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CBP枸橼酸抗凝的改良输注系统及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9980发布日期:2020-03-06 07:52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CBP枸橼酸抗凝的改良输注系统及药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枸橼酸抗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cbp治疗枸橼酸抗凝的改良输注系统及药物。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近年来,枸橼酸抗凝技术在cbp治疗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的认可,但目前应用的枸橼酸抗凝多从单针双腔管动脉端输注,静脉壶凝血成为cbp治疗被迫下机的主要因素,在体外循环装置中,静脉壶有重要安全意义。其位于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前的位置,此处易发生凝血。目前的cbp治疗多采用肝素抗凝,体外抗凝效果欠佳,枸橼酸抗凝应用于cbp后,体外抗凝效果大大提高且不会造成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枸橼酸抗凝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无法在保持枸橼酸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解决静脉壶凝血,静脉壶凝血的几点原因:1.静脉壶前滤器可清除吸附部分枸橼酸;2.目前应用置换液多为含钙置换液,iga2+从静脉壶加注进一步加重静脉壶凝血(枸橼酸通过与iga2+络合切断凝血途径达到体外抗凝的效果)。在使用传统的枸橼酸抗凝方式(枸橼酸全部从cbp单针双腔管动脉端泵入)过程中,滤器得到很好的保护,但静脉壶成为此抗凝方式的最易凝血点。3.血液在静脉壶腔内流动变缓或停滞4.静脉壶内形成“气-血”接触面5.血液在静脉壶入口形成湍流6静脉壶内置的滤网结构,易成为血栓的附着点。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枸橼酸抗凝设备进行应用过程中,滤器得到很好的保护,但静脉壶成为此抗凝方式的最易凝血点之处,如静脉壶被血栓完全堵塞,将无法按正常程序回血,会造成血液丢失;频繁上机,所需相关耗材增加,治疗费用相应增加;而且增加增加生理盐水冲洗管路次数,增加工作量。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1)有研究表明,枸橼酸根经过滤器器时会被清除60%以上,静脉壶部位的凝血会更加明显。

(2)目前临床应用的成品置换液均为含钙置换液,置换液从静脉壶处与血液混合,静脉壶处的ica2+进一步增加。

(3)静脉壶处血流相对缓慢,会加重凝血的风险。

(4)静脉壶处的“血-气”屏障作用会加剧凝血风险。

(5)静脉壶底部设有防止血栓进入患者体内的滤网结构,滤网结构本身可加剧凝血风险。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1)静脉壶凝血的解决将大大提高体外循环管路的使用寿命,延长cbp有效治疗时间,提高应用效率。

(2)静脉壶为血液经体外循环管路回输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抗凝的改善可改善患者突发血栓栓塞的风险。

(3)因静脉壶内置滤网结构,一旦静脉壶底部大血栓堵塞将会很难依照正常程序行cbp下机,体外循环通路内的血液无法顺利回输患者体内,会造成人为的血液丢失。

(4)静脉壶处尚缺乏有效的血栓监测技术,目前依靠工作人员经验判断,抗凝技术的改善可大大降低突发管路堵塞的风险,同时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5)cbp外周循环通路使用寿命延长,治疗效率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用于更换cbp管理的耗材费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cbp治疗枸橼酸抗凝的改良输注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cbp治疗枸橼酸抗凝的改良输注系统包括有血泵和与血泵连接的血滤器,所述血滤器还连接有静脉壶,静脉壶上端连接有用于泵入抗凝血用4%枸橼酸纳的组泵。

进一步,所述组泵泵入的抗凝血用4%枸橼酸钠溶液泵最小剂量为10-20ml/h相对于成品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2000ml/h,含ica2+1.5mmol/l)。

进一步,所述血滤器连通有超滤液输出管。

进一步,所述静脉壶上端还连通有置换液输入管。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所述应用于cbp治疗枸橼酸抗凝的改良输注系统的进行输注的应用于cbp治疗中凝抗凝血药物,所述应用于cbp治疗中凝抗凝血药物为4%枸橼酸纳溶液。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改良的枸橼酸输注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静脉壶凝血的风险,同时不会加重出血,从而保障cbp治疗的有效性和连续性,降低治疗费用。

本发明应用于cbp治疗中凝抗凝血药物为4%枸橼酸纳溶液。将大大提高体外循环管路的使用寿命,延长cbp有效治疗时间,提高应用效率。

抗凝的改善可改善患者突发血栓栓塞的风险。抗凝的改善可大大降低突发管路堵塞的风险,同时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cbp外周循环通路使用寿命延长,治疗效率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用于更换cbp管理的耗材费用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验组模式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照组模式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cbp治疗枸橼酸抗凝的改良输注系统,包括有血泵和与血泵连接的血滤器,血滤器还连接有静脉壶,静脉壶上端连接有用于泵入抗凝血用4%枸橼酸纳的组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组泵泵入的抗凝血用4%枸橼酸钠溶液泵最小剂量为10-20ml/h相对于成品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2000ml/h,含ica2+1.5mmol/l)。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血滤器连通有超滤液输出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静脉壶上端还连通有置换液输入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验组模式原理示意图。4%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185-205ml/h于患者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动脉端泵入,血滤机血流速恒定为150ml/min,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2000ml/h选择后稀释法于静脉壶处泵入,4%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组泵15ml/h从静脉壶处泵入,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组泵5ml/h从患者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静脉端泵入患者体内。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照组模式原理示意图。4%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200-220ml/h于患者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动脉端泵入,血滤机血流速恒定为150ml/min,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2000ml/h选择后稀释法于静脉壶处泵入,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组泵5ml/h从患者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静脉端泵入患者体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应用于所述应用于cbp治疗枸橼酸抗凝的改良输注系统的进行输注的应用于cbp治疗中凝抗凝血药物,所述应用于cbp治疗中凝抗凝血药物为4%枸橼酸纳溶液。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作详细的描述。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通路滤器及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静脉壶的凝血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枸橼酸输注方式的cbp静脉壶抗凝血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滤器的凝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体外循环透析器、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滤后钙、外周钙、碳酸氢根比较结果显示,两种局部枸橼酸输注方式都能维持较低的血钙浓度,且患者均未出现低钙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滤后钙、外周钙、碳酸氢根比较(x±s)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为(57.14±22.02)小时,对照组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为(23.36±8.56)小时,两组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p<0.01),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比较(x±s)

研究表明,枸橼酸根经过透析器时会被清除60%以上,目前临床所用置换液均为含钙置换液,含ica2+1.5mmol/l,后稀释法时,置换液会在静脉壶处与血液相混合本发明的静脉壶加注一组枸橼酸后可以补充部分滤器清除的枸橼酸和络合置换液内的ica2+,以降低静脉壶凝血的可能,经过测算10-20ml/h的4%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相对于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2000ml/h,含ica2+1.5mmol/l)泵入量为可达到效果的最小剂量,同时将此剂量从动脉端减除不会影响滤器的抗凝效果(过多的枸橼酸泵入会加重患者肝脏负担,引起患者枸橼酸中毒)。从而很好的解决静脉壶凝血的问题。患者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k-m曲线图显示,观察组中位使用时间是77小时,对照组中位使用时间是48小时。且观察组发生凝血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125倍。cbp治疗单次所用耗材接近2000元,观察组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为(57.14±22.02)小时,对照组体外循环通路使用寿命为(23.36±8.56)小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