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6264发布日期:2019-11-27 19:4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需要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广泛采用带有莫菲氏滴管的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输液时需要人为察看药液是否输完,以便及时更换,否则容易出现人体的血液回流到输液器的危险,另外,还需留意是否出现针头堵塞导致无法正常输液的情况,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否则会影响输液治疗效果,甚至在针头部位会产生水肿,引起疼痛。而人为察看药液的方式,容易出现疏忽而影响输液治疗,病人或陪护人员存在顾虑,也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一个能够及时对药液输完和针头堵塞两种情况进行区分报警,具有较高可靠性,能有效提高输液安全的输液报警,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可靠性,能有效提高输液安全的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光发射器、恒流控制电路、红外光接收器、脉冲转换电路、微控制器、指示报警电路、电源;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与恒流控制电路串联后与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脉冲转换电路、微控制器、指示报警电路、电源并联连接,组成并联电路,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脉冲转换电路、微控制器、指示报警电路通过电信号串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采用单个的红外光发射管,放置在莫菲氏滴管的圆周上,发出的红外光垂直穿过莫菲氏滴管的轴心。

作为优选,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采用两个红外光接收管,两个红外光接收管,放置在莫菲氏滴管的圆周上,间隔一定距离,且以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为对称轴,并都朝向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形成一定的光接收角度;与采用单个红外光接收管相比,扩大了液滴滴下对红外光干扰的探测范围和角度,从而能够提高输液报警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脉冲转换电路内部设置有施密特触发器,能够将波动的电压信号转换成同步的脉冲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控制器内部带有中断功能的定时器,能够对两个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时。

作为优选,所述的指示报警电路包括低功耗的闪光灯和有源的声发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与恒流控制电路串联,保证了发射的红外光强度恒定,当莫菲氏滴管内有液滴滴下时,对恒定的红外光产生干扰信号,使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接收的光信号发生波动,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将波动的光信号转换成波动的电压信号,经过所述的脉冲转换电路转换成同步的脉冲信号,送至所述的微控制器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准确探测到滴下的液滴。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控制器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使用内部带有中断功能的定时器,对两个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时,从而换算出当前的滴速,并与上一次的滴速进行比较,计算出当前滴速变化量;当滴速低于预设的阈值,则判定为药液滴完,此时通过所述的指示报警电路发出表示药液输完的灯闪烁指示和报警声;当滴速变化量超出预设的阈值,则判定发生了堵针,此时通过所述的指示报警电路发出表示针头堵塞的灯闪烁指示和报警声;从而能够对药液输完和针头堵塞两种情况进行区分报警,有效提高输液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为带充电保护的锂电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的输液报警器是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原理来设计的,能够对药液输完和针头堵塞两种情况进行区分报警,有效提高输液安全;

(2)本发明设计的输液报警器,其中的红外光接收器采用两个红外光接收管,两个红外光接收管,放置在莫菲氏滴管的圆周上,间隔一定距离,且以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为对称轴,并都朝向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形成一定的光接收角度;扩大了液滴滴下对红外光干扰的探测范围和角度,可有效提高探测到滴下的液滴的准确性,并提高输液报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2: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部分部件安装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请见图1、图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包括:红外光发射器1、恒流控制电路2、红外光接收器3、脉冲转换电路4、微控制器5、指示报警电路6、电源7;红外光发射器1与恒流控制电路2串联后与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3、脉冲转换电路4、微控制器5、指示报警电路6、电源7并联连接,组成并联电路,红外光接收器3、脉冲转换电路4、微控制器5、指示报警电路6通过电信号串联连接。红外光接收器3采用两个红外光接收管,两个红外光接收管,放置在莫菲氏滴管的圆周上,间隔一定距离,且以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1发出的红外光为对称轴,并都朝向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1,形成一定的光接收角度;与采用单个红外光接收管相比,扩大了液滴滴下对红外光干扰的探测范围和角度,从而能够提高输液报警的可靠性;红外光发射器1采用单个的红外光发射管,放置在莫菲氏滴管的圆周上,发出的红外光垂直穿过莫菲氏滴管的轴心;脉冲转换电路4内部设置有施密特触发器,能够将波动的电压信号转换成同步的脉冲信号;微控制器5内部带有中断功能的定时器,能够对两个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时;指示报警电路6包括低功耗的闪光灯和有源的声发生器。电源7为带充电保护的锂电池。

本发明工作时,红外光发射器1与恒流控制电路2串联,保证了发射的红外光强度恒定,当莫菲氏滴管内有液滴滴下时,对恒定的红外光产生干扰信号,使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3接收的光信号发生波动,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3将波动的光信号转换成波动的电压信号,经过所述的脉冲转换电路4转换成同步的脉冲信号,送至所述的微控制器5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准确探测到滴下的液滴;微控制器5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使用内部带有中断功能的定时器,对两个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时,从而换算出当前的滴速,并与上一次的滴速进行比较,计算出当前滴速变化量;当滴速低于预设的阈值,则判定为药液滴完,此时通过所述的指示报警电路6发出表示药液输完的灯闪烁指示和报警声;当滴速变化量超出预设的阈值,则判定发生了堵针,此时通过所述的指示报警电路6发出表示针头堵塞的灯闪烁指示和报警声;从而能够对药液输完和针头堵塞两种情况进行区分报警,有效提高输液安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光发射器(1)、恒流控制电路(2)、红外光接收器(3)、脉冲转换电路(4)、微控制器(5)、指示报警电路(6)、电源(7);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1)与恒流控制电路(2)串联后与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3)、脉冲转换电路(4)、微控制器(5)、指示报警电路(6)、电源(7)并联连接,组成并联电路;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3)、脉冲转换电路(4)、微控制器(5)、指示报警电路(6)通过电信号串联连接;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1)采用单个的红外光发射管,放置在莫菲氏滴管的圆周上,发出的红外光垂直穿过莫菲氏滴管的轴心;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3)采用两个红外光接收管,两个红外光接收管,放置在莫菲氏滴管的圆周上,间隔一定距离,且以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1)发出的红外光为对称轴,并都朝向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1),形成一定的光接收角度;与采用单个红外光接收管相比,扩大了液滴滴下对红外光干扰的探测范围和角度,从而能够提高输液报警的可靠性;所述的脉冲转换电路(4)内部设置有施密特触发器,能够将波动的电压信号转换成同步的脉冲信号;所述的微控制器(5)内部带有中断功能的定时器,能够对两个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时;所述的指示报警电路(6)包括低功耗的闪光灯和有源的声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1)与恒流控制电路(2)串联,保证了发射的红外光强度恒定,当莫菲氏滴管内有液滴滴下时,对恒定的红外光产生干扰信号,使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3)接收的光信号发生波动,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3)将波动的光信号转换成波动的电压信号,经过所述的脉冲转换电路(4)转换成同步的脉冲信号,送至所述的微控制器(5)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准确探测到滴下的液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制器(5)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使用内部带有中断功能的定时器,对两个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时,从而换算出当前的滴速,并与上一次的滴速进行比较,计算出当前滴速变化量;当滴速低于预设的阈值,则判定为药液滴完,此时通过所述的指示报警电路(6)发出表示药液输完的灯闪烁指示和报警声;当滴速变化量超出预设的阈值,则判定发生了堵针,此时通过所述的指示报警电路(6)发出表示针头堵塞的灯闪烁指示和报警声;从而能够对药液输完和针头堵塞两种情况进行区分报警,有效提高输液安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7)为带充电保护的锂电池。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输液速度变化的输液报警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红外光发射器、恒流控制电路、红外光接收器、脉冲转换电路、微控制器、指示报警电路、电源;所述的红外光发射器与恒流控制电路串联后与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脉冲转换电路、微控制器、指示报警电路、电源并联连接,组成并联电路,所述的红外光接收器、脉冲转换电路、微控制器、指示报警电路通过电信号串联连接。本发明设计的输液报警器,能够提高输液报警的可靠性,并对药液输完和针头堵塞两种情况进行区分报警,有效提高输液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杰;杨楷昕;许文锴;高响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明杰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19.1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