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蒸煮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9406发布日期:2019-12-24 21:1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蒸煮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煮锅,特别涉及一种中药蒸煮锅。



背景技术:

中药蒸煮锅是用于蒸制或者煮制药材的蒸煮锅。

现有用于蒸制药材的中药蒸煮锅包括底架、相对设置且固定于底架上的两个侧架、转动支撑于两个侧架之间的筒体、配合于筒体开口上的锅盖以及设置于筒体中的网筒,筒体内的下部设置有支撑件,网筒的底部支撑于支撑件上且网筒的外壁贴合在筒体的内壁上。使用时,在筒体中加入少量水,将药材放在网筒中,通入蒸汽到筒体的夹层中,烧开筒体底部的水,对网筒中的药材进行蒸制。

现有的中药蒸煮锅存在一个问题,其上锅盖内部为穹顶结构,水蒸气遇冷后会沿着锅盖内侧流动,最后顺着锅盖边沿、筒体内壁流入网筒中的药材上,造成网筒边沿处上层的药材浸水变色,每次蒸制一百斤药材,总有四到五斤药草因为浸水而不得不剔除,对药材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蒸煮锅,它通过结构改进在网筒和筒体内壁之间预留了间隔,降低了冷凝水流入网筒中的可能性,保护了药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药蒸煮锅,包括底架、相对设置且固定于底架上的两个侧架、转动支撑于两个侧架之间的筒体、配合于筒体开口上的锅盖、设置于筒体中的十字型支撑杆以及设置于筒体中且支撑于十字型支撑杆上的网筒,十字型支撑杆包括四根杆部,杆部的一端与其余杆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支撑于筒体的内壁上,在每根杆部上固定设置有一个限位板,四个限位板和十字型支撑杆配合形成一个供网筒底部放入的空间,限位板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网筒支撑于四个限位板和十字型支撑杆形成的空间中,因为限位板和筒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隔,所以网筒的外壁和筒体内壁之间也会留有间隔,这样冷凝水就会顺着筒体内壁流至底部,不会再流入网筒中,不会再浸湿药材。本方案降低了冷凝水流入网筒中的可能性,保护了药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网筒上设置有网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可以避免筒体在摆动至竖向位置时,药材被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网筒的开口上间隔固定有多个耳板,在网盖上对应设置有耳板,耳板中部开设有螺纹孔,网盖上的耳板和网筒上的耳板上下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盖上的耳板和网筒上的耳板可以通过铁丝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筒体内部侧壁上设置有定位件,在网筒上部对应定位件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定位件中有部件能插入或退出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筒体先转动至倾斜位置,等工作人员放入网筒后,再将筒体转动至竖直位置,在筒体转动的过程中,网筒会受到一个抛甩的力量,力量较大时,网筒会倾倒在筒体中,给药材的蒸煮造成影响;设置定位孔和定位件后,使用时,当定位件中部件插入定位孔中时,筒体的上下移动被限制在了定位件和十字型支撑杆之间,筒体的平移被限制在了四个限位板之间,进而不易发生倾倒,使用较为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筒体内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横截面呈l形,安装板与筒体内壁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u型开口,安装板包括一个水平板部和一个竖向板部,定位件固定于安装板的竖向板部上,定位件包括呈一端开口结构的扣盖、沿扣盖轴线布置且一端穿出扣盖的插杆、滑移连接于扣盖中且与插杆固定连接的挡板、固定于挡板背离插杆一侧的插头、设置于扣盖中且向接近插头的方向推动挡板的弹簧以及固定于插杆伸出扣盖一端的提手,扣盖以开口端固定于安装板的竖向板部上,插头能插入网筒的定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弹簧推动挡板,使得插头插入定位孔中,对网筒进行位置限定;当需要取出网筒时,用手拉拔提手,使得插头脱离定位孔,这时可以将网筒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侧架顶部固定设置有气缸,气缸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且与锅盖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可以用气缸打开或者关闭锅盖,使用更为省力、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筒体内壁上对应十字型支撑杆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共有四个,在十字型支撑杆的杆部端部开设有扣槽,扣槽的开口向下设置且大小与定位柱适配,十字型支撑杆以四个扣槽扣在四个定位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字型支撑杆与筒体的固定结构简单,拆卸、清洗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时,网筒支撑于四个限位板和十字型支撑杆形成的空间中,因为限位板和筒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隔,所以网筒的外壁和筒体内壁之间也会留有间隔,这样冷凝水就会顺着筒体内壁流至底部,不会再流入网筒中,不会再浸湿药材,本方案降低了冷凝水流入网筒中的可能性,保护了药材;

2.设置定位孔和定位件后,使用时,当定位件中部件插入定位孔中时,筒体的上下移动被限制在了定位件和十字型支撑杆之间,筒体的平移被限制在了四个限位板之间,进而不易发生倾倒,使用较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中药蒸煮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网筒配合十字型支撑杆、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药蒸煮锅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底架;2、侧架;3、筒体;4、转轴;5、锅盖;6、十字型支撑杆;60、扣槽;7、网筒;70、网盖;71、耳板;72、定位孔;8、限位板;9、定位件;90、扣盖;91、插杆;92、挡板;93、插头;94、弹簧;95、提手;10、定位柱;11、气缸;12、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中药蒸煮锅,包括底架1、相对设置且固定于底架1上的两个侧架2、转动支撑于两个侧架2之间的筒体3、配合于筒体3开口上的锅盖5、设置于筒体3中的十字型支撑杆6以及设置于筒体3中且支撑于十字型支撑杆6上的网筒7,十字型支撑杆6包括四根杆部,杆部的一端与其余杆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支撑于筒体3的内壁上,在每根杆部上固定设置有一个限位板8,四个限位板8和十字型支撑杆6配合形成一个供网筒7底部放入的空间,限位板8与筒体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

使用时,网筒7支撑于四个限位板8和十字型支撑杆6形成的空间中,因为限位板8和筒体3内壁之间留有间隔,所以网筒7的外壁和筒体3内壁之间也会留有间隔,这样冷凝水就会顺着筒体3内壁流至底部,不会再流入网筒7中,不会再浸湿药材。本方案降低了冷凝水流入网筒中的可能性,保护了药材。

在网筒7上设置有网盖70。这样可以避免筒体3在摆动至竖向位置时,药材被洒出。在网筒7的开口上间隔固定有多个耳板71,在网盖70上对应设置有耳板71,耳板71中部开设有螺纹孔,网盖70上的耳板71和网筒7上的耳板71上下对应。网盖70上的耳板71和网筒7上的耳板71可以通过铁丝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

参照图3、图4,实际使用中,筒体3先转动至倾斜位置,等工作人员放入网筒7后,再将筒体3转动至竖直位置,在筒体3转动的过程中,网筒7会受到一个抛甩的力量,力量较大时,网筒7会倾倒在筒体3中,给药材的蒸煮造成影响。

为此在筒体3内部侧壁上设置有定位件9,在网筒7上部对应定位件9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72,定位件9中有部件能插入或退出定位孔72。

使用时,当定位件9中部件插入定位孔72中时,筒体3的上下移动被限制在了定位件9和十字型支撑杆6之间,筒体3的平移被限制在了四个限位板8之间,进而不易发生倾倒,使用较为可靠。

在筒体3内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的横截面呈l形,安装板12与筒体3内壁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u型开口,安装板12包括一个水平板部和一个竖向板部,定位件9固定于安装板12的竖向板部上,定位件9包括呈一端开口结构的扣盖90、沿扣盖90轴线布置且一端穿出扣盖90的插杆91、滑移连接于扣盖90中且与插杆91固定连接的挡板92、固定于挡板92背离插杆91一侧的插头93、设置于扣盖90中且向接近插头93的方向推动挡板92的弹簧94以及固定于插杆91伸出扣盖90一端的提手95,扣盖90以开口端固定于安装板12的竖向板部上,插头93能插入网筒7的定位孔72中。

使用时,弹簧94推动挡板92,使得插头93插入定位孔72中,对网筒7进行位置限定;当需要取出网筒7时,用手拉拔提手95,使得插头93脱离定位孔72,这时可以将网筒7取出。

参照图2、图3,在筒体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轴4,转轴4为空心结构且与筒体3中的夹层连通,筒体3以转轴4转动支撑于两个侧架2上,转动较为流畅、方便。

在侧架2顶部固定设置有气缸11,气缸1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且与锅盖5固定连接。这样可以用气缸打开或者关闭锅盖5,使用更为省力、方便。

在筒体3内壁上对应十字型支撑杆6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定位柱10,定位柱10共有四个,在十字型支撑杆6的杆部端部开设有扣槽60,扣槽60的开口向下设置且大小与定位柱10适配,十字型支撑杆6以四个扣槽60扣在四个定位柱10上。十字型支撑杆6与筒体3的固定结构简单,拆卸、清洗较为方便。

定位柱10的横截面呈矩形,扣槽60的配合部位与定位柱10适配。这样使得十字型支撑杆6在安装后更为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