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肠炎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放射性肠炎治疗用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一般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在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在实际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过程中,常需要通过灌肠装置将灌肠剂灌入到患者的体内进行治疗,传统的灌肠装置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缺少辅助固定的组件,医护人员在灌肠时需要长时间手持灌肠管对患者进行治疗,造成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增大;且有时使用中药制剂灌肠时,残留的药物残渣随之进入体内,并可能长时间停留,引起患者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性肠炎治疗用灌肠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灌肠装置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缺少辅助固定的组件,医护人员在灌肠时需要长时间手持灌肠管对患者进行治疗,造成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增大;且有时使用中药制剂灌肠时,残留的药物残渣随之进入体内,并可能长时间停留,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射性肠炎治疗用灌肠装置,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一侧边板均等距粘结有紧固胶条,所述安装底板外部一侧边板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内侧端部靠近紧固胶条处固定焊接有紧固夹盘,所述安装底板顶端中部固定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顶端中部开设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内部嵌入安装有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外侧边部均等距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架外侧顶部与固定孔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旋钮,两个所述伸缩支杆顶端横向安装有灌肠横架;
所述灌肠横架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顶端安装有罐盖,所述灌肠横架底端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转接盒,所述转接盒通过连接管与灌肠横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接盒一侧边部中端开设有抽槽,所述抽槽内部嵌入安装有滤板,所述滤板两侧边部中端与抽槽的连接处均粘结有密封橡胶塞条,所述滤板内部中端固定粘结有过滤膜网,所述滤板外侧中端固定安装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固定旋钮内侧中端固定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于支架与固定孔之间契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杆与灌肠横架之间通过拆装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液罐与罐盖的连接处粘结有密封片,所述罐盖顶端中部固定焊接有拉环。
所述转接盒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灌肠软管,所述灌肠软管底部上方位置处套接有紧固环,所述紧固环底部外侧边部均等距开设有分流孔,所述灌肠软管底端固定连接有管头。
优选的,所述灌肠软管与连接盘之间通过连接端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与转接盒之间的连接处粘结有固定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安装底板、连接槽、紧固胶条、固定螺栓、紧固夹盘、支架、嵌合槽、伸缩支杆、固定孔、固定旋钮和灌肠横架便于将灌肠装置与治疗平台和诊疗床之间进行夹持固定,进而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使医护人员在治疗时能够更加的便捷,降低了治疗的劳动强度。
2、通过转接盒、抽槽、滤板、密封橡胶塞条、过滤膜网和拉手能够对进入灌肠软管内部的灌肠剂进行过滤,进而来滤除灌肠剂内部掺杂的中药杂物,进而避免中药杂物直接灌入造成患者病情的加重。
3、通过连接套管、储液罐、罐盖、连接管和连接盘便于将灌肠剂进行存储,以便于灌肠剂的加入,同时该连接方式能够便于将多个灌肠组件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与活动拆卸,进而使医护人员在对连接套管、储液罐、连接管、连接盘和灌肠软管等组件进行消毒清洗时变得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架与伸缩支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滤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底板;2、连接槽;3、紧固胶条;4、固定螺栓;5、紧固夹盘;6、支架;7、嵌合槽;8、伸缩支杆;9、固定孔;10、固定旋钮;11、灌肠横架;12、连接套管;13、储液罐;14、罐盖;15、转接盒;16、连接管;17、抽槽;18、滤板;19、密封橡胶塞条;20、过滤膜网;21、拉手;22、连接盘;23、灌肠软管;24、紧固环;25、分流孔;26、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放射性肠炎治疗用灌肠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1内部开设有连接槽2,连接槽2内部一侧边板均等距粘结有紧固胶条3,安装底板1外部一侧边板连接有固定螺栓4,固定螺栓4内侧端部靠近紧固胶条3处固定焊接有紧固夹盘5,安装底板1顶端中部固定焊接有支架6,支架6顶端中部开设有嵌合槽7,嵌合槽7内部嵌入安装有伸缩支杆8,伸缩支杆8外侧边部均等距开设有固定孔9,支架6外侧顶部与固定孔9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旋钮10,固定旋钮10内侧中端固定焊接有螺杆,螺杆贯穿于支架6与固定孔9之间契合连接,便于通过固定旋钮10将支架6与伸缩支杆8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两个伸缩支杆8顶端横向安装有灌肠横架11,伸缩支杆8与灌肠横架11之间通过拆装螺丝固定连接,便于伸缩支杆8与灌肠横架11之间的固定连接与活动拆卸。
灌肠横架11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管12,连接套管12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罐13,储液罐13顶端安装有罐盖14,储液罐13与罐盖14的连接处粘结有密封片,罐盖14顶端中部固定焊接有拉环,使储液罐13与罐盖14的连接处具备更高的密封性,同时便于人们对罐盖14进行打开和关闭,灌肠横架11底端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转接盒15,转接盒15通过连接管16与灌肠横架11之间固定连接,转接盒15一侧边部中端开设有抽槽17,抽槽17内部嵌入安装有滤板18,滤板18两侧边部中端与抽槽17的连接处均粘结有密封橡胶塞条19,滤板18内部中端固定粘结有过滤膜网20,滤板18外侧中端固定安装有拉手21。
转接盒15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盘22,连接盘22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灌肠软管23,灌肠软管23与连接盘22之间通过连接端头固定连接,连接盘22与转接盒15之间的连接处粘结有固定垫片,便于灌肠软管23与连接盘22之间的连接,同时保证连接盘22与转接盒15在连接后具备更高的稳定性,灌肠软管23底部上方位置处套接有紧固环24,紧固环24底部外侧边部均等距开设有分流孔25,灌肠软管23底端固定连接有管头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放射性肠炎治疗用灌肠装置在实际治疗使用之前,首先将安装底板1底端中部的连接槽2卡入到治疗平台或诊疗床的边部,通过连接槽2内侧边部粘结的紧固胶条3来将安装底板1进行初步的固定,接着旋动安装底板1外侧的固定螺栓4,通过固定螺栓4来带动紧固夹盘5进行移动,通过紧固夹盘5的移动来将安装底板1与安装组件之间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在安装底板1固定安装后,此时将伸缩支杆8在支架6内部的嵌合槽7内进行伸缩拉动,以此来调节伸缩支杆8的实际支撑高度,以便于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进行便捷使用,在伸缩支杆8与支架6之间的位置调节后,旋动支架6外侧顶部的固定旋钮10,通过固定旋钮10伸缩支杆8内侧固定孔9之间的连接固定,以此来将伸缩支杆8的位置进行固定,在伸缩支杆8调节固定后,将灌肠横架11横放在两个伸缩支杆8的顶端,并通过拆装螺丝来将其间进行固定;
在灌肠横架11固定安装后,将储液罐13与灌肠横架11顶端中部的连接套管12之间进行密封连接,然后将转接盒15通过连接管16与灌肠横架1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最后将灌肠软管23通过连接盘22与转接盒15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在实际灌肠治疗过程中,将病人平躺在治疗平台或诊疗床上,并将患者的肛门位置处于灌肠横架11的正下方,接着将灌肠软管23底端的管头26插入到患者的肛门内,然后打开罐盖14,将储液罐13内部加入灌肠剂,通过连接套管12和连接管16来将储液罐13内的灌肠剂输送到转接盒15内,当灌肠剂进入到转接盒15内时,通过转接盒15内的滤板18和过滤膜网20来对灌肠剂进行过滤处理,以此来滤除灌肠剂内部掺杂的中药残渣和杂物,进而避免中药残渣和杂物直接灌入到患者体内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在灌肠剂经过过滤处理后,此时通过转接盒15来将灌肠剂进一步输送至灌肠软管23内,最后通过灌肠软管23和其底端的分流孔25来将灌肠剂进入的灌入到患者体内,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当转接盒15在过滤后需要对其内部滤除的污物进行清理时,此时通过拉手21将滤板18从抽槽17内拉出,以此即可便于人们对过滤膜网20表面的污物进行快速的便捷清理,而滤板18与抽槽17在连接后,其间连接处的密封橡胶塞条19能够保证其间连接后的密封性,进而避免灌肠液产生泄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