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741发布日期:2020-01-03 10:1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新型奶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奶瓶,属于婴幼儿喂食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奶瓶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已成为奶瓶设计者们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但现有技术中奶瓶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奶瓶中存在空隙时,奶嘴上回气,导致奶液中融入大量气泡,婴儿会吸入很多空气,容易出现打嗝、胀气、吐奶等不良情况;2、奶液和空气混合,污染了奶液,造成奶液氧化,容易使奶液中的养分流失;3、奶嘴通常通过旋盖螺纹旋接安装在瓶身上,该安装方式使得零部件不易清洗,且奶水容易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胀气的新型奶瓶。

为实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奶瓶,包括奶嘴、瓶身与安装在所述瓶身底部的底座,所述奶嘴上还套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将所述奶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瓶身的瓶口处,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硅胶单向阀,所述硅胶单向阀由硅胶垫和安装在所述硅胶垫上的单向阀组成,所述底座的底部制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单向阀的正下方,所述瓶身内设有能上下滑动的活塞件,所述活塞件位于所述硅胶单向阀的上方,所述活塞件的侧面与所述瓶身的内壁密封接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瓶身的上端外壁制有至少一对第一卡块,所述压盖内壁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对应的位置上制有第一卡槽,所述压盖通过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的配合安装在所述瓶身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瓶身的上端外壁还制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上制有滑出斜面,所述第一卡块上制有滑入斜面;

所述第一卡槽上与所述第一定位块对应的部位制有与所述滑出斜面相配合的导滑出斜面,所述第一卡槽内还制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制有与所述滑入斜面相配合的导滑入斜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奶嘴上制有内凹的环形卡槽,所述奶嘴的底部制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口向外延伸形成定位板;

所述压盖的上部为定位环,下部为固定环,所述定位环的顶部制有环形卡接头,所述环形卡接头位于所述环形卡槽内,所述定位环内壁的底部制有一圈向下凸出的定位卡接头,所述定位卡接头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定位卡接头与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定位板位于该空隙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奶嘴上设有奶瓶盖,所述奶瓶盖内壁的底部制有凸沿,所述定位环外壁的底部制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固定环之间形成卡位,所述奶瓶盖通过所述凸沿与所述卡位的配合套在所述压盖上,所述奶瓶盖内壁的顶部还制有与所述奶嘴头部相紧贴的弧形压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硅胶垫上制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可拔除的橡胶塞。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瓶身的下端制有第二卡块与第二定位块,所述底座内壁与所述第二卡块相对应的位置上制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块、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卡槽的结构及配合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块、第一定位块和第一卡槽的结构及配合方式相同。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顶部均连接有瓶身凸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硅胶单向阀与活塞件,当婴幼儿吸吮奶水时,活塞件随着奶水上升,大大减少了奶水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既有效地防止婴幼儿打嗝、胀气、吐奶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也防止了奶液被空气污染氧化,而用特殊的卡扣连接取代原有的螺纹连接,使得奶嘴与瓶身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更易拆洗,不会发生奶水渗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新型奶瓶,包括奶嘴2、瓶身4与安装在所述瓶身4底部的底座7,所述奶嘴2上还套设有压盖3,所述压盖3将所述奶嘴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瓶身4的瓶口处,所述底座7上固定有硅胶单向阀,所述硅胶单向阀由硅胶垫6和安装在所述硅胶垫6上的单向阀61组成,所述单向阀61只允许空气从外部进入到奶瓶内部,所述底座7的底部制有通气孔72,所述通气孔72位于所述单向阀61的正下方,保证空气与所述单向阀61充分接触,所述瓶身4内设有能上下滑动的活塞件5,所述活塞件5位于所述硅胶单向阀的上方,所述活塞件5的侧面与所述瓶身4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活塞件5包括浮块52以及位于浮块52周围的滑动壁51,所述滑动壁51的中部内凹,大大减小了滑动壁51与瓶身4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活塞件5与瓶身4内壁之间的摩擦。所述活塞件5的结构具有重量轻,摩擦小的特点,使其能轻易地被婴儿吸奶的吸力带动上移。当奶瓶中充满奶水时,奶瓶中的空气被奶水挤出,但当婴幼儿吸吮奶水后,奶瓶中出现了空隙,空气就会从奶嘴回流进奶瓶中,导致奶水中融入大量气泡,婴儿吸入空气容易出现打嗝、胀气、吐奶等不良情况,且奶水被空气污染后营养会流失。本实用新型中,在婴幼儿吸吮奶水的过程中,活塞件5被吸力带动随着奶水慢慢上移,空气迅速从单向阀61进入到硅胶垫6与活塞件5的底部之间,并支撑着活塞件5在吸力消失后仍悬浮在瓶身4中,保证奶水始终充满活塞件5与奶嘴2之间,防止空气从奶嘴2回流进入奶瓶,大大减少了奶水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瓶身4的上端外壁制有至少一对第一卡块41,所述压盖3内壁与所述第一卡块41相对应的位置上制有第一卡槽321,所述压盖3通过第一卡块41与第一卡槽321的配合安装在所述瓶身4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4所示,所述瓶身4的上端外壁还制有第一定位块44,所述第一定位块44上制有滑出斜面441,所述第一卡块41上制有滑入斜面411;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卡槽321上与所述第一定位块44对应的部位制有与所述滑出斜面441相配合的导滑出斜面3211,所述第一卡槽321内还制有凸块322,所述凸块322上制有与所述滑入斜面411相配合的导滑入斜面3221。装配压盖3与瓶身4时,所述第一定位块44与所述第一卡块41均卡入第一卡槽321内,所述第一定位块44对所述第一卡块41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第一卡块41在第一卡槽321内晃动。当压盖3与瓶身4之间需要拆卸时,旋转压盖3使得导滑出斜面3211摩擦挤压滑出斜面441,直到第一卡块41脱离第一卡槽321,再将压盖3连同奶嘴2从瓶身4上拔出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图2为了更清楚地展示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省略了剖面线,所述奶嘴2上制有内凹的环形卡槽21,所述奶嘴2的底部制有环形凹槽22,所述环形凹槽22的槽口向外延伸形成定位板23;

所述压盖3的上部为定位环31,下部为固定环32,所述定位环31的顶部制有环形卡接头311,所述环形卡接头311位于所述环形卡槽21内,所述定位环31内壁的底部制有一圈向下凸出的定位卡接头312,所述定位卡接头312位于所述环形凹槽22内,所述定位卡接头312与所述固定环32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定位板23位于该空隙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奶嘴2上设有奶瓶盖1,所述奶瓶盖1内壁的底部制有凸沿11,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环31外壁的底部制有定位凸起34,所述定位凸起34与所述固定环32之间形成卡位33,所述奶瓶盖1通过所述凸沿11与所述卡位33的配合套在所述压盖3上,所述奶瓶盖1内壁的顶部还制有与所述奶嘴2头部相紧贴的弧形压嘴12,所述弧形压嘴12防止奶水从奶嘴2中渗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瓶身4的下端制有第二卡块42与第二定位块45,所述底座7内壁与所述第二卡块42相对应的位置上制有第二卡槽71,所述第二卡块42、第二定位块45和第二卡槽71的结构及配合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块41、第一定位块44和第一卡槽321的结构及配合方式相同。当需要分离瓶身4与底座7时,旋转瓶身4,直到第二卡块42脱离第二卡槽71,再将瓶身4从底座7内拔出即可,大大方便了清洗过程,使得清洗更彻底。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块44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块45的顶部均连接有瓶身凸缘43。所述瓶身凸缘43在奶瓶装配好后,恰好紧贴压盖3的底面与底座7的顶面,使得装配好的奶瓶内部处于密封状态,既减少了奶水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也防止奶水渗漏。

本实施例中:所述瓶身4、底座7、硅胶垫6与活塞件5均为四面体结构,所述定位环31为圆环状结构,所述固定环32为四面体结构,所述定位板23为四边形。所述第一卡槽321与第二卡槽71各四组,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环31四面的内壁与底座7四面的内壁上,第一卡块41、第一定位块44与第二卡块42、第二定位块45也相应地各设有四个,分别位于瓶身4上下两端四面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先装配奶瓶,将硅胶垫6固定于底座7内,使得单向阀61对准通气孔72,保证空气与单向阀61充分接触,将活塞件5放置在硅胶单向阀的上方,将瓶身4的底部套住活塞件5并压入底座7内,第二卡块42进入到第二卡槽71内,第二定位块45顶部的瓶身凸缘43压贴在底座7的顶面,活塞件5位于瓶身4的底部,瓶身4与底座7固定完毕;

接着往瓶身4内注奶,由于活塞件5的侧面与瓶身4的内壁密封接触,活塞件5因此减少了奶水与活塞件5下方空气接触的可能性;

待奶水注好后,安装奶嘴2,将奶嘴2从压盖3的下方套入压盖3内,奶嘴2的吸头部分从定位环31内伸出,环形卡接头311卡入环形卡槽21内,定位卡接头312卡入环形凹槽22内,再将压盖3套在瓶身4的瓶口处并往下压,第一卡块41挤压凸块322,在滑入斜面411与导滑入斜面3221的配合下,第一卡块41进入到第一卡槽321内并被凸块322锁住,同时第一定位块44也进入到第一卡槽321内,滑出斜面441与导滑出斜面3211相紧贴,压盖3的底部与第一定位块44底部的瓶身凸缘43相紧贴,瓶身4的瓶口进入到环形凹槽22与固定环32内壁形成的空隙中并与定位板23相紧贴,防止奶水从奶嘴2与瓶身4之间的接口处渗漏,奶嘴2与瓶身4安装完毕。

婴幼儿喝奶时对奶水产生一定的吸力,该吸力带动活塞件5随着奶水慢慢上移,空气迅速从单向阀61进入到硅胶垫6与活塞件5的底部之间,并支撑着活塞件5在吸力消失后仍悬浮在瓶身中,保证奶水始终充满活塞件5与奶嘴2之间,防止空气从奶嘴2中回流进入奶瓶,大大减少了奶水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

当婴幼儿暂时不喝奶时,可将奶瓶盖1套在奶嘴2上并往下压,使得凸沿11进入到卡位33内,并被定位凸块34锁住,防止奶瓶盖1从压盖3上脱落,奶瓶盖1盖好后,弧形压嘴12恰好紧贴奶嘴2的吸头顶部,防止奶水从奶嘴2中渗漏。

当奶瓶需要拆卸清洗时,先将奶瓶盖1用力从压盖3上拔出,接着旋转压盖3,使得导滑出斜面3211摩擦挤压滑出斜面441,直到第一卡块41脱离第一卡槽321,再将压盖3连同奶嘴2从瓶身4上拔出;由于奶嘴2的吸头部分较柔软,挤压奶嘴2的吸头部分使其慢慢缩回压盖3内,环形卡接头311脱离环形卡槽21,将奶嘴2从压盖3的底部脱出,定位卡接头312脱离环形凹槽22,奶嘴2与压盖3分离;最后旋转拆卸瓶身4与底座7,将活塞件5从瓶身4内取出,清洗各部件。

当底座7与瓶身4之间不可拆卸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一种替换,所述硅胶垫6上制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可拔除的橡胶塞。当奶瓶需要重新注奶时,拔出橡胶塞,奶瓶内支撑着活塞件5的空气就会从通孔中跑出,注奶时活塞件5随着奶水下降,实现奶瓶的重复注奶。否则活塞件5与硅胶垫6之间充满空气,活塞件5无法下降,奶瓶无法再次注奶。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