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咽炎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75381发布日期:2020-04-29 01:0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成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急性咽炎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咽炎在中医学中属“急喉痹”范畴。多因风热邪毒侵袭咽喉,内伤于肺,相博不去,致咽喉肿塞而痹痛;或邪热壅盛,由肺卫传里,热邪循经灼伤咽喉,使咽喉肿痛而成喉痹。临床上以咽喉疼痛,咽部红肿,咽底或有颗粒凸起,喉核肿胀不明显,全身有风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咽部急性炎症。急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炎热地区发病率更高,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适应临床需要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急性咽炎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中成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玄参12~18份、赤芍12~18份、黄芩12~15份、荆芥5~15份、薄荷5~20份、石斛5~15份、桔梗5~12份、栀子8~20份、马鞭草10~15份、牛蒡子5~10份、山豆根8~12份、僵蚕5~10份、生甘草5~10份。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玄参15份、赤芍15份、黄芩15份、荆芥10份、薄荷10份、石斛10份、桔梗10份、栀子10份、马鞭草12份、牛蒡子10份、山豆根10份、僵蚕10份、生甘草6份。

所述中成药为煎膏剂。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中成药的制备方法,所述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药材处理:将各组分原料药材洗净,切片或段,备用;

煎煮:将准备好的原料药材加入容器内,加水研磨药材高度两倍,小火加热1h,转至大火蒸发水分,使水量降为初始的一半,再加水至初始量,小火加热1h,再转至大火蒸发水分,如此煎煮3~5次,然后过滤,保留滤液,滤渣加水继续煎煮1~2h,取出煎液,压榨滤渣得滤液,合并初始滤液、煎液及压榨滤液,静置放凉至室温,再精滤一遍除去细杂,保留滤液备用;

浓缩:取上述滤液,置适宜蒸发锅中,先以武火加热至沸,捞出浮沫,药液变浓时,改用文火,保持微沸,不断搅拌,防止焦化,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1.25(80~85℃),得清膏。

收膏:另取与不超过清膏三倍量的炼蜜加入清膏中,搅拌混匀,微炼,除沫,装无菌瓶中密封即得煎膏剂。

本发明中各药材的性味归经及效用如下: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目痒,咽痛,咳嗽,麻疹,风疹,痈疮,准将,吐血,血块血,便血,崩漏,产后中风、血晕。

薄荷:辛,凉;入肺、肝经;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吐脓。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马鞭草:性味:苦,凉;入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疟疾,淋病,水肿,小便不利,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牛蒡子:味辛,性温;无毒,入十二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

山豆根:味苦,性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主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㖞,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生甘草:味甘,平;入脾、胃、肺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以上药物组合后,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内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成药组合物配方合理,制备方便,养阴清热,舒利咽窍。治疗急性咽炎疗效确切,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本发明的治疗急性咽炎中成药组合物,用药方便,具有安全,疗效好的优点,有效率高达9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治疗急性咽炎的中成药在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实际治疗50例,治愈33例,好转16例,以下选取较为典型的治疗例对本发明的中成药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成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玄参15g、赤芍15g、黄芩15g、荆芥10g、薄荷10g、石斛10g、桔梗10g、栀子10g、马鞭草12g、牛蒡子10g、山豆根10g、僵蚕10g、生甘草6g。

采用如下方法制成煎膏剂:

药材处理:将各组分原料药材洗净,切片或段,备用;

煎煮:将准备好的原料药材加入容器内,加水研磨药材高度两倍,小火加热1h,转至大火蒸发水分,使水量降为初始的一半,再加水至初始量,小火加热1h,再转至大火蒸发水分,如此煎煮3~5次,然后过滤,保留滤液,滤渣加水继续煎煮1~2h,取出煎液,压榨滤渣得滤液,合并初始滤液、煎液及压榨滤液,静置放凉至室温,再精滤一遍除去细杂,保留滤液备用;

浓缩:取上述滤液,置适宜蒸发锅中,先以武火加热至沸,捞出浮沫,药液变浓时,改用文火,保持微沸,不断搅拌,防止焦化,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1.25(80~85℃),得清膏。

收膏:另取与不超过清膏三倍量的炼蜜加入清膏中,搅拌混匀,微炼,除沫,装无菌瓶中密封即得煎膏剂。

此实施例应用病例对象情况为:史某,男,32岁,患急性咽炎,咽喉疼痛明显,吞咽时异常疼痛,声音嘶哑。

将煎膏剂加热水稀释口服,一日三次,一周后声音恢复正常,两周后咽喉疼痛情况消失。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成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玄参12g、赤芍12g、黄芩12g、荆芥5g、薄荷5g、石斛5g、桔梗5g、栀子8g、马鞭草10g、牛蒡子5g、山豆根8g、僵蚕5g、生甘草5g。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煎膏剂。

此实施例应用病例对象情况为:陈某,男,29岁,有5年以上烟龄,患者咽部干痒、喉底有异物感,咳嗽,刷牙时恶心。

将煎膏剂加热水稀释口服,一日三次,一周后刷牙不再恶心,干痒基本消失,10天后干痒、喉底异物感完全消失,不再咳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成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玄参18g份、赤芍18g、黄芩18g、荆芥15g、薄荷20g、石斛15g、桔梗12g、栀子20g、马鞭草15g、牛蒡子10g、山豆根12g、僵蚕10g、生甘草10g。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煎膏剂。

此实施例应用病例对象情况为:余某,女,43岁,咽部疼痛异物感三天,吞咽时加剧,伴有干涩,且出现头痛,身倦乏力,周身酸痛,咳嗽之症。

将煎膏剂加热水稀释口服,一日四次,一周后咳嗽、头痛缓解,乏力、酸痛基本消除,10天后基本痊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