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5379发布日期:2019-11-15 21:2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软组织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组织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骨科运动医学的发展,关节镜手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软组织缝合属于该手术中的一部分,且软组织缝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伤口的愈合效果。目前,现有的软组织缝合装置为一体式结构,但是由于需要缝合部位的形状固定,且一体式缝合装置的长度固定,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的缝合,配备多种不同的一体式缝合装置,大大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从而使得手术成本增加;手术后淤积在缝合装置内的血液和人体残液难以清洗,如果再次使用会受到病菌感染,满足不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软组织缝合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清洗,可以减少手术器械的数量,且大大降低了手术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组织缝合装置,包括手柄以及缝合针,所述手柄内部设置有中通的第一过线通道,所述手柄的一端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线通道的安装腔,所述缝合针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缝合针内部设置有中通的第二过线通道,缝合针插入到安装腔内时,第二过线通道连通第一过线通道。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软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手柄的靠近所述缝合针的端部开设有控制按钮安装槽,所述控制按钮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通过定位销铰接,所述控制按钮的一端为施力端,所述控制按钮的另一端为连接端,设有连接钩,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施力端控制所述连接钩从通孔处伸出或收回;所述缝合针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相对于所述通孔设置,缝合针插入到安装腔内时,手柄和缝合针通过连接钩伸出通孔与连接槽相配合进行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安装槽底和控制按钮上,用于控制按钮的复位。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缝合针包括针芯以及锁套,所述针芯的一端设有针头,所述针芯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锁套内,所述锁套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过线通道位于所述针芯内部,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锁套上。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缝合针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紧设于所述针芯外。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针头的形状为左直弯形、右直弯形、左弯形、右弯形、左钩形或右钩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本体的侧面设有连通第一过线通道的调节槽,用于调节穿设于第一过线通道内的缝线。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软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安装腔内,缝合针插入到安装腔内时,所述密封件抵在缝合针和手柄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组织缝合装置,缝合针可拆卸地与手柄连接,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更换不同的缝合针,较传统的不同缝合部对应一个缝合装置而言,大大降低了器械生产成本,利于医疗成本的降低,减轻患者的负担;需要清洗时,将缝合针拆卸下来,便于手柄以及缝合针内部的第一过线通道和第二过线通道的清洗,防止手术后血液和人体残液的积淤,避免再次使用时病菌的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软组织缝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针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软组织缝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左直弯形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右直弯形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弯形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弯形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左钩形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钩形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手柄;2、缝合针;3、控制按钮;4、定位销;5、密封件;11、第一过线通道;12、安装腔;13、安装槽;14、调节槽;21、第二过线通道;22、连接槽;23、针芯;24、锁套;25、套管;31、连接钩;32、施力端;33、弹簧;131、通孔;231、针头;231a、左直弯形针头;231b、右直弯形针头;231c、左弯形针头;231d、右弯形针头;231e、左钩形针头;231f、右钩形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组织缝合装置,包括手柄1以及缝合针2,所述手柄1内部设置有中通的第一过线通道11,所述手柄1的一端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线通道11的安装腔12,所述缝合针2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安装腔12内,所述缝合针2内部设置有中通的第二过线通道21,缝合针2插入到安装腔12内时,第二过线通道21连通第一过线通道11。缝合针2可拆卸地与手柄1连接,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更换不同的缝合针2,相对于传统的不同缝合部对应一个缝合装置而言,大大降低了器械生产成本,利于医疗成本的降低,减轻患者的负担;需要清洗时,将缝合针2拆卸下来,便于手柄1的第一过线通道11和缝合针2的第二过线通道21的清洗,防止手术后血液以及人体残液的积淤,避免再次使用时病菌的感染。

软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钮3,所述手柄1的靠近所述缝合针2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控制按钮3的安装槽13,所述控制按钮3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槽13的侧壁通过定位销4铰接,所述控制按钮3的一端为施力端32,所述控制按钮3的另一端为连接端,设有连接钩31,所述安装槽13的槽底设有与安装腔12连通的通孔131,所述施力端32控制所述连接钩31从通孔131处伸出或收回;所述缝合针2设有连接槽22,所述连接槽22相对于所述通孔131设置,缝合针2插入到安装腔12内时,手柄1和缝合针2通过连接钩31伸出通孔131与连接槽22相配合进行连接。当需要将缝针装配到手柄1上时,先对施力端32施力,连接钩31从通孔131处收回安装腔12内,然后将缝针头231插入安装槽13内,调整位置使连接槽22正对通孔131,然后拨动施力端32使连接钩31伸出通孔131,且落入连接槽22内,将缝针固定在手柄1上;当需要将缝针从手柄1上拆卸下来时,通过施力端32控制连接钩31从通孔131处收回安装腔12内,脱离连接槽22,此时缝针可以从手柄1上进行拆卸。施力端32设有防滑纹,便于手指对施力端32的施力。

所述软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弹簧33,所述弹簧33的两端分别抵在安装槽13底和控制按钮3上,用于控制按钮3的复位,不需要手动对控制按钮3进行复位,使用更为方便。

所述缝合针2包括针芯23以及锁套24,所述针芯23的一端设有针头231,所述针芯23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锁套24内,所述锁套24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安装腔12内,所述第二过线通道21位于所述针芯23内部,所述连接槽22位于所述锁套24上。

所述缝合针2还包括套管25,所述套管25套紧设于所述针芯23外,增加缝合针2的强度,避免缝合针2发生断裂。

请参考图6-11所示,所述针头231的形状为左直弯形231a、右直弯形231b、左弯形231c、右弯形231d、左钩形231e或右钩形231f,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的缝合,使用不同形状的针头231进行缝合。

所述手柄1本体的侧面设有连通第一过线通道11的调节槽14,用于调节穿设于第一过线通道11内的缝线。软组织缝合装置使用时,需要将缝线穿设于第一过线通道11和第二过线通道21内,由于第二过线通道21的内径较小,缝线如果直接从第一过线通道11的远离缝线针的一端插入直至针头231处穿出,穿缝线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设置调节槽14有助于缝线的穿设。

软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设于安装腔12内,缝合针2插入到安装腔12内时,所述密封件5抵在缝合针2和手柄1之间,用于密封,且可以使缝合针2和手柄1连接更为紧密,避免缝合针2的晃动。密封件5为o型密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