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0035发布日期:2020-04-17 22:2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功能关系人们日常行走与站立,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腿部功能出现异常,脑卒中病人更是出现脚内翻或外翻、足下垂等畸形。目前,市场上的腿部拉筋装置只能通过调节斜板的某一角度,实现腿部拉筋的需要,如通过调整下横杆在卡槽中的位置,调节垫板的倾斜位置,而且垫板的倾斜角度只有数档可调,不能实现垫板斜度的无极调节,或者通过电机驱动来调节斜板的倾斜角度,实现踏板倾斜角度的调整,但无法实现足部背屈和跖屈运动,使用中无法监测用户的运动数据。因此,设计一种符合足部运动状态,且能够拉伸腿部肌肉的运动装置,且能实时检测用户训练数据的踝足训练装置成为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训练装置无法分别针对足尖部或者足跟部进行训练,训练效果不佳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包括:

训练板,具有足尖部以及与所述足尖部相对应的足跟部;

底座,具有相对于足尖部的第一部,以及相对于足跟部的第二部,所述训练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第一转动机构,由所述足尖部与所述第一部转动连接形成;

第二转动机构,由所述足跟部与所述第二部转动连接形成;

其中,当仅有第一转动机构或第二转动机构形成时,对应的转动机构工作,当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均形成时,均不工作。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

底板;以及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可选地,所述训练板和所述底座间设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限位板,与所述训练板连接;

限位槽,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限位槽为两个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为回转中心的弧形槽。

限位销,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插入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训练装置包括:

两对滚轮,安装在所述训练板或所述底座上;

两对卡槽,设置在所述底座或所述训练板上并与所述滚轮相适应,用于与所述滚轮配合形成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训练板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增阻机构,所述增阻机构一端与所述训练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称重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训练板上设有倾角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训练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落挡板。

可选地,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一扶手。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训练装置,利用将训练板的足尖部与第一部和足跟部与第二部转动连接形成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并且当足尖部与第一部转动连接,足跟部与第二部未转动连接时,第一转动机构工作;当足跟部与第二部转动连接,足尖部与第一部未转动连接时,第二转动机构工作;当足尖部与所述第一部转动连接,所述足跟部也与第二部转动连接时,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均不工作。以此实现训练板在足尖部或足跟部上下摆动,带动患者足部进行背屈和跖屈动作,有针对性的对人体的足尖或者足跟进行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缓解静脉曲张,显著提高训练效果。同时,当人体重心位于足尖部和足跟部之间时,训练板处于平衡状态,从而提升了装置的安全性。由于训练板的转动轴位于足尖部和足跟部,训练板在达到相同倾斜角度下,较转动轴位于足中部的装置高度更低,使用者上下训练板更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训练装置结构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训练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训练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至少包括:底座1、训练板2、第一转动机构3、第二转动机构4,其中训练板2设置在底座1上,同时训练板2具有足尖部211以及与足尖部211相对应的足跟部212,底座1具有相对于足尖部211的第一部111,以及相对于足跟部212的第二部112,第一转动机构3由足尖部211与第一部111转动连接形成,第二转动机构4,由足跟部212与第二部112转动连接形成。在本发明中,训练板2在脚的足尖部211和足跟部212分别与底座1形成第一转动机构3,以及第二转动机构4,可以实现当人体重心位于不同的部位,例如位于足尖部211或足跟部212时,第一转动机构3或第二转动机构4工作,当人体重心同时位于足尖部211和足跟部212的时候,第一转动机构3和第二转动机构4均不工作,有效的实现在人体无需来回转动身体变换姿态的情况下,对人体的足跟部212或者足尖部211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实现良好的训练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为了实现第一转动机构3和第二转动机构4的转动连接,以及为了对第一转动机构3以及第二转动机构4的转动角度进行一定的限制,提升器械的安全性能。底座1或训练板2上设有两对滚轮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对滚轮5设置在训练板2上,具体地,两对滚轮5分别位于训练板2的足尖部211和足跟部212,底座1上设有与对应滚轮5在例如大小、形状上相配合的两对卡槽6,具体地,两对卡槽6分别设置在例如底座1的第一部111和第二部112上,卡槽6例如为向上开放的槽结构,通过滚轮5与对应卡槽6的配合,训练板2与底座1间可形成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机构3和第二转动机构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卡槽6形成于支撑架114上,从而便于滚轮5和卡槽6的契合。此外,于训练板2在脚的足跟部212和足尖部211分别可以与底座1形成第一转动机构3和第二转动机构4,并且两对滚轮5分别安装在足尖部211和足跟部212上,也即是说每对滚轮5位足尖部211以及足跟部212与第一部111以及第二部112转动连接形成的第一转动机构3与第二转动机构4的回转轴上,如此便可实现当人体重心在足尖时,足尖部211的滚轮5与卡槽6相契合,足尖部211的第一转动机构3工作,训练板的足跟部212与第二部112分离,足跟部212的第二转动机构4不存在;当人体重心在足跟部212时,足跟部的滚轮5与卡槽6相契合形成转动连接,足跟部212与第二部112转动连接,形成的第二转动机构4工作,训练板2的足尖部211与底座1此时未通过滚轮5和卡槽6实现转动连接,足尖部211的第一转动机构3不工作;当人体重心在足尖部211与足跟部212的中间部位时,足尖部211与足跟部212的滚轮5均与卡槽6相契合形成转动连接,足尖部211与足跟部212的第一转动机构3与第二转动机构4均存在,但两个转动机构均不能转动。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一转动机构3与安装在足尖部111上的一对滚轮5共轴,通过滚轮5与第一转动机构3的共轴安装,从而使得滚轮5的动作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机构3的转动。当第一转动机构3上的滚轮5嵌入相对对应的卡槽6的时候,由于第一转动机构3与滚轮5共轴,滚轮5仍旧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机构3在卡槽6里转动,训练板2可以做有角度的上下运动。同时,第二转动机构4与安装在足跟部112上的一堆滚轮5也共轴安装,如此可实现两个转动机构均可与滚轮5共同动作,从而有针对性分分别锻炼足尖部111或者足跟部1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为了使得底座1与训练板2形成转动机构3,同时提升该训练装置的稳固性。底座1包括一底板113与设置在底板113上的支撑架114,其中,训练板2与支撑架114形成第一转动机构3与第二转动机构4。支撑架114可以为训练板2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使得训练板2与底座1之间的稳定性更强,进一步地提升器材的安全性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114的形状不受限制,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部111、第二部112、滚轮5或卡槽6均可形成在支撑架114上,以更便捷的形成第一转动机构3与第二转动机构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114例如为两个长方形的挡板分别设置在底座111的左右两侧并与训练板2形成第一转动机构3与第二转动机构4,长方形结构的支撑架114便于足尖部211和足跟部212同时在支撑架114上形成两个转动机构,同时长方形结构的支撑架114还可以保证在足尖部211和足跟部212同时受力的情况下,使得训练板2保持水平稳固,提升安全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114与训练板2的任何一个位置形成的转动机构3都是被包括在本申请中的。例如,可选择训练板2的中间部分选取两对称点与支撑架114分别形成第一转动机构3以及第二转动机构4,从而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站在训练板2上时,更好地保持平衡,方便使用者使用。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训练板2靠前或者靠后的位置上与支撑架114形成第一转动机构3和第二转动机构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训练板2和支撑架114是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训练板2上可设置多个接口供支撑架114接入以形成转动轴的转动机构。以此可以实现根据训练效果的需求可对支撑架114与训练板2的安装位置也即第一转动机构3与第二转动机构4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拓宽了器械的适用范围,提升了器械的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为了提供运动的训练阻力,从而达到锻炼腿部肌肉力量的目的,在训练板2和底座1间设有至少一个增阻机构7,增阻机构7包括但不限于阻尼器,弹簧。增阻机构7的一端与训练板2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增阻机构7例如阻尼器,两组阻尼器增设在训练板2与底座1之间,具体地,阻尼器一端与训练板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且所有铰接转动轴相互平行。通过在训练板2与底座1之间增设为阻尼器的增阻机构7,可有效提供运动的阻力,并且耗减运动能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为了测量训练装置上用户的重量,于底座1上设有称重传感器8。称重传感器8可设置在例如底座1的底板113与地面接触的底面的四个角上,不仅可以进行称重帮助使用者持续了解身体体重情况,同时可保证器械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称重传感器8还可连接报警器例如蜂鸣报警器,训练板2事先会进行可承载重量上限的预设,一旦放置在训练板2上的总重量大于上限值,通过称重传感器8测得重量后,可激发连接的报警器进行警报,以起到良好的警醒作用,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于训练板2上设有倾角传感器9。通过设置倾角传感器9可实时监测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训练板2的转动角度以及使用者的运动姿态,在训练时可以帮助训练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训练状态,辅助训练者根据需要进行训练姿态的调整,极大的提升了训练效果和训练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称重传感器8以及倾角传感器9测得的相应数据当然可以经由无线通讯或者有线通讯的方式传输到外界设备例如计算机中,以便于使用者知晓训练时的相应数据,更可以便于在例如进行康复训练时,训练师可以及时储备使用者不同阶段的训练情况,以辅助制定更完善的训练计划。当然地,该训练装置上还可设置相应的显示设备以显示称重传感器8以及倾角传感器9所测得的数据,以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自己可以实时观看体重以及倾角等数据,从而根据自己的使用和训练需求进行训练姿态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在使用时足部出现下滑现象,于训练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滑落挡板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个防滑落挡板10分别安装在训练板2前部和后部。通过设置防滑落挡板10可有效防止使用者在进行足部训练的时候从训练板2上滑落,极大的提升了训练装置的安全性,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3,该训练装置,还包括一固定连接至底座1的扶手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操作者在训练过程中抓扶装置,更好的进行踩踏训练,同时保障使用时的安全性,底座1固定连接一扶手11,扶手11可安装在例如底座1前端的上方位置,不仅不影响训练装置的使用,同时还可为使用者提供抓扶效果,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使用该训练装置进行训练。上述的训练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面向扶手11,握紧扶手11,双脚站在训练板2上,通过在足尖部211或足跟部212施力,使得训练板2绕足尖部211或足跟部212的第一转动机构3或第二转动机构4转动,实现训练板的前仰与后翻,带动患者足部进行背屈和跖屈动作,从而起到踝足和足部锻炼的效果,能有效改善足部畸形,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而在训练者同时在足尖部211和足跟部212施力时,第一转动机构3与第二转动机构4由于均存在而相互限制,均无法工作,实现训练板1的稳固放置,便于使用者上下训练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底座1与训练板2之间设有例如两个限位机构12,用于限制第一转动机构3与第二转动机构4的转动,两个限位机构12可安装在底座1的例如左右两个以限制第一转动机构3和第二转动机构4的转动角度。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限位机构12包括限位板121、限位槽122以及限位销123,限位板121与底板113和训练板2固定连接,限位槽122形成在限位板121上,限位销123与底座1例如支撑架114固定连接,并且插入限位槽122中,其中该限位槽122是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为回转中心的弧形槽。由于限位槽122是两个弧形槽组成的类似“人”字结构的槽,并且两边的弧线均与滚轮5具有相同的回转中心,以第一转动机构3的转动为例,由于限位销123插入限位槽122中,因此第一转动机构3的转动角度受到限位槽122和限位销123的限制,但是由于限位槽122与第一转动机构3的回转中心一致,使得第一转动机构3在转动时,限位槽122不会阻碍第一转动机构3的转动,如此便可实现既不影响第一转动机构3的转动,又可限制其转动角度。限位机构12对第二转动机构4的转动角度的限制也如第一转动机构3,在此不再赘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当限位槽122形成于支撑架,限位销123与限位板固定连接,并且插入限位槽122中,此时限位机构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训练装置,无需使用者在训练装置上变换身姿,便可有效带动并针对使用者的足尖部或者足跟部进行进行背屈或跖屈运动,实现足部锻炼的效果。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