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监测仪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1312发布日期:2021-06-18 20:0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监测仪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安全监测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检测仪及系统。



背景技术:

输液是我国医疗机构椎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据统计2017年我国输液达108亿瓶(袋),国内外调查均显示90%以上住院患者需要接受静脉给药,根据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编撰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显示: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静脉注射给药占61%,占比升高1.3%,静脉给药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而且输液过程中的各种不良事件产生的预后与输液的滴注量成正比,所以输液安全也是日常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患比严重失调,目前我国输液安全普遍主要依赖患者家属监督,因家属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在相关体征改变的初期及时发现,所以遇到输液问题时不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轻者增添患者痛苦,重则危机生命,但是出现任何问题都极易带来医患矛盾。

输液常见问题有:1、穿刺点渗出(外渗),2、输液反应。

一、渗出(外渗)监测:静脉输液渗出与外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渗出和外渗都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外渗的后果严重于渗出,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注射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的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根据2009年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nursessoclety.ln9)的渗出分级标准: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到6英寸之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件有疼痛;

3级:皮肝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自径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副,有渗出,皮肤变色,有醉伤,肿底,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的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液体渗出;

在渗出标准量表中外渗属于第4级,不论渗出还是外渗发生后必须立即停止输液,并马上采取干预措施同时通知医生。

渗出与外渗对人体不良后果与药物进入人体的血管周围组织的量成正比,特别是外渗,其进入量越大,治疗越困难,后果越严重,所以渗出与外渗都需要尽早发现,及时中止输液,渗出(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家属看护、护士巡视未到位;2)儿童多为哭闹,不能清楚及时表达,老人痛感低,皮肤松弛,甚至有些青壮年患者看手机、玩游戏,使得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渗出及外渗。而且在目前市场上尚未有针对输液渗出的仪器设备。包括带有阻塞感知功能的注射泵因输液时输液管折叠、弯曲等情况干扰不能准确报警穿刺点药液渗出情况。特别是ct造影检查时,患者通常在扫描时通过高压注射泵注射90-100ml照影剂,流速达到5-10ml/s,造影检查患者多为重病患者,血管条件差,极易发生造影剂渗出,同时检查时没有医护人员在场,发生渗出后不能及时发现,皮下渗出的造影剂量极大达到数十毫升,穿刺部位明显肿胀,需三到四天才能吸收,并且需重新购买造影剂,一瓶造影剂需数百元,为患者身体和经济带来负担。目前我国现用的高压注射泵只有防阻塞功能,只有少数进口注射泵带有防渗出功能,但其价格及其高昂。

二、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1)发热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死菌、游离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而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发冷、发热,轻者38℃左右严重时寒颤,高热达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2)血清样反应:通常于用药7~l0d(速发型l~48h)内发生。其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蛋白尿、血流加速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和喉头水肿,如不及时抢救亦可致命。(3)血管迷走性晕厥:即俗称的“晕针”。主要因为病员情绪紧张焦虑,静脉穿刺的刺激,体位不适(如坐位)等而致外周血管阻力突然而急骤降低,周围血管扩张而不伴随心脏搏血量的增加,脑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晕厥。主要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失丧识、血压下降、脉搏常缓慢。(4)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心率变化、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和昏迷等。通常在注药后数秒钟发生,亦有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后或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发生。(5)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问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6)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由于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所致,主要表现为心率改变、呼吸困难、气急、胸闷、咳嗽、泡沫痰、两肺出现湿罗音等。在所有的输液反应中除了血管迷走性晕厥外,其他首要治疗措施就是停止输液。

静脉输液的患者多为患病较为严重的患者,在静脉注射的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常依赖家属看护为主,有问题才会呼叫护士,但是家属不是医疗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不良反应早期症状常的体温和心率变化发生变化时,容易被患者或家属忽略,特别本身就是发热及心率异常患者,更容易和其本身病情混淆,不能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并中止输液,极易引发严重后果。

还有,在临床中经贵要静脉行中央静脉置管、长期卧床等易形成血栓及四肢骨折有血管损伤或内外固定术后血运受限患者的患肢末端皮温,为了预防因供血不足引起的组织损伤,医务工作站实时关注,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人工监测容易出现疏忽。再有,目前市面上体温计多为单次测量,需人为动作,常已经发热才去测量,无法较长间实时监测患者体温。最后,据人民卫生出版设的第九版《外科学》中外科感染的感染诊断:外科感染的典型临床变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发热可基本确诊。同时根据外科感染的治疗表明局部炎症病灶的手术处理是治疗外科感染的关键,又因为术后患者伤口有敷料和包扎,不能及时较早发现感染的发生,因此,需要对外伤及手术患者的伤口区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的病情,及时治疗,避免继发性全身性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检测仪及系统。本发明能够对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中止、早治疗,避免或减轻不良事件带来的对输液患者身体损伤,减轻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身体、心理负担,最大程度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盖合在检测仪本体上方的透明盖板以及外置集成传感器;

检测仪本体的操作表面设有显示屏、电控阀门和用于放置输液管的输液管槽,显示屏位于检测仪本体的操作表面偏左侧,电控阀门位于的显示屏右侧,电控阀门下方的夹口与输液管槽走行区垂直相交,仪器断电或电控阀门键关闭时电控阀门恢复打开状态;输液管槽槽向方向横向贯穿检测仪本体的操作表面,其右端部内设有一个输液管温度监测传感器;

检测仪本体的操作表面左侧端部从上而下依次设有充电及数据接口和无线模块,无线模块位于输液管槽上方,检测仪本体的操作表面右侧端部从上而下依次设有传感器插孔、心率监测插口和报警器,传感器插孔、心率监测插口和报警器靠近显示屏的右侧,

所述外置集成传感器包括渗出监测探头、实时体温监测探头、多点皮温监测探头、心率检测探头以及渗出-体温检测探头。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管温度监测传感器包括一个输液管温度传感器探头。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上方横向依次设有渗出监测模式键、体温监测模式键和多点皮温监测模式键,显示屏下方横向依次设有电源键,心率监测键和电控阀门键。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模块采用无线双向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渗出监测探头采用双温度传感器探头设置,且整体用不同于其他监测功能的颜色以示区分,包括渗出监测插头、以及两个分别与渗出监测插头电连接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探头非接触面标注1、2数字以示区分。

进一步的,所述实时体温监测探头采用单温度传感器设置,且整体用不同于其他监测功能的颜色以示区分,包括实时体温监测插头以及与实时体温监测插头电连接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多点皮温监测探头采用三温度传感器探头设置,且整体用不同于其他监测功能的颜色以示区分,包括多点皮温监测插头以及与多点皮温监测插头电连接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探头非接触面标注1、2、3数字以示区分。

进一步的,所述心率检测探头采用双电极传感器设置,且整体用不同于其他监测功能的颜色以示区分,包括心率检测插头以及与心率检测插头电连接的电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渗出-体温检测探头包括渗出-体温检测插头、两个渗出监测传感器和一个体温传感器,两个渗出监测传感器与渗出-体温检测插头分别通过两根短线束相连,一个体温传感器与渗出-体温检测插头通过一根长线束相连;渗出-体温检测插头采用蓝绿相间环绕,两根短线束及渗出监测传感器与渗出监测探头同色,一根长线束及体温传感器与实时体温监测同色。

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检测系统,包括:

多个检测探头,用于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依次通过信号调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将第一信号发送至主控单元;

主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且进行与该第一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应的操作,同时将包含患者的生物信息的第二信号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监控终端;

监控终端,用于同时管理多个渗出监控节点,实时数据管理和报警提示;以及

电力控制模块,包括充电管理单元,与充电管理单元电连接的锂电池,分别锂电池电连接的与升压电路1和升压电路2,所述升压电路1的输出端与主控单元电连接,以提供电力;所述升压电路2的输出端与通信单元、信号调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电连接,以提供电力,所述升压电路2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并由其控制通断,以实现外围电路的节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涉及的仪器特点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灵活性强,灵敏度高、反应迅速、针对性强;且在不改变原有的静脉输液方式,便于仪器普及。

2.改变输液过程监护主体,由原有的人工看护为主体的看护方式改变为人工智能全程不间断看护为主体,在输液过程中对渗出(外渗)、输液不良反应的穿刺点周围皮温、体温、心率实行全程不间断监测,并且与输液管路控制模块关联,当仪器监测到相关异常事件发生时,中止输液、仪器本身及护士站远程管理系统发出声、光警告。

3.监测目的所需的传感器可灵活搭配,可通过:1)单头温度传感器探头的体温监测,2)双头温度传感器探头的渗出监测,3)三头温度传感器探头的渗出(外渗)+体温监测、4)双电极传感器探头的心率监测。仪器本体为双插孔,所以有七种搭配模式(1、2、3、4、1+4、2+4、3+4),护士可根据所用药品特性自选监测目的。

4.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本发明现有功能特点,减少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结合护理工作内容的日常所需,通过数据化处理,增添了多点皮温监测,实时体温监测,实时心率监测,为护理工作及患者带来更多的便捷,通过便携的体温及心率的基本生命体征时实时监测,提高了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状态,减少事故发生,为患者及医院带来切实的利益。

1)多点皮温监测:通过人体某一区域的多点皮温监测的数据处理,形成该区域的温度场,反应该区域的皮温波动,如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行经皮血管穿刺体内置管溶栓治疗时,可在患肢末端肢体放置多个皮温监测探头,反应患肢末端区域的皮温变化,从而监测溶栓治疗效果,提供疗效参考,当栓子变小或消失后血管再通时,患肢末端皮温呈上升恢复趋势。又如外科术后患者在切口周围放置多个皮温监测探头后,反应术后切口区域的温度,便于人工控制便于切口恢复的适宜温度,也可监测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当感染发生早期时,皮温波动呈上升趋势,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尽早治疗处理,防止感染加重。

2)实时体温监测:体温反应人体状况的基本生命体征之一,是住院患者每天必做的检查项目,目前常用的体温计多为单次测量,只有患者体温上升后,且上升值较大时才会发觉,在临床工作多年遇到无数例易发生热性惊厥的小儿,因家长工作忙由老人照看或自身因素,导致小儿体温升高到引发抽搐时,才发觉小孩高热,本发明能实时监测患者体温,并根据患者体温的变化改变测量频率,并实时呈现于护士站。

3)实时心率监测:近年来发生过数起住院患者发生心跳骤停,有的患者能及时发现,治疗后无碍,有的患者未能及时发现,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脑缺氧后遗症或死亡。特别是心内科的住院患者更是高发人群,护士工作量大,不能顾及每位患者,而该设备体积小、便携,比腕式和臂式心率监测更精准,也更贴合临床需求,通过监测心脏去极化时电位改变从而测量心率,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电位传感器探头为可拆卸式,患者胸壁固定端为一次性专用固定胶带,极大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院的医疗成本。在心率发生异常时,仪器自身及远程向护士站及时发出声、光报警,能让患者的心脏的基本状态时刻放在医护人员的面前,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置集成传感器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单个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专用固定胶带与磁性材料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专用固定胶带与磁性材料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的输液患者安全监测流程。

图中,1-检测仪本体,2-电控阀门,3-输液管温度监测传感器,4-无线模块,5-显示屏,6-报警器,7-透明盖板,8-固定带,9-输液管槽,10-充电及数据接口,11-渗出监测模式键,12-体温监测模式键,13-多点皮温监测模式键,14-电源键,15-心率监测键,16-电控阀门键,17-多温度传感器集成插孔,18-心率监测插口;

19-渗出监测插头,20、21、23、25、26、27-高精度温度传感器,22-实时体温监测插头,24-多点皮温监测插头,28-心率检测插头,29、30-电位传感器,

31-单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2(a)-慢速输液双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2(b)-快速输液双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3-心率传感器固定胶带,34-探头,35-磁性材料,36-线束,37-渗出-体温检测插头,38、39-渗出监测传感器,40-体温监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检测仪,如图1所示,包括检测仪本体1、盖合在检测仪本体1上方的透明盖板7以及外置集成传感器;检测仪本体1一侧边与透明盖板7的一侧边通过一根固定带8连接,检测仪本体1对应一侧边同时设有另一根固定带8,使得透明盖板7盖住检测仪本体1与透明盖板7的另一侧边连接,从而防止患者误触检测仪本体1的操作表面装置;

检测仪本体1的操作表面设有显示屏5、电控阀门2和用于放置输液管的输液管槽9,显示屏5位于检测仪本体1的操作表面偏左侧,显示屏5上方横向依次设有渗出监测模式键11、体温监测模式键12和多点皮温监测模式键13,显示屏5下方横向依次设有电源键14,心率监测键15和电控阀门键16;电控阀门2位于的显示屏5右侧,电控阀门2下方的夹口与输液管槽9走行区垂直相交,仪器断电或电控阀门键16关闭时电控阀门2恢复打开状态;输液管槽9槽向方向横向贯穿检测仪本体1的操作表面,其右端部内设有一个输液管温度监测传感器3;显示屏5用于显示所监测的温度数据,电池信息,电控阀状态,测量频率监测点温度正常状态时背景呈绿色,异常时根据温度范围呈黄色或红色;

检测仪本体1的操作表面左侧端部从上而下依次设有充电及数据接口10和无线模块4,无线模块4位于输液管槽9上方,检测仪本体1的操作表面右侧端部从上而下依次设有传感器插孔17、心率监测插口18和报警器6,传感器插孔17心率监测插口18和报警器6靠近显示屏5的右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置集成传感器包括渗出监测探头、实时体温监测探头、多点皮温监测探头、心率检测探头以及渗出-体温检测探头,

如图2(a)所示,渗出监测探头采用双温度传感器设置,且整体用绿色(或不同于图2b、c、d的传感器颜色)以示区分,包括渗出监测插头19、以及两个分别与渗出监测插头19电连接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20、21),传感器探头非接触面标注1、2数字以示区分,

如图2(b)所示,实时体温监测探头采用单温度传感器设置,且整体用蓝色(或不同于图2a、c、d的传感器颜色)以示区分,包括实时体温监测插头22以及与实时体温监测插头22电连接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23,

如图2(c)所示,多点皮温监测探头采用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且整体用黄色(或不同于图2a、b、d的传感器颜色)以示区分,包括多点皮温监测插头24以及与多点皮温监测插头24电连接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25、26、27),传感器探头非接触面标注1、2、3数字以示区分,

如图2(d)所示,心率检测探头采用双电极传感器设置,且整体用红色(或不同于图2a、b、c的传感器颜色)以示区分,包括心率检测插头28以及与心率检测插头28电连接的电位传感器(29、30),

如图2(e)所示,渗出-体温检测探头包括渗出-体温检测插头37、两个渗出监测传感器(38、39)和一个体温传感器40,两个渗出监测传感器与渗出-体温检测插头分别通过两根短线束相连,一个体温传感器与渗出-体温检测插头通过一根长线束相连;渗出-体温检测插头采用蓝绿相间环绕,两根短线束及渗出监测传感器与渗出监测探头同色,一根长线束及体温传感器与实时体温监测同色。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用于直接测量与收集相关数据的单个传感器,包括封装的探头34和磁性材料35,探头34为近似扁平状,形状可多样,磁性材料35包裹住探头34侧面,探头34的探测面凸出于磁性材料35包裹面,并与插头的连接线束36相连,同时磁性材料通过磁力作用与专用固定胶带的探测孔周的材料通过磁力作用吸合,且贴合。具体的,渗出监测、体温监测中,高精度温度传感器(20、21、23)采用pt100型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其精确度为±0.1℃;多点皮温监测的传感器(25、26、27)探头的精确度为±0.1℃,心率监测的传感器探头(29、30)为高灵敏度电极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专用固定胶带分为单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1、慢速输液双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2(a)、快速输液双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2(b)以及心率传感器固定胶带33,专用固定胶带的本体为带有合适孔径的透气医用胶带,其贴合在磁性材料或超薄铁片表面,与多个磁性材料贴合时,软磁材料两两之间的专用固定胶带设有吸水棉,防止穿刺点少量漏液时,液体流经传感器探头下方,引起误判。具体的,与单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1、慢速输液双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2(a)、快速输液双温度传感器探头固定胶带32(b)贴合的软磁材料,其中心孔为采用薄膜材料,避免传感器头部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与心率传感器固定胶带33贴合的两个环形软磁材料,其中心孔为柔性超导电薄膜材料。

一种多功能医用输液相关渗出、心率及体温检测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

多个检测探头,用于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依次通过信号调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将第一信号发送至主控单元;

主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且进行与该第一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应的操作,如输液截止、控制信号采集单元的工作状态以及控制升压电路2的通断,同时将包含患者的生物信息的第二信号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监控终端;

监控终端,用于同时管理多个渗出监控节点,实时数据管理和报警提示;以及

电力控制模块,包括充电管理单元,与充电管理单元电连接的锂电池,分别锂电池电连接的与升压电路1和升压电路2,所述升压电路1的输出端与主控单元电连接,以提供电力;所述升压电路2的输出端与通信单元、信号调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电连接,以提供电力,所述升压电路2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并由其控制通断,以实现外围电路的节能。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使用流程:

输液安全监测流程:

一、前置及处理后流程:在护士站的管理系统上根据设备编号输入患者信息(姓名、年龄、病区、床号等基本信息),将本仪器通过固定带8固定于患者身体,如手背浅静脉输液或造影,仪器固定于腕部或前臂,启动电源键14,将输液管置入输液管槽9(非输液患者的实时体温、实时心率、多点皮温监测无需此步骤),仪器完成自检,闭合盖板。当输液异常事件发生处理时,关闭电控阀门键16或关闭仪器电源,阀体断电后阀门自动复位。

二、输液患者的相关监测:

1.渗出监测:护士站可根据患者不同的流速设置监测频率,普通静脉输液可数秒监测一次,快速注射或高压注射(如高压造影剂注射)可一秒数次监测:

普通静脉输输液:完成前置流程后,护士穿刺成功后用专用胶带固定穿刺针,穿刺点位于吸水棉下方,将渗出监测插头19插入温度传感器集成插口17,温度传感器探头(20、21)与渗出监测专用胶带32(a)通过磁性材料贴合,根据实际需求上方可另用胶带加固。启动渗出监测模式键11及电控阀门16,闭合盖板7,护士站可远程设置测量频率和电控阀门2的渗出时延时闭合时间,并实时远程显示各位患者的穿刺点皮温监测数据。当穿刺点周围皮温短时快速下降后监测点温度逐渐回升且接近原皮温,表示发生一过性渗出,护士站发出警报、提示异常数据和患者位置信息但不中止输液,当穿刺点周围皮温快速持续下降且趋向于输液管温度,电控阀门2闭合中止输液并报警,同时护士站发出警报、提示异常数据和患者位置信息。

快速或高压静脉注射:完成前置流程后,护士穿刺成功后用专用胶带固定穿刺针,穿刺点位于吸水棉下方,将渗出监测插头19插入温度传感器集成插口17,温度传感器探头(20、21)与渗出监测专用胶带32(b)通过磁性材料贴合,根据实际需求上方可另用胶带加固。启动渗出监测模式键11及电控阀门16,闭合盖板7,护士站可远程设置测量频率和电控阀门2的渗出时延时闭合时间,并实时远程显示各位患者的穿刺点皮温监测数据。穿刺点周围皮温监测点32(b1)快速持续下降时,系统(仪器本体及工作站)发出警示警报,但不终止注射药液,当渗出继续时,下降的皮温范围继续扩大至监测点32(b2)时,电控阀门2闭合中止输液并向监测终端报警。

2.输液过程中的体温监测:当体温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值,但未达到报警值,体温传感器能自行增加测量频率,体温波动异常且中止输液后,体温传感器继续监测工作:

完成前置流程,将实时体温监测插头19插入温度传感器集成插口17,将单温度传感器固定胶带31贴于腋窝腋动脉处,根据需求上方可另用胶带加固,放置温度传感器23,在设备上选者实时体温监测键22及电控阀门键16,开始监测体温变化。护士站可远程设置各传感器的测量频率及电控阀门在体温波动异常时闭合条件,当体温波动超出设定的正常范围值时,电控阀门2闭合,中止输液,同时护士站发出警报,提示异常数据和患者位置信息;

在静脉输液实时体温监测时,当原本正常体温的患者在输液时体温短时明显波动或发热患者在原有体温基础上体温急剧升高,则视为发生热源性反应,中止输液并报警。护士站可设定该体温传感器的报警数值,或在原有体温基础上升高差值报警,或按不同时间设置不同的测量频率,例如患者输液时前二十分钟五秒测量一次,二十分钟以后十分钟到30分钟测量一次。发热患者护士站可根据情况自行设置。

3.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心率监测:心率监测采用通过监测心脏去极化时电位改变,从而测量心率。本发明不但可以监测输液反应时心率变化,也可用于心脏节律异常患者,通过静脉输液调节心脏节律药物,当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时,电控阀门闭合,中止输液,并向护士站报警告知。例如室上速患者心率180+,静脉滴注心律平,护士站设定相关数值,当患者心率减慢达到设定数值时,电控阀门闭合,中止输液,同时护士站发出相关信息;

完成前置流程,将心率检测插头28插入心率监测插孔18,贴心率监测胶带33于胸骨柄正下方胸壁处(可根据实际操作酌情调整),放置电极传感器于固定胶带磁性圈内,启动心率监测键15及电控阀门键16,当输液时患者心率变化超出或达到设定范围时,电控阀门闭合,中止输液,同时护士站发出警报,提示异常数据和患者位置信息。

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监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监测相搭配,在使用多种监测功能搭配时,当所监测的任意一数值超出所设定的安全范围时,电控阀门关闭,中止输液,同时仪器与护士站发出声、光警报,提示异常数据及患者信息。

渗出监测+体温监测,使用图2所示的多头传感器,在原有两种流程基础上,需启动渗出监测键11、体温监测键12、电控阀门键16;

渗出监测+心率监测,在原有两种流程基础上,需启动渗出监测键11、心率监测键15、电控阀门键16;

体温监测+心率监测,在原有两种流程基础上,需启动体温监测键12、心率监测键15、电控阀门键16;

渗出监测+体温监测+心率监测,在原有三种流程基础上,需启动渗出监测键11、体温监测键12、心率监测键15、电控阀门键16。

本发明延伸功能:

1.持续体温监测:将单点监测胶带31固定于腋窝腋动脉处或其他体表体温监测点,放置温度传感器23,监测体温变化,根据需求上方可另用胶带加固。启动持续体温监测,并实时显示及实时向护士站发送体温数据,并可在护士站显示屏显示,护士站可设定该体温传感器的报警数值,或在原有体温基础进行变化差值报警,同时可按不同病情及热型(发热时体温波动曲线)设置不同的测量频率,本发明可通过自身的休眠和定时唤醒实现主控节能,当被监测人体温较长时间处于正常值时,仪器自身延长测量频率,当患者体温上升或超出正常范围时,仪器自动唤醒,并根据体温数值,增加自身测量频率。如患者体温稳定在正常(36-37.5℃)范围内较长时间,则停止测量或较长测量一次,当患者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体温监测系统唤醒,同时报警,提醒相关人员注意,但当患者体温升高大于37.5℃,且测量间隔缩短,测量频率增高,当患者体温继续升高大于38.5℃,测量间隔进一步缩短,测量频率进一步增高。

2.持续心率监测:完成前置流程,将心率专用固定胶带33贴于患者胸骨柄正下方胸壁心处,启动心率监测键15,启动实施心率监测,当心率超出所设定的报警阈值,仪器及护士站能发出,声光报警,使得护士能及时处理治疗,及大提早心率异常的发现及治疗的时间,这方面较人工看护具有绝对优势。

3.持续多点皮温监测:根据患者临床需求,将多个单点胶带31各自固定于目标点,分别放置传感器(25/26/27),根据需求上方可另用胶带加固。启动持续体温监测,并实时显示及实时向护士站发送体温数据,并可在护士站显示屏显示,护士站可设定各皮温传感器的报警数值,或在原有皮温基础进行变化差值报警,或按不同时间设置不同的测量频率,本发明可通过自身的休眠和定时唤醒实现主控节能,当被监测人皮温较长时间处于预设正常值时,仪器自身延长测量频率,当患者皮温上升或超出正常范围时,仪器自动唤醒,同时向远程监测平台发出提示信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