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2377发布日期:2020-01-10 21:1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众多的白领阶层每天对着电脑,并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血流不畅,颈部僵硬。

颈部的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支后缘、乳突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下界即胸骨上缘、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棘突间的连线。该局部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方的固有颈部和后方的项部;固有颈部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区分为颈前区,颈外侧区及胸锁乳突肌区。颈前区亦称颈前三角,被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分为颏下三角、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颈外侧区亦称颈后三角,该三角被肩胛舌骨肌分为枕三角和锁骨上三角。

传统的颈部消除疲劳是通过或震动或敲打的按摩方式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因长期保持某一固定姿势导致的颈部不适,从而达到缓解疲劳、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功效。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方式消除颈部疲劳的作用有限,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能够全面的使颈部血流通畅,消除颈部僵硬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汇总的技术方案的消除颈部疲劳的作用有限,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包括底板、支撑柱、支持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有遮阳伞,所述支撑柱的一侧中部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的底部连接有滑板,所述支撑柱的另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持架,所述支持架的一侧中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轮,所述支持架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挡板。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连接有座椅,所述活动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的底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中部连接有螺帽。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另一侧与滑板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侧中部与挡板的一侧贴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扶手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另一侧连接;所述支持架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支撑柱连接。

可选的,所述滑板的中部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的两端均通过销轴与滑板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活动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动轮呈等间距排列;所述挡板的一侧中部连接有硅胶垫。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中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与活动杆的外侧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内底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与螺纹杆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中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侧壁与驱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贯穿活动杆的侧壁并与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位于空槽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活动杆上设置有多个环状凹槽,所述活动轮设置在所述环状凹槽内;每个环状凹槽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活动轮。

可选的,所述活动轮的外侧环面上设置有多个突起,所述突起呈半球或者圆柱状;所述突起与活动轮外侧环面相贯面的面积与外侧环面与颈部接触时的面积比κ为0.2-0.55。

可选的,所述活动轮包括里层和外层;所述突起设置是外层上,并与外层为一体化设置。所述里层和外层通过融合粘接设置在一起,而且里层材料的硬度小于外层材料的硬度。

可选的,所述里层材料的硬度与外层材料的硬度差的绝对值δ为20-40;此处的硬度为邵氏硬度。

可选的,所述突起与活动轮外侧环面相贯面的面积与外侧环面与颈部接触时的面积比κ与里层材料的硬度与外层材料的硬度差的绝对值δ之间满足κ·δ大于等于4.2小于等于21.6。

可选的,所述里层的材料可以是橡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的,所述里层材料的弹性模量e为6.5-9.8mpa。

可选的,所述突起与活动轮外侧环面相贯面的面积与外侧环面与颈部接触时的面积比κ、里层材料的硬度与外层材料的硬度差的绝对值δ、里层材料的弹性模量e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e=θ·(κ·δ)2

其中,θ为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0.03-0.55。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的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通过支撑柱和滑动槽能够支撑支持架,从而使支持架的高度便于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通过扶手能够防止使用者在滑板上受伤,通过固定杆和活动轮能够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按摩。

(2)本发明的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通过支撑杆能够防止活动杆放上晃动,从而提高训练器的安全系数,通过活动杆、驱动轴、齿轮组、螺纹杆和螺帽的配合,能够调节座椅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3)本发明的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通过在活动轮的外侧环面上设置突起,并限定突起的性状、突起与活动轮外侧环面相贯面的面积与外侧环面与颈部接触时的面积比κ的范围及与里层材料的硬度与外层材料的硬度差的绝对值δ的关系,以更舒适的对颈部进行按压、活动,能够全面的使颈部血流通畅,消除颈部僵硬。

(4)本发明的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通过设置所述突起与活动轮外侧环面相贯面的面积与外侧环面与颈部接触时的面积比κ、里层材料的硬度与外层材料的硬度差的绝对值δ、里层材料的弹性模量e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颈部进行按压、活动,能够全面的使颈部血流通畅,消除颈部僵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滑板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活动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柱;3、遮阳伞;4、扶手;5、滑板;6、支持架;7、固定杆;8、活动轮;9、挡板;10、滑动槽;11、支撑杆;12、活动杆;13、座椅;14、驱动轴;15、齿轮组;16、螺纹杆;17、螺帽;18、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端连接有遮阳伞3,支撑柱2的一侧中部连接有扶手4,扶手4的底部连接有滑板5,支撑柱2的另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持架6,支持架6的一侧中部连接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轮8,支持架6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挡板9,通过支撑柱2和滑动槽10能够支撑支持架6,从而使支持架6的高度便于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通过扶手4能够防止使用者在滑板5上受伤,通过固定杆7和活动轮8能够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按摩。

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活动杆12,活动杆12的顶端连接有座椅13,活动杆12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驱动轴14,驱动轴14的一端连接有齿轮组15,齿轮组15的底端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中部连接有螺帽17,通过支撑杆11能够防止活动杆12放上晃动,从而提高训练器的安全系数,通过活动杆12、驱动轴14、齿轮组15、螺纹杆16和螺帽17的配合,能够调节座椅13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与滑板5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撑柱2的另一侧中部与挡板9的一侧贴合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使用者直接与支撑柱2接触出现皮肤擦伤。

所述扶手4的底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连接;所述支持架6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支撑柱2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支撑架6便于调节。

所述滑板5的中部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的两端均通过销轴与滑板5活动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滑板5的灵活性,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所述活动轮8设置有多个,多个活动轮8呈等间距排列;所述挡板9的一侧中部连接有硅胶垫,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所述支撑杆1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与活动杆12的外侧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内底壁开设有螺纹孔18,螺纹孔18的内部与螺纹杆16螺纹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活动杆12便于活动,从而使训练器便于调节。

所述活动杆12的中部开设有空槽,空槽内侧壁与驱动轴14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14的一端贯穿活动杆12的侧壁并与活动杆12活动连接;所述齿轮组15位于空槽的内部,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螺纹杆16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调节速效率。

综上所述,该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遮阳伞3撑开,然后根据自己的身高调节支持架6和座椅13的高度,拧动螺母将螺母取下,推动支持架6使支持架6在滑动槽10滑动,通过支持架6带动挡板9上下移动,调节至适当的位置后,通过螺母将支持架6,调节座椅13时,转动驱动轴14,通过驱动轴14带动齿轮组15转动,通过齿轮组15带动螺纹杆16转动,通过螺纹杆16转动调节活动杆12的高度,从而使座椅13得到调节,最后使用者坐在座椅13上,使颈部与活动轮8贴合,从而活动轮8转动使颈部得到按摩,当使用者站在滑板5时,通过滑动轮使使用者滑动,从而使用者的腿部得到能够锻炼。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颈部消除疲劳的多功能训练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端连接有遮阳伞3,支撑柱2的一侧中部连接有扶手4,扶手4的底部连接有滑板5,支撑柱2的另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持架6,支持架6的一侧中部连接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轮8,支持架6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挡板9,通过支撑柱2和滑动槽10能够支撑支持架6,从而使支持架6的高度便于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通过扶手4能够防止使用者在滑板5上受伤,通过固定杆7和活动轮8能够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按摩。

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活动杆12,活动杆12的顶端连接有座椅13,活动杆12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驱动轴14,驱动轴14的一端连接有齿轮组15,齿轮组15的底端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中部连接有螺帽17,通过支撑杆11能够防止活动杆12放上晃动,从而提高训练器的安全系数,通过活动杆12、驱动轴14、齿轮组15、螺纹杆16和螺帽17的配合,能够调节座椅13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与滑板5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撑柱2的另一侧中部与挡板9的一侧贴合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使用者直接与支撑柱2接触出现皮肤擦伤。

所述扶手4的底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连接;所述支持架6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支撑柱2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支撑架6便于调节。

所述滑板5的中部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的两端均通过销轴与滑板5活动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滑板5的灵活性,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所述活动轮8设置有多个,多个活动轮8呈等间距排列;所述挡板9的一侧中部连接有硅胶垫,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所述支撑杆1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与活动杆12的外侧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内底壁开设有螺纹孔18,螺纹孔18的内部与螺纹杆16螺纹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活动杆12便于活动,从而使训练器便于调节。

所述活动杆12的中部开设有空槽,空槽内侧壁与驱动轴14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14的一端贯穿活动杆12的侧壁并与活动杆12活动连接;所述齿轮组15位于空槽的内部,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螺纹杆16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调节速效率。

所述活动杆上设置有多个环状凹槽,所述活动轮设置在所述环状凹槽内;每个环状凹槽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活动轮。

所述活动轮的外侧环面上设置有多个突起,所述突起呈半球或者圆柱状;所述突起与活动轮外侧环面相贯面的面积与外侧环面与颈部接触时的面积比κ为0.2-0.55。

所述活动轮包括里层和外层;所述突起设置是外层上,并与外层为一体化设置。所述里层和外层通过融合粘接设置在一起,而且里层材料的硬度小于外层材料的硬度。

所述里层材料的硬度与外层材料的硬度差的绝对值δ为20-40;此处的硬度为邵氏硬度。

所述突起与活动轮外侧环面相贯面的面积与外侧环面与颈部接触时的面积比κ与里层材料的硬度与外层材料的硬度差的绝对值δ之间满足κ·δ大于等于4.2小于等于21.6。

所述里层的材料可以是橡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里层材料的弹性模量e为6.5-9.8mpa。

所述突起与活动轮外侧环面相贯面的面积与外侧环面与颈部接触时的面积比κ、里层材料的硬度与外层材料的硬度差的绝对值δ、里层材料的弹性模量e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e=θ·(κ·δ)2

其中,θ为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0.03-0.5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