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8919发布日期:2019-12-27 15:11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艾灸盒。



背景技术:

艾灸治疗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它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柱或者艾条,点燃后放置在人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借灸火的温度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稳步元气,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作用。艾灸的作用机制,首先是局部火的温热刺激作用,增强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加强代谢能力,促进炎症、血肿、粘连等消散吸收,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其次具有经络调节的作用,促进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建立相互协调的关系;第三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免疫力低下者可以升高,免疫力过高者可以使之降低,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第四艾灸本身具有药理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治百病,绝阳之性,通十二经。”《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最后艾灸作用于人体是一种综合的作用,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互相补充、共同发挥整体治疗作用。

目前常用的艾灸器具包括艾灸罐、艾灸盒、艾灸棒、立式艾灸器、随身灸等。艾灸盒作为常用的艾灸器具具有使用方便,施灸稳定,施灸安全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艾灸盒存在这结构设计不合理,操作较为麻烦,不能调整艾灸时的温度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保证艾灸效果的同时能调节艾灸温度的艾灸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艾灸盒,包括下盒体、上盒体、调温盖、艾条固定器和螺栓,所述下盒体为带有下底面的圆柱体,下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下通孔,下底面上设有固定装置,艾条固定器通过固定装置设置在下底面上,下盒体的侧面内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柱,所述上盒体为带有上底面的圆柱体,上盒体侧面边缘对称设有两个l型槽,上盒体和下盒体可以通过l型槽与固定柱的配合连接在一起,上盒体侧面的高度高于下盒体侧面,上盒体侧面高于下盒体侧面部分设有若干个侧通孔,上底面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结构,上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上通孔,上底面中心位置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栓相配合,调温盖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圆片,调温盖与上底面的拱度相同,调温盖上设有若干个调温孔,调温孔与上通孔组对对应,调温盖中心位置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螺栓穿过圆形通孔和螺纹孔,调温盖和上盒体通过螺栓相连接,调温盖可以绕螺栓旋转以对合或错开调温孔与上通孔。

优选的,所述调温孔的尺寸略大于上通孔。

为了增大艾灸盒内对流,所述侧通孔对称设置在上盒体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侧通孔为枚花瓣形。

优选的,所述上通孔为葫芦形四周伴有四个圆形。

优选的,所述调温孔为五角星形。

优选的,所述艾条固定器为u型铜丝,u型铜丝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下盒体的下底面上。

优选的,所述艾条固定器的固定端为与螺旋状铜丝,螺旋状铜丝的平面与u型铜丝的平面相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艾灸盒结构简单,将传统艾灸盒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的螺接改为通过l型槽和固定柱配合连接,这样在艾灸过程中更换艾灸条时,轻易就可以将上盒体和下盒体分离,从而简便了操作,而且l型槽和固定柱的配合比较稳固,不易出现滑扣现象;通过调温盖的设置,可以随意调控上盒体顶部的通风情况,在保证艾灸效果的同时能调节艾灸温度的艾灸盒。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艾灸盒的下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艾灸盒的上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艾灸盒的上通孔与调温孔完全重合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艾灸盒的上通孔与调温孔完全错开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下盒体;101-下底面;102-下通孔;103-固定装置;104-固定柱;2-上盒体;201-上底面;202-l型槽;203-侧通孔;204-上通孔;205-螺纹孔;3-调温盖;301-调温孔;4-艾条固定器;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照附图1-附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艾灸盒,包括下盒体1、上盒体2、调温盖3、艾条固定器4和螺栓5,所述下盒体1为带有下底面101的圆柱体,下底面101上设有若干个下通孔102,下底面101上设有固定装置103,艾条固定器4通过固定装置103设置在下底面101上,下盒体1的侧面内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柱104,所述上盒体2为带有上底面201的圆柱体,上盒体2侧面边缘对称设有两个l型槽202,上盒体2和下盒体1可以通过l型槽202与固定柱104的配合连接在一起,上盒体2侧面的高度高于下盒体1侧面,上盒体2侧面高于下盒体1侧面部分设有若干个侧通孔203,上底面201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结构,上底面201上设有若干个上通孔204,上底面201中心位置设有螺纹孔205,螺纹孔205与螺栓5相配合,调温盖3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圆片,调温盖3与上底面201的拱度相同,调温盖3上设有若干个调温孔301,调温孔301与上通孔204组对对应,调温盖3中心位置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螺栓5穿过圆形通孔和螺纹孔205,调温盖3和上盒体2通过螺栓5相连接,调温盖3可以绕螺栓5旋转以对合或错开调温孔301与上通孔204,这样就可以调节上盒体2顶部的出风量,从而调节艾灸盒艾灸时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通孔203对称设置在上盒体2侧面上,侧通孔203为枚花瓣形。这样既可以加强侧通孔203中之间的对流,用以保证艾条的充分燃烧,从而能充分达到艾灸的疗效,又可以增加艾灸盒的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通孔204为葫芦形四周伴有四个圆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温孔301为五角星形,调温孔301的尺寸略大于上通孔204。

本实施例中,所述艾条固定器4为u型铜丝,u型铜丝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通过固定装置103固定在下盒体1的下底面10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艾条固定器4的固定端为与螺旋状铜丝,螺旋状铜丝的平面与u型铜丝的平面相垂直。

该艾灸盒在使用时,先将上盒体2相对于下盒体1旋转,错开l型槽202和固定柱104的配合从而打开盒体;然后将艾条固定在艾条固定器4上,点燃艾条,将上盒体2盖合在下盒体1上,相对于下盒体1旋转上盒体2,通过l型槽202和固定柱104的配合将上盒体2和下盒体1固定在一起;其次将艾灸盒置于人体需要艾灸部位,在需要调节艾灸温度时,将调温盖3绕螺栓5旋转,使调温孔301与上通孔204处于完全重合、部分重合或完全错开等状态,用以调节上盒体2顶部的出风量,从而调节艾灸时的温度,当不需要调节艾灸时的温度时,将螺栓5完全紧固,这样就可以紧固住调温盖3,从而使上盒体2顶部的出风量稳定。

该艾灸盒结构简单,将艾灸盒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的传统的螺接改为通过l型槽202和固定柱104配合连接,这样在艾灸过程中更换艾灸条时,轻易就可以将上盒体2和下盒体1分离,从而简便了操作,而且l型槽202和固定柱104的配合比较稳固,不易出现滑扣现象;通过调温盖3的设置,可以随意调控上盒体2顶部的通风情况,在保证艾灸效果的同时能调节艾灸温度的艾灸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