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0646发布日期:2020-03-10 08:4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鼻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疏通呼吸道的医疗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鼻管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鼻管装置9包含一个鼻座91,及一个中空并组合于该鼻座91的软管件92。该鼻座91包括一个座部911、两个连接于该座部911而适用于插入鼻腔的鼻接管部912,及一个连接于该座部911相反于所述鼻接管部912的一侧的环绕部913。该环绕部913与该座部911共同环绕界定出一个穿设空间914。该软管件92包括一个抵靠于该座部911的组合端921。该组合端921具有一个朝向该座部911的通气口922。组合该鼻座91与该软管件92时,该组合端921插置于该穿设空间914而保持该组合端921抵靠于该座部911。如此一来,当将正压通入该软管件92时,便能通过该通气口922将正压导入所述鼻接管部912内,进而使鼻腔内保持正压,达到疏通呼吸道的效果。但是由于正压的关系,该座部911受正压作用而容易产生翘曲,使得该组合端921不能稳固的抵靠于该座部911。而且由于该座部911翘曲,还会导致所述鼻接管部912位置产生偏移,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为稳固且提升舒适性的鼻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包含入鼻件。定义第一轴向与横交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所述入鼻件包括基部、两个连接于所述基部的鼻接管部、两个连接于所述基部的穿戴固定部,及两个连接于所述基部的软管固定部。

所述基部具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相间隔的侧边、连接于所述侧边之间的第一边缘、连接于所述侧边之间并沿所述第二轴向与所述第一边缘相间隔的第二边缘、由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侧边共同围绕的外表面,及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所述鼻接管部呈中空管状并朝远离于所述外表面的方向凸伸且沿所述第一轴向相间隔排列。每一鼻接管部与所述基部共同界定出沿所述鼻接管部延伸并贯通至所述内表面的通气道。所述穿戴固定部分别沿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两侧并朝远离于所述基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软管固定部朝相反于所述鼻接管部的一侧延伸且概呈y型。所述软管固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每一软管固定部具有两个连接于所述基部的分岔段,及连接于所述分岔段的主干段。所述分岔段分别邻近于所述侧边并朝远离于所述基部的方向延伸且彼此交汇。所述分岔段与所述基部之间共同围绕界定出镂空区。所述主干段连接于所述分岔段交汇处。

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还包含环绕中心线而呈中空管状的软管件,所述软管件具有沿所述中心线设置的组合端,所述组合端围绕界定出通气口,所述通气口朝向垂直于所述中心线的方向,所述入鼻件与所述软管件组合时,所述组合端由所述内表面的一侧抵靠于所述基部,所述通气口连通于所述通气道,所述软管固定部的主干段彼此连接,使得所述软管固定部与所述基部共同环绕所述组合端而保持所述组合端抵靠于所述基部。

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所述软管件的组合端具有围绕界定出所述通气口的端体部,及由所述端体部凸伸的扣抵部,所述扣抵部位在所述通气口相反的一侧并具有连接于所述端体部的扣身段,及连接于所述扣身段的扣帽段,所述入鼻件的所述软管固定部分别具有设置在各自的主干段的扣孔,所述入鼻件与所述软管件组合时,所述主干段通过所述扣孔套设于所述扣身段并受所述扣帽段卡制而皆连接于所述组合端。

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所述入鼻件的所述鼻接管部朝远离于所述外表面的方向凸伸时还朝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弯曲。

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还包含呈长条状连接于所述入鼻件的所述穿戴固定部之间的箍带,所述箍带包括呈长条状的带体,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带体两端的卡扣件,每一穿戴固定部具有供各自的卡扣件卡扣的固定孔,及相邻于所述固定孔的护垫,所述护垫朝所述第二边缘的一侧凸伸并覆盖于各自的卡扣件与所述固定孔的卡扣处。

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所述入鼻件还包括由所述第二边缘朝相反于所述鼻接管部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穿戴固定部分别由所述延伸部朝两侧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缘的软管固定部是连接于所述延伸部而间接连接于所述基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软管固定部概呈y型,使得所述基部较不易产生翘曲,从而提升稳固性与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现有的鼻管装置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入鼻件的一个俯视图;

图5是该入鼻件的一个前视图;

图6是该入鼻件的一个侧视图;

图7是该入鼻件的一个后视图;

图8是该实施例的一个软管件的一个不完整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入鼻件1、一个软管件2,及一个箍带3。

参阅图4、图5与图6,定义一个第一轴向d1与一个横交于该第一轴向d1的第二轴向d2。该入鼻件1包括一个基部11、一个连接于该基部11的延伸部12(参阅图7)、两个连接于该基部11的鼻接管部13、两个连接于该延伸部12而间接连接于该基部11的穿戴固定部14,及两个连接于该基部11的软管固定部15。

该基部11具有两个沿该第一轴向d1相间隔的侧边111、一个连接于所述侧边111之间的第一边缘112、一个连接于所述侧边111之间并沿该第二轴向d2与该第一边缘112相间隔的第二边缘113、一个由该第一边缘112、该第二边缘113与所述侧边111共同围绕的外表面114,及一个相反于该外表面114的内表面115。所述鼻接管部13呈中空管状并朝远离于该外表面114的方向凸伸且沿该第一轴向d1相间隔排列。所述鼻接管部13朝远离于该外表面114的方向凸伸时还朝该第二边缘113的方向弯曲。每一鼻接管部13与该基部11共同界定出一个沿该鼻接管部13延伸并贯通至该内表面115的通气道16。

该延伸部12由该第二边缘113朝相反于所述鼻接管部13的一侧延伸。所述穿戴固定部14分别沿该第一轴向d1连接于该延伸部12的两侧并朝远离于该基部11的方向延伸。每一穿戴固定部14具有一个供该箍带3连接的固定孔141,及一个相邻于该固定孔141的护垫142。

所述软管固定部15朝相反于所述鼻接管部13的一侧延伸且概呈y型。所述软管固定部15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边缘112与该第二边缘113。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将连接于该第一边缘112的软管固定部以150表示,将连接于该第二边缘113的软管固定部以151表示。该软管固定部150与该软管固定部151结构相同,惟长度比例不同。该软管固定部151是连接于该延伸部12而间接连接于该基部11。该软管固定部150与该软管固定部151各具有两个连接于该基部11或该延伸部12的分岔段152、一个连接于所述分岔段152的主干段153,及一个设置在该主干段153的扣孔154。所述分岔段152分别邻近于所述侧边111并朝远离于该基部11的方向延伸且彼此交汇。所述分岔段152与该基部11之间共同围绕界定出一个镂空区17。该主干段153连接于所述分岔段152交汇处。

参阅图2、图3与图8,该软管件2环绕一个中心线l1而呈中空管状,并具有一个沿该中心线l1设置并适用于安装在一个呼吸机的安装端21,及一个沿该中心线l1设置在相反于该安装端21的一侧的组合端22(该呼吸机并非本案论究重点,故图未示)。该组合端22具有一个围绕界定出一个通气口223的端体部221,及一个由该端体部221凸伸的扣抵部222。该通气口223朝向垂直于该中心线l1的方向。该扣抵部222位在该通气口223相反的一侧,并具有一个连接于该端体部221的扣身段224,及一个连接于该扣身段224的扣帽段225。

该箍带3呈长条状连接于该入鼻件1的所述穿戴固定部14之间。该箍带3包括一个呈长条状的带体31,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带体31两端的卡扣件32。所述卡扣件32分别卡扣于所述穿戴固定部14的固定孔141。所述穿戴固定部14的所述护垫142朝该第二边缘113的一侧凸伸并覆盖于各自的卡扣件32与该固定孔141的卡扣处。

参阅图2、图5与图6,该入鼻件1与该软管件2组合时,该组合端22由该内表面115的一侧抵靠于该基部11,该通气口223连通于所述通气道16。所述软管固定部150、151的主干段153通过所述扣孔154套设于该扣身段224(参阅图8)并受该扣帽段225卡制,进而皆连接于该组合端22。进一步使得所述软管固定部150、151与该基部11共同环绕该组合端22而保持该组合端22抵靠于该基部11。

使用时,须将该入鼻件1与该软管件2彼此组合并将该安装端21安装于该呼吸机。使用者通过该箍带3将本实施例穿戴于头部,且所述鼻接管部13应分别插入使用者的两个鼻孔。穿戴完毕后,可以通过该呼吸机将气体通入该软管件2内。气体会经过该入鼻件1并抵达使用者的鼻腔,进而在使用者的呼吸道产生正压以辅助呼吸。

参阅图5与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镂空区17是由所述分岔段151与该基部11共同界定而成,其作用在于:将所述主干段153约束该软管件2的力道分流至所述分岔段152。由于所述分岔段152邻近于该基部11的一侧是分别邻近于所述侧边111,当所述鼻接管部13受到正压影响时,所述侧边111会受到所述分岔段152的拉扯而不易使该基部11产生翘曲。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基部11与该延伸部12共同构成l形结构,此种结构提升了该基部11抵抗弯矩的性能,从而也使得该基部11不易产生翘曲。由于该基部11较不易翘曲,使得该软管件2抵靠于该基部11时较为稳固。此外,所述鼻接管部13的位置也不会受到翘曲的影响而偏移,提升了舒适性。

参阅图6与图7,另外,使用时,通常需要长时间配戴本实施例。而穿戴时所述护垫142会贴抵于脸颊,而不会使所述卡扣件32直接抵到脸颊,因此能在长时间配戴的过程中仍保持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鼻管装置,通过所述软管固定部150、151概呈y型并与该基部11共同围绕界定出该镂空区17,使得所述分岔段152能强化施加于朝向所述侧边111处的力道,使得该基部11较不易产生翘曲,从而提升稳固性与舒适性,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