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床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8756发布日期:2020-03-13 06:3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床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床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国内外有数以千万计的肢体残疾人士,同时有众多的老年人因为疾病原因日常生活受限,需要他人照顾。当前提供给老年人的辅助设备很有限,普遍采用的是轮椅等传统设备。对这些人员来说,上下床和上厕所、出行都是很大问题。

对于老年人来说,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一种家庭会选择请专人照顾老年人,该种方式增加了家庭的支出,且存在无法保证专人能全心全意照顾老年人,尤其是在上床、下床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二次伤害,如果病人比较重,需要几个人进行同时搀扶才能完成,对于行动不便的空巢老年人,也需要他人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床辅助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床和下床不方便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上下床辅助设备,包括底座、床体、升降装置、床垫组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底座设置于地面上;

所述床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通过所述升降装置相连接;

所述床垫组件设置于所述床体上,且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连接;

所述床垫组件包括第一床垫、第二床垫、第三床垫和第四床垫;

所述第一床垫、所述第二床垫和所述第三床垫之间通过联动装置相连接;

所述第四床垫设置于所述床体上;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联动装置的下方设置成驱动所述床垫组件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联动装置相连接设置成驱动所述床垫组件的角度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第三联动件和第四联动件;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联动件相连接,设置成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一端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床垫相铰接;

所述第二联动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联动件相铰接;

所述第三联动件与所述第四联动件通过联动齿轮相连接,且所述第三联动件与所述第四联动件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三床垫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外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联动件上;

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联动件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床垫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联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相铰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下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

所述第一防护栏和所述第二防护栏分别与所述床体的两侧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采用电动液压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联动件铰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上下床辅助设备包括底座、床体、升降装置、床垫组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底座设置于地面上,作为本申请的基础,床体设置于底座上,且通过升降装置相连接,通过升降组件实现床体高低的改变,高度降低时便于用户上下床,当用户上床或下床完成后,升降装置再将床体的高度恢复至初始高度,床垫组件设置于床体上,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相连接,床垫组件包括第一床垫、第二床垫、第三床垫和第四床垫,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之间通过联动装置相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联动装置的下方,可带动联动装置和床垫组件同时旋转,使床垫组件的长度方向与床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旋转至床垫组件的长度方向与床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在使用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帮助用户上床,用户站立于床边,通过升降装置将床体的高度降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将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旋转,同时开启联动装置,使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之间的相对角度改变,使其呈现出与人体坐姿相同的形态,用户向后坐于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上,背部与第一床垫贴合,臀部与第二床垫贴合,腿部与第三床垫贴合,人体倚靠于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上,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联动装置、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旋转至床垫组件的长度方向与床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第二驱动装置和联动装置的作用下使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之间的角度为180°,即与第四床垫处于同一平面上,使人体舒展开平躺在床垫组件上;第二种情况是帮助用户下床,用户平躺于床垫组件上,开启第二驱动装置和联动装置,使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之间的角度改变,将背部抬起,使腿部弯曲,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整体进行旋转,旋转至床垫组件的长度方向与床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通过升降装置将床体的高度太高将用户托起,方便用户站立,起到助站的作用,通过本申请可将上下床困难人群轻松运送到床上或者辅助其下床,对身体进行安全的搬运,避免困难人群在上下床时发生伤害,预防二次伤害,且使用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床辅助设备的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上下床辅助设备的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处于放平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上下床辅助设备的侧视图。

图标:1-底座;2-床体;3-升降装置;4-床垫组件;5-第一驱动装置;6-第二驱动装置;7-第一防护栏;8-联动装置;9-支撑件;41-第一床垫;42-第二床垫;43-第三床垫;44-第四床垫;81-第一联动件;82-第二联动件;83-第三联动件;84-第四联动件;85-联动齿轮;86-固定件;831-第一连接部;832-第二连接部;851-第一齿轮;852-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设备,包括底座1、床体2、升降装置3、床垫组件4、第一驱动装置5和第二驱动装置6;

底座1设置于地面上;

床体2设置于底座1上,且通过升降装置3相连接;

床垫组件4设置于床体2上,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和第二驱动装置6相连接;

床垫组件4包括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第三床垫43和第四床垫44;

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之间通过联动装置8相连接;

第四床垫44设置于床体2上;

第一驱动装置5设置于联动装置8的下方设置成驱动床垫组件4旋转;

第二驱动装置6与联动装置8相连接设置成驱动床垫组件4的角度改变。

该上下床辅助设备包括底座1、床体2、升降装置3、床垫组件4、第一驱动装置5和第二驱动装置6,底座1设置于地面上,作为本申请的基础,床体2设置于底座1上,且通过升降装置3相连接,通过升降组件实现床体2高低的改变,高度降低时便于用户上下床,当用户上床或下床完成后,升降装置3再将床体2的高度恢复至初始高度,床垫组件4设置于床体2上,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和第二驱动装置6相连接,床垫组件4包括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第三床垫43和第四床垫44,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之间通过联动装置8相连接,第一驱动装置5设置于联动装置8的下方,可带动联动装置8和床垫组件4同时旋转,使床垫组件4的长度方向与床体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旋转至床垫组件4的长度方向与床体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在使用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帮助用户上床,用户站立于床边,通过升降装置3将床体2的高度降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将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旋转,同时开启联动装置8,使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之间的相对角度改变,使其呈现出与人体坐姿相同的形态,用户向后坐于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上,背部与第一床垫41贴合,臀部与第二床垫42贴合,腿部与第三床垫43贴合,人体倚靠于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上,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带动联动装置8、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旋转至床垫组件4的长度方向与床体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第二驱动装置6和联动装置8的作用下使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之间的角度为180°,即与第四床垫44处于同一平面上,使人体舒展开平躺在床垫组件4上;第二种情况是帮助用户下床,用户平躺于床垫组件4上,开启第二驱动装置6和联动装置8,使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之间的角度改变,将背部抬起,使腿部弯曲,在第一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整体进行旋转,旋转至床垫组件4的长度方向与床体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通过升降装置3将床体2的高度太高将用户托起,方便用户站立,起到助站的作用,通过本申请可将上下床困难人群轻松运送到床上或者辅助其下床,对身体进行安全的搬运,避免困难人群在上下床时发生伤害,预防二次伤害,且使用简单,易于操作。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中,联动装置8包括第一联动件81、第二联动件82、第三联动件83和第四联动件84;

第二驱动装置6与第二联动件82相连接,设置成驱动第二联动件8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第一联动件81的一端与第二联动件82的一端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床垫41相铰接;

第二联动件82另一端与第三联动件83相铰接;

第三联动件83与第四联动件84通过联动齿轮85相连接,且第三联动件83与第四联动件84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86与第三床垫43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第二联动件8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于第一联动件81的一端与第二联动件82相铰接被限制,另一端与第一床垫41相铰接被限制,因此,在第二联动件82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时,第一联动件81以与第二联动件82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逆时针运动,使第一床垫41以其与第二床垫42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顺时针运动即使其抬升,第三联动件83以与第二联动件82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逆时针运动,使第二床垫42以与第一床垫41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逆时针运动使其抬升,由于第三联动件83与第四联动件84用联动齿轮85相连接,通过联动齿轮85第三联动件83驱动第四联动件84使第四联动件84与第三联动件83的转动方向相反,使第三床垫43以其与第二床垫42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顺时针运动,第一床垫41与第二床垫42符合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背部与臀部的弯折情况,第二床垫42与第三床垫43符合人体处于坐姿状态腿部的弯折情况,相反的,在第二联动件82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时,第一联动件81以与第二联动件82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顺时针运动,使第一床垫41以其与第二床垫42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逆时针运动即使其降低,第三联动件83以与第二联动件82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顺时针运动,使第二床垫42以与第一床垫41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顺时针运动使其降低,由于第三联动件83与第四联动件84用联动齿轮85相连接,通过联动齿轮85第三联动件83驱动第四联动件84使第四联动件84与第三联动件83的转动方向相反,使第三床垫43以其与第二床垫42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逆时针运动,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与第三床垫43与第四床垫44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中,联动齿轮85包括第一齿轮851和第二齿轮852;

第一齿轮851和第二齿轮852相外啮合;

第一齿轮851设置于第三联动件83上;

第二齿轮852设置于第四联动件84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三联动件83上设置有第一齿轮851,在第四联动件84上设置有第二齿轮852,第一齿轮851与第二齿轮852啮合,在第二床垫42以与第一床垫41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逆时针运动时,通过第一齿轮851和第二齿轮852的啮合,第四联动件84以第二齿轮852的中心为原点做顺时针运动,使第三床垫43的自由端向下运动,相反的,在第二床垫42以与第一床垫41的铰接点为原点,做顺时针运动时,通过第一齿轮851和第二齿轮852的啮合,第四联动件84以第二齿轮852的中心为原点做逆时针运动,使第三床垫43的自由端向上运动。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中,还包括支撑件9;

支撑件9的一端与第一联动件81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床垫41相铰接。

进一步的,支撑件9采用电动气撑。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81作为对第一床垫41的主要支撑,在第一联动件81上设置的支撑件9作为对第一床垫41的辅助支撑,增强用户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第三联动件83包括第一连接部831和第二连接部832;

第一连接部831的一端与第二联动件82相铰接于第二联动件82内,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832相垂直连接;

第二连接部8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851。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831与第二联动件82铰接于第二联动件82的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831铰接于第二联动件82的内部,第二联动件8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第三联动件83以与第二联动件82的铰接点,进行转动,实现第三联动件83和第四联动件84的转动。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中,第一驱动装置5设置于第二联动件82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5设置于第二联动件82的下方,即带动联动装置8、第一床垫41、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整体转动。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中,还包括第一防护栏7和第二防护栏;

第一防护栏7和第二防护栏分别与床体2的两侧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床体2两侧设置的第一防护栏7和第二防护栏一方面可作为对用户的一种保护,当用户翻身时,第一防护栏7和第二防护栏可起到阻挡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第一防护栏7和第二防护栏内安装控制器和电源线等,为第一驱动装置5和第二驱动装置6提供电力。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中,升降装置3采用电动液压杆。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杆具有超负荷保护能力,不会损坏电机和机件,同一台电液推杆其推、拉力可无线调速,因而驱动力范围广,在推力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消耗的电能仅有电动推杆的一半,全液压传动,动作灵敏、运行平稳,能有效缓冲外来的冲击力,电液推杆采用机、电、液一体化全封闭结构,工作油路循环于无压的封闭钢筒里体积小、不漏油,便于安装、维修。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不吸尘,不进水,内部不锈蚀,使用寿命比气缸电动推杆长久。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