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449发布日期:2020-01-24 11:15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器应用于医疗领域,用于将人体组织内或体腔中的脓、血等废液引至体外,从而防止术后的感染,以及加速伤口愈合。

中国专利cn204972416u,名称为一次性使用的负压引流器,其公开了一种可以折叠的负压引流器,但其存在以下问题:一、整个折叠支架其中一端是靠扎带进行固定的,安装不方便的同时也影响使用;二、其进液管和排液管是设置在同一端的,会导致负压引流器内部形成的负压值压差过小,出现进液管对外部液体吸力不足的问题,且在进行引流时废液流动方向会产生干扰,容易使负压引流器内的液体变浑浊,不利于观察;三、其卡扣只有一组,且还得在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锁扣让位腔,加工工艺麻烦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引流器结构复杂、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包括柔性容器和折叠支架,所述折叠支架设置在柔性容器内,所述折叠支架内设有锁定装置和用于撑开折叠支架的弹性件,所述锁定装置具有锁定折叠支架的第一状态和解锁折叠支架的第二状态,所述柔性容器上设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最少一组可相互扣合的卡扣,所述卡扣包括上锁紧钩和下锁紧钩,上锁紧钩的开口向左,所述下锁紧钩的开口向右,所述上锁紧钩位于下锁紧钩的右方,上锁紧钩固定连接在折叠支架顶端,下锁紧钩固定连接在折叠支架底端。

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柔性容器上端,排液管设置在柔性容器下端。

所述折叠支架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底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与第二左侧板可转动连接,第一右侧板与第二右侧板可转动连接;弹性件固定连接在顶板与底板之间。

所述第一左侧板、顶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右侧板、底板和第二左侧板按顺序一体成型,并且其相互之间设有折痕,第一左侧板与第二左侧板铰接。

所述第一左侧板上设有第一弧形板,第二左侧板上设有第二弧形板,第一右侧板上设有第三弧形板,第二右侧板上设有第四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匹配并用于容纳排液管,第三弧形板和第四弧形板匹配并用于容纳进液管。

所述顶板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第一前侧板和第一后侧板,底板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前侧板和第二后侧板。

所述卡扣设有四组并设置于顶板和底板的四角。

所述弹性件为塔型弹簧,顶板和底板之间分别设有弹簧限位槽,塔型弹簧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弹簧限位槽内。

所述进液管内设有单向阀。

所述柔性容器上设有挂钩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设置具有卡扣机构的折叠支架,使负压引流器能够保持压缩状态,便于运输和存放;将折叠支架设置为一体成型的,便于生产和安装,提高工作效率;并将进液管和排液管分别设置在柔性容器上下两端,有利于更加顺畅的导出患者体内的废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折叠支架展开时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折叠支架展开时的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折叠支架展开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折叠支架折叠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折叠支架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折叠支架未安装时的展开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的折叠支架未安装时的展开图二。

图中:1-柔性容器,2-折叠支架,4-弹性件,5-进液管,6-排液管,7-第一盖塞,11-挂钩孔,21-顶板,22-底板,23-弹簧限位槽,31-上锁紧钩,32-下锁紧钩,51-第三弧形板,52-第四弧形板,61-第一弧形板,62-第二弧形板,211-第一左侧板,212-第一右侧板,213-第一前侧板,214-第一后侧板,221-第二左侧板,222-第二右侧板,223-第二前侧板,224-第二后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8所示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补偿式负压引流器,包括柔性容器1和折叠支架2,所述折叠支架2设置在柔性容器1内,所述折叠支架2内设有锁定装置和用于撑开折叠支架2的弹性件4,所述锁定装置具有锁定折叠支架2的第一状态和解锁折叠支架2的第二状态,所述柔性容器1上设有进液管5和排液管6,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最少一组可相互扣合的卡扣,所述卡扣包括上锁紧钩31和下锁紧钩32,上锁紧钩31的开口向左,所述下锁紧钩32的开口向右,所述上锁紧钩31位于下锁紧钩32的右方,上锁紧钩31固定连接在折叠支架2顶端,下锁紧钩32固定连接在折叠支架2底端,使用时,通过卡扣机构对折叠支架2进行解锁,折叠支架2在弹性件4的作用力下展开,在进液管5和排液管6处接上引流导管,即可完成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容器1由医用塑料膜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机构与折叠支架为一体成型的。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液管5设置在柔性容器1上端,排液管6设置在柔性容器1下端,如果将进液管5和排液管设置在同一端,在进行引流时废液流动方向会产生干扰,容易使负压引流器内的液体变浑浊,不利于观察,将进液管5和排液管6分别设置在柔性容器1上下两端,有利于更加顺畅的导出患者体内的废液,并且柔性容器1内的废液会按先后次序排出,便于观察;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5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可防止吸出的液体回流到患者体内;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5上端设有与进液管5内壁相适配的第一盖塞7,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排液管6可根据需要灵活配合各种闭合阀门,如单向阀。

作为优选的,所述折叠支架2包括顶板21和底板22,所述顶板2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第一左侧板211和第一右侧板212,底板22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左侧板221和第二右侧板222,所述第一左侧板211与第二左侧板221可转动连接,第一右侧板212与第二右侧板222可转动连接;弹性件4固定连接在顶板21与底板22之间,结构简单实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左侧板211、顶板21、第一右侧板212、第二右侧板222、底板22和第二左侧板221按顺序一体成型,并且其相互之间设有折痕,第一左侧板211与第二左侧板221铰接,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和可降低生产成本,待生产后进行折弯安装,最后将第一左侧板211与第二左侧板221进行铰接即可完成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支架2由医用塑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左侧板211上设有第一弧形板61,第二左侧板221上设有第二弧形板62,第一右侧板212上设有第三弧形板51,第二右侧板222上设有第四弧形板52,所述第一弧形板61和第二弧形板62匹配并用于容纳排液管6,第三弧形板51和第四弧形板52匹配并用于容纳进液管5,第一前侧板213、第一后侧板214、第二前侧板223和第二后侧板可对折叠支架内的装置进行遮挡,可提高整体的美观度,第一前侧板213、第一后侧板214、第二前侧板223和第二后侧板在折叠支架展开后受到柔性容器1的压迫自动进行折叠;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侧板213和第一后侧板214与顶板21一体成型,并且其相互之间设有折痕,第二前侧板223和第二后侧板224与底板22一体成型,并且其相互之间设有折痕,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和可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左侧板211上设有第一弧形板61,第二左侧板221上设有第二弧形板62,第一右侧板212上设有第三弧形板51,第二右侧板222上设有第四弧形板52,所述第一弧形板61和第二弧形板62匹配并用于容纳排液管6,第三弧形板51和第四弧形板52匹配并用于容纳进液管5;折叠支架2压缩后,第一弧形板61和第二弧形板62形成的空间能够容纳排液管6,第三弧形板5151和第四弧形板52形成的空间能够容纳进液管5,以对进液管5和排液管6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运输过程中进液管5和排液管6受力变形的情况。

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件4为塔型弹簧,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分别设有弹簧限位槽23,塔型弹簧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弹簧限位槽23内,塔型弹簧能够压缩到更小的高度,使负压引流器能够压缩的更扁,弹簧限位槽23可防止塔型弹簧发生位移现象;进一步的,所述塔型弹簧由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柔性容器1上设有挂钩孔11,便于负压引流器的进行悬挂;进一步的,所述挂钩孔11设置在进液管5两侧,分别为穿入挂带和/或衣服夹。

安装时,将第一左侧板211、顶板21、第一右侧板212、第二右侧板222、底板22和第二左侧板221相互之间进行折叠,并将第一左侧板211与第二左侧板221进行铰接安装,形成环形,并在安装过程中将弹性件安装在顶板21与底板22之间,然后将安装好的折叠支架2放入柔性容器1内进行封边处理,并将进液管5和排液管6连接在柔性容器1完成安装;当需要使用时,向上掰动第一左侧板211与第二左侧板221(如图6所示),使折叠支架展开。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设置具有卡扣机构的折叠支架,使负压引流器能够保持压缩状态,便于运输和存放;将折叠支架设置为一体成型的,便于生产和安装,提高工作效率;并将进液管和排液管分别设置在柔性容器上下两端,有利于更加顺畅的导出患者体内的废液。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