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7118发布日期:2020-03-27 13:2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肝胆外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肝胆外科引流是将积存于体腔内胆汁、分泌液等引离原处从而排出体外,以防止在体腔或手术野内蓄积,继发压迫症状、感染或组织损害;通过观察引流情况还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的目的。

目前的引流设备其吸液头的体积是固定的,然而为了保证吸液头的顺利进入,吸液头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小,这便导致吸液头的吸液速度较慢,覆盖面比较小,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完全清理干净积液。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液速度快,结构灵活的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包括:抽液管,所述抽液管包括外管体、输气室以及内管体,且所述外管体的内部间隔设有内管体;所述外管体与所述内管体之间为输气室;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与所述输气室相互连通;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口端连通至所述内管体,且所述抽液泵的出口端连通储液箱;吸液气囊,所述吸液气囊包括外球体、导液管、充气室以及内球体,且所述外球体与所述外管体相互连通;所述外球体的内部间隔设有所述内球体,且所述外球体、所述内球体之间为充气室;所述内球体与所述导液管相互连通;所述外球体与所述内球体之间通过所述导液管连通;所述外球体、所述内球体与所述导液管相对位置处为开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球体、所述导液管以及所述内球体均为乳胶材质,且所述导液管呈球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抽液管滑动贯穿于储物箱,且所述抽液管呈u型结构设于所述储物箱内;所述储物箱的侧壁顶部设有固定管,且所述固定管与所述抽液管胶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物箱背离所述固定管的侧壁底部设有固定夹,且所述抽液管的端部扣合于所述固定夹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储物箱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且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和固定环;所述抽液管贯穿于所述固定环的内部,且所述固定环的顶面转动连接有所述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通过螺纹贯穿于所述储物箱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储物箱与所述储液箱之间固定连接,且所充气泵、所述抽液泵均安装于所述储液箱的表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启动充气泵,抽入的气体通过输气室排入到充气室内,使得乳胶材质的外球体、内球体以及导液管同步变大,从而使得气囊整体体积变大,气囊的吸附面也会跟随变大,从而提高了吸液速度,使得吸液更为充分;气囊的初始状态为收缩状,可使得进入时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抽液管与吸液气囊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外球体与内球体连通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抽液管,11、外管体,12、输气室,13、内管体,2、吸液气囊,21、外球体,22、导液管,23、充气室,24、内球体,3、储物箱,31、固定管,32、固定夹,4、调节机构,41、调节螺杆,42、固定环,5、充气泵,6、抽液泵,7、储液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抽液管与吸液气囊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外球体与内球体连通结构示意图。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包括:抽液管1、吸液气囊2、储物箱3、调节机构4、充气泵5、抽液泵6以及储液箱7,所述抽液管1与所述充气泵5、所述抽液泵6连通,所述抽液管1与所述吸液气囊2连通,所述抽液泵6用以抽取肝胆液体,所述充气泵5用以改变所述吸液气囊2的体积,所述储物箱3用以对所述抽液管1进行储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抽液管1包括外管体11、输气室12以及内管体13,且所述外管体11的内部间隔设有内管体13;所述外管体11与所述内管体13之间为输气室12;所述充气泵5与所述输气室12相互连通;抽液泵6,所述抽液泵6的进口端连通至所述内管体13,且所述抽液泵6的出口端连通储液箱7;抽液管1采用内外双层,通过内管体13来对液体进行输送,输气室12用以对气体进行输送,充气泵5用以充气,抽液泵6用以将肝胆液体抽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吸液气囊2包括外球体21、导液管22、充气室23以及内球体24,且所述外球体21与所述外管体11相互连通;所述外球体21的内部间隔设有所述内球体24,且所述外球体21、所述内球体24之间为充气室23;所述内球体24与所述导液管22相互连通;所述外球体21与所述内球体24之间通过所述导液管22连通;所述外球体21、所述内球体24与所述导液管22相对位置处为开口结构;所述外球体21、所述导液管22以及所述内球体24均为乳胶材质,且所述导液管22呈球形阵列分布;吸液气囊2能够充气变大,吸液气囊2的外表分布有进液口,进液口与导液管22连通,较小体积的吸液气囊被塞入到肝胆腔内,然后可充气使得吸液气囊2变大,使得吸液气囊2的接触面更广,使得抽液速度更快。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抽液管1滑动贯穿于储物箱3,且所述抽液管1呈u型结构设于所述储物箱3内;所述储物箱3的侧壁顶部设有固定管31,且所述固定管31与所述抽液管1胶合连接;通过胶合连接的方式,可使得抽液管1固定在固定管31处,避免抽液管1在此处移动;u型结构也可避免液体回流至储液箱7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储物箱3背离所述固定管31的侧壁底部设有固定夹32,且所述抽液管1的端部扣合于所述固定夹32的内部;在不使用时,可将抽液管1卡合在固定夹32上,实现收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储物箱3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4,且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螺杆41和固定环42;所述抽液管1贯穿于所述固定环42的内部,且所述固定环42的顶面转动连接有所述调节螺杆41;所述调节螺杆41通过螺纹贯穿于所述储物箱3的顶面;所述储物箱3与所述储液箱7之间固定连接,且所充气泵5、所述抽液泵6均安装于所述储液箱7的表面;通过转动调节螺杆41可带动固定环42上下运动,使得固定环42带动抽液管1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抽液管1的收纳以及放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操作时,初始状态吸液气囊2为较小体积,未充入大量气体,医生将吸液气囊2塞入到肝胆腔内,在塞入过程中,若需要加长抽液管1的长度时,可转动调节螺杆41,使得调节螺杆41螺旋向上运动,调节螺杆41与固定环42转动连接,调节螺杆41会带动固定环42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抽液管1向上运动,随后,操作人员便可继续向外抽出抽液管1,当抽出合适长度的抽液管1后,便可停止转动调节螺杆41;当抽液管1插入完成后,启动抽液泵6,肝胆腔中的液体从外球体21外壁的开口进入到导液管22内,然后通过导液管22进入到内球体24内,再通过内管体13排出到储液箱7内,便可实现自动吸液;当需要增大吸液面时,可启动充气泵5,抽入的气体通过输气室12排入到充气室23内,使得乳胶材质的外球体21、内球体24以及导液管22同步变大,从而使得吸液气囊2整体体积变大,吸液气囊2的吸附面也会跟随变大,从而提高了吸液速度,使得吸液更为充分。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胆外科腔镜操作用新型引流一体化装置,启动充气泵5,抽入的气体通过输气室12排入到充气室23内,使得乳胶材质的外球体21、内球体24以及导液管22同步变大,从而使得吸液气囊2整体体积变大,吸液气囊2的吸附面也会跟随变大,从而提高了吸液速度,使得吸液更为充分;气囊的初始状态为收缩状,可使得进入时更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