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2251发布日期:2020-01-03 13:0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受“一白遮三丑”的传统美观念影响,女性对于美白具有执着的追求。黑色素是存在于每个人皮肤基底层的一种蛋白质,紫外线的照射会令黑色素产生变化,生成一种保护皮肤的物质,然后黑色素又经由细胞代谢的层层移动到达肌肤表皮层,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色斑和肤色不匀等皮肤问题。为了对抗黑色素带来的上述皮肤问题,美白由此成为一项很重要的日常护理工程,而现有技术中的美白用药物或化妆品种类繁多,作用机理也各有不同。

二氢杨梅素(3,5,7,3'4'5'-六羟基-2,3-二氢黄酮醇,dmy)又名双氢杨梅树皮素、福建茶素、白蔹素、蛇葡萄素等,是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一员。该化合物首次由kotake和kubota于1940年从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福建茶即楝叶玉葡萄a.meliaefolia的叶中分离获得,命名为蛇葡萄素,其结构式为:

杨梅苷(myt)是一种天然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杨梅科植物杨梅的树皮及叶子,也在藤茶中存在,其结构式为:

二氢杨梅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多种奇特功效,杨梅苷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作用,二者均有望用于护肤并产生好的功效,而目前未见将二者协同使用用于改善皮肤状况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黑色素形成的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氢杨梅素及杨梅苷,所述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摩尔比为(0.01~100):1。

为了便于消费者使用,所述组合物还包括载体和/或赋形剂,该载体和/或赋形剂为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矫味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填充剂选自淀粉、这趟、乳糖、微晶纤维素。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选自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

优选地,所述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钠。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醇或十二烷基硫酸钠。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选自滑石粉、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微粉硅胶、聚乙二醇。

优选地,所述二氢杨梅素、杨梅苷与载体和/或赋形剂制备成片剂、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中的任意一种。片剂可为普通片、薄膜片、肠溶片等,可以用上述组合物干粉,加入适量稀释剂选自淀粉、糊精、甘露醇、微晶纤维素,适量的粘合剂选自水、乙醇、纤维素、淀粉、明胶,适量的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以及适当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或十分、聚乙二醇,加入甜味剂,选自d-木糖、木糖醇、麦芽糖醇、甜叶菊素、天冬甜母、蔗糖、赤藓糖醇、甘露醇、阿斯巴甜,按常规湿法制粒,干燥后整粒或者干法制粒后压片,如为包膜衣片,用成膜材料选自纤维素类、聚乙二醇类,按常规包衣,分装入密闭瓶或铝塑板中。胶囊剂可为普通胶囊剂、肠溶胶囊剂等,可将药物组合物干粉加入适当辅料选自碳酸钙、氧化镁、微粉硅胶等,适当的润滑剂选自滑石粉、硬脂酸镁、乙二醇酯、聚硅酮类,以及适当的粘合剂选自矿物油、食油,并加入适当甜味剂,选自d-木糖、木糖醇、麦芽糖醇、甜叶菊素、天冬甜母、蔗糖、赤藓糖醇、甘露醇、阿斯巴甜,混合成干粉或许和制成颗粒,填充入胶囊,分装在密闭瓶或者铝塑板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混合物直接自藤茶中提取获得。自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方法为:

将藤茶置于乙醇水溶液中超声波提取或热回流提取,藤茶与乙醇水溶液的物料重量比为(1:10)~(1:200),提取10min~120min,滤去残渣后,减压浓缩,除去乙醇,低温结晶后,收集白色晶体,干燥,即得到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混合物。

采用上述提取方式直接提取的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混合物,二者配比合理,能起到好的协同作用,抑制黑色素产生,提高美白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将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配合使用,二氢杨梅素能够显著增强杨梅苷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作用,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起到美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苷对b16f1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苷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的联合作用分析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苷对b16f10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苷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的协同作用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包括二氢杨梅素及杨梅苷,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摩尔比为(0.01~100):1。为了便于消费者使用,组合物还包括载体和/或赋形剂,该载体和/或赋形剂为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矫味剂中的至少一种。载体和/或赋形剂的具体种类及用量可按照需求进行选配。

上述填充剂选自淀粉、这趟、乳糖、微晶纤维素。粘合剂选自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钠。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醇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滑剂选自滑石粉、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微粉硅胶、聚乙二醇。二氢杨梅素、杨梅苷与载体和/或赋形剂制备成片剂、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的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混合物可以直接自藤茶中提取获得,自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方法为:

将藤茶置于乙醇水溶液中超声波提取或热回流提取,藤茶与乙醇水溶液的物料重量比为(1:10)~(1:200),提取10min~120min,滤去残渣后,减压浓缩,除去乙醇,低温结晶后,收集白色晶体,干燥,即得到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配合使用的功效进行验证,将各组分单体按比例混合配制,并采用mtt法和比色法评价药物对黑色素瘤细胞活力和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ci值法分析药物的联合作用。以下验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为:

b16f10细胞购于上海细胞库;二氢杨梅素(标准品)、杨梅苷(标准品)购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rpmi培养基(ar)购于ge公司;胎牛血清(ar)购于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tt(ar)购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胰蛋白酶(ar)购于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方法为:

当达到80%-90%细胞密度时,对细胞进行铺板。将培养基中的细胞进行消化,培养皿中的培养基被移液枪吸出后,加入pbs缓冲液2ml,摇晃培养皿使细胞脱落,把废液弃去。加入1ml胰蛋白酶消化大部分细胞,然后加入2ml培养液使反应停止。吹打后将细胞收集在离心管中,以1000r/min离心5min,把上清液弃去并重悬于含有10%fbs的rpim-1640培养基中,离心之后的步骤为:在无菌下,将上清液弃去,加入1-2ml含10%fbs的培养液用移液枪不断吹打,倒入槽中,以每孔3×103个的密度用排枪将b16f10细胞悬液接种在四块96孔板中,即每孔加100μl细胞悬液,四周边缘的则加入100μl的pbs溶液,在板上写明细胞名称及代数。最后将其置于温度为37℃、含有5%co2饱和湿度的co2培养箱中。

铺板后培养24h进行给药。以不加fbs的培养液为对照组,将配置好的药物为样品组,按照毎孔100ul加入到上述铺好的细胞板中,将药物名称和每种浓度写在平板上,最后在温度为37℃、饱和湿度为5%co2的co2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对于细胞的生长增殖率,用mtt法检测。把5mg/ml的mtt向每个孔中加入10μl,让细胞在培养箱中培养4小时,以3000转/min离心10min。小心吸取培养基,向各孔加入150μl的dmso溶解、显色,在遮光处理10min后用酶标仪在570nm的波长测定吸光度。

协同作用指数(ci)的计算:

通过ci值的计算进一步对两种药物的协同、拮抗或相加效应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别计算出药物在单用和联用时各自的ed50值,然后计算出药物的合用指数(ci)。如果ci﹤0.9,则为协同作用,ci值越小,协同作用越强;ci﹥1.1则为拮抗作用;0.9≤ci≤1.1,则近似为叠加作用。

具体验证过程如下:

20mg二氢杨梅素用625μldmso配制成100mm溶液,使用时将样品稀释成400μm;20mg杨梅苷用431μldmso配制成100mm溶液,使用时将样品稀释成400μm。将稀释后二氢杨梅素和杨梅苷按照单因素以及8:1、4:1、2:1、1:1、1:2、1:4进行配伍,使用mtt法检测单因素以及各个比例下不同药物浓度对b16f1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如图1所示,单独以dmy、myt给药或联合给药时均可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也逐渐提高,呈剂量依赖效应。联合用药时,随着混合药物中dmy含量的增加,ed50逐渐下降,当dmy:myt大于1:1时,联合药物组的ed50均低于单一药物组,其中dmy:myt=8:1时,ed50最低,为19.94μm(见表1)。进一步采用ci值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dmy和myt对抑制b16f10细胞增殖具有协同作用,当二者按1:4~8:1的比例配伍时,ed25、ed50和ed75时的ci均小于1,呈现出协同增效作用,表明二者联用时,二氢杨梅素可以显著提升杨梅苷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表1不同样品对b16f10增殖的半抑制浓度

如图3所示,dmy、myt单独给药或联合给药时均可抑制b16f10细胞酪氨酸的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也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dmy的活性强于myt,联合药物组的ed50均低于单一药物组,其中dmy:myt=2:1时,ed50最低,为62.59μm(表2)。进一步采用ci值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dmy和myt对抑制b16f10细胞增殖具有协同作用,当二者按1:4~8:1的比例配伍时,ed25、ed50和ed75时的ci均小于1,呈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ed75时的ci值最小,提示dmy和myt二者联用时在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抑制率较高时的协同作用更明显。

表2dmy和myt对b16f10细胞中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

上述结果表面,二氢杨梅素与杨梅苷配合使用,二氢杨梅素能够显著增强杨梅苷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作用,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起到美白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