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食道裂孔疝修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2551发布日期:2020-04-07 21:20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食道裂孔疝修补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组织修复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食道裂孔疝修补片。



背景技术:

食管裂孔疝即腹腔内脏器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并引发烧心、反酸等消化道及其他非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在10%~50%之间,以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手术治疗食道裂孔疝主要包括食管裂孔的补片修补和胃底折叠术。补片分为合成补片和生物补片。食管裂孔疝应用合成补片修补不同于腹壁疝,食管周围的膈肌处于反复运动状态,补片与食管和胃壁长期作用引起炎症反应、瘢痕形成甚至消化道的侵蚀。casabella等在使用聚丙烯材料的补片时出现了2例相关的并发症,分别为膈肌损伤和补片侵蚀食管。granderath等在对50例使用聚丙烯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进行随访时发现,12%发生较为严重的吞咽困难,考虑为聚丙烯补片继发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所致。

生物补片是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脱去组织中的所有细胞、抗原、脂质、可溶性蛋白质等物质、保留下的具有完整外观形态、组织学特性及超微结构的不溶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作为生物支架。与合成材料的引发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纤维细胞包裹瘢痕修复的机理不同,生物补片可以诱导“内源性组织再生”:植入后其内所含的生物信号或降解产物可以诱导修复区周围巨噬细胞和干细胞主动、快速浸润,生长、增殖并分泌自身细胞外基质替代植入物,可以很好的避免消化道侵蚀的并发症,且炎症反应较轻,无永久异物残留。因此,需求一种新型的生物补片,用于食道裂孔疝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食道裂孔疝修补片,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细胞外基质材料制成的新型的修补片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合成材料食道裂孔疝修补片易引起炎症反应、瘢痕形成甚至消化道的侵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食道裂孔疝修补片,包括修补片本体;所述修补片本体为层叠结构,包括依次叠设的基层;所述基层为1-15层;所述基层由来源于彻底脱除细胞成分的哺乳动物的空腔脏器粘膜下层、基底膜、真皮、心包、腹膜、胸膜或羊膜中的一种制成;在所述修补片本体上设置有从所述修补片侧边向内延伸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修补片本体为基于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的近似图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修补片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修补片本体的圆孔;所述圆孔阵列排布在所述修补片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孔的孔径为1-5mm;相邻所述圆孔间的间距为0.5-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口呈u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宽度为1-4cm,纵深长度为2-8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口呈十字形狭缝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十字形狭缝的短缝长度为2-5cm,长缝长度为2-8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修补片的沿边和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医用缝线,所述医用缝线对所述基层层叠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修补片本体表面设置有凝胶层,所述凝胶层内填充有生长因子或抗菌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层来源天然细胞外基质材料,炎症反应轻,可实现软组织重塑,且重塑的组织柔软有弹性,无食管侵蚀,无食管狭窄或运动障碍;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方便食管穿过的开口结构设计,避免完全包绕食管;在修补片本体表面增加医用缝线的设计可以提升修补片水化的操作手感;设置贯穿修补片本体的圆孔,可以加速周围组织细胞长入,有利于组织液流动,血清肿等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修补片本体2.开口3.医用缝线

4.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食道裂孔疝修补片,包括修补片本体1。修补片本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优选为基于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的近似图形。修补片本体1为层叠结构,包括依次叠设的基层。基层为1-15层。为了减小炎症反应,实现软组织重塑,基层由来源于彻底脱除细胞成分的哺乳动物的空腔脏器粘膜下层、基底膜、真皮、心包、腹膜、胸膜或羊膜中的一种制成。在修补片本体1上设置有从修补片侧边向内延伸的开口2;在修补片本体1上设置有贯穿修补片本体1的圆孔4;圆孔4阵列排布在修补片本体1上。优选的,圆孔4的孔径为1-5mm;相邻圆孔4间的间距为0.5-5cm。开口2可以采用多种设计:1、开口2可以采用u形结构,开口2的宽度为1-4cm,纵深长度为2-8cm;2、开口2也可以采用十字形狭缝结构;开口2的十字形狭缝的短缝长度为2-5cm,长缝长度为2-8cm。

为了提升修补片水化的操作手感,提高修补片的强度,可以在修补片的沿边和开口2处设置有医用缝线3,医用缝线3对基层层叠复合。

为了进一步提升修补片本体1的性能,在修补片本体1表面设置有凝胶层。凝胶层内填充有生长因子或抗菌剂。

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修补片本体1采用15层基层结构,基层采用猪源性膀胱基底膜,修补片本体1整体为方形,尺寸为7cm×10cm。修补片本体1上具有贯穿的圆孔4,相邻圆孔4间的孔间距为1cm,圆孔4的孔径为1mm。

修补片本体1上的开口2设计为十字形全层狭缝,短缝长度为3cm,长缝长度为5cm,具有医用缝线3加固。

实施例2

结合图2所示,修补片本体1采用6层基层结构,基层采用猪源性小肠粘膜下层,修补片本体1整体为方形,尺寸为7cm×10cm。修补片本体1上具有贯穿的圆孔4,相邻圆孔4间的孔间距为2cm,圆孔4的孔径为5mm。

修补片本体1上的开口2设计为u形结构,开口2的宽度为2cm,纵深长度为4cm,具有医用缝线3加固。

实施例3

结合图3所示,修补片本体1采用3层基层结构,基层采用猪源性小肠粘膜下层,修补片本体1整体为近似三角形,尺寸为10cm×10cm。修补片本体1上具有贯穿的圆孔4,相邻圆孔4间的孔间距为5mm,圆孔4的孔径为1mm。

修补片本体1上的开口2设计为u形结构,开口2的宽度为4cm,纵深长度为4cm,具有医用缝线3加固。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层来源天然细胞外基质材料,炎症反应轻,可实现软组织重塑,且重塑的组织柔软有弹性,无食管侵蚀,无食管狭窄或运动障碍;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方便食管穿过的开口2结构设计,避免完全包绕食管;在修补片本体1表面增加医用缝线3的设计可以提升修补片水化的操作手感;设置贯穿修补片本体1的圆孔4,可以加速周围组织细胞长入,有利于组织液流动,血清肿等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