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郁金提取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2897发布日期:2020-01-03 13:13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合物制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温郁金提取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温郁金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具有破气行血、消积止痛的功效和抗癌、抗病毒、抗炎、抗凝血、抗氧化和保肝等生理作用。温郁金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成分,对于挥发油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较多。

温郁金挥发油中的倍半萜类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主要包含莪术醇、吉马酮、莪术二酮、β-榄香烯等成分,其中,莪术醇是温郁金挥发油中含量较多的活性成分,莪术醇对于肿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尽管温郁金提取挥发油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活性,但是,传统的中药加工方式难以收集挥发油,无法发挥挥发油相应的功效。比如,按传统的水蒸汽提取挥发油后直接加入到温郁金水提取物后,制成颗粒,时间一长,挥发油易损失,而温郁金提取挥发油这种抗病毒、抗肿瘤活性、流失后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利用β-环糊精将中草药的挥发油制备成为包合物,可以显著改善挥发油的易挥发、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成为包合物,能够实现挥发油的最高利用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超声波发以及喷雾干燥法等工艺。

现有技术(“温郁金提取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加工工艺及粉体学特性探讨”,曹德富等,《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7月)公开了利用β-环糊精制备温郁金提取挥发油的包合物,其采用饱和水溶液的方法,包合物收率能到80.4%,挥发油包合率可达90.6%。尽管现有技术中已有对温郁金挥发油包含工艺的报道,但是,其并没有关注挥发油中具体成分,尤其是,没有关注活性成分莪术醇的实际利用效率。

在利用β-环糊精制备挥发油包合物时,所利用的溶媒的种类、挥发油与环糊精的投料比、环糊精的种类、温度、包合时间等都会影响收率和包合率。为了提高温郁金挥发油中的莪术醇的利用效率,本发明对利用β-环糊精制备温郁金挥发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莪术醇利用率的温郁金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温郁金挥发油和β-环糊精制备包合物的步骤。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温郁金挥发油;

(2)将β-环糊精制备成为环糊精水饱和溶液;

(3)将步骤(1)的温郁金挥发油溶于有机溶媒中;

(4)将步骤(3)溶于有机溶媒的温郁金挥发油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到步骤(2)的环糊精水饱和溶液中,搅拌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包合;

(5)将步骤(4)得到的溶液于0-4℃静置12-48小时,过滤、有机溶剂洗涤、烘干。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有机溶媒为无水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溶液,所述无水乙醇和乙醚的体积比为1-5:1,优选,3:1。

进一步的,所述温郁金挥发油与所述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6-1:10,优选,1:1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温度为40-60℃,优选,40℃;所述步骤(4)中的搅拌时间为60-80min,优选,80min。

进一步的,所述β-环糊精为羟丙基β-环糊精或羟乙基β-环糊精,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温郁金挥发油与有机溶媒的体积比为2-5:1,优选,3: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温郁金挥发油利用温郁金饮片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得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在制备莪术醇利用率提高的温郁金挥发油包合物中的应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得到的温郁金挥发油包含物中的莪术醇与初始温郁金挥发油中的莪术醇的比例高于9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比例高于91%、92%或93%。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初始温郁金挥发油中的莪术醇,应当是在制备包合物之前,温郁金挥发油中的莪术醇。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温郁金挥发油包合物的工艺的优化,提高了温郁金挥发油中莪术醇的利用效率,其相对于常规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温郁金挥发油包合物,提高了温郁金挥发油的药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温郁金挥发油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按照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温郁金挥发油,具体而言,将温郁金饮片粉碎,过40目筛,浸泡于10倍的去离子水中,按照常规的水蒸气回流法提取6小时,即可以得到温郁金挥发油。

实施例2、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温郁金挥发油包合物

称取β-环糊精加水、加热制成饱和溶液,取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温郁金挥发油溶于有机溶剂a中,在一定温度b的恒温磁力搅拌下将溶于有机溶剂的温郁金挥发油滴加到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搅拌一段时间c使其充分包合;取出,置于冰箱中冷藏24h,取出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至无油,干燥24h即得包合物。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测定法检测温郁金挥发油包合率以及温郁金挥发油利用率。

另外,根据如下方法计算温郁金挥发油中莪术醇的利用率:

莪术醇利用率(%)=包合物中的挥发油中的莪术醇的量/投入的温郁金挥发油中的莪术醇的量×100%。

其中,莪术醇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包合物中的挥发油中的莪术醇的量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测定:采用水汽蒸馏法获得包合物中的温郁金挥发油,然后按照气相色谱法测定上述挥发油中的莪术醇的量。

实施例3、有机溶剂对温郁金挥发油包合效率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采用羟乙基β-环糊精,按照实施例2的方式进行包合物的制备。根据温郁金挥发油的特性以及莪术醇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a,在温度b为50℃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投入的温郁金挥发油与羟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6,有机溶剂a与投入的温郁金挥发油的体积比为1:3。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条件具体如下:

表1有机溶剂对温郁金挥发油包合效率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所得到的包合物的挥发油包含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以及莪术醇的利用率最高,这也是利用环糊精制备挥发油包合物最常用的有机溶剂。尽管如此,相对于其挥发油利用率而言,试验3-1的莪术醇利用率并不算特别高,这反映了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的条件下,虽然挥发油包合率和挥发油利用率较高,但是,莪术醇的利用率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这有可能是因为在包合物制备过程中,由于温郁金挥发油的成分十分复杂,各成分的溶解性和特性不同,导致其与环糊精这种主体在形成包合物时会呈现不同的识别效率,最终使得不同的客体分子嵌入环糊精这种主体内部时的效率不同。另外,我们采用薄板层析的方式对上述试验得到的挥发油以及未经包合的挥发油进行了层析试验,结果显示上述试验3-1至3-4所得到的包合物中的挥发油与未经包合的挥发油具有相同的斑点。也就是说,包合前后的挥发油的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但是,利用更精确的气相色谱分析显示,不同条件下包合物挥发油中的莪术醇的利用率是不同的。

反观试验3-2,虽然该试验条件下,挥发油的包合率和挥发油的利用率不如试验3-1,但是,其莪术醇利用率与试验3-1相比,相差无几;这反映出,在乙醚存在的条件下,可能会有助于莪术醇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针对有机溶剂的种类做了进一步调整,采用无水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溶液作为有机溶剂a的选择,其他的条件仍然按照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不变,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乙醇乙醚混合物对温郁金挥发油包合效率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采用无水乙醇和乙醚作为混合溶媒,与单独利用乙醚相比,确实能够提高挥发油的包合率和挥发油的利用率,并且,莪术醇的利用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当无水乙醇和乙醚的体积比为3:1的情况下,挥发油的包合率、利用率以及莪术醇的利用率最优。但是,在此条件下,仍没有达到单独使用无水乙醇所达到的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利用率。

实施例4、温郁金挥发油包合效率的优化

环糊精能够与挥发油形成包合物,是因为其能够形成类似空心圆台状的立体结构,内部以氧原子为主,具有疏水性,外部以羟基为主,具有亲水性。挥发油被包藏在环糊精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由上述试验可知,在羟乙基β-环糊精与温郁金挥发油形成包合物的过程中,有机溶媒的选择会影响温郁金挥发油的包合率、利用率以及莪术醇的利用率,有机溶媒的改变会导致在形成包合物时的体系发生改变。在乙醇和乙醚混合溶媒的存在下,能够显著的提高莪术醇的利用效率,但,此时挥发油的整体利用效率会有稍微的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此时的溶媒条件下,挥发油的用量、包含温度以及包含时间并没有达到最优。

本实施例中,针对实施例3中的条件作进一步优化,对温郁金挥发油与羟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温度b、搅拌时间做了进一步优化,其他条件不变,如下表所示,其中,有机溶媒采用体积比为3:1的无水乙醇和乙醚。

表3温郁金挥发油包合效率优化试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温郁金挥发油与羟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对于得到的包合物的效率影响较大,其中,在1:10的条件下,所得到的包合物的挥发油的包合率、利用率以及莪术醇的利用率优于其他的质量比。另外,在温郁金挥发油与羟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10的条件下,温度和搅拌时间同样会影响包合物的制备效率。综合而言,在40℃条件下,搅拌时间为80分钟得到的包合物效率最高;这与初始的条件相比,温度下降、时间延长了;这可能是因为,溶媒条件的改变,导致包括莪术醇在内的温郁金挥发油这一客体分子与羟乙基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能够形成包合物的这一物理过程发生改变。

另外,不同修饰的β-环糊精,如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由于其修饰方式的不同,也可能对包合物的制备带来不同的影响,我们在实施例4上述条件(温郁金挥发油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0,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80分钟,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上,对β-环糊精的种类作了进一步改进,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不同修饰的β-环糊精对温郁金挥发油包合效率的影响

如上表所示,在上述试验条件下,与羟乙基β-环糊精相比,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能够提高温郁金挥发油的包合率、利用率以及莪术醇的利用率;利用甲基β-环糊精制备得到的包合物的效果一般,不如利用羟乙基β-环糊精制备得到的包合物。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