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8584发布日期:2021-06-18 20:1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病理诊断用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病理包埋盒,尤其涉及一种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病理诊断是医学上的重要诊断方法,被称为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按照相关统计,全国有执照的病理医生接近1万人,缺口高达9万人,病理医生的数量远远跟不上临床发展的需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提高病理科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考察疾病的病理形态、看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理包埋是病理切片制作前的重要步骤,包埋是将处理好的组织用包埋剂(可以是有机塑料、金属等)包裹起来以提供性能支撑或化学保护,使其有一定的硬度支撑以利于切片。目前,临床上大多是将脱水以后的组织放入包埋盒内,倒入溶解的蜡液,然后将病理编号附在或者打印上面,待蜡液凝固后等待下一步切片,以作病理分析。实际操作应用当中,人体组织标本的种类数量较多,需要进行批量切片处理,再利用病理编号批量归档。

然而,现有的包埋盒识别技术和传统使用习惯只能人工手动输入病理编号,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且需要不断检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加重工作负担。

此外,现有的管理方式并不完善,无法获取切片过程的细节,如没有对切片过程做视频记录,无法做到对切片过程的有效监管。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病理包埋盒管理方式,以便克服现有病理包埋盒管理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及方法,可提高病理包埋盒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提高管理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包括:

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包埋盒本体的rfid电子标签;所述包埋盒本体用以固定病理组织,所述rfid电子标签用以存储设定信息,存储的信息中包括唯一标识信息;

至少一rfid识别装置,用以识别rfid电子标签;

rfid写入装置,用以将信息写入设定rfid电子标签;

视频记录模块,用以对病理组织切片过程进行视频记录,并将记录信息与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关联;

服务器,分别连接rfid识别装置、rfid写入装置及视频记录模块,用以接收所述rfid识别装置识别的信息,用以控制rfid写入装置写入信息,所述服务器进一步用以控制所述视频记录模块进行视频录制;

所述视频记录模块包括rfid识别结果获取单元、摄像机构、视频录制控制单元、录制文件链接生成单元、录制文件链接记录单元;

所述rfid识别结果获取单元用以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对应rfid识别装置识别出的rfid电子标签,并将对应rfid电子标签与录制的设定视频文件建立关联;

所述摄像机构用以进行视频录制;

所述视频录制控制单元连接摄像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摄像机构进行视频录制,将设定rfid识别装置识别出rfid电子标签为同一rfid电子标签时录制的视频文件生成一个视频文件,存放于服务器的设定位置;

所述录制文件链接生成单元用以生成所述摄像机构录制的视频文件存放于服务器的链接;

所述录制文件链接记录单元用以将生成文件的链接发送至所述rfid写入装置,并标注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作为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的待写入的文件,在rfid写入装置连接对应rfid电子标签时,能将所述生成文件的链接写入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理系统还包括切片区域,切片区域的设定位置设有病理包埋盒第一存放位置,病理包埋盒第一存放位置用来放置正在进行切片的病理包埋盒;

所述病理包埋盒存放位置设置一rfid识别装置,用以识别正在进行切片的病理包埋盒中的rfid电子标签;所述摄像机构朝向切片区域的设定位置,能拍摄切片过程的视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切片区域的设定位置设有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用来放置切片完成的病理包埋盒;

所述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设置第二rfid识别装置及rfid写入装置,第二rfid识别装置用以识别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中的rfid电子标签;rfid写入装置用以在切片完成后将对应视频文件的链接写入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包埋盒本体包括一容器及容器的盖体,通过粘接机构将rfid电子标签固定在所述容器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rfid电子标签植入包埋盒本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述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病理包埋盒中设置rfid电子标签,向rfid电子标签中写入设定信息,包括唯一标识信息;

步骤s2、第一rfid识别装置检测在病理包埋盒第一存放位置是否存在rfid电子标签,若存在,判断切片区域正在对对应的病理包埋盒内的病理组织进行切片,控制摄像机构开始拍摄视频;

步骤s3、第二rfid识别装置检测在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是否存在步骤s2识别到的rfid电子标签,若存在,判断切片区域的切片工作已经结束,控制摄像机构结束拍摄视频,生成对应的视频文件,并将对应的视频文件存放在服务器中,同时生成对应视频文件在服务器中对应的链接;

步骤s4、rfid写入装置将视频文件的链接数据写入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3中,生成的视频文件自第一rfid识别装置检测到设定rfid电子标签开始,至第二rfid识别装置检测到对应rfid电子标签为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及方法,可提高病理包埋盒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提高管理效率。本发明可以获取病理组织在切片过程的视频信息,更好地避免整个操作的规范性,避免错误发生。此外,本发明实现了包埋盒的电子信息化、标本的全流程监控和归档,解决了传统人工录入跟踪的工作量大、易出错、信息不对接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病理包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视频记录模块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病理包埋盒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该部分的描述只针对几个典型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描述的范围。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手段与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相互替换也在本发明描述和保护的范围内。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理系统包括:病理包埋盒1、至少一rfid识别装置2、rfid写入装置3、视频记录模块4以及服务器5。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病理包埋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病理包埋盒1包括包埋盒本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包埋盒本体11的rfid电子标签12;所述包埋盒本体11用以固定病理组织,所述rfid电子标签12用以存储设定信息,存储的信息中包括唯一标识信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包埋盒本体11可以包括一容器及容器的盖体,可以通过粘接机构13(作为粘接保护层)将rfid电子标签12固定在容器底部。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rfid电子标签12也可以植入包埋盒本体11内。

各rfid识别装置2用以识别rfid电子标签12;所述rfid写入装置3用以将信息写入设定rfid电子标签12。所述视频记录模块4用以对病理组织切片过程进行视频记录,并将记录信息与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12关联。所述服务器5分别连接rfid识别装置2、rfid写入装置3及视频记录模块4,用以接收所述rfid识别装置2识别的信息,用以控制rfid写入装置3写入信息,所述服务器5进一步用以控制所述视频记录模块4进行视频录制。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视频记录模块的组成示意图;请参阅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视频记录模块4包括rfid识别结果获取单元41、摄像机构42、视频录制控制单元43、录制文件链接生成单元44以及录制文件链接记录单元45。

所述rfid识别结果获取单元41用以从所述服务器5获取对应rfid识别装置2识别出的rfid电子标签12,并将对应rfid电子标签12与录制的设定视频文件建立关联。

所述摄像机构42用以进行视频录制。所述视频录制控制单元43连接摄像机构42,用以控制所述摄像机构42进行视频录制,将设定rfid识别装置2识别出rfid电子标签12为同一rfid电子标签时录制的视频文件生成一个视频文件,存放于服务器5的设定位置。

所述录制文件链接生成单元44用以生成所述摄像机构42录制的视频文件存放于服务器5的链接。所述录制文件链接记录单元45用以将生成视频文件的链接发送至所述rfid写入装置3,并标注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12,作为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12的待写入的文件,在rfid写入装置3连接对应rfid电子标签12时,能将所述生成文件的链接写入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理系统还包括切片区域,切片区域的设定位置设有病理包埋盒第一存放位置,病理包埋盒第一存放位置用来放置正在进行切片的病理包埋盒;所述病理包埋盒存放位置设置一rfid识别装置,用以识别正在进行切片的病理包埋盒中的rfid电子标签;所述摄像机构朝向切片区域的设定位置,能拍摄切片过程的视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切片区域的设定位置设有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用来放置切片完成的病理包埋盒;所述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设置第二rfid识别装置及rfid写入装置,第二rfid识别装置用以识别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中的rfid电子标签;rfid写入装置用以在切片完成后将对应视频文件的链接写入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

本发明还一种上述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病理包埋盒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请参阅图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病理包埋盒中设置rfid电子标签,向rfid电子标签中写入设定信息,包括唯一标识信息;

【步骤s2】第一rfid识别装置检测在病理包埋盒第一存放位置是否存在rfid电子标签,若存在,判断切片区域正在对对应的病理包埋盒内的病理组织进行切片,控制摄像机构开始拍摄视频;

【步骤s3】第二rfid识别装置检测在病理包埋盒第二存放位置是否存在步骤s2识别到的rfid电子标签,若存在,判断切片区域的切片工作已经结束,控制摄像机构结束拍摄视频,生成对应的视频文件,并将对应的视频文件存放在服务器中,同时生成对应视频文件在服务器中对应的链接;

【步骤s4】rfid写入装置将视频文件的链接数据写入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3中,生成的视频文件自第一rfid识别装置检测到设定rfid电子标签开始,至第二rfid识别装置检测到对应rfid电子标签为止。

本发明还揭示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病理包埋盒电子信息化管理方法,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制作蜡块环节,使用已经加装rfid电子标签的包埋盒进行包埋处理,所述rfid电子标签用于记录对应的蜡块在玻片制作环节的病理信息;通过rfid读写设备读取rfid电子标签所记录的病理信息并上传至病历管理中心;

s2:在切片环节中,对于已完成包埋的蜡块,操作员在读取包埋盒rfid电子标签上的病理信息后进行切片,将病理信息保留在rfid电子标签中,通过rfid读写设备读取rfid电子标签所记录的加工信息并上传至管理中心;

s3:在信息输入环节中,采用具有计数功能的板面,对每一次批量处理的包埋盒信息做读取,内容包括在计数板数量和读取信息数量确认一致后,通过rfid读写设备读取有源电子标签所记录的信息并上传至信息管理中心;

s4:在存储环节中,在科室入口处设置用于自动判断进出库包埋盒和记录包埋盒信息的rfid读写设备,在科室内设置多个rfid读写设备对不同区域的包埋进行记录;在清点蜡块包埋盒或者查询蜡块包埋盒的时候,用手持式rfid读写设备直接查询货物信息并上传至管理中心;

s5:在查找环节中,设置用于自动判断进出库包埋盒病理信息和记录病人病历信息的rfid读写设备,用手持式rfid读写设备直接找寻具有目标病理信息的包埋盒,找到后对包埋盒进行信息读取并通过网络连接到病理信息管理中心进行信息验证,对于验证一致的病理信息,包埋盒里的蜡块可以出库使用,如果信息不吻合,向信息管理中心报告异常;在包埋盒进出科室的过程中,用rfid读写设备对每一个包埋盒信息进行记录并上传到管理中心。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病理包埋盒管理系统及方法,可提高病理包埋盒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提高管理效率。本发明可以获取病理组织在切片过程的视频信息,更好地避免整个操作的规范性,避免错误发生。此外,本发明实现了包埋盒的电子信息化、标本的全流程监控和归档,解决了传统人工录入跟踪的工作量大、易出错、信息不对接的弊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