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70617发布日期:2020-04-14 13:07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擦伤、割伤、划伤等情况经常出现。另外,外科门诊也经常会遇到感染性外伤,如流脓的伤口、慢性感染性窦道、缝合切口感染裂开、褥疮、外伤未及时清创缝合伤口感染等。这些伤口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不仅会拖延伤口的愈合速度,而且伤口感染、发炎等问题极易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严重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消炎药或者止血药在日常应用非常多,一般为每个家庭所必备的常用药。市场上流通的用于止血的药物种类繁多,很多中药止血的药物如跌打损伤胶囊和跌打损伤片,功效都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对于外伤出血没有止血及促进愈合作用。另外一些西药的止血药物大多具有抑菌、抗炎等作用,虽然可以止血并促进伤口的愈合,但是存在对伤口刺激性较大、涂布不方便、伤口愈合后容易留下疤痕等问题,尤其在比较明显的部位,疤痕的存在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种种不便。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抑菌消炎又兼具止血镇痛作用,且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组合物非常具有应用价值。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提供一种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镇痛、无毒副作用的新型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剂,利用纳米制剂具有能提高脂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大溶出速率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特点,从而达到高效、长效的抑菌消炎、止血镇痛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疗效确切,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可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组分组成:猴耳环提取物1份~5份、独一味提取物1份~5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6份~12份、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3份~5份、泊洛沙姆5份~10份、卡波姆8份~12份、胶原三肽0.5份~2份、燕麦β-葡聚糖1份~2份、丙二醇0.5份~2份。

进一步地,由如下重量组分组成:猴耳环提取物2份~4份、独一味提取物2份~4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8份~10份、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3份~5份、泊洛沙姆6份~9份、卡波姆9份~11份、胶原三肽1份~2份、燕麦β-葡聚糖1份~2份、丙二醇1份~2份。

进一步地,由如下重量组分组成:猴耳环提取物3份、独一味提取物3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9份、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4份、泊洛沙姆8份、卡波姆10份、胶原三肽1份、燕麦β-葡聚糖1份、丙二醇1份。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药材提取物的制备

取猴耳环,粉碎,过筛,乙酸乙酯作为溶剂进行亚临界提取,猴耳环与乙酸乙酯按投料比为1g:1ml~1g:5ml,亚临界提取温度为35℃~50℃,提取时间为60min~80min,提取压力为18mpa~22mpa,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猴耳环提取物;

取独一味,粉碎,过筛,乙酸乙酯作为溶剂进行亚临界提取,独一味与乙酸乙酯按投料比为1g:1ml~1g:3ml,亚临界提取温度为25℃~35℃,提取时间为60min~80min,提取压力为18mpa~22mpa,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独一味提取物;

2)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溶于乙酸乙酯中,再加入猴耳环提取物和独一味提取物,超声使其溶解,得中药组合物油相;

3)将步骤2制得的油相加入到含泊洛沙姆的水相中,在温度60℃~80℃水浴条件下磁力搅拌1h~2h,再用超声细胞粉碎仪探头超声30min~50min,去除乙酸乙酯,冷却后,过滤,得中药组合物纳米混悬液;

4)将卡波姆、胶原三肽加入至步骤3制得的中药组合物纳米混悬液中,密封后放置至基质完全溶胀,搅拌均匀,依次加入燕麦β-葡聚糖、泊洛沙姆、丙二醇,继续搅拌2h~3h,即得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水相为油相体积的4~10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超声细胞粉碎仪探头超声时间为30min~50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搅拌的转速为200rpm~600rpm。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原料活性物质为猴耳环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独一味乙酸乙酯提取物,猴耳环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消炎作用,而独一味乙酸乙酯提取物有很好的止血镇痛的效果,两类活性成分共同作用,使中药组合物能实现快速、高效、长效的抑菌消炎、止血镇痛的治疗作用。

2.本发明所用的纳米粒载药基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与大多数其他类型的递送系统相比显示出更加有利的性能;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是另一种众所周知的生物相容性和两亲性聚合物,广泛用于纳米粒子表面涂层中以改善包封效率,可提高提取物脂溶性成分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又使油相与水相有一定的互溶性,能够在纳米粒表面形成一层乳化膜。

3.本发明所用的凝胶辅料,以卡波姆为凝胶成型基质,因其在皮肤表面的粘附性强,并可延长药物在皮肤表面的滞留时间;燕麦β-葡聚糖与胶原蛋白肽的组合,有利于活性物质发挥作用,在皮肤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泊洛沙姆为天然乳化剂,可以使得药物形成均匀微小的乳液,并形成质量稳定的凝胶制剂;甘油作为保湿剂,并起到良好的润肤和保湿作用。

4.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作为新型给药形式,可以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提高吸收效率;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可以直接作用于给药部位,减少不良反应且使用方便,并且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副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的sem透射电镜图。

附图2是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的粒径分布图。

附图3是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的体外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组分组成:猴耳环提取物3份、独一味提取物3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9份、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4份、泊洛沙姆8份、卡波姆10份、胶原三肽1份、燕麦β-葡聚糖1份、丙二醇1份。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药材提取物的制备

取1kg猴耳环,粉碎,过150目筛,乙酸乙酯作为溶剂进行亚临界提取,液料比为1g:2ml,亚临界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70min,提取压力为20mpa,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到猴耳环提取物;

取1kg独一味,粉碎,过150目筛,乙酸乙酯作为溶剂进行亚临界提取,液料比为1g:2ml,亚临界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80min,提取压力为20mpa,减压浓缩去除乙酸乙酯,得到独一味提取物;

2)称取0.90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0.40g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溶于500ml乙酸乙酯中,再加入0.30g猴耳环提取物和0.30g独一味提取物,超声使其溶解,得中药组合物油相;

3)将步骤2制得的油相加入到含0.40g泊洛沙姆的1500ml水相中,在温度80℃水浴条件下磁力搅拌2h,再用超声细胞粉碎仪探头超声40min,去除乙酸乙酯,冷却后,过滤,得中药组合物纳米混悬液;

4)称取1.00g卡波姆、0.10g胶原三肽加入至步骤3制得的中药组合物纳米混悬液中,密封后放置至基质完全溶胀,400rpm电动搅拌下,依次加入0.10g燕麦β-葡聚糖、0.40g泊洛沙姆、0.10g丙二醇,继续搅拌2h即得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

对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1.粒径形态及粒径

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采用sem透射电镜观察粒径形态,结果见图1,图1可知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纳米粒呈类圆形,分布形态规整;通过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粒径分布在120nm~260nm之间。

2.体外释放行为考察

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釆用篮法测定的体外释放度。精密称取0.3g,并置于透析袋中,两头用线在一定距离处扎紧,除去袋内气泡,置于转篮,并放入小杯中。释放介质为超声蒸馏水200ml,循环水温控制在37.0±1℃,转篮速度为75rpm,分别于释放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取样5ml,同时补充5ml的释放介质,样品经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定含量,以山栀苷甲酯计,其测定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在30min释放率达到81.2%,45min释放率达到85.7%,释放己达平衡。

3.稳定性考察

将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在温度40℃,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分别于1月、2月、3月、6月取样,测定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在放置过程中外观、粒径、独一味脂溶性成分山栀苷甲酯含量、猴耳环脂溶性成分山柰酚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1。

表1稳定性试验结果

注:*与0天比较p<0.05,**与0天比较p<0.01。

由上表1可知,在温度40℃,相对湿度75%条件下,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在6个月的放置过程中外观无差异,粒径、山栀苷甲酯含量、山柰酚含量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稳定性高。

实施例2

1.抑菌作用

药物对照组:取猴耳环提取物和独一味提取物,加纯化水配制成分别含猴耳环提取物和独一味提取物0.2%溶液。

精密吸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供试菌菌液300μl,吸入到无菌培养皿中,并倒入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ml~16ml,不断摇动使菌液均匀,待培养基冷却凝固,进行培养皿上等距离打孔,做好标记。加入100μl的对照、上述供试组样品,轻轻晃动混匀,待干后,倒扣平板,置于37℃有氧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并在在1h、2h、4h、8h、12h、24h后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大小,测定3次,取平均值,抑菌圈实验结果见表2。

抑菌圈实验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极敏:15~20mm,高敏:10~15mm,中敏:7~9mm,低敏:小于7mm,不敏感。

表2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2可知,药物对照组抑菌圈直径总体偏小,说明抑菌效果不明显。观察药物对照组24h抑菌效果变化,1h时抑菌圈直径最大,说明抑菌活性成分在1h时释放已经是最高峰,2h~4h的抑菌圈直径缓慢减小,而12h~24h减小迅速。结果表明,药物对照组的抑菌活性成分难于得到释放,故抑菌作用不明显,且1h内的释药峰值已是最大,8h药效下降更加明显。

实施例1组与对照组比较,每个时间点,实施例组的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照药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当制备成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时,能显著增加活性成分的释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与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观察实施例1组的24h抑菌效果变化,1h抑菌效果较高,在2h达到顶峰,之后缓慢下降,然而在12~24h的抑菌效果依然持续,从而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可以达到缓释高效持久的杀菌目的。

实施例3

动物药效学实验

1.抗炎作用

1)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取合格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分组如下:

空白对照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涂药面积2cm2

阳性药品对照组:复方地塞米松凝胶0.15g/kg,涂药面积2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低剂量组:0.15g/kg,涂药面积1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中剂量组:0.20g/kg,涂药面积2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高剂量组:0.25g/kg,涂药面积4cm2

在各组小鼠背部脊柱左侧同一位置,按不同剂量组皮肤面积进行脱毛处理,均匀涂抹各给药组,用医用胶布加以固定,每日外贴给药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30min各鼠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0.3%的伊文氏兰生理盐水溶液0.10ml,随即每只给予质量分数为0.6%的醋酸生理盐水0.2ml,15min脱颈椎处死,切取给药脱毛处理皮肤部位面积皮片,将切取的皮片置于玻璃试管中,而后加入丙酮盐水溶液(丙酮:生理盐水=7:3)5ml,室温下避光放置48h,3000转/分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90nm波长处比色,读取并记录od值(吸光度)。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以读取的od值为评价指标。

表3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od值结果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

由表3可知,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对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复方地塞米松凝胶组、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与空白组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高剂量要好于复方地塞米松凝胶组。结果说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2)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取合格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分组如下:

空白对照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涂药面积2cm2

阳性药品对照组:复方地塞米松凝胶0.15g/kg,涂药面积2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低剂量组:0.15g/kg,涂药面积1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中剂量组:0.20g/kg,涂药面积2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高剂量组:0.25g/kg,涂药面积4cm2

在各组小鼠背部脊柱左侧同一位置,按不同剂量组皮肤面积进行脱毛处理,均匀涂抹各给药组,用医用胶布加以固定,每日外贴给药1次,连续3天,于末次给药后1h,给小鼠右耳滴以二甲苯0.05ml,左耳作对照,15min后处死动物,用直径6mm的打孔器将双耳同部位等面积切下,在感量为1mg的精密分析天平上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计出各组肿胀度,求出肿胀抑制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如下表4。

表4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率结果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

由表4可知,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尤其是复方地塞米松凝胶组、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高剂量与复方地塞米松凝胶组效果相当。结果说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能很好的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2.镇痛作用(扭体法)

取合格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分组如下:

空白对照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涂药面积2cm2

阳性药品对照组:云南白药喷雾剂0.14g/kg,涂药面积2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低剂量组:0.15g/kg,涂药面积1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中剂量组:0.20g/kg,涂药面积2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高剂量组:0.25g/kg,涂药面积4cm2

在各组小鼠背部脊柱左侧同一位置,按不同剂量组皮肤面积进行脱毛处理,均匀涂抹各给药组,用医用胶布加以固定,每日外贴给药1次,连续3天,腹腔注射0.6%冰醋酸0.1ml/10g以致痛。记录注射致痛剂20min内各组小大鼠扭次数,结果见下表5。

表5.小鼠扭体次数结果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

由上表5可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

动物扭体反应次数减少,中剂量有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和云南白药喷雾剂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与云南白药喷雾剂比较,高剂量组与云南白药喷雾剂组相当,扭体反应次数最少。结果表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3.止血作用

取大鼠5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成5组,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

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涂药面积4cm2

阳性药品对照组:云南白药喷雾剂0.14g/kg,涂药面积4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低剂量组:0.15g/kg,涂药面积2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中剂量组:0.20g/kg,涂药面积4cm2

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高剂量组:0.25g/kg,涂药面积6cm2

在各组大鼠背部脊柱左侧同一位置,按不同剂量组皮肤面积进行脱毛处理,均匀涂抹各给药组,用医用胶布加以固定,每日外贴给药1次。

1)凝血时间的影响

上述各组大鼠连续给药3天,给药后60min,测量大鼠的凝血时间。用内径1mm,长10cm的毛细玻璃管从大鼠内眼球后静脉丛取血,待血液充满玻璃管时开始计时,接着每隔30秒折断两端毛细玻璃管(约0.5cm),并缓慢向左右拉开,观察折断处有无血凝丝出现,至出现血凝丝所经历的时间则为凝血时间,结果如下表6。

表6.大鼠凝血时间结果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

由表6可知,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能降低大鼠的凝血时间,且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能减少大鼠的凝血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2)血凝四项实验

上述各组大鼠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依次腹腔注射水合氯酸溶液麻醉,固定,腹主动脉取血注入于含枸橼酸钠抗凝剂一次性真空釆血管中,轻轻颠倒摇匀,立即置于离心机中,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凝四项参数,包括:凝血酶时(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记录实验结果(fib),记录实验结果,结果见下表7。

表7.血凝四项实验结果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

从上表7可知,结果如下:

凝血酶时间(tt):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高剂量组和云南白药喷雾剂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从而有利于快速止血;与云南白药喷雾剂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云南白药喷雾剂组相当。

部分激活的凝血酶时间(aptt):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下降,高剂量组和云南白药喷雾剂组,有显著性差异;与云南白药喷雾剂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云南白药喷雾剂组相当;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即使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剂量继续增加,aptt不再减小,表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具有快速止血作用,但不会伴随有血栓形成因素。

凝血酶原时间(pt):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高剂量组和云南白药喷雾剂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从而有利于快速止血;与云南白药喷雾剂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云南白药喷雾剂组相当。

纤维蛋白原(fib):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下降,尤其是中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与云南白药喷雾剂组比较,高剂量组与之相当;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即使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剂量继续增加,aptt不再减小,表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具有快速止血作用,但不会伴随有血栓形成因素。

结果表明:中药组合物纳米凝胶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止血作用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且随着剂量由中剂量增加到高剂量时,不会伴随有血栓形成因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