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胎儿发育状况预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7123发布日期:2019-12-13 23:2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胎儿发育状况预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磁共振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胎儿发育状况预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核磁共振进行胎儿发育检测是当前进行产前检查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但在实际检测中发现,由于核磁共振设备运行时往往会产生65—100分贝左右的噪声污染,从而导致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时,孕妇及胎儿极易受到强烈噪声影响而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严重时甚至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和导致孕妇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核磁共振检测作业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开发了专用的核磁共振检测噪声消除设备,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209534220”的“一种核磁共振多功能检测箱”等设备,这类设备虽然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噪声污染对孕妇及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但使用效果相对较差,同时由于该类辅助设备往往均为密闭结构,因此一方面极易导致检测时导致孕妇因狭小且闭空间而加剧心慌、呼吸困难发生风险增加,另一方面设备结构复杂,使用灵活性相对较差,且使用成本相对较高,依然无法有效满足使用的需要。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核磁共振辅助设备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胎儿发育状况预测装置,该发明一方面可有效提高使用时人体的舒适度,满足不同人体结构使用需要,使用灵活性及通用性好;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有效实现对核磁共振作业时产生的噪声进行消除和屏蔽,从而有效杜绝核磁共振检测时噪声对使用者及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核磁共振检测作业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胎儿发育状况预测装置,包括承载柱、床板、弹性床垫、承压弹簧、驱动导轨、上检测罩、声音屏蔽器及主控电路,其中承载柱下端面与地平面连接,上端面与床板下端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承载柱轴线与床板轴线相交且焦点位于床板中点位置,床板上端面与水平面呈0°—45°夹角,床板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弹性床垫嵌于床板内,通过若干承压弹簧与床板底部连接并与床板底部平行分布,且弹性床垫与床板下端面间间距为5—20毫米,与床板上端面间间距不小于10厘米,床板上端面设两条驱动导轨,驱动导轨以床板轴线对称分布并与床板轴线平行分布,上检测罩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其下端面通过驱动导轨与床板上端面滑动连接,并与床板构成柱状腔体结构,声音屏蔽器若干,分别均布在床板及上检测罩内表面,并环绕床板及上检测罩轴线均布,且各声音屏蔽器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主控电路电气连接,主控电路嵌于床板外侧面,并分别与驱动导轨、声音屏蔽器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导轨上均布若干到位传感器,且各到位传感器均与主控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床板内表面及上检测罩内表面均布若干吸声尖劈,且各吸声尖劈分别环绕床板及上检测罩轴线均布,且吸声尖劈轴线分别与床板及上检测罩轴线垂直并相交,此外,相邻两个吸声尖劈间间距为0—10毫米,其中床板下端面的吸声尖劈与弹性床垫下端面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床板、上检测罩内表面及弹性床垫下端面均厚度为5—15毫米的弹性吸引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检测罩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柔性挡板,且所述柔性挡板与上检测罩同轴分布,其下端与床板上端面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控电路为基于dsp芯片、igbt芯片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公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当主控电路为dsp芯片、igbt芯片共用时,dsp芯片、igbt芯片间通过数据总线相互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控电路另设防护罩、数据通讯端口、显示器及操作键,所述防护罩为密闭腔体结构,主控电路嵌于防护罩内,所述数据通讯端口、显示器及操作键均嵌于防护罩外表面,并分别与主控电路电气连接。

本发明一方面可有效提高使用时人体的舒适度,满足不同人体结构使用需要,使用灵活性及通用性好;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有效实现对核磁共振作业时产生的噪声进行消除和屏蔽,从而有效杜绝核磁共振检测时噪声对使用者及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核磁共振检测作业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胎儿发育状况预测装置,包括承载柱1、床板2、弹性床垫3、承压弹簧4、驱动导轨5、上检测罩6、声音屏蔽器7及主控电路8,其中承载柱1下端面与地平面连接,上端面与床板2下端面通过转台机构9铰接,承载柱1轴线与床板2轴线相交且焦点位于床板2中点位置,床板2上端面与水平面呈0°—45°夹角,床板2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弹性床垫嵌4于床板2内,通过若干承压弹簧4与床板2底部连接并与床板2底部平行分布,且弹性床垫3与床板2下端面间间距为5—20毫米,与床板2上端面间间距不小于10厘米,床板2上端面设两条驱动导轨,5驱动导轨5以床板2轴线对称分布并与床板2轴线平行分布,上检测罩6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其下端面通过驱动导轨5与床板2上端面滑动连接,并与床板2构成柱状腔体结构,声音屏蔽器7若干,分别均布在床板2及上检测罩6内表面,并环绕床板2及上检测罩6轴线均布,且各声音屏蔽器7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主控电路8电气连接,主控电路8嵌于床板2外侧面,并分别与驱动导轨5、声音屏蔽器7及转台机构9电气连接。

重点说明的,所述上检测罩6长度为床板2长度的10%—120%。

此外,所述的驱动导轨5上均布若干到位传感器10,且各到位传感器10均与主控电路8电气连接。

重点说明的,所述的床板2内表面及上检测罩6内表面均布若干吸声尖劈11,且各吸声尖劈11分别环绕床板2及上检测罩6轴线均布,且吸声尖劈11轴线分别与床板2及上检测罩6轴线垂直并相交,此外,相邻两个吸声尖劈11间间距为0—10毫米,其中床板2下端面的吸声尖劈11与弹性床垫3下端面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所述的床板2、上检测罩6内表面及弹性床垫3下端面均厚度为5—15毫米的弹性吸引棉层12。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上检测罩6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柔性挡板13,且所述柔性挡板13与上检测罩6同轴分布,其下端与床板2上端面相抵。

同时,所述的主控电路8为基于dsp芯片、igbt芯片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公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当主控电路为dsp芯片、igbt芯片共用时,dsp芯片、igbt芯片间通过数据总线相互串联,此外所述的主控电路8另设防护罩81、数据通讯端口82、显示器83及操作键84,所述防护罩81为密闭腔体结构,主控电路8嵌于防护罩81内,所述数据通讯端口82、显示器83及操作键84均嵌于防护罩81外表面,并分别与主控电路8电气连接。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发明的承载柱、床板、弹性床垫、承压弹簧、驱动导轨、上检测罩、声音屏蔽器及主控电路进行组装,然后将组装后的本发明通过承载柱固定至指定工作位置,并使主控电路与外部电源及监控系统连接,完成本发明装配。

在使用使,首先是的上检测罩位于床板末端位置,然后孕妇通过弹性床垫平躺至床板内,由弹性床垫对孕妇进行承载,在承载时,通过承压弹簧及弹性床垫自身弹性形变能力,根据孕妇身体生理结构灵活调整弹性床垫上端面结构,提高承载舒适性;然后调整上检测罩位置,使上检测罩对床板进行整体包覆或进队胎位位置局部包覆即可进行后续检测。

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时,一方面通过声音屏蔽器检测检测时产生的噪声,并有针对性对噪声进行消除屏蔽,另一方面通过床板内表面及上检测罩内表面均布若干吸声尖劈和弹性吸引棉层对产生的噪声进行吸收和隔离,从而达到在直接消除噪声的同时,另达到防止噪声声波因反射增强而导致孕妇及胎儿不适情况发生。

本发明一方面可有效提高使用时人体的舒适度,满足不同人体结构使用需要,使用灵活性及通用性好;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有效实现对核磁共振作业时产生的噪声进行消除和屏蔽,从而有效杜绝核磁共振检测时噪声对使用者及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核磁共振检测作业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