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速输注泵的排气系统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7972发布日期:2020-04-14 19:1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可变速输注泵的排气系统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注泵作为一种用于输出液体和气体的装置,被广泛的用于手术后止痛、化疗等微量持续或断续给药的情况。输注泵在使用过程中因排气不彻底,如果气泡输注至人体内则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输液时需要将药物中的气泡排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初次使用输注泵时输液管(或称输注管)内都是空气,必须将输液管内的空气全部排出才能开始输液。传统的输注泵只能通过输注针头排出空气,一旦输注针头扎进患者体内就无法再排出输液管内的空气了,除非拔出输注针头,排出空气后再重新扎针,这将引起患者的巨大反感和抵触心理,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输注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现有输注泵的流量控制器的结构复杂,内连导管纵横交错,接口数量众多,导致流量控制器的体积较大,同时复杂的管路分布也增加了加工制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变速输注泵的排气系统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输注泵,流量控制器中设置有排气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排气;进一步,在流量控制器内将管路在正反两面步骤,结构紧凑、管路分布明晰简单,便于加工制作,节约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速输注泵的排气系统,安装于输注泵的流量控制器中,所述排气系统包括四通管,四通管的管路一连接输注管,管路二连接预留流量管,管路三连接第二连接管,管路四连接排气塞,

所述输注管通过追加贮液囊与进液口连接,所述预留流量管与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出液口连通,所述排气塞用于导气并防止液体通过;

所述管路一和管路四的交汇处与管路二和管路三的交汇处的连接处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在初始状态时作为止流体防止气体进入管路二和管路三中,在受到预设压力时产生变形使管路一与管路三连通,使得输注管中的药液进入第二连接管中。

进一步,所述管路一与管路四垂直设置,所述管路二、管路三与管路四平行设置,所述管路二和管路三直通设置,所述管路三与管路四位于同一侧。

进一步,所述软管为硅胶管,硅胶管位于管路二和管路三之间并连通管路二和管路三,所述硅胶管的长度大于管路一和管路四的交汇处出口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排气塞中填充有能够允许液体通过且防止液体通过的过滤介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输注泵的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调节阀和外壳,所述调节阀套装在外壳内部能够相对于外壳旋转以调节药液流量,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前述的排气系统。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管路布置板,所述管路布置板中部安装调节阀,在管路布置板的正面布置加药液模块,其包括前述追加贮液囊、排气系统、输注管、预留流量管、第二连接管和排气塞;在管路布置板的反面布置有药液调速模块,其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连接管和一根或多根流量调节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连通进液口与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管用于连通调节阀与出液口。

进一步,所述进液口包括四通管,管路一连通进液管路,管路二连通输注管,管路三连通第一连接管,管路四连接预留流量管;所述出液口包括四通管,管路一连通出液管路,管路二和管路三分别连接流量调节管,管路四连通第二连接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变速输注泵,包括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的储液部和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为前述的流量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出液口设置有出液接头,所述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加药口以加入药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变速输注泵的输液方法,包括步骤:向输注泵加注药液,追加贮液囊内的空气通过连通的输注管与排气系统的四通管连通,由于软管的止流作用使气体进入到排气塞中并通过排气塞排出;需要追加药液时,按压追加贮液囊使药液进入前述四通管,所述软管在药液压力下产生变形使管路一与管路三连通,输注管中的药液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出液口。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输注泵,在流量控制器中设置有排气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排气;进一步,在流量控制器内将管路在正反两面步骤,结构紧凑、管路分布明晰简单,便于加工制作,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变速输注泵的流量控制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时四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液时四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变速输注泵的流量控制器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流速调节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注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流量控制器1,进液管路2,出液管路3,储液部4,加药口5,出液接头6;

追加贮液囊10,调节阀阀芯11;

排气系统20,管路一21,管路二22,管路三23,管路四24,软管25;

外壳100,上盖100a,下盖100b;

输注管110、150,预留流量管120,第二连接管130,排气塞1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公开的可变速输注泵的排气系统及应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的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变速输注泵的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中设置有排气系统。

所述流量控制器1包括调节阀和外壳,所述调节阀套装在外壳内部能够相对于外壳旋转以调节药液流量。

所述外壳用于形成容纳控制器管路的腔体,外壳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管路布置板将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管路布置板中部可以设置有安装调节阀,可以通过该通孔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

上腔体对应于管路布置板的正面,用于布置加药液模块。

具体的,所述管路布置板的正面布置参见图1所示。正面布置有追加贮液囊10、排气系统20、输注管110和150、预留流量管120、第二连接管130和排气塞140。

所述追加贮液囊10中存放有药液。

所述的预留流量管120用于提高基础流量的输液操作,也可称基础流程输注管。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所述预留流量管120设置的的输注流量值可以为2ml/h。当然,所述输注流量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任意流量值,比如0、2、4ml/h等。

所述预留流量管120与调节阀一起提供输注流量。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在输注某种药物时,调节阀被设置在2ml/h的输注流量,此时整个流量控制器的输注流量值为预留流量管120的基础输注流量2ml/h与调节阀提供的输注流量2ml/h,即4ml/h。又比如,调节阀被设置在4ml/h的输注流量,此时整个流量控制器的输注流量值为预留流量管120的基础输注流量2ml/h与调节阀提供的输注流量4ml/h,即6ml/h。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排气系统20包括四通管,四通管的管路一21连接输注管110,管路二22连接预留流量管120,管路三23连接第二连接管130,管路四24连接排气塞140。

所述输注管110通过流量控制器的追加贮液囊10与进液口连接,具体的,所述追加贮液囊10可以通过输注管150与进液口连接,即整个输注管被追加贮液囊10分为两段--一段输注管150和二段输注管110,追加贮液囊10设置在整个输注管的中部。

所述预留流量管120与进液口210连通,在药物注入时,能够药物能够从进液口直接进入到预留流量管120中。

所述第二连接管120与出液口连通,用于将四通管中的药液输入到出液口中。

所述排气塞140用于导气并防止液体通过。

在所述管路一21和管路四24的交汇处与管路二22和管路三23的交汇处设置有软管25,所述软管25在初始状态时可以作为止流体防止气体进入管路二22和管路三23中;所述软管25在受到预设压力时,可以产生变形使管路一21与管路三23连通,使得输注管110中的药液进入第二连接管130中。

作为典型操作方式的举例,利用上述排气系统进行排气的步骤如下:

1、排气步骤

通过加药口向输注泵加注药液的同时,追加贮液囊内的空气通过连通的输注管与排气系统的四通管连通,由于软管的止流作用,管路中的气体进入到排气塞中并通过排气塞排出。

而预留连接管与调节阀芯内的空气直接排出。

2、使用步骤

根据需要,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控制输注泵的流速。

当需要追加药液时,按压追加贮液囊随着药液进入前述四通管,所述软管在药液压力下产生变形使管路一与管路三连通,输注管中的药液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出液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软管25在四通管中形成了单向阀,在初始状态下,软管25作为止流体封堵在管路一21和管路四24的交汇处出口位置,可以防止管路一21和管路四24中的流体进入到管路二22和管路三23中。通过进液口向输注泵加注药液时,追加贮液囊10内的空气通过连通的输注管110与排气系统的四通管连通,由于软管25的止流作用,管路中的气体进入到排气塞140中并通过排气塞140排出,药液被阻拦,参见图3所示。

而预留连接管120与调节阀阀芯内的空气直接排出。

当需要追加药液时,按压追加贮液囊10随着药液进入前述四通管,所述软管25在药液压力下产生变形使管路一21与管路三23连通,输注管110中的药液通过第二连接管130进入出液口220。以此,实现了在追加药液时自动排出空气。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参见图4所示,所述管路一21与管路四24垂直设置,所述管路二22、管路三23与管路四24平行设置,所述管路二22和管路三23直通设置,所述管路三23与管路24四位于同一侧。

所述软管25优选为硅胶管。硅胶管位于管路二22和管路三23之间并连通管路二22和管路三23,所述硅胶管的长度大于管路一和管路四的交汇处出口的长度,从而能够实现在管路一21和管路四24的交汇处出口位置的流体封堵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塞140中填充有能够允许液体通过且防止液体通过的过滤介质,所述的过滤介质,比如pe粉(聚乙烯粉)。

前述下腔体对应于管路布置板的反面,用于布置药液调速模块。

具体的,所述管路布置板的反面布置参见图5所示。在管路布置板的反面布置有进液口210、出液口220、第一连接管230和一根或多根流量调节管240、250。

所述第一连接管230用于连通进液口210与调节阀阀芯11,进液口210的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230进入到调节阀阀芯中。

所述流量调节管240、250用于连通调节阀阀芯11与出液口220,不同的流量调节管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流速。

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参见图5所示,比如调节阀阀芯11可以包括4个流速档——导通流量值分别为2ml/h、4ml/h、6ml/h和8ml/h,四个流速档对应有4个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旋转调节阀来调节阀芯中与第一连接管230和流量调节管240、250连通的接口,从而调整药液流速。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进液口210优选的包括四通管,管路一连通进液管路,管路二连通输注管150,管路三连通第一连接管230,管路四连接预留流量管120。

所述出液口220也包括四通管,管路一连通出液管路,管路二和管路三分别连接流量调节管240、250,管路四连通第二连接管130。

流量控制器1的外壳100的典型结构参见图6所示。所述外壳100包括上盖100a和下盖100b,上盖100a和下盖100b形成容纳控制器管路的腔体,腔体内部设置有管路布置板将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管路布置板中部可以设置有安装调节阀的通孔,该通孔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在所述上盖100a上还设置有旋转部以操作调节阀的阀芯。

根据需要,在所述上盖100a上还可以对应旋转部设置流量指示标识。所述流量指示标识与导流管的导通流量对应,便于操作者调整旋转角度以选择对应的流量。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根据导流管的导通流量值2ml/h、4ml/h、6ml/h和8ml/h在外壳表面设置刻度值——比如阿拉伯数字2、4、6和8以表示对应的流量值,或者通过等级值——比如i级、ii级、iii级、iv级以表示对应的流量大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速输注泵。

参见图7所示,所述可变速输注泵包括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的储液部4和流量控制器1。

流量控制器1的输入端设置有进液口,输出端设置有出液口。根据需要,所述出液口可以设置有出液接头6。

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进液管路2和出液管路3,在进液管路2上可以设置有加药口以便操作人员根据需要加入药物。

所述储液部4具体可以包括泵壳体和安装在泵壳体形成的腔体内的硅胶储液囊。当然,所述储液囊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材料制作,其不应作为对本发明储液部结构的限制。

所述流量控制器1包括调节阀和外壳,所述调节阀套装在外壳内部能够相对于外壳旋转以调节药液流量。

所述外壳用于形成容纳控制器管路的腔体,外壳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管路布置板将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上腔体对应于管路布置板的正面,用于布置加药液模块。

具体的,所述管路布置板的正面布置有追加贮液囊、排气系统、输注管和、预留流量管、第二连接管和排气塞。

所述排气系统包括四通管,四通管的管路一连接输注管,管路二连接预留流量管,管路三连接第二连接管,管路四连接排气塞。

所述输注管通过追加贮液囊与进液口连接。

所述预留流量管与进液口连通,在药物注入时,能够药物能够从进液口直接进入到预留流量管中。

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出液口连通,用于将四通管中的药液输入到出液口中。

所述排气塞用于导气并防止液体通过。

在所述管路一和管路四的交汇处与管路二和管路三的交汇处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在初始状态时可以作为止流体防止气体进入管路二和管路三中;所述软管在受到预设压力时,可以产生变形使管路一与管路三连通,使得输注管中的药液进入第二连接管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软管在四通管中形成了单向阀,在初始状态下,软管作为止流体封堵在管路一和管路四的交汇处出口位置,可以防止管路一和管路四中的流体进入到管路二和管路三中。通过进液口向输注泵加注药液时,追加贮液囊内的空气通过连通的输注管与排气系统的四通管连通,由于软管的止流作用,管路中的气体进入到排气塞中并通过排气塞排出,药液被阻拦。

而预留连接管与调节阀阀芯内的空气直接排出。

当需要追加药液时,按压追加贮液囊随着药液进入前述四通管,所述软管在药液压力下产生变形使管路一与管路三连通,输注管中的药液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出液口。以此,实现了在追加药液时自动排出空气。

前述下腔体对应于管路布置板的反面,用于布置药液调速模块。

具体的,所述管路布置板的反面布置有进液口、出液口、第一连接管和一根或多根流量调节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连通进液口与调节阀阀芯,进液口的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到阀芯中。

所述流量调节管用于连通调节阀阀芯与出液口,不同的流量调节管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流速。

其它技术特征参考在前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所有技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术语都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其被限定为相反的含义。在词典里找到的公共术语应当在相关技术文档的背景下不被太理想化或太不实际地解释,除非本公开内容明确将其限定成那样。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