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畸用牙齿支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7806发布日期:2019-12-24 21:00阅读:2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畸用牙齿支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正畸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正畸用牙齿支撑支架。



背景技术:

在正畸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后牙的牙弓宽度及后牙垂直向高度,而传统的托槽矫治器及钢丝,以及隐形矫治器对后牙宽度和垂直向高度的控制力不足。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提供一套用于上颌后牙牙弓宽度及高度控制的支撑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畸用牙齿支撑支架,其通过带环在牙齿上进行粘接固位,通过横腭杆控制上颌后牙牙弓宽度,利用舌肌上抬的力量顶住横腭杆对后牙垂直向高度进行控制,同时带环上设置颊侧附件,提高其与隐形牙套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进而让牙套发挥更高效的矫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正畸用牙齿支撑支架,包括横腭杆以及置于横腭杆两端用于套在牙齿上的带环,所述带环与横腭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横腭杆上设置有凹陷弯折部,所述带环置于面颊一面设置有颊侧附件,所述颊侧附件与带环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带环与牙齿进行粘接,再通过横腭杆对带环进行支撑,进而用于控制上颌后牙牙弓的宽度,另外,在横腭杆上设置凹陷弯折部,其可以让横腭杆具有弹性,利用舌肌上抬的力量控制后牙的垂直向高度,在带环靠近舌侧面有舌钮用于配合挂牵引橡皮圈使用,在带环靠近面颊的一面上设置颊侧附件,让颊侧附件能够有效与牙套进行扣接,从而提高带环与牙套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达到防止牙套脱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环置于舌侧的一面上设置有舌钮,所述舌钮与带环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舌钮的设置可以进一步与颊侧附件进行配合,让其对牙套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提高牙套与带环之间的连接强度,让其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颊侧附件以及舌钮分别与带环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结构让其整体性比较强,不会轻易脱开,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加工程序,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环内侧与齿面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能够填充粘结剂,让其与牙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依次排布构成网格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形成网格槽的结构,让粘结剂能够沿网格槽进行分布,进而让整个粘结剂涂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环内侧与齿面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依次排布,且凸起与凸起之间形成网格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起的结构与凹槽相类似,通过凸起的结构,让其之间形成凹槽,进而形成网格槽,达到开设凹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环上设置有用于与相邻牙齿搭接固定的有搭接片,所述搭接片与带环一体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搭接片的设置可以让带环的位置能够固定,不会让其在安装时位置不够稳定,让其能够符合牙齿的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带环靠近面颊的一面上设置颊侧附件,让颊侧附件能够有效与牙套进行扣接,从而提高带环与牙套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达到防止牙套脱开的目的;

(2)通过舌钮的设置用于配合橡皮筋牵引使用,使牵引力传导至牙齿上;

(3)通过颊侧附件以及舌钮,还可以让带环在拆卸时具有一定的借力点,从而在拆卸时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凹槽构成的网格槽结构图;

图4为凸起构成的网格槽结构图。

附图标记:1、横腭杆;2、带环;3、凹陷弯折部;4、颊侧附件;5、舌钮;6、网格槽;7、凹槽;8、凸起;9、搭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正畸用牙齿支撑支架,其用上颌后牙牙弓宽度控制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工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横腭杆1以及置于横腭杆1两端用于套在牙齿上的带环2,带环2与横腭杆1端部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使用时,在带环2与牙齿之间进行涂覆粘结剂,让带环2与牙齿进行粘接,再通过横腭杆1对带环2进行支撑,进而用于控制上颌后牙牙弓的宽度。横腭杆1上设置有凹陷弯折部3,其可以让横腭杆1具有弹性,利用舌肌上抬的力量控制后牙的垂直向高度,在带环2靠近舌侧面有舌钮用于配合挂牵引橡皮圈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将带环2取下,在带环2置于面颊一面设置有颊侧附件4,颊侧附件4与带环2固定连接,让颊侧附件4能够有效与牙套进行扣接,从而提高带环2与牙套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达到防止牙套脱开的目的。颊侧附件4以及舌钮5分别与带环2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结构让其整体性比较强,不会轻易脱开,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焊接等让附件固定的加工程序,节省程序,比较方便。

为了让带环2与牙齿连接比较稳固,如图1和图2所示,在带环2内侧与齿面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7,结合参照图3,通过凹槽7的设置能够填充粘结剂,让其与牙齿进行固定。凹槽7依次排布构成网格槽6,让粘结剂能够沿网格槽6进行分布,进而让整个粘结剂涂布均匀。另外,也可以在带环2内侧与齿面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8,结合参照图4,让凸起8代替凹槽7,让凸起8依次排布,且凸起8与凸起8之间形成网格槽6。凸起8的结构与凹槽7相类似,通过凸起8的结构,让其之间形成凹槽7,进而形成网格槽6,达到开设凹槽7的效果。

在带环2安装时,其与牙齿之间的套接到什么位置不够确定,一般是在带环2下压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止,而这种下压的位置一般是不固定的,有时候会对牙床带来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在带环2上设置有用于与相邻牙齿搭接固定的有搭接片9,搭接片9与带环2一体设置,通过搭接片9,让其能够通过相邻的牙齿进行支撑,让其位置能够稳固的同时,让其下压的距离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