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968发布日期:2019-11-25 22:1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诊断、治疗和研究人和动物体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多余、有害、病变的液体固体成分,这些成分常常进一步引起周围组织的伤害、病变。而将这些成分的引出往往是诊断、治疗此类病变的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将这些成分的引出又常常很困难。因为引流输送出来的管道或空间往往是很小的、有限的,甚至没有现成的管道或空间。如肺部气管支气管的粘稠的痰液、分泌物、坏死和炎性物的引流、吸出和取材病例检查和培养;食物中毒、胃内容物潴留、胃穿孔等情况下的胃腔减压引流冲洗;肝、肺、腹腔、胸腔等部位的脓腔脓道引流冲洗、各种骨髓炎和关节炎引流和冲洗、各种外科切口引流和冲洗等问题,在吸引和引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引流管堵塞的问题,一旦发生堵塞,则需要暂停手术操作进行引流管的疏通或者更换新的引流管,给操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也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和难点,因此,为了使手术中的引流操作更为方便,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防堵塞引流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的引流管,能够有效解决负压吸引作用下液体、固体成分引流输送到他处时的引流管堵塞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可用于负压吸引的作用下的吸痰、胃腔减压引流冲洗、脓腔脓道引流冲洗、各种骨髓炎和关节炎引流和冲洗、各种外科切口引流和冲洗等操作,均具有防堵塞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堵塞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引入口管,主体部分的第一端部附近设置有若干纺锤形引流孔。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分为中空筒状,若干所述纺锤形引流孔设置在主体部分的第一端部附近的侧壁上;通常情况下,主体部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加工成多种尺寸、多种形式以及多种管壁厚度的中空筒状物,或者直接加工成管道;根据具体使用环境的需求,加工成硬质管道或者软质管道均可,为了便于使用一般情况下优选为加工成软质管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尺寸。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主体部分的第一端部是用于深入到患者病患组织处进行吸引操作的,因此,其尺寸不易过大,而第二端部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的,为了在引流管道中提供足够的负压吸力,该第二端部的尺寸不易过小,如果太小的话则不能提供足够的负压吸力,因此,一般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部较小,而第二端部较大,其二者的尺寸只是有一个相对的比较值,至于它们的具体尺寸大小则是可以根据实际的操作需求进行具体设定的,对于其具体尺寸本实用新型并不进行过多的限制。

优选的,所述第二端部处设有出口管。第二端用于连接负压源,并将从第一端部引流出来的引流物排出,因此在第二端部处设置有出口管。

优选的,若干所述引流孔呈非对称排布形式。非对称排布的引流孔布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引流物将引流孔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原理为: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孔为纺锤形造型,纺锤形引流孔具有两个尖锐的端部,如果引流管发生堵塞现象,引流管在程序的负压吸引作用下会发生形变,也就是说引流管会在负压的持续吸引下而“瘪下去”,此时由于引流管的形变,会导致引流孔随之发生变形,而位于引流孔两端的尖锐端部则会像两把剪刀一样,对覆盖在其上的引流物进行一个类似剪切的作用,破坏引流物对引流孔的覆盖,使得引流孔保持透气,只要引流孔能够透过一点负压,就会能够使原本已经“干瘪”的引流管再次回复到原状,此时如果引流物还覆盖在引流孔上,则会再次发生上述的“干瘪”过程,而此时纺锤形引流孔右会对覆盖物进行一个类似剪切的作用以破坏引流物对引流孔的覆盖,使引流管再次回复原状。依次往复,使得引流孔不能被引流物完全覆盖,也就使得引流管不会被完全堵塞,摘要引流管没有被完全堵塞,那么在持续负压的吸引作用下,总会将引流物吸走,直到将待处理的引流物清理干净为之。其次,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孔采用非对称布局,在同一个引流管横截面上,即使有引流物将一部分引流孔堵住,但是其不可能将位于这一引流管横截面上的全部引流管都堵住,因为引流管侧壁上的引流孔由于非对称排布而不在同一横截面上,即使在被堵塞的情况下,总会有引流孔还是保持通透的,只要有引流管是通透的,那么引流物就会在负压的吸引作用下慢慢地被引流管吸出带走,则引流管就不会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在引流操作中不会发生引流孔被完全堵塞的现象,整个引流过程得以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引流手术的操作方便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部分,2、第一端部,3、第二端部,4、出口管,5、引入口管,6、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主体部分1,所述主体部分1包括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所述第一端部2设置有引入口管5,主体部分1的第一端部2附近设置有若干纺锤形引流孔6。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部分1为中空筒状,若干所述纺锤形引流孔设置在主体部分的第一端部附近的侧壁上;通常情况下,主体部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加工成多种尺寸、多种形式以及多种管壁厚度的中空筒状物,或者直接加工成管道;根据具体使用环境的需求,加工成硬质管道或者软质管道均可,为了便于使用一般情况下优选为加工成软质管道。

所述第一端部2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二端部3的尺寸。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主体部分的第一端部是用于深入到患者病患组织处进行吸引操作的,因此,其尺寸不易过大,而第二端部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的,为了在引流管道中提供足够的负压吸力,该第二端部的尺寸不易过小,如果太小的话则不能提供足够的负压吸力,因此,一般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部较小,而第二端部较大,其二者的尺寸只是有一个相对的比较值,至于它们的具体尺寸大小则是可以根据实际的操作需求进行具体设定的,对于其具体尺寸本实用新型并不进行过多的限制。

所述第二端部3处设有出口管4。第二端部3用于连接负压源,并将从第一端部引流出来的引流物排出,因此在第二端部3处设置有出口管4。

若干所述引流孔6呈非对称排布形式。非对称排布的引流孔布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引流物将引流孔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孔为纺锤形造型,纺锤形引流孔具有两个尖锐的端部,如果引流管发生堵塞现象,引流管在程序的负压吸引作用下会发生形变,也就是说引流管会在负压的持续吸引下而“瘪下去”,此时由于引流管的形变,会导致引流孔随之发生变形,而位于引流孔两端的尖锐端部则会像两把剪刀一样,对覆盖在其上的引流物进行一个类似剪切的作用,破坏引流物对引流孔的覆盖,使得引流孔保持透气,只要引流孔能够透过一点负压,就会能够使原本已经“干瘪”的引流管再次回复到原状,此时如果引流物还覆盖在引流孔上,则会再次发生上述的“干瘪”过程,而此时纺锤形引流孔右会对覆盖物进行一个类似剪切的作用以破坏引流物对引流孔的覆盖,使引流管再次回复原状。依次往复,使得引流孔不能被引流物完全覆盖,也就使得引流管不会被完全堵塞,摘要引流管没有被完全堵塞,那么在持续负压的吸引作用下,总会将引流物吸走,直到将待处理的引流物清理干净为之。其次,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孔采用非对称布局,在同一个引流管横截面上,即使有引流物将一部分引流孔堵住,但是其不可能将位于这一引流管横截面上的全部引流管都堵住,因为引流管侧壁上的引流孔由于非对称排布而不在同一横截面上,即使在被堵塞的情况下,总会有引流孔还是保持通透的,只要有引流管是通透的,那么引流物就会在负压的吸引作用下慢慢地被引流管吸出带走,则引流管就不会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引流管主体部分的第一端的引入口管伸入病变区或者有害液体固体成分潴留区,第二端较大且设有出口端用于连接负压源,引流管的结构设计方案是基于难以被粘稠、硬质的成分阻塞,以便有害液体固体的顺利引出和冲洗工作,提高此类疾病的手术效率。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