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6729发布日期:2020-01-31 14:1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外科手术后,常需要在病人的组织或体腔内设置引流管,并通过引流管将内部的脓、血或其他的体液排出,从而起到防止术后感染,帮助术后伤口正常愈合的问题;引流管的另一端一般与带有排液阀的引流袋相连通,虽然引流袋及引流管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医疗耗材,但为了减少对于患者重复穿刺放置引流管的伤害,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打开排液阀,用其他的容器来收集处理引流袋中的引流液;而引流液作为监测患者身体情况的一项指标,医护人员需要在每次对引流液进行处理时记录当次引流液的体积,现在的引流袋的体积读取记录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引流袋上的体积刻度标识进行;但由于引流袋的底部膨胀度会随着其内部引流液的多少发生改变,医护人员很难获得准确的引流液体积读数;另一方面,在打开引流袋上排液阀的时候引流液会暴露在空气内,恶化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主要的方法是采用具有固定一体式结构的引流瓶作为存放引流液的装置,但这种装置往往加工成本高,且在面对引流液体积较少的情况时仍然只能将引流液与整个装置进行处理,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以解决对当前的引流袋内的引流液进行体积读数时其统计量不准确,同时在移液处理过程中恶化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它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袋的顶部相连通;引流袋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以上连接端头;在连接端头的中部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与引流袋相连通;且收集柱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端头上;收集柱包括与连接端头相连的顶盖,顶盖下端设置有环形壁,在环形壁的另一端安装有底板;出液管穿过顶盖与环形壁相连通,在出液管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

优选的,环形壁为使用塑料材料制成的透明结构,且在环形壁上设置有刻度指示标识。

优选的,连接端头与顶盖通过侧面的内外螺纹配合连接,且顶盖的高度大于顶盖的旋合长度。

进一步的,在顶盖侧端螺纹段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引流袋的底部为台阶结构,连接端头设置在台阶上。

进一步的,在引流袋上不同台阶位置的收集柱的长度各不相同;各个收集柱的底板相平齐,且各个底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在引流袋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凸纹;凸纹的一端设置在引流管的下方,另一端设置在引流袋上高度最深的台阶上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普通的引流袋进行了改造,通过在引流袋底部设置多个带有出液管的连接端头,以连接端头与收集柱之间的连接保证出液管与收集柱内部相连通,由固定容积的收集柱解决对引流液进行体积读数时统计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在医护人员对引流液进行处理时可直接通过拆卸掉收集柱实现清洁处理,防止在移液过程中引流液暴露从而恶化医护人员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单个收集柱5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引流管,2、引流袋,3、凸纹,4、连接端头,5、收集柱,41、出液管,51、顶盖,52、环形壁,53、底板,54、固定架,411、第一阀门,511、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用引流装置,它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袋2的顶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引流袋2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连接端头4;在连接端头4的中部设置有出液管41;出液管41的一端与引流袋2相连通;且收集柱5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端头4上;收集柱5包括与连接端头4相连的顶盖51,顶盖51下端设置有环形壁52,在环形壁52的另一端安装有底板53;出液管41穿过顶盖与环形壁52相连通,在出液管41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41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阀门411为旋钮式阀门。

环形壁52为使用塑料材料制成的透明结构,且在环形壁52上设置有刻度指示标识。使用塑料材质制成的透明环形壁52能够通过折叠压缩,极大的减少存储所需的空间,而在需要使用时则只用拉伸顶盖51及底板53即可;同时,为了便于对各个收集柱5内引流液的度量可靠,在环形壁52上设置刻度指示标识进行标定。

连接端头4与顶盖51通过侧面的内外螺纹配合连接,且顶盖51的高度大于顶盖51的旋合长度。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端头4的内壁上开有内螺纹,顶盖51的外侧开有外螺纹;螺纹连接便于拆装,而为了方便医护人员用手进行拆装,顶盖51的整体高度与螺纹段的旋合长度要长2.5cm。

在顶盖51侧端螺纹段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阀门511。本实施例中,第二阀门为按压式阀门,第二阀门511主要用于控制顶盖5上与出液管41相连通的通孔的开合。

引流袋2的底部为台阶结构,连接端头4设置在台阶上。在引流袋2上不同台阶位置的收集柱5的长度各不相同;各个收集柱5的底板53相平齐,且各个底板53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54上。不同容积大小的收集柱5能够满足不同引流液的收集需求,同时为了防止多个收集柱5随意摆动,通过使用固定架54将各个底板53固定在一起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引流袋2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凸纹3;凸纹3的一端设置在引流管1的下方,另一端设置在引流袋2上高度最深的台阶上方。为了在患者流出的引流液较少时,引流液能够先流入容积最小的收集柱5中,通过在引流袋2的内壁设置凸纹对引流液起到导流的效果。

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引流装置时,先将各个收集柱5的顶盖51安装在连接端头4上,握住底板53使环形壁51得到拉伸;打开各个出液管41上的第一阀门411和顶盖51上的第二阀门511;将引流管1置入病人体内后便可进行引流。

医护人员在处理单个收集柱5中的引流液时首先关闭该收集柱5上的第二阀门511;然后将该收集柱5从其上部台阶弯折倒置,确认残留引流液从出液管41中流出后关闭第一阀门411,再通过握住顶盖51将收集柱5从连接端头4上拆下以完成回收处理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