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单元及其手足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8066发布日期:2020-02-04 12:0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外固定单元及其手足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外固定单元,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外固定单元的手足外固定器。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针对手部和足部的骨折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案常采用内置钢板固定,由于手部和足部的解剖结构细小,导致钢板内置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创伤面大,患者骨折愈合还需再次手术以取出钢板,显然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痛苦;对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用于治疗手部和足部的骨折外固定器,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治疗效果,如专利号为cn201510804458.7所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医用手足部骨膑骨骨折畸形矫正外固定器,其主要由t形钢针固定块、固定螺钉、方头螺钉、长方钢针固定块、直角钢针固定块、长连接件、凹形钢针固定块及多个骨针固定体等构成,其用于固定骨针的固定块需要通过骨针固定体方可与长连接件固定,导致整个外固定器体积较大,不利于外固定器固定后手部的活动,所需的零部件的数量也极多,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医生手术时的操作难度及复杂度。

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微小、轻便、牢固且能快速固定的外固定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固定器其结构复杂、成本高,医生手术时的操作难度及复杂度大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外固定单元,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外固定单元的手足外固定器,其可适用于手足部骨折固定、残指延长、短指延长、修复骨缺损、屈指畸形矫正及并指畸形矫正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固定单元,包括:

固定件,具有用于套设在连接件上的通孔,使固定件能够沿连接件轴向位移;

锁定机构,用于将固定件固定在连接件上;

至少一个垫圈,均滑动配置于固定件上;

及两个夹紧件,分别为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且分别设置在固定件的两端,所有垫圈均位于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之间,所述第一夹紧件和与其相邻的垫圈之间、相邻两个垫圈之间及第二夹紧件和与其相邻的垫圈之间均能够形成用于夹持骨针的夹持槽,所述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能够相对轴向位移,并可锁定在固定件上,以此同时将所有夹持槽中的骨针夹紧。

本方案中采用将垫圈及夹紧件全部集成在固定件上,并在固定件中开设通孔,以此和连接件形成可移动配合,实现外固定单元整体能够沿固定件进行轴向位置调节,并能够沿固定件的周向自由调节夹持槽中骨针的安装角度,通过自由增减垫圈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所需固定骨针的数量,能够同时固定较多数量的骨针,从而可组合出不同的骨针固定方案,灵活性强,配合弯曲的骨针,可形成类似鹰爪结构,实现具有牢固的把持力;且结构非常简单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大幅度的缩减手术时间;体积小,可降低术后外固定单元对手部活动的干扰;成本低,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槽的一侧具有用于定位骨针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的设置可提高夹持槽对骨针的固定效果,避免骨针发生径向偏移。

具体地,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呈v型或圆弧型。

进一步地,每个垫圈的一侧均开设有一所述定位槽;通过在每个垫圈上仅开设一个定位槽,可实现垫圈之间所形成的每个夹持槽中仅存在一个用于卡设骨针的定位槽,以便通过对应转动垫圈,实现每个骨针均可单独绕沿固定件进行周向角度调节,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及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件靠近垫圈的一侧也开设有一所述定位槽,通过整体转动固定件,可实现第一夹紧件所在的夹持槽中的骨针绕固定件进行周向角度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垫圈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槽口;槽口的设置可提供着力点,以便转动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外周面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夹紧件与固定件一体成型或螺纹连接在固定件上,所述第二夹紧件螺纹连接在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垫圈上均开设有内孔,所述内孔套设在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紧件靠近垫圈的一侧侧面配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套设在固定件上;由于垫圈上固定骨针的位置靠近其边缘,如第二夹紧件直接采用螺母,那么就会出现第二夹紧件与骨针接触面较小,因此通过垫片的设置,可确保第二夹紧件能够牢靠的将骨针夹紧。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与第二夹紧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和连接件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所述第一夹紧件、垫圈及第二夹紧件均位于两个限位螺母之间;通过松开固定件两端的限位螺母,可在连接件上调整外固定单元的周向位置,并在调节后,通过拧紧限位螺母,便可快速的将外固定单元固定在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件上沿径向螺纹连接有锁止螺丝,所述锁止螺丝的螺纹端端部用于抵接在连接件上;利用锁止螺丝的设置可提高外固定单元在连接件上的稳定性,防止外固定单元发生周向偏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足外固定器,包括连接件及至少一个外固定单元,所述外固定单元用上述的外固定单元,所述外固定单元配置在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采用螺杆。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外周面沿其轴线方向上开设有抵接平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外固定单元采用将垫圈及夹紧件全部集成在固定件上,并在固定件中开设通孔,以此和连接件形成可移动配合,实现外固定单元整体能够沿固定件进行轴向位置调节,并能够沿固定件的周向自由调节夹持槽中骨针的安装角度,通过自由增减垫圈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所需固定骨针的数量,能够同时固定较多数量的骨针,从而可组合出不同的骨针固定方案,灵活性强,配合弯曲的骨针,可形成类似鹰爪结构,实现具有牢固的把持力;且结构非常简单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大幅度的缩减手术时间;体积小,可降低术后外固定单元对手部活动的干扰;成本低,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固定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外固定单元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外固定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外固定单元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手足外固定器的三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手足外固定器使用时固定指骨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1、外固定单元,101、固定件,1011、通孔,102、垫圈,1021、槽口,1022、内孔,103、第一夹紧件,104、第二夹紧件,105、夹持槽,106、定位槽,107、垫片,108、锁止螺丝,109、限位螺母;

2、骨针;

3、连接件,301、抵接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外固定单元,包括:

固定件101,具有用于套设在连接件3上的通孔1011,使固定件101能够沿连接件3轴向位移;

锁定机构,用于将固定件101固定在连接件3上;

至少一个垫圈102,均滑动配置于固定件101上;

及两个夹紧件,分别为第一夹紧件103和第二夹紧件104,且分别设置在固定件101的两端,所有垫圈102均位于第一夹紧件103和第二夹紧件104之间,所述第一夹紧件103和与其相邻的垫圈102之间、相邻两个垫圈102之间及第二夹紧件104和与其相邻的垫圈102之间均能够形成用于夹持骨针2的夹持槽105,所述第一夹紧件103和第二夹紧件104能够相对轴向位移,并可锁定在固定件101上,以此同时将所有夹持槽105中的骨针2夹紧。

所述夹持槽105的一侧具有用于定位骨针2的定位槽106;通过定位槽106的设置可提高夹持槽105对骨针2的固定效果,避免骨针2发生径向偏移。

所述定位槽106的横截面呈v型或圆弧型。

每个垫圈102的一侧均开设有一所述定位槽106;通过在每个垫圈102上仅开设一个定位槽106,可实现垫圈102之间所形成的每个夹持槽105中仅存在一个用于卡设骨针2的定位槽106,以便通过对应转动垫圈102,实现每个骨针2均可单独绕沿固定件101进行周向角度调节,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及便捷性。

所述第一夹紧件103靠近垫圈102的一侧也开设有一所述定位槽106,通过整体转动固定件101,可实现第一夹紧件103所在的夹持槽105中的骨针2绕固定件101进行周向角度调节。

所述垫圈10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槽口1021;槽口1021的设置可提供着力点,以便转动垫圈102。

所述固定件101的外周面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夹紧件103与固定件101一体成型或螺纹连接在固定件101上,所述第二夹紧件104螺纹连接在固定件101上;也就是说,第一夹紧件103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件101上;也可以为第一夹紧件103与固定件101一体成型,实际上一体成型的第一夹紧件103与固定件101合在一起就是相对于螺栓结构;第二夹紧件104具体也可以采用螺母。

所述垫圈102上均开设有内孔1022,所述内孔1022套设在固定件101上。

所述第二夹紧件104靠近垫圈102的一侧侧面配置有垫片107,所述垫片107套设在固定件101上;由于垫圈102上固定骨针2的位置靠近其边缘,如第二夹紧件104直接采用螺母,那么就会出现第二夹紧件104与骨针2接触面较小,因此通过垫片107的设置,可确保第二夹紧件104能够牢靠的将骨针2夹紧。

本实施例中,垫片107与第二夹紧件104之间即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也可以各自单独配置。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和连接件3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109,所述第一夹紧件103、垫圈102及第二夹紧件104均位于两个限位螺母109之间;通过松开固定件101两端的限位螺母109,可在连接件3上调整外固定单元1的周向位置,并在调节后,通过拧紧限位螺母109,便可快速的将外固定单元1固定在连接件3上。

所述第一夹紧件103上沿径向螺纹连接有锁止螺丝108,所述锁止螺丝108的螺纹端端部用于抵接在连接件3上;利用锁止螺丝108的设置可提高外固定单元1在连接件3上的稳定性,防止外固定单元1发生周向偏转。

本实施例中采用将垫圈102及夹紧件全部集成在固定件101上,并在固定件101中开设通孔1011,以此和连接件3形成可移动配合,实现外固定单元1整体能够沿固定件101进进行轴向位置调节,并能够沿固定件101的周向自由调节夹持槽105中骨针2的安装角度,通过自由增减垫圈10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所需固定骨针2的数量,能够同时固定较多数量的骨针2,从而可组合出不同的骨针2固定方案,灵活性强,配合弯曲的骨针2,可形成类似鹰爪结构,实现具有牢固的把持力;且结构非常简单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大幅度的缩减手术时间;体积小,可降低术后外固定单元1对手部活动的干扰;成本低,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实施例2

如图5和6所示,一种手足外固定器,包括连接件3及至少一个外固定单元1,所述外固定单元1采用上述的实施例1中的外固定单元1,所述外固定单元1配置在连接件3上;本实施例中具体可在连接件3上采用两个外固定单元1。

所述连接件3采用螺杆。

所述螺杆的外周面沿其轴线方向上开设有抵接平面301,以便和锁止螺丝108的螺纹端端部形成配合,使锁止螺丝108在拧紧时其螺纹端端部能够抵在螺杆的抵接平面301上,从而提高外固定单元1在连接件3上的稳定性,避免固定后外固定单元1发生偏转,也可避免在限位螺母109松开时,外固定单元1相对连接件3发生周向偏转,使外固定单元1只存在沿连接件3轴向方向上移动的自由度。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拧动限位螺母109,可调节连接件3上两个外固定单元1的位置,以便医生选择骨针2对指骨的具体固定方案,并在骨针2固定后,锁紧第二夹紧件104,使夹持槽105将其内的骨针2夹紧,且骨针2卡在与其对应的定位槽106中;并在外固定单元1上的骨针2固定后,还可通过拧动限位螺母109,实现两个外固定单元1相互远离或靠拢,以便两个外固定单元1能够对指骨形成一定的拉力或压紧力。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