,约4mm,约4.8mm,约4.9mm,约5.0mm,约5.1mm,约5.2mm,约5.3mm,约5.4mm,约5.5mm,约5.6mm,约5.7mm,约5.8mm,约5.9mm,约6mm,约7mm,约8mm,约9mm,或约10mm,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mm的增量。相邻孔的平均侧向轴线中心至中心间距根据本文所述的平均孔间距测试(侧向轴线孔间距)测量的。

跨过突出部测量的大部分或所有相邻孔的平均侧向轴线中心至中心孔间距在约2mm至约20mm,约2mm至约15mm,约3mm至约12mm,约3mm至约10mm,约3mm至约8mm,约3mm至约7mm,约4mm至约6mm,约5mm至约6mm,约4mm,约4.8mm,约4.9mm,约5.0mm,约5.1mm,约5.2mm,约5.3mm,约5.4mm,约5.5mm,约5.6mm,约5.7mm,约5.8mm,约5.9mm,约6mm,约7mm,约8mm,约9mm,或约10mm,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mm的增量。相邻孔的平均侧向轴线中心至中心间距根据本文所述的平均孔间距测试(侧向轴线孔间距)测量的。

大部分或所有突出部416可具有在约1至约15mm,约1mm至约10mm,约1mm至约8mm,约1mm至约6mm,约1.5mm至约6mm,约2mm至约5mm范围内的在与吸收制品的侧向轴线平行的方向上截取的最宽横截面直径,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mm的增量。

大部分或所有突出部416可具有在约1mm至约15mm,约1mm至约10mm,约1mm至约8mm,约1mm至约6mm,约1.5mm至约6mm,约2mm至约5mm范围内的在与吸收制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上截取的最宽横截面直径,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mm的增量。

本公开的基底可具有在约1%至约50%,约1%至约40%,约3%至约35%,约5%至约25%,约5%至约20%,约6%至约18%,约5%至约15%,约5%,约8%,约9%,约9.5%,约10%,约10.5%,约11%,或约12%范围内的有效开口面积%,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孔的有效开口面积%根据本文所述的孔测试测量的。

本公开的基底可具有在约1mm至约50mm,约1mm至约30mm,约2mm至约20mm,约2mm至约15mm,约2mm至约10mm,约3mm至约8mm,约4mm,约5mm,约5.42mm,约6mm或约7mm范围内的周长,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mm的增量。孔的周长根据本文所述的孔测试测量的。

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一侧面418可具有在约2至约4.5,约2.5至约4,约3至约4,约3.1至约3.5,约3.2,约3.3,约3.31,约3.35,约3.4或约3.5范围内的几何粗糙度值,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一侧面418的几何粗糙度值根据本文所述的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测量的。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一侧面418可具有约0.2至约0.4,约0.25至约0.35,约0.27至约0.31,约0.27至约0.28,约0.29,约0.30、或约0.31的摩擦系数值,具体地例举上述指定范围内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01的增量。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一侧面418的摩擦系数值根据本文所述的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测量的。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一侧面418可具有在约0.010至约0.025,约0.015至约0.020,约0.015,约0.016,约0.017,约0.018,或约0.019范围内的粘滑值,具体地包括在规定范围内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001增量。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一侧面418的摩擦系数值根据本文所述的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测量的。

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二侧面420可具有在约2至约4.0,约2.3至约3.5,约2.5至约3.3,约2.6至约3.1,约2.6,约2.7,约2.8,约2.83,约2.9或约3.0范围内的几何粗糙度值,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二侧面420的几何粗糙度值根据本文所述的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测量的。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二侧面420可具有约0.2至约0.4,约0.25至约0.35,约0.27至约0.31,约0.27,约0.28,约0.29,约0.30、或0.31的摩擦系数值,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01的增量。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二侧面420的摩擦系数值根据本文所述的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测量的。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二侧面420可具有在约0.010至约0.025,约0.011至0.018,约0.012,约0.013,约0.014,约0.015,或约0.016范围内的粘滑值,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01的增量。本公开的基底400的第二侧面420的摩擦系数值根据本文所述的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测量的。

比率

突出部的高度(μm)与有效开口面积%的比率可在约70至约80,约80至约150,约100至约145,约95至约150,约100至约140,约110至约130,约115至约130,约118至约125,约120,约121,约122,约122.74,约123,或约124的范围内,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

总基底高度(μm)与有效开口面积%的比率可在约125至约350,约150至约300,约175至约275,约200至约250,约215至约235,约220至约230或约225的范围内,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

突出部的高度(μm)与三维基底的表面(例如,第一表面418或第二表面420)的几何粗糙度的比率可在约250至约600,约300至约500,约325至约450,约325至约425,约350,约352,约410或约412的范围内,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

总基底高度(μm)与三维基底的表面(例如,第一表面418或第二表面420)的几何粗糙度的比率可在约500至约900,约600至约800,约645,约650,约700,约750或约755的范围内,具体列出了在上述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

本公开的基底可包括一种或多种颜色、染料、油墨、图案、压花和/或图形。颜色、染料、油墨、图案和/或图形可有助于基底的美观。

本公开的基底可用作任何适当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诸如除尘器、擦拭器(湿润或干燥),卸妆基底、纸巾、卫生纸、面巾纸、医用大褂、手术基底、包裹物、过滤基底、或任何其他适合的产品。

制造三维基底或包括三维基底的吸收制品的方法

本公开的三维基底和包括三维基底的吸收制品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当的方法制造。具体地,制品可手工制成或以高速在工业上生产。

图26为用于形成本公开的基底的一个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图27为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部分的互相啮合式接合的视图。图28为第一轧辊的一部分的试图。图29为第二轧辊的一部分的试图。

参照图26-29,本公开的基底可通过将一个或多个层基底399(非三维)传递穿过由互相啮合两个轧辊504和506形成的辊隙502而形成,从而形成三维基底400。轧辊504和506可进行加热。第一轧辊504可在基底400中形成孔422和凹陷部414(结合第二轧辊),并且第二轧辊506可在基底400中形成突出部416(结合第一轧辊)。第一轧辊504可包括从第一轧辊504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圆锥形凸起部508。第一轧辊504还可包括形成在第一轧辊504的径向外表面中的多个凹陷部510。第二轧辊506可包括从第二轧辊506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圆顶形凸起部512。第二轧辊506还可包括形成在第二轧辊506的径向外表面中的多个凹陷部514。第一轧辊504上的凸起部508可具有与第二轧辊506上的凸起部512不同的尺寸、形状、高度、面积、宽度和/或尺寸。形成在第一轧辊504上的凸起部510可具有与形成在第二轧辊506上的凹陷部514不同的尺寸、形状、高度、面积、宽度和/或尺寸。第一轧辊504中的凹陷部510可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接收圆顶形凸起部512,由此在基底400中形成突出部414。凹陷部510可足够深,使得基底的形成突出部414和突出部峰425的部分将不被压缩或者充分地压缩。具体地,当圆顶形凸起部512接合到凹陷部510中时,在金属表面之间的空间中沿径向方向留有足够的深度,使得基底的在突出部中的厚度大于凹陷部的厚度。与压缩基底的形成突出部的部分相比,该特征提供了具有更柔软的感觉的突出部414。第二轧辊506中的凹陷部514可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接收圆锥形凸起部508,由此在基底400中形成凹陷部414和孔422。

本公开的基底还可通过本领域人员已知的任何其他适当的方法形成。

采用三维基底的多组分顶片

本文详述的三维基底可比传统的顶片材料更昂贵。因此,当在吸收制品中采用本文详述的三维基底的任何变型时,可利用如下文所述的多组分顶片应用。此类多组分顶片可包括本文详述的三维基底的变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变型、以及传统顶片材料。

图30-37描绘了多组分顶片的实施方案的示意性顶视图和剖视图。多组分顶片600可包括第一离散基底610、第二离散基底62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多组分顶片600可具有沿顶片的较长总尺寸(在这种情况下,md或机加工方向)延伸的纵向轴线601、以及垂直于该纵向轴线延伸的侧向轴线602。多组分顶片600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603、第二纵向边缘604、第一侧向边缘605和第二侧向边缘606限定的总外周长。第一离散基底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611、第二纵向边缘612、第一侧向边缘613和第二侧向边缘614限定的周长。第二离散基底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621、第二纵向边缘622、第一侧向边缘623和第二侧向边缘624限定的周长。第三离散基底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631、第二纵向边缘632、第一侧向边缘633和第二侧向边缘634限定的周长。

如图30-37的实施方案中所示的,第二离散基底620可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图30-33描绘了沿纵向方向(沿与纵向轴线601相同的方向)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的第二离散基底620。图34-37描绘了沿侧向方向(沿与侧向轴线602相同的方向)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的第二离散基底62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610、第二离散基底620和/或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纵向边缘和/或第二纵向边缘将与多组分顶片600的纵向边缘603,604共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610、第二离散基底620和/或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纵向边缘和/或第二纵向边缘将与多组分顶片600的侧向边缘605,606共用。在图30和32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多组分顶片600的纵向边缘603与第一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611、第二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621和第三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631共用。在图30和32中,多组分顶片600的纵向边缘604与第一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612、第二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622和第三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632共用。在图30和32中,多组分顶片600的侧向边缘605与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侧向边缘613共用。在图30和32中,多组分顶片600的侧向边缘606与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侧向边缘634共用。在图34和36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多组分顶片600的纵向边缘603与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纵向边缘611共用。在图34和36中,多组分顶片600的纵向边缘604与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纵向边缘632共用。在图34和36中,多组分顶片600的侧向边缘605与第一离散基底的侧向边缘613、第二离散基底的侧向边缘623和第三离散基底的侧向边缘633共用。在图34和36中,多组分顶片600的侧向边缘606与第一离散基底的侧向边缘614、第二离散基底的侧向边缘624和第三离散基底的侧向边缘634共用。

图30和3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文所述的多组分顶片600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图31和33分别描绘了图30和图32的围绕线607截取的剖视图。如图30-33所示,第二离散基底620沿纵向方向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第二基底620接合到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使得在第一离散基底与第二离散基底之间以及在第二离散基底与第三离散基底之间具有重叠基底。离散基底的接合可通过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机械粘结、水刺、压花、粘合、粘结、压力粘结、热粘结)或通过将多个离散基底接合的其他方法而进行。图30-33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示出了通过机械粘结641,651接合的基底。

从顶视图来看,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是由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侧向边缘614、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和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包含两层基底(位于基底的相邻的单个层之间),因此该区域也被称为第一双层区域640。从顶视图来看,第二离散基底620与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的重叠部分是由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侧向边缘633、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和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包含两层基底(位于基底的相邻的单个层之间),因此该区域也被称为第二双层区域650。第一双层区域640和第二双层区域650加起来形成多组分顶片600的双层基底。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利用图30-33中示出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如果第一双层区域640是10cm2并且第二双层区域650是10cm2,则用于多组分顶片600的双层基底为10cm2

仍参照图30-33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从顶视图来看,多组分顶片600的不是双层基底的区域被限定作为单层基底。用于多组分顶片600的该特定实施方案的单层基底由加在一起的三个单层区域组成。从顶视图来看,第一单层区域是由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侧向边缘613、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纵向边缘611和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纵向边缘61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从顶视图来看,第二单层区域是由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侧向边缘614、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侧向边缘633、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和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从顶视图来看,第三单层区域是由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侧向边缘634、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纵向边缘631和第二离散基底630的第二纵向边缘63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第一单个区域、第二单个区域和第三单个区域加起来形成多组分顶片600的单层基底。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利用图30-33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如果第一单层区域是50cm2,第二单层区域是100cm2并且第三单层区域是50cm2,则用于多组分顶片600的单层基底为200cm2

仍参照图30-33中描绘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侧向边缘613与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侧向边缘61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20mm与约70mm之间。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侧向边缘633与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侧向边缘63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20mm与约70mm之间。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侧向边缘613与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之间的距离可在约16mm与约66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与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侧向边缘63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16mm与约66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与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0mm与约120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与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侧向边缘61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mm与约24mm之间。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侧向边缘633与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mm与约24mm之间。

如图30中所示,在多组分顶片600的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上向下看(以及图31的剖视图中详述的),第二离散基底6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上方。因此,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一离散基底的面向身体侧接触的面向衣服侧。同样地,第三离散基底63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三离散基底的面向身体侧接触的面向衣服侧。另选地,如图32中所示,在多组分顶片600的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上向下看(以及图33的剖视图中详述的),第二离散基底6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上方。因此,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一离散基底的面向衣服侧接触的面向身体侧。同样地,第三离散基底63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三离散基底的面向衣服侧接触的面向身体侧。

图34和3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文所述的多组分顶片600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图35和37分别描绘了图34和图36的围绕线608截取的剖视图。如图34-37所示,第二离散基底620沿侧向方向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第二基底620被接合到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使得在第一离散基底与第二离散基底之间以及在第二离散基底与第三离散基底之间具有重叠基底。离散基底的接合可通过现有技术已知的包括但不限于机械粘结、水刺、压花、粘合、粘结、压力粘结、热粘结的方法或通过将多个离散基底接合的其他方法进行。图34-37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示出了通过机械粘结641,651接合的基底。

从顶视图来看,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是由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和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纵向边缘61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包含两层基底(位于基底的相邻的单个层之间),该区域也被称为多组分顶片600的第一双层区域640。从顶视图来看,第二离散基底620与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的重叠部分是由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纵向边缘631和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包含两侧基底(位于基底的相邻的单个层之间),该区域也被称为多组分顶片600的第二双层区域650。第一双层区域640和第二双层区域650加起来形成多组分顶片600的双层基底。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利用图34-37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如果第一双层区域640是10cm2并且第二双层区域650是10cm2,则用于多组分顶片600的双层基底为20cm2

仍参照图34-37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从顶视图来看,多组分顶片600的不是双层基底的区域被限定作为单层基底。用于多组分顶片600的该特定实施方案的单层基底由加在一起的三个单层区域组成。从顶视图来看,第一单层区域是由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侧向边缘613、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侧向边缘614、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纵向边缘611和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从顶视图来看,第二单层区域是由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纵向边缘612和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纵向边缘631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从顶视图来看,第三单层区域是由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侧向边缘633、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侧向边缘634、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和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纵向边缘63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第一单个区域、第二单个区域和第三单个区域加起来形成多组分顶片600的单层基底。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利用图47-50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如果第一单层区域是50cm2,第二单层区域是100cm2并且第三单层区域是50cm2,则用于多组分顶片600的单层基底为200cm2

仍参照图34-37中描绘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纵向边缘611与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纵向边缘612之间的距离可在约20mm与约70mm之间。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纵向边缘631与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纵向边缘632之间的距离可在约20mm与约70mm之间。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一纵向边缘611与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之间的距离可在约16mm与约66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与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二纵向边缘632之间的距离可在约16mm与约66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与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0mm与约120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与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纵向边缘612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mm与约24mm之间。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纵向边缘631与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mm与约24mm之间。

如图34中所示,在多组分顶片600的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上向下看(以及图35的剖视图中详述的),第二离散基底6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上方。因此,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一离散基底的面向身体侧接触的面向衣服侧。同样地,第三离散基底63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三离散基底的面向身体侧接触的面向衣服侧。另选地,如图36中所示,在多组分顶片600的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上向下看(以及图37的剖视图中详述的),第二离散基底6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下方。因此,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一离散基底的面向衣服侧接触的面向身体侧。同样地,第三离散基底63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三离散基底的面向衣服侧接触的面向身体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单层基底可包含多组分顶片600的总区域的约80%或更多,并且多层基底可包括多组分顶片600的总区域的约20%或更少。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单层基底可包含多组分顶片600的总区域的约70%或更多,约75%或更多,约85%或更多,约90%或更多,约95%或更多,并且双层基底可包含多组分顶片600的总区域的约30%或更少,约25或更少,约15%或更少,约10%或更少,约5%或更少。

第一离散基底610、第二离散基底620和/或第三离散基底630可包含本文所述的三维基底的任何一个或更多个三维基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620包含本文所述的三维基底的实施方案,并且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二离散基底630两者均由传统顶片材料诸如p10制成。p10是购自polymergroup,incofcharlotte,nc.的12gsm或15gsm基重的聚丙烯非织造基底(如本文进一步详述的)。根据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测试,p10具有在约2.2与约2.8之间的几何粗糙度,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具有约2.6的几何粗糙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但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和第二离散基底可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当从顶部观察时,多组分顶片600可在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二离散基底620之间以及第二离散基底620与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具有一种或多种形状、图案或者的其他明显可视界面。取决于无论第二离散基底620是位于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上方(如图30、31、34和35中所描绘的)还是下方(如图32、33、36和37中所描绘的),第一离散基底、第二离散基底或第三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或侧向边缘可确定可视界面的形状。例如,在图43和44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侧向边缘623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一双层区域640相邻的可视界面,并且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侧向边缘624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二双层区域650相邻的可视界面。例如,在图32和33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侧向边缘614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一双层区域640相邻的可视界面,并且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侧向边缘633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二双层区域650相邻的可视界面。例如,在图34和35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一纵向边缘621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一双层区域640相邻的可视界面,并且第二离散基底620的第二纵向边缘622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二双层区域650相邻的可视界面。例如,在图36和37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610的第二纵向边缘612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一双层区域640相邻的可视界面,并且第三离散基底630的第一纵向边缘631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二双层区域650相邻的可视界面。

在图30至37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的任一实施方案中,形成第二离散层620与第一离散层610之间以及第二离散层620与第三离散层630之间的可视界面的侧向边缘或纵向边缘可以是线性的(即,直线)或非线性的(即,非直线)并且关于侧向轴线610或纵向轴线620是对称的或非对称的。图30-37是线性对称可视界面的示例。对于附加可视界面的非限制性示例(取决于第一离散基底、第二离散基底和/或第三离散基底的纵向和/或侧向边缘的任意组合),请参照图38至45。图38描绘了具有是非线性且关于纵向轴线不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600。一种实现该可视界面的方法在于具有多组分顶片600,其中第二离散基底6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上方,并且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侧向边缘623和第二侧向边缘624是非线性的并且关于顶片的纵向轴线601是非对称的。在该特定示例中,重复的波纹形成可视界面。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多种波纹诸如正弦波、锯齿波、方形波等。图39描绘了具有是非线性且关于纵向轴线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600。一种实现该可视界面的方法在于具有多组分顶片600,其中第二离散基底6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上方,并且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侧向边缘623和第二侧向边缘624是非线性的并且关于顶片的纵向轴线601是对称的。图40和41是具有非线性且关于纵向轴线601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600的另一示例。

图42描绘了具有是非线性且关于侧向轴线602是非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600。一种实现该可视界面的方法在于具有多组分顶片600,其中第二离散基底6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上方,并且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纵向边缘621和第二纵向边缘622是非线性的并且关于顶片的侧向轴线602是非对称的。在该特定示例中,重复的波纹形成可视界面。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多种波纹诸如正弦波、锯齿波、方形波等。图43描绘了具有是非线性且关于侧向轴线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600。一种实现该可视界面的方法在于具有多组分顶片600,其中第二离散基底6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上方,并且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纵向边缘621和第二纵向边缘622是非线性的并且关于顶片的侧向轴线602是对称的。图44和45是具有非线性且关于侧向轴线602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600的另一示例。除这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外,设想的是,线性和/或非线性、对称或非对称的可视界面的任意组合可与本文所述的多组分顶片600一起使用。

在多组分顶片600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610、第二离散基底620和/或第三离散基底630之间可存在色差。例如,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可为第一颜色(例如,紫色、绿色、青色、蓝色),并且第二离散基底620可为不同的第二颜色诸如白色。另选地,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可为白色,并且第二离散基底620为不同的颜色。

图46-57描绘了多组分顶片700的实施方案的顶视图和示意性剖视图。多组分顶片700可包括第一离散基底710和第二离散基底720,并且可选地在第三实施方案(例如,图50至52和55至57)中还可包括第三离散基底730。多组分顶片700可具有沿顶片的较长总尺寸(在这种情况下,md或机加工方向)延伸的纵向轴线701、以及垂直于该纵向轴线延伸的侧向轴线702。多组分顶片700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703、第二纵向边缘704、第一侧向边缘705和第二侧向边缘706限定的总外周长。第一离散基底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711、第二纵向边缘712、第一侧向边缘713和第二侧向边缘714限定的外周长。第一离散基底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715、第二纵向边缘716、第一侧向边缘717和第二侧向边缘718限定的内周长。第二离散基底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721、第二纵向边缘722、第一侧向边缘723和第二侧向边缘724限定的外周长。第二离散基底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725、第二纵向边缘726、第一侧向边缘727和第二侧向边缘728限定的内周长。在包括第三离散基底730的实施方案中,第三离散基底可具有由第一纵向边缘731、第二纵向边缘732、第一侧向边缘733和第二侧向边缘734限定的周长。

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外周长可形成多组分顶片700的总外周长的约80%或更多,并且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外周长的约80%或更多可与第一离散基底的一部分接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外周长可包含多组分顶片700的总外周长的约70%或更多,约75%或更多,约85%或更多,约90%或更多,约95或更多,或10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外周长的约70%或更多,约75%或更多,约85%或更多,约90%或更多,约95或更多,或100%可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一部分接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三离散基底730的外周长的约70%或更多,约75%或更多,约85%或更多,约90%或更多,约95或更多,或100%可与第二离散基底720的一部分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710、第二离散基底720和/或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一纵向边缘和/或第二纵向边缘将与多组分顶片700的纵向边缘703,704共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710、第二离散基底720和/或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一侧向边缘和/或第二侧向边缘将与多组分顶片700的侧向边缘705,706共用。在图46至52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多组分顶片700的纵向边缘703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纵向边缘711共用。在图46至52中,多组分顶片700的纵向边缘704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纵向边缘712共用。在图46至52中,多组分顶片700的侧向边缘705与第一离散基底610的侧向边缘713共用。在图46至52中,多组分顶片700的侧向边缘706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侧向边缘714共用。在图53和54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多组分顶片700的纵向边缘703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纵向边缘711共用。在图53和54中,多组分顶片700的纵向边缘704与第一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712、第二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722共用。在图53和54中,多组分顶片700的侧向边缘705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侧向边缘713共用。在图53和54中,多组分顶片700的侧向边缘706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侧向边缘714共用。在图55至57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多组分顶片700的纵向边缘703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纵向边缘711共用。在图55至57中,多组分顶片700的纵向边缘704与第一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712、第二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722和第三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732共用。在图55至57中,多组分顶片700的侧向边缘705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侧向边缘713共用。在图55至57中,多组分顶片700的侧向边缘706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侧向边缘714共用。

图46、48、50、53和5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文所述的多组分顶片700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图47、49、51、52、54、56和57分别描绘了46、48、50、53和55围绕线707截取的剖视图。如图46至57中所示,第二离散基底720可被第一离散基底710包围(即,在所有四个侧面上被全部包围或者在三个侧面上被部分地包围)并且接合到第一离散基底710,使得在第一离散基底与第二离散基底之间具有重叠基底。离散基底的接合可通过现有技术已知的任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机械粘结、水刺、压花、粘合、粘结、压力粘结、热粘结)或通过将多个离散基底接合的其他方法而进行。图46-57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示出了通过机械粘结761接合的基底。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720可通过现有技术已知的任何方法(机械粘结、水刺、压花、粘合、粘结、压力粘结、热粘结,或通过接合多个离散基底的其他方法)接合到第三离散基底730,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机械粘结762接合到第三离散基底730。

从顶视图来看,第一离散基底710与第二离散基底720之间的重叠部分是由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纵向边缘721、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纵向边缘722、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和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减去由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纵向边缘715、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纵向边缘716、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17和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18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利用图46-49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如果由第二离散区域720的外周长所包含的区域是240cm2并且由第一离散区域710的内周长所包含的区域是220cm2,则用于多组分顶片700的双层基底为20cm2

仍参照图46-49和53-54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从顶视图来看,多组分顶片700的不是双层基底的区域被限定作为单层基底。用于多组分顶片700的该特定实施方案的单层基底由加在一起的三个三层区域组成。从顶视图来看,第一单层区域是由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一侧向边缘713、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二侧向边缘714、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一纵向边缘711和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二纵向边缘71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减去由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纵向边缘721和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纵向边缘72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从顶视图来看,第二单层区域是由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17、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18、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纵向边缘715和第二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纵向边缘716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第一单个区域和第二单个区域加起来形成单层基底。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利用图46-47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如果第一单层区域是120cm2并且第二单层区域650是80cm2,则用于多组分顶片700的单层基底为200cm2

现在参照具有第三离散基底730的多组分顶片700的实施方案(如在图50-52和55-57中所描绘的),从顶视图来看,第一离散基底710与第二离散基底720之间的重叠部分是由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纵向边缘721、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纵向边缘722、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和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减去由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纵向边缘715、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纵向边缘716、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17和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18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包含两层基底(位于基底的相邻的单个层之间),该区域也被称为第一双层区域740。从顶视图来看,第二离散基底720与第三离散基底730之间的重叠部分是由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一纵向边缘731、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二纵向边缘732、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一侧向边缘733和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二侧向边缘734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减去由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内周第一纵向边缘725、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内周第二纵向边缘726、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27和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28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包含两层基底(位于基底的相邻的单个层之间),该区域也被称为第二双层区域750。第一双层区域740和第二双层区域750加起来形成双层基底。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利用图50至52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如果第一双层区域740是20cm2并且第二双层区域750是10cm2,则用于多组分顶片700的双层基底为30cm2

仍参照图50-52和55-57,从顶视图来看,多组分顶片700的不是双层基底的区域限定为单层基底。用于多组分顶片700的该特定实施方案的单层基底由加在一起的三个单层区域组成。从顶视图来看,第一单层区域是由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一侧向边缘713、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二侧向边缘714、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一纵向边缘711和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二纵向边缘71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减去由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纵向边缘721和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纵向边缘72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从顶视图来看,第二单层区域是由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17、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18、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纵向边缘715和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纵向边缘716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减去由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一侧向边缘733、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二侧向边缘734、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一纵向边缘731和第三离散基底730的第二纵向边缘732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从顶视图来看,第三单层区域是由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27、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28、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内周第一纵向边缘725和第二离散基底720的内周第二纵向边缘726组成的周长所包含的区域。第一单个区域、第二单个区域和第三单个区域加起来形成单层基底。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利用图50-52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如果第一单层区域是120cm2,第二单层区域是20cm2并且第三单层区域是50cm2,则用于多组分顶片700的单层基底为190cm2

参照图46-57中描绘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一侧向边缘705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17之间的距离可在约20mm与约70mm之间。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18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二侧向边缘71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20mm与约70mm之间。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一侧向边缘713与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之间的距离可在约16mm与约66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第二侧向边缘71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16mm与约66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与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0mm与约120mm之间。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17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mm与约24mm之间。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18与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之间的距离可在约4mm与约24mm之间。

如图46中所示,在多组分顶片700的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上向下看(以及图47的剖视图中详述的),第二离散基底7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710上方。因此,第一离散基底710与第二离散基底7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一离散基底的面向身体侧接触的面向衣服侧。另选地,如图48中所示,在多组分顶片700的实施方案的面向身体侧的顶视图上向下看(以及图49的剖视图中详述的),第二离散基底7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710下方。因此,第一离散基底710与第二离散基底720之间的重叠部分包括第二离散基底的与第一离散基底的面向衣服侧接触的面向身体侧。在包括第三离散基底730的多组分顶片700的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720与第三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可具有位于第二离散基底上方(图50至52以及55至57)或下方的第三离散基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单层基底可包多组分顶片700的总区域的约75%或更多,并且多层基底可包括多组分顶片700的总区域的约25%或更少。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单层基底可包含多组分顶片700的总区域的约65%或更多,约70%或更多,约80%或更多,约85%或更多,约90%或更多,约95%或更多,并且双层基底可包含多组分顶片700的总区域的约35%或更少,约30%或更少,约25或更少,约15%或更少,约10%或更少,约5%或更少。

第一离散基底710、第二离散基底720和/或可选的第三离散基底730可包含本文所述的三维基底的任何一个或更多个三维基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720包含本文所述的三维基底的实施方案,并且第一离散基底710由传统顶片材料诸如p10制成。

当从顶部观察时,多组分顶片700可在第一离散基底710与第二离散基底720之间(以及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第二离散基底620与第三离散基底730之间)具有一种或多种形状、图案或者其他明显可视界面。取决于无论第二离散基底720是位于第一离散基底710和第三离散基底710上方(如图46-47、50-52和55-57中所描绘的)还是下方(如图48-49和53-54中所描绘的),第一离散基底或第二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或侧向边缘可确定可视界面的形状。例如,在图46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17相邻的可视界面,并且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18相邻的可视界面。在图48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一侧向边缘717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一侧向边缘723相邻的可视界面,并且第一离散基底710的内周第二侧向边缘718的形状或图案将确定与第二离散基底720的第二侧向边缘724相邻的可视界面。

在图46-57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的任一实施方案中,形成第二离散层720与第一离散层710之间(以及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第二离散层720与第三离散层730之间)的可视界面的侧向边缘或纵向边缘可以是线性(即,直线)或非线性的(即,非直线)并且关于侧向轴线701或纵向轴线702是对称或非对称的。图46-52是线性对称可视界面的示例。对于附加可视界面的非限制性示例(取决于第一离散基底、第二离散基底和/或第三离散基底的纵向边缘和/或侧向边缘的任意组合),请参照图58-61。图58描绘了具有是非线性且关于纵向轴线701是非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700。一种实现该可视界面的方法在于具有多组分顶片700,其中第二离散基底7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710上方,并且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侧向边缘723和第二侧向边缘724是非线性的并且关于顶片的纵向轴线701是非对称的。在该特定示例中,重复的波纹形成可视界面。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多种波纹诸如正弦波、锯齿波、方形波等。图59描绘了具有是非线性且关于纵向轴线非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700的另一示例。图60描绘了具有是非线性且关于侧向轴线702是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700。一种实现该可视界面的方法在于具有多组分顶片700,其中第二离散基底720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710上方,并且第二离散基底的第一纵向边缘721和第二纵向边缘722是非线性的并且关于顶片的侧向轴线702是对称的。图61是具有非线性且关于侧向轴线702是非对称的可视界面的多组分顶片700的示例。

在多组分顶片700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离散基底710、第二离散基底720和/或(如果存在)第三离散基底730之间可存在色差。例如,第一离散基底710可为第一颜色(例如,紫色、绿色、青色、蓝色),并且第二离散基底720可为不同的第二颜色诸如白色。另选地,第一离散基底710可为白色,并且第二离散基底720为不同的颜色。另选地,第一离散基底710和第二离散基底720可为第一颜色和/或第二颜色,并且第三离散基底730为不同的第三颜色。

在多组分顶片600,700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离散基底与第二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和/或第二离散基底与第三离散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中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弹性体。如图62-65中所描绘的,多组分顶片600可具有被设置在第一双层区域640和/或第二双侧区域650中的一个或多个弹性体660。如在图62中所描绘的,第二离散基底620可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与第三离散基底630的顶部上,其中弹性体660位于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内。如在图64中所描绘的,第二离散基底620可被设置在第一离散基底610和第三离散基底630下方,其中弹性体660位于基底之间的重叠部分内。如图63和65中所描绘的,第二离散基底620的一部分可绕弹性体660包覆,从而在重叠区640,650中形成三层基底。

在吸收制品800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6至68中所描绘的,多组分顶片600,700可与附加的吸收制品元件组合诸如采集层、分配层、吸收层等。如图66中示出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吸收制品包括多组分顶片800,该多组分顶片800包括第一离散基底810、第二离散基底820、第三离散基底830,其中多组分顶片被接合(例如,机械粘结和/或粘合)至采集层840,该采集层840坐置在分配层850上方。采集层840和分配层850可具有与多组分顶片的第二离散基底820相同的侧向宽度,或者比第二离散基底更宽或更窄。

如图67中示出的另一非限制性示例,吸收制品包括多组分顶片800,该多组分顶片800包括第一离散基底810、第二离散基底820、第三离散基底830,其中多组分顶片接合(例如,机械粘结和/或粘合)至采集层840,该采集层840被接合(例如,机械粘结和/或粘合)至分配层850。采集层840和分配层850可具有与多组分顶片的第二离散基底820相同的侧向宽度,或者比第二离散基底更宽或更窄。

如图68中示出的另一非限制性示例,吸收制品包括多组分顶片800,该多组分顶片800包括第一离散基底810、第二离散基底820、第三离散基底830,其中多组分顶片接合(例如,机械粘结和/或粘合)至采集层840,该采集层840被接合(例如,机械粘结和/或粘合)至分配层850。采集层840和分配层850可具有与多组分顶片800的第二离散基底820相同的侧向宽度,或者比第二离散基底更宽或更窄。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二离散基底820坐置在第一离散基底810和第三离散基底830上方,而第二离散基底820在第一离散基底与第三离散基底之间的侧向敞开空间中被接合(例如,机械粘结860和/或粘合)至采集层840。

包装件

本公开的吸收制品可被放置到包装件中。包装件可包含聚合物膜和/或其他材料。与吸收制品的性能相关的图形或标记可被形成在、定位在和/或放置在包装件的外部部分上。每个包装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吸收制品。吸收制品可在压缩下被包装以减小包装件的尺寸或高度,同时仍为每个包装件提供适当量的吸收制品。通过在压缩下包装吸收制品,护理者可容易地处理并存储包装件,同时还向制造商提供配送成本节约。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包装件根据本文所述的袋内堆叠高度测试可具有小于约95mm,小于约90mm,小于约85mm,小于约85mm,但大于75mm,小于约80mm,小于约78mm,或小于约76mm的袋内堆叠高度。另选地,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包装件根据本文所述的袋内堆叠高度测试可具有从约70mm至约95mm,从约72mm至约85mm,从约72mm至约80mm,从约74mm至约78mm的袋内堆叠高度,具体列出了在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mm的增量。在于2013年11月19日授予weisman等人的美国专利no.8,585,666中公开了关于袋内堆叠高度的其他细节。

相对湿度

尽管希望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束缚,但据信,为了减小皮肤刺激并向穿戴者提供舒适性,更柔软的材料对顶片和/或顶片的外覆盖件非织造材料是期望的。然而,这些较柔软的材料通常需要在这些材料的基重方面增大,以实现这种柔软度有益效果。特别当被用作顶片或顶片的一部分时,具有较高基重材料(像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问题在于:这些较高基重材料可能在皮肤处或皮肤附近保持比较低基重材料更多的水分。这些水分的大部分可通过顶片的高基重材料、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层的采集系统/分配系统被芯吸到包含与超吸收聚合物混合在一起的按吸收芯的重量计的大量纤维素纤维(例如,30%或更多)。常规芯中的高浓度纤维素纤维可能在例如一次或更多次排尿事件之后没有像超吸收聚合物“锁藏”水分那样完全地“锁藏”水分。反而,纤维素纤维允许水分朝向顶片向上蒸发。这种蒸发导致吸收制品内的更多的水分和水蒸气局部压力,并且从而更多的水分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为了减小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水分,本公开部分地提供了基本上不含纤维素的吸收芯或者不含纤维素的吸收芯。没有或具有非常有限的纤维素纤维或具有绝大部分的超吸收聚合物的吸收芯将水分更好地锁藏在吸收芯内,并且至少部分地抑制水分和水蒸气局部压力朝向顶片回升并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即使当与高基重顶片配合时诸如当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在吸收制品中用作顶片时,这仍然允许吸收制品为穿戴者在吸收制品中提供较低的相对湿度环境,从而导致减小的皮肤刺激。

具有基本上不含纤维素的吸收芯或不含纤维素的吸收芯、和高基重顶片(例如,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以及可选地高基重外覆盖件非织造的底片的吸收制品中的相对湿度可具有在约30%至约75%,约40%至约75%,约45%至约74%,约45%至约73%,约50%至约72%,约50%至约70%,约50%至约68%,约50%至约65%,约60%至约64%,小于约76%,小于约75%,小于约74%,小于约73%,小于约72%,小于约71%,小于约70%,小于约68%,小于约65%,小于约64%,小于约63%,小于约62%,小于约60%,小于约58%,小于约56%,小于约55%,小于约54%,小于约53%,或小于约52%范围内的相对湿度,具体列出了在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的增量。所有的相对湿度测量都是根据本文的湿度测试获取的。下面表1中示出了可商购获得的吸收制品的相对湿度%与具有作为顶片的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两个示例吸收制品的相对湿度%对比的图表。下面在表1中还示出了用于每个吸收制品的底片膜的wvtr值。要着重注意的是,即使具有较高基重的顶片(在示例中,约35gsm),具有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吸收制品仍实现了与具有低基重顶片(约15.5gsm)的可商购获得的不含透气毡产品,即pamperscruisers相同或更小的相对湿度。因此,在具有与高基重顶片(例如具有超过25gsm基重的顶片)结合的不含透气毡的芯的吸收制品中实现了低相对湿度的有益效果。

表1

*(aff)—意指,吸收制品具有包括吸收材料的吸收芯,该吸收材料包含按吸收材料的重量计的至少95%,至少98%,至少99%,或至少100%的超吸收聚合物。这些芯基本上不含纤维素纤维或者完全不含纤维素纤维。

**(af/c)—意指,吸收制品具有包括吸收材料的吸收芯,该吸收材料包含按吸收芯内的总吸收材料的重量计的超吸收聚合物和至少30%纤维素纤维。

***tsbw—意指,根据本文基重测试的顶片基重。

水蒸气传输速率

以上表1中示出了被测试的吸收制品的底片膜的wvtr或水蒸气传输速率。wvtr值具体说明了材料诸如底片膜的“可透气”或蒸气可透过程度。wvtr值越高,材料可透气或蒸气可透过得越多,反之亦然。在第一种形式中,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wvtr值根据本文的wvtr测试可小于7,500g/m2天,小于7,000g/m2天,小于6,500g/m2天,小于6,000g/mm2天,小于5,800g/m2天,小于5,500g/m2天,或小于5,450g/m2天。用于第一种形式的吸收制品的底片膜的最小wvtr值根据本文的wvtr测试可以是至少750g/m2天,至少1,000g/m2天,至少1,500g/m2天,至少2,000g/m2天,至少2,500g/m2天,至少3,000g/m2天,或至少3,500g/m2天。本文的wvtr最大数和最小数形成也具体地被包括在本公开中的范围(例如,2,000g/m2天至6,500g/m2天)中。在第二种形式中,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wvtr值根据本文的wvtr测试可小于16,000g/m2天,小于15,000g/m2天,小于14,500g/m2天,小于13,800g/m2天,小于13,700g/m2天,或小于13,600g/m2天。用于第二种形式的吸收制品的底片膜的最小wvtr值根据本文的wvtr测试可以是至少7,000g/m2天,至少8,000g/m2天,至少9,000g/m2天,至少10,000g/m2天,至少11,000g/m2天,至少12,000g/m2天,或至少13,000g/m2天。本文的wvtr最大数和最小数形成也具体地被包括在本公开中的范围(例如,10,000g/m2天至15,000g/m2天)中。

包括作为顶片的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吸收芯以及包括包含按吸收材料的重量计的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9%,至少100%的吸收芯根据湿度测试可具有小于75%,小于74%,小于73%,小于72%,小于70%,小于68%,小于66%,小于65%,小于64%,或小于63%的相对湿度,或可具有在约50%至约75%,约55%至约70%,约55%至约65%,约58%至约65%,约60%至约64%范围内的相对湿度,具体地列出了在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增量,并且根据本文的wvtr测试可具有小于7,500g/m2天,小于7,000g/m2天,6,500g/m2天,小于6,000g/m2天,小于5,800g/m2天,小于5,600g/m2天,小于5,500天,但大于7,50g/m2天,大于1,000g/m2天,大于1,500g/m2天,大于1,750g/m2天,或大于2,000g/m2天的wvtr值。顶片的液体可透过基底可具有在约25gsm至约60gsm的范围内或在约30gsm至约40gsm范围内的超过30gsm的约35gsm的基重。

包括作为顶片的本公开的液体可透过基底的吸收芯以及包括包含按吸收材料的重量计的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9%,至少100%的吸收芯根据湿度测试可具有小于75%,小于74%,小于73%,小于72%,小于70%,小于68%,小于65%,小于63%,小于60%,小于58%,小于56%,小于55%,小于54%,或小于54%的相对湿度,或可具有在约40%至约75%,约45%至约70%,约45%至约65%,约48%至约60%,约48%至约56%,或约50%至约54%范围内的相对湿度,具体地列出了在指定范围以及其中或由此形成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0.1%增量,并且根据本文的wvtr测试可具有小于16,000g/m2天,小于15,000g/m2天,小于14,500g/m2天,小于14,000g/m2天,小于13,800g/m2天,小于13,600g/m2天,但大于8,000g/m2天,大于10,000g/m2天,大于11,000g/m2天,大于12,000g/m2天,或大于13,000g/m2天的wvtr值。顶片的液体可透过基底可具有在约25gsm至约60gsm的范围内或在约30gsm至约40gsm范围内的超过30gsm的约35gsm的基重。

测试方法

在测试之前,将所有样本在约23℃±2℃和约50%±2%相对湿度下处理2小时。

孔测试

对使用如下平板扫描仪生成的图像执行孔尺寸、有效孔面积和有效开口面积%的测量,该平板扫描仪能够按反射模式以6400dpi分辨率和8bit灰度进行扫描(一种合适的扫描仪为epsonperfectionv750pro,epson,usa)。分析是使用imagej软件(版本1.46,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usa)进行的并且利用由nist认证的直尺来校准。使用钢框架(100mm2,1.5mm厚,其中具有60mm2的开口)来安装样品,并且黑玻璃砖(购自hunterlab,reston,va的p/n11-0050-30)用作用于所扫描的图像的背景。

采用钢框架并且将双面粘合带放置在包围内部开口的底表面上。为了获得样品,将吸收制品平铺在实验台上,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向上。将带的防粘纸移除并且将钢框架粘合至吸收制品的顶片(本文所述的基底可例如通过定位在顶片上而仅形成顶片的一部分—所采样的是三维基底材料)。使用剃刀刀片,将顶片绕框架的外周从吸收制品的下层切除。将样品小心地移除,使得样品的纵向延伸部和侧向延伸部得以保持。若需要,可以使用冷冻喷雾(诸如cyto-freeze,controlcompany,houstontx)来将顶片样品从下层移除。从五个大体上类似的吸收制品获得的五个复制品准备用于分析。

将直尺放置在扫描仪板上、关闭盖子并按照反射模式以6400dpi的分辨率和8bit的灰度采集50mm×50mm直尺校准图像。将图像保存为未经压缩的tiff格式文件。提升盖子并将直尺移除。在获得校准图像之后,所有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被扫描并且基于相同的校准文件测量。接下来,将带框架的样品放置在扫描仪板的中心上,其中样品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面向扫描仪的玻璃表面。将黑玻璃砖放置在框架的覆盖样品的顶部上、关闭盖子并采集扫描所得的图像。以相同的方式扫描剩余的四个复制品。

在imagej中打开校准文件并且使用带图像的直尺来执行直线校准,其中比例被设定为全局,使得校准将被应用于随后的样品。在imagej打开样品图像。观察直方图并且确定用于位于所述孔的暗像素的峰值与非织造物的较亮的像素峰值之间的最小个数的灰度值。在最小灰度值处对图像定阈值,以产生二值图像。在处理后的图像中,孔呈现为黑色并且非织造物呈现为白色。

选择分析颗粒的功能。将最小孔面积排阻极限设定为0.3mm2并且使分析排除边缘孔。将软件设定成计算:有效孔面积、周长、feret(孔的长度)和最小feret(孔的宽度)。记录平均有效孔面积(精确至0.01mm2)并且记录平均周长(精确至0.01mm)。再次选择分析颗粒功能,但这次将分析设定为:在分析颗粒功能计算有效孔面积时包括边缘孔。将有效孔面积(包括整个孔和局部孔)求和并且除以图像中所包含的总面积(2500mm2)。记录为有效开口面积%(精确至0.01%)。

以相同的方式分析剩余的四个样品图像。针对五个复制品,计算并报告:平均有效孔面积(精确至0.01mm2),平均孔周长(精确至0.01mm),feret和最小feret(精确至0.01mm),以及有效开口面积%(精确至0.01mm2)。

高度测试

使用商购自gfmesstechnikgmbh,teltow/berlin,germany的gfmmikrocadpremium仪器来测量基底突出部高度和整个基底高度gfmmikrocadpremium仪器包括以下主要部件:a)具有直接数字控制的微镜的dlp投影仪;b)具有至少1600×1200像素分辨率的ccd照相机;c)适于至少60mm×45mm的测量区域的投影光学器件;d)适于至少60mm×45mm的测量区域的记录光学器件;e)基于小硬石板的矮三脚架;f)蓝led光源;g)运行odscad软件(版本6.2或等同版本)的测量、控制并评估的计算机;以及h)购自供应商的用于侧向(x-y)和竖向(z)的校准板。

gfmmikrocadpremium系统使用数字微镜图案边缘投影技术来测量样本的表面高度。分析结果为表面高度(z-方向或z轴)对x-y平面中的位移的图谱。系统具有x-y像素分辨率为约40微米的60×5mm的视野。高度分辨率设定成0.5micron/count,其中高度在+/-15mm的范围内。所有测试在保持在约23±2℃和约50±2%相对湿度的空调房中执行。

使用钢框架(100mm2,1.5mm厚度,其中具有70mm2的开口)来安装样品。采用钢框架并且将双面粘合带放置在包围内部开口的底表面上。为了获得样品,将吸收制品平铺在工作台上,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向上指向。将带的防粘纸移除并且将钢框架粘合至吸收制品的顶片(本文所述的基底可例如通过被定位在顶片上而仅形成顶片的一部分——所采样的是三维基底材料)。使用剃刀刀片,将顶片绕框架的外周从吸收制品的下层切除。将样品小心地移除,使得样品的纵向延伸部和侧向延伸部得以保持。若需要,可使用冷冻喷雾(诸如cyto-freeze,controlcompany,houstontx)来将顶片样品从下层移除。从五个大体上类似的吸收制品获得的五个复制品准备用于分析。

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购自供应商的用于侧向(x-y)和竖向(z)的校准板来校准仪器。

将钢板和样品放置在位于照相机下方的桌上,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被取向成朝向相机。将样品居中地放置在照相机视野内,使得仅样品表面在图像中可见。允许样品在最小褶皱的情况下铺平。

通过依照仪器制造商的推荐测量程序来收集样品的高度图像(z-方向)。选择具有以下操作参数的technicalsurface/standard测量程序:利用具有3帧延迟的快速图像记录法。双相移与1)具有12图像计数的16像素条宽以及2)具有8图像计数的32像素条宽一起使用。全葛莱编码(graycode)以像素2开始并以像素512结束。在测量程序的选择之后,继续依照仪器制造商的推荐程序,以用于对测量系统进行聚焦并执行量度调节。执行3d测量,随后保存高度图像和照相机图像文件。

经由剪贴板来将高度图像加载到软件的分析部分中。随后对每个图像执行以下滤波程序:1)无效点的移除;2)峰部(小的局部隆起)的移除;3)具有n=5的等级的材料部分的多项式滤波并且进行5个周期,其中将30%峰部和30%的谷部从材料部分排除。

突出部高度测试

绘制连接一系列突出部峰的线,其中该线跨过位于每个突出部之间的非孔着陆区域。沿所绘制的线形成高度图像的截面图像。沿截面线,测量突出部峰与着陆区域的相邻谷部之间的竖向高度(z-方向)差。记录高度(精确至0.1μm)。将10个不同突出部峰至着陆区域的高度测量一起平均并且报告该值(精确至0.1μm)。这是突出部高度。

凹陷部高度测试

从总基底高度减去突出部高度,以获得凹陷部高度。这应该利用从突出部高度测试和总基底高度测试进行的十次测量中的每次测量完成。将十个凹陷部高度一起平均并且报告该值(精确至0.1μm)。这是凹陷部高度。

总基底高度测试

绘制连接一系列突出部峰的线,其中该线跨过位于每个突出部之间和凹陷部内的孔的中心。沿所绘制的线形成高度图像的截面图像。沿截面线,测量突出部的峰部与凹陷部的相邻基部之间的竖向高度差。记录高度(精确至0.1μm)。将10个不同突出部峰部至凹陷部的基部高度测量一起平均并且报告该值(精确至0.1μm)。这是总基底高度。

平均孔间距测试

对使用如下平板扫描仪生成的图像进行侧向轴线孔间距和纵向轴线控间距的测量,该平板扫描仪能够按反射模式以至少6400dpi和8bit的分辨率进行扫描(一种合适的扫描仪为epsonperfectionv750pro,epson,usa)。分析是使用imagej软件(版本1.46,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usa)执行的并且利用由nist认证的直尺来校准。钢框架(100m2,1.5mm厚度,其中具有60mm2的开口)用于安装样品,并且黑玻璃砖(购自hunterlab,reston,va的p/n11-0050-30)用作用于扫描后的图像的背景。测试是在约23℃±2℃的温度和约50%±2%相对湿度下处理。

采用钢框架并且将双面粘合带放置在包围内部开口的底表面上。为了获得样品,将吸收制品平铺在实验台上,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向上指向。将带的防粘纸移除,并且将钢框架粘合至吸收制品的顶片。使用剃刀刀片,将顶片(即,形成面向穿戴者的表面的所有或部分的三维基底)绕框架的外周从吸收制品的下层切除。将样品谨慎地移除,使得样品的纵向延伸部和侧向延伸部被保持。若需要,可使用冷冻喷雾(诸如cyto-freeze,controlcompany,houstontx)将顶片样品从下层移除。从五个大体上类似的吸收制品获得的五个复制品准备用于分析。在测试之前,将样本在约23℃±2℃的温度下和约50%±2%相对湿度下处理2小时。

将直尺放置在扫描仪板上,关闭盖子并按照反射模式以6400dpi的分辨率和8bit的灰度采集50mm×50mm直尺校准图像。将图像保存为未经压缩的tiff格式文件。提升盖子并将直尺移除。在获得校准图像之后,所有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被扫描并且基于相同的校准文件被测量。接下来,将带框架的样品放置在扫描仪板的中心上,其中样品的面向穿戴者的表面面向扫描仪的玻璃表面。将黑玻璃砖放置在框架的覆盖样品的顶部上,关闭盖子并采集扫描所得的图像。以相同的方式扫描剩余的四个复制品。

在imagej中打开校准文件并且利用带图像的直尺执行直线校准,其中比例被设定为全局,使得校准将被应用于随后的样品。在imagej中打开样品并且执行以下测量:

侧向轴线孔间距

从一个孔的中心点至位于突出部的另一侧的相邻孔的中心点测量,其中突出部定位在两个孔之间。测量将在平行于样品的侧向轴线的方向上跨过突出部获取。报告每个距离(精确至0.1mm)。在样品中进行5次随机测量。将五个值平均并且报告平均侧向轴线中心至中心间距(精确至0.1mm)。对附加的四个样本重复该程序。

纵向轴线孔间距

从一个孔的中心点到位于突出部的另一侧的相邻孔的中心点进行测量,其中突出部被定位在两个孔之间。该测量将在平行于样品的纵向向轴线的方向上跨过突出部获取。报告每个距离(精确至0.1mm)。在样品中进行5次随机测量。将五个值平均化并且报告平均纵向轴线中心至中心间距(精确至0.1mm)。对附加四个样本重复该程序。

基重测试

三维基底的基重可通过若干个可用技术来确定,但一种简单的代表性技术涉及:获取吸收制品,移除可能存在的任何弹性体,并且将吸收制品延展至其全长。随后,可使用具有45.6cm2面积的冲模来从尿布或吸收制品的大致中心在下述位置中切割形成顶片、定位在顶片上、或形成顶片(该方法中的“顶片”)的一部分的一片基底:该位置尽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可用于将顶片扣紧至可能存在的任何其他层并且将顶层从其他层移除(若需要,则使用冷冻喷雾,诸如cyto-freeze,controlcompany,houston,tx)的任何粘合。随后将样品称重并除以冲模的面积,从而得到顶片的基重。结果报告为5个样品的平均值(精确至0.1克/每平方米)。

描述性分析粗糙度方法

表面几何粗糙度是使用具有粗糙度传感器(购自katotechco.,japan)的kawabataevaluationsystemkesfb4摩擦试验器进行测量的。该仪器同时测量表面粗糙度和几何粗糙度,但仅报告本文中的几何粗糙度(smd值)。所有测试均是在约23℃±2℃和约50%±2%的相对湿度下执行的。在测试之前,将样本在约23℃±2℃的温度和约50%±2%相对湿度下预处理2小时。依照生产商的说明来校准仪器。

吸收制品被以面向穿戴者的表面向上放置在实验台上。吸收制品的箍用剪刀被剪开,以有助于将制品铺平。通过剪刀或手术刀,切除吸收制品的纵向方向上的20cm长和吸收制品的侧向方向上的10cm宽的顶片的样品。应当注意:在移除样品时不要扭曲纵向或侧向方向上的尺寸。样品被从总共五个大致相同的吸收制品收集到。

打开kesfb4。该仪器应该被允许在使用前预热至少10分钟。将仪器设定成2×5的smd敏感度、0.1的测试速度和2cm的压缩区域。粗糙度收缩器压缩力(接触面)被调节至0.98n(10gf.)。将顶片样品放置在试验器上,其中面向穿戴者的表面面向上,并且纵向尺寸与仪器的测试方向对准。以.0020(20gf/cm)的初始张力夹持样品。开始测试。该仪器将自动对该样品进行3次测量。记录从三次测量中的每次测量所得的miu(摩擦系数)、mmd(滑粘度)和smd(几何粗糙度)值(精确至0.001微米)。以相同的方式对剩余四个样品进行重复。

将摩擦系数报告为15个记录值的平均值(精确至0.01)。将滑粘度报告为15个记录值的平均值(精确至0.001)。将几何粗糙度报告为15个记录值的平均值(精确至0.01微米)。

袋内堆叠高度测试

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包装件的袋内堆叠高度被确定如下:

设备

通用的尿布包装测试仪(udpt)(型号m-roel;机器号mk-1071)包括用于添加重量的水平滑板(在竖直平面中上下移动的水平板)。其由悬吊重量平衡以确保任何时候也不会由水平滑板组合件向尿布包装施加向下的力。udpt购自matsushitaindustryco.ltd,7-21-101,midorigaoka-cho,ashiya-city,hyogojapan。邮政编码:659-0014.a850g(+/-0.5g)重量。

定义

如图69中所示,包装件1000限定内部空间1002并且包括多个吸收制品1004。吸收制品呈堆叠1006形式。包装件具有包装件宽度1008。包装件宽度1008被定义为沿吸收制品包装件1000的相同压缩堆叠轴线1010的两个最高凸出点之间的最大距离。

袋内堆叠高度=(包装件宽度/每个堆叠的衬垫数目)×10个尿布衬垫。

设备校准

下拉水平滑板,直到其底部触及测试仪底板。

将位于水平滑板旁边的数字仪表设置到零刻度。

将水平滑板提升远离测试仪底板。

测试步骤

将吸收制品包装件的侧片中的一个侧片沿着其宽度放置于测试仪底板的中心处。

确保竖直滑板(在水平面中左右移动的竖直板)被拉至右边,使得其不触及被测试的包装件。

将850g重量加到竖直滑板上。

允许水平滑板缓慢下滑,直到其底部轻轻触及包装件的所需最高点。

测量包装件宽度,以mm为单位(从底板顶部至尿布包装件顶部的距离)。

记录在数字仪表上出现的读数。

将850g重量移除。

将水平滑板提升远离尿布包装件。

将吸收制品包装件移除。

计算/报告

计算并报告“袋内叠堆高度”=(包装件宽度/每个堆叠的衬垫数目)×10。报告样本鉴定,即被测试产品的完整描述(产品品牌名/尺寸)。

报告每个宽度测量的测定值(精确至1mm)。对于给定产品,以该方式测量具有相同衬垫数目的至少五个吸收制品包装件,并且合计袋内堆叠高度值以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报告测量包装件的生产日期(取自包装编号)。

报告测试数据及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湿度测试

吸收制品内的相对湿度在具有基于astmd4910-02的尺寸的经加热人体模型上测量。测试在严格保持在23±2℃和50%±2%相对湿度下的实验室中进行。测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传感器用于在加载经加热盐溶液期间监测吸收制品的前部内的情况,并且记录四个小时内的相对湿度。

中空的树脂铸造硬壳人体模型被制造用于如在astmd4910-02中描述并在下面的表2中总结的腰部、髋部和腿部围长尺寸。参照图31和32,人体模型2000在两个腿的底部处(右侧中,左侧外)铅锤有快速断开配件2001,以允许用于经加热的水循环穿过人体模型的内部体积。加热循环沐浴(13升容量,能够将温度保持至±0.5℃)用于控制人体模型的温度。0.318cm(1/8英尺)不锈钢递送管2002内部地铅锤进入到人体模型的顶部并且在与男性排尿点一致的部位2003处离开。在人体模型的顶部处,从在测试期间可被悬吊在直立位置处的人体模型附接有两个圆形夹具2004。为了方便,人体模型可被放置在工作台顶部上,以应用吸收制品并随后被挂起以用于测试。

合适的湿度/温度传感器2005购自sensirion,如型号sht21,型号ek-h4多段网前箱和型号ek-h4数据记录软件。传感器自身由型号sf2过滤器盖保护,以避免液体接触。具有等同性能和相当的尺寸的传感器可被取代。传感器2005在部位2003上方的大约10mm处附接至人体模型的前部,其中传感器的薄且平坦的电缆(如图31中的黑色箭头所示)沿着表面按路径布置并且离开腰部的顶部。

在测试之前,吸收制品在保持处于约23℃±2℃和约50%±2%相对湿度下的室中在吸收制品的包装的外部被调理24小时。循环沐浴被设定成在传感器2005处保持37℃±2℃。在温度已被稳定之后,经调理的吸收制品被配装到人体模型中,从而确保吸收制品的腰部围绕人体模型的腰部紧贴,并且箍在吸收制品将被配装到穿戴者上时被定位。吸收制品被允许在附加的1小时内稳定在经加热人体模型上。

0.9%nacl(w/v)的合成尿溶液用于按剂量注入尿布。0.9%盐溶液的贮存器在加热水沐浴中被加热至38℃±1℃。使用蠕动泵,0.9%盐的如在下面表2中限定的依赖于尺寸的剂量通过递送管2002以也在下面表2中限定的速率引入。以五分钟间隔,两份附加剂量以相同的方式被递送。在三份剂量完成之后,相对湿度被监测四(4)小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相对湿度(%)数据以每分钟1次读取的速率被记录(精确至0.1%)。在读取在4小时点处被获取并被记录(精确至0.1%)时,报告相对湿度(%)。总共九(9)个复制尿布以相同的方式运行,并且所述九个复制品的平均值被报告(精确至1%)。

表2

水汽传输速率(wvtr)测试

mocon方法是用于wvtr的wsp70.5。这些值是以g/m2天为单位报告的。

本文所公开的尺寸和值不应理解为严格限于所引用的精确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每个此类尺寸旨在表示所述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尺寸旨在表示“约40mm”。

除非明确排除或有所限制,否则将包括任何交叉引用或相关专利或申请的本文引用的每篇文献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对任何文献的引用均不是承认其为本文公开的或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任何实施方案的现有技术、或承认其独立地或以与任何其他一个或多个参考文献的任何组合的方式提出、建议或公开任何此类实施方案。此外,当本发明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的文件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矛盾时,应当服从在本发明中赋予该术语的含义或定义。

尽管已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公开具体实施方案,但对于本领域的那些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和保抗性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其他变化和修改。因此有意识地在附加权利要求书中包括属于本公开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