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静脉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2041发布日期:2020-02-28 10:3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腔静脉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静脉滤器。



背景技术:

肺栓塞pte是外周静脉脱落的栓子进入肺动脉循环,阻断组织供血,引起以心、肺功能障碍的综合症。若栓塞面积超过肺动脉的50%~80%,将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占临床猝死发生率的5%。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pte的高危因素,pte中约70%~90%的栓子来源于dvt的脱落,特别是膝以上部位近段dtv。确诊dvt后,根据病患特点,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放置腔静脉滤器venacavafilter,vcf,vcf是一种类似于滤网的器械,通常被部署在下腔静脉中,物理拦截漂浮的血栓,防止dvt发展成pte。vcf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已成为预防pte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市场上先后出现了三种类型的vcf商品,依次是永久型、临时型和可选择回收型。永久型vcf一旦放置,除非手术切开静脉腔、否则无法取出。代表性产品主要有greenfiled,bird’snest、venatechlp/lgm等。临时型vcf置入静脉后,要求介入装置与滤器相连并留置于体外,同时使用尿激酶溶栓,一般6h溶栓完成后,通过介入装置收回滤器。代表性产品有tempofilterⅱ。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缺陷,容易导致穿刺部位的感染、沿介入装置的血栓蔓延和滤器移位等。很多患者在dvt被治愈之前,大多已超出临时型vcf在体内的最长安全留置时间,此时不得被永久型vcf替换。可选择回收型vcf置入体内后不再需要与介入装置相连,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永久留置体内,当患者不再需要滤器时,也可以安全地回收。主要产品有gunthertulip、denali、optease等。

授权公告号为cn106725996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加捻支杆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捻绕而成,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将滤器置入腔静脉之后,锚形钩刺入血管壁中,防止滤器脱落。在释放状态下,限位件抵靠血管内壁,防止锚形钩刺入血管壁的深度过深。在回收时,限位件与锚形钩相互靠拢,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容易将腔静脉滤器从血管壁中拔出并回收。上述方案中的腔静脉滤器安装较稳定,但是存在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稳定安装的前提下,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腔静脉滤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腔静脉滤器,包括过滤支杆,若干所述过滤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若干所述过滤支杆在释放状态下呈圆锥形;还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过滤支杆的发散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相连,且构成连接处;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过滤支杆与第一支撑杆构成支杆总成,若干所述支杆总成围成具有开口的过滤空间;所述过滤空间的开口方向与聚拢端相对应;

所述连接处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过滤空间外;

所述限位件的抵紧端为凸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支撑杆,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聚拢端与过滤支杆的聚拢端相重合;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支杆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辐射发散方向与过滤支杆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发散端位于过滤空间外。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支杆的聚拢端构成圆锥的顶点,所述限位件的抵紧端均匀分布在第一参考圆上,所述第一参考圆与圆锥的底面相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限位部均匀分布在第二参考圆上;

所述第一参考圆的圆心与第二参考圆的圆心均位于圆锥轴线l上;

所述限位件的抵紧端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限位部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2,d1=d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血管壁具有接触点a;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接触点a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等于d1。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圆弧部和第二圆弧部;

所述第一圆弧部远离第二圆弧部的一端相互汇聚;

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开口方向与过滤空间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圆弧部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圆弧部与第二圆弧部的相连位置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连接处的远端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向过滤空间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圆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支杆的聚拢端设置有钩挂件。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支杆的聚拢端和第二支撑杆的聚拢端一体成型,且构成汇聚部;

在所述汇聚部的外壁开设凹槽形成钩挂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直线结构;

与圆锥轴线l相平行的直线为x轴,由所述过滤空间开口端至过滤支杆聚拢端的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由所述过滤支杆聚拢端至过滤空间开口端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

所述限位件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横截面的直径等于第一支撑杆横截面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支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汇聚部均为镍钛合金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稳定安装的前提下,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腔静脉滤器。在释放状态下,与血管壁之间的安装稳定,且不易损伤血管壁;在回收时,避免损伤血管壁;同时,过滤支杆与第二支撑杆共同作用,对血栓的拦截过滤效果好。该结构为两个开放式结构结合在一起,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回收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限位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过滤支杆;2-第一支撑杆;3-限位件;4-过滤空间;5-第二支撑杆;501-第一圆弧部;502-第二圆弧部;6-汇聚部;601-凹槽;7-限位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腔静脉滤器,包括过滤支杆1,若干所述过滤支杆1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若干所述过滤支杆1在释放状态下呈圆锥形;还包括第一支撑杆2,所述过滤支杆1的发散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相连,且构成连接处;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过滤支杆1与第一支撑杆2构成支杆总成,若干所述支杆总成围成具有开口的过滤空间4;所述过滤空间4的开口方向与聚拢端相对应;所述连接处设置有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位于过滤空间4外;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为凸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有限位部。

在被置入血管前,腔静脉滤器被束缚安装在辅助器械中。当被置入到血管中的合适位置时,若干过滤支杆1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辐射发散开。过滤支杆1的发散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相连,构成连接处,限位件3设置在连接处。在释放状态下,若干过滤支杆1分布在圆锥形的锥面上。过滤空间4由若干支杆总成围成,血液依次流经过滤空间4的开口、过滤空间4和聚拢端。若干过滤支杆1对血液中的血栓起到拦截过滤作用。位于过滤空间4外的限位件3和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的限位部通过摩擦力作用,共同为腔静脉滤器提供稳定的安装,限位件3的抵紧端与血管壁相接触,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的限位部与血管壁相接触。防止血栓在过滤空间4中积累较多,且分布不均时,腔静脉滤器产生位置的偏移。限位件3的抵紧端是指远离连接处的远端。限位件3的抵紧端为凸面结构,避免限位件3的抵紧端刺破血管壁。限位件3既可以为直线结构,又可以为曲线结构,还可以为波浪形结构。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的限位部具有多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部由第一支撑杆2本身构成,可以为曲线结构或波浪形结构。此时,第一支撑杆2本身与血管壁相接触。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2远离连接处的一端,且位于过滤空间4外。此时的限位部可以为限位支杆7,限位支杆7远离第一支撑杆2的远端与血管壁相接触。限位支杆7既可以为直线结构,也可以为曲线结构。当需要回收腔静脉滤器时,将辅助器械与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钩挂,进而将腔静脉滤器从血管中拉出,拉出的方向与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避免损伤血管壁。

为了提高过滤效果,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支撑杆5,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聚拢端与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相重合;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杆5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支杆1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辐射发散方向与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发散端位于过滤空间4外。血液流经过滤空间4,其中一部分血栓被过滤支杆1拦截在过滤空间4中,另一部分血栓从相邻两个过滤支杆1之间的间隙中逃逸。由于,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相互聚拢,其聚拢端与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相重合;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其辐射发散方向与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因此,逃逸的血栓在第二支撑杆5的拦截作用下,被进一步过滤,过滤效果好。进而,还提高了回收周期。在释放状态下,相邻两个过滤支杆1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二支撑杆5的个数。

为了进一步防止限位件3损伤血管壁,优选的,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构成圆锥的顶点,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均匀分布在第一参考圆上,所述第一参考圆与圆锥的底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均匀分布在第二参考圆上;所述第一参考圆的圆心与第二参考圆的圆心均位于圆锥轴线l上;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2,d1=d2。限位件3的抵紧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之间的连线,与圆锥的轴线l相平行,d1=d2。第一参考圆与第二参考圆均位于同一圆柱体的外周面上,圆柱体与圆锥同轴设置。在释放状态下,限位件3与血管壁相接触,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与血管壁相接触,血管壁受到的来自限位件3的压紧力大致等于血管壁受到的来自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的压紧力。压紧力较均匀,不易刺破血管壁。

第二支撑杆5可以不与血管壁相接触,此时,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的接触点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小于d1。为了提高安装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具有接触点a;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接触点a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等于d1。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相接触,接触点a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等于d1,且等于d2。提高摩擦力,防止在血液的冲刷下产生位移,提高腔静脉滤器的安装稳定性。

第二支撑杆5可以为直线结构,当对腔静脉滤器进行回收时,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杆5的端部容易向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移动,增大对血管壁的压紧力,划伤血管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5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圆弧部501和第二圆弧部502;所述第一圆弧部501远离第二圆弧部502的一端相互汇聚;所述第一圆弧部501的开口方向与过滤空间4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圆弧部50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圆弧部501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圆弧部501与第二圆弧部502的相连位置平滑过渡。当对腔静脉滤器进行回收时,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相接触的位置从第一圆弧部501上的一点平滑过渡为第二圆弧部502上的一点,避免损伤血管壁。

为了防止第一支撑杆2远离连接处的远端划伤血管壁,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远离连接处的远端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向过滤空间4弯折。圆弧结构向过滤空间4弯折,避免端部与血管壁相接触,防止划伤血管壁。

第一支撑杆2可以为波浪形结构,当对腔静脉滤器进行回收时,在拉力的作用下,波浪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杆2容易发生伸长变形,以对抗拉力的作用,不利于腔静脉滤器的拉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的伸长变形较小,有利于腔静脉滤器的拉出。

为了方便辅助器械与腔静脉滤器钩挂,优选的,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设置有钩挂件。钩挂件可以为多种形态,如:单耳挂钩、双耳挂钩、圆环挂钩等。

当钩挂件为外设的挂钩时,血液流经挂钩,血液中的血栓容易阻塞在挂钩中。当需要回收腔静脉滤器时,影响辅助器械与挂钩之间的钩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和第二支撑杆5的聚拢端一体成型,且构成汇聚部6;在所述汇聚部6的外壁开设凹槽601形成钩挂件。汇聚部6一体成型,在汇聚部6的外壁开设凹槽601形成钩挂件,减少连接结构,避免血液中的血栓汇集,有利于辅助器械与挂钩之间的钩挂,方便操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件3为直线结构;与圆锥轴线l相平行的直线为x轴,由所述过滤空间4开口端至过滤支杆1聚拢端的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由所述过滤支杆1聚拢端至过滤空间4开口端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所述限位件3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此种情形下,释放安装后的稳定性最佳。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杆5横截面的直径等于第一支撑杆2横截面的直径。

过滤支杆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5和汇聚部6均可以为不锈钢制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支杆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5和汇聚部6均为镍钛合金制品。镍钛合金具有热记忆性,耐腐蚀,不具有铁磁性,强韧度高等优点。

以上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稳定安装的前提下,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腔静脉滤器。在释放状态下,与血管壁之间的安装稳定,且不易损伤血管壁;在回收时,避免损伤血管壁;同时,过滤支杆与第二支撑杆共同作用,对血栓的拦截过滤效果好。该结构为两个开放式结构结合在一起,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回收周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