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967发布日期:2020-02-14 15:5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科喂药器。



背景技术:

幼儿抵抗力较低,生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为了尽量不破坏幼儿的免疫系统,医生多建议给幼儿服药治疗,但是给小孩喂药时,由于大多数药物味道怪异,小孩抵抗情绪较大,容易哭闹和挣扎,看护者也很难把控喂药,因此喂药器的使用越来广泛。

目前,常规的喂药器功能单一,喂药量和喂药速度不好把控容易呛到婴儿,喂药过程中,由于药物多数较苦,儿童抵触情绪较大,常需要糖水等可食用的甜味液体来引导幼儿继续服药,而常规做法是用小勺喂食糖水引导幼儿张嘴服药,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科喂药器,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的喂药器功能单一,喂药量和喂药速度不好把控容易呛到婴儿和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为空腔结构,壳体的尾端设有吸盘,壳体的前端设有出药管接件,出药管接件上螺纹连接有出药嘴,壳体的上端设有半椭圆体形的气囊,气囊与出药嘴之间通过软管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可在壳体内前后滑动的活塞,活塞的后端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尾端的上方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左端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贯穿有转动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转动杆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单向轴承,第二齿轮的后侧啮合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按压杆,按压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单向轴承和活塞杆配合形成活塞定距向前滑动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的上端固定有空腔管,按压杆可上下滑动地置于空腔管内,按压杆的中部固定套设有挡圈,挡圈与空腔管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挡圈和空腔管配合形成按压杆自动上滑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按压杆的上端贯穿壳体的上端,按压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外壁开设有异形槽,所述壳体上固定有可与异形槽配合的导向销,导向销与异形槽配合构成套筒转动下滑的结构,所述套筒的上端固定有可随套筒转动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半球体;

所述按压杆的上端贯穿套筒,按压杆上端的端部置于套筒的外部,按压杆上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按压盘,按压盘上开设有两个半径不同的弧形通孔,两个弧形通孔与两个半球体的运动轨迹一一对应,每个弧形通孔的上端沿弧形通孔的边缘设有刻度线,下压按压盘,套筒外周的异形槽与销杆配合构成套筒转动下滑的结构,套筒转动带动连接杆上的两个半球体转动,两个半球体与对应的弧形通孔和刻度线配合构成计量结构。

优选的,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条形槽与第二条形槽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条形槽的上端与第一弧形槽的上端连通,第一条形槽的下端与第二弧形槽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三弧形槽,第一条形槽的下端与第二弧形槽的下端之间通过第三弧形槽连通,所述第三弧形槽的槽底偏离第一弧形槽的下端,第三弧形槽的槽底与第二弧形槽下端的上槽边上下对应;

所述第二条形槽的上端与第二弧形槽的上端连通,第二条形槽的下端与第一弧形槽的下端之间设有第四弧形槽,第二条形槽的下端与第一弧形槽的下端之间通过第四弧形槽连通,所述第四弧形槽的槽底偏离第二弧形槽的下端,第四弧形槽的槽底与第一弧形槽下端的上槽边上下对应。

优选的,所述按压杆包括方形杆和圆柱杆,圆柱杆的下端与方形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方形杆的前端面开设有可与第二齿轮配合的齿槽,圆柱杆的外周固定有圆环,所述套筒的内壁开设有可与圆环配合的圆弧槽,圆环与圆弧槽配合构成套筒可绕按压杆转动的结构,按压杆上下滑动带动套筒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条形孔,条形孔内设有可在条形孔内前后滑动的推拉杆,推拉杆的上端与活塞杆后端的下部固定连接,推拉杆的下端贯穿条形孔且置于壳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出药嘴上设有管接头,管接头与软管端部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的喂药器功能单一,喂药量和喂药速度不好把控容易呛到婴儿和操作麻烦的问题,减轻了看护人员的看护压力,帮助看护人员更加高效地引导幼儿服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杆与活塞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和空腔管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套筒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套筒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按压盘与半球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壳体1为空腔结构,壳体1内可容纳药液,给小孩喂药时,小孩抵抗情绪较大,容易哭闹和挣扎,喂药过程中有时需要暂停喂药对小孩进行安抚,因此,为了便于放置喂药器,壳体1的尾端设有吸盘3,可利用吸盘3将喂药器头端朝上放置,避免药物滴落流失,出药嘴7容易损坏,为了延长喂药器的使用寿命,壳体1的前端设有出药管接件6,出药管接件6上螺纹连接有出药嘴7,出药嘴7为奶嘴状且与奶嘴的材质相同,当出药嘴7损坏时可及时更换,喂药过程中,由于药物多数较苦,儿童抵触情绪较大,有时需要配置一定量的糖水用来引导儿童服药,壳体1的上端设有半椭圆体形的气囊4,气囊4与出药嘴7之间通过软管5连通,气囊4可通过软管5将糖水等可食用的甜味液体吸入气囊4中,在喂药过程中可适当按压气囊4挤出糖水用来引导儿童继续服药,所述壳体1内设有可在壳体1内前后滑动的活塞21,活塞21的后端连接有活塞杆15,活塞杆15的上端开设有齿面,齿面在图中未标示,活塞杆15尾端的上方啮合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的左端设有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0之间贯穿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可转动地固定在壳体1内,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0与转动杆13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单向轴承,单向轴承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做过多叙述,第二齿轮10的后侧啮合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按压杆16,按压杆16、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0、单向轴承和活塞杆15配合形成活塞21定距向前滑动的结构,下压按压杆16,按压杆16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转动带动转动杆13和第一齿轮11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使活塞杆15向前推动活塞21,此时药液从出药口流出,因为第二齿轮10与转动杆13之间设有单向轴承,所以当按压杆16上滑带动第二齿轮10反转时,第一齿轮11不会随第二齿轮10转动,因此每次下压按压杆16即可完成对活塞杆15的一次推动,当按压杆16上滑时再次下压按压杆16完成对活塞杆15同样的推动距离,此结构避免了使用者在喂药时推药力度不好控制,容易推药过多呛着食药儿童的问题,而且可单手操作。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图4和图5给出,为了实现按压杆16自动上滑复位,所述壳体1内的上端固定有空腔管9,按压杆16可上下滑动地置于空腔管9内,按压杆16的中部固定套设有挡圈,挡圈与空腔管9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9,弹簧19、挡圈和空腔管9配合形成按压杆16自动上滑的结构,当按压杆16下滑后,弹簧19受压,在弹簧19恢复力的作用下按压杆16自动上滑。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3、图4、图5、图7、图8和图9给出,为了便于观察推药速度和推药量,所述按压杆16的上端贯穿壳体1的上端,按压杆16的上部转动连接有套筒18,套筒18的外壁开设有异形槽20,所述壳体1上固定有可与异形槽20配合的导向销28,下压按压杆16,按压杆16带动套筒18下滑,此时套筒18外壁的异形槽20与导向销28挤压接触,导向销28挤压异形槽20使套筒18下滑的同时还在转动,导向销28与异形槽20配合构成套筒18转动下滑的结构,所述套筒18的上端固定有可随套筒18转动的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半球体33,两个半球体33可随连接杆17同时转动;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述按压杆16的上端贯穿套筒18,按压杆16上端的端部置于套筒18的外部,按压杆16上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按压盘2,按压盘2上开设有两个半径不同的弧形通孔23,两个弧形通孔23均为半圆形,两个弧形通孔23与两个半球体33的运动轨迹一一对应,半径小的弧形通孔23与近套筒18的半球体33相对应,每个弧形通孔23的上端沿弧形通孔23的边缘设有刻度线,下压按压盘2,套筒18外周的异形槽20与销杆配合构成套筒18转动下滑的结构,套筒18转动带动连接杆17上的两个半球体33转动,两个半球体33与对应的弧形通孔23和刻度线配合构成计量结构,通过通孔可看到半球体33的转动速度和转动弧长,通过半球体33的转动速度可判断推药速度,通过半球体33的转动弧长可判断推药量,。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7和图8给出,为了使套筒18上滑时连接杆17和半球体33不会转动,所述异形槽20包括第一弧形槽26、第二弧形槽30、第一条形槽27和第二条形槽31,第一弧形槽26与第二弧形槽30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条形槽27与第二条形槽31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条形槽27的上端与第一弧形槽26的上端连通,第一条形槽27的下端与第二弧形槽30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三弧形槽29,第一条形槽27的下端与第二弧形槽30的下端之间通过第三弧形槽29连通,所述第三弧形槽29的槽底偏离第一弧形槽26的下端,第三弧形槽29的槽底与第二弧形槽30下端的上槽边上下对应;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第二条形槽31的上端与第二弧形槽30的上端连通,第二条形槽31的下端与第一弧形槽26的下端之间设有第四弧形槽32,第二条形槽31的下端与第一弧形槽26的下端之间通过第四弧形槽32连通,所述第四弧形槽32的槽底偏离第二弧形槽30的下端,第四弧形槽32的槽底与第一弧形槽26下端的上槽边上下对应,下压按压杆16,导向销28与第二弧形槽30挤压配合使套筒18转动下滑直至第二条形槽31与第二弧形槽30的连通处,松手后,按压杆16在弹簧19的作用下开始上滑,此时第二条形槽31与导向销28配合使套筒18上滑直至第四弧形槽32,且套筒18不转动,继续下压按压杆16,导向销28与第一弧形槽26配合使套筒18转动下滑直至第一弧形槽26与第一条形槽27连通处,松手后,套筒18上滑直至导向销28杆与第三弧形槽29配合。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3、图5和图6给出,为了实现按压杆16与第二齿轮10啮合,所述按压杆16包括方形杆25和圆柱杆24,圆柱杆24的下端与方形杆25的上端固定连接,方形杆25的前端面开设有可与第二齿轮10配合的齿槽,圆柱杆24的外周固定有圆环22,所述套筒18的内壁开设有可与圆环22配合的圆弧槽,圆环22与圆弧槽配合构成套筒18可绕按压杆16转动的结构,按压杆16上下滑动带动套筒18上下滑动。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3和图4给出,为了实现向壳体1内抽药,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有前后方向的条形孔34,条形孔34内设有可在条形孔34内前后滑动的推拉杆14,推拉杆14的上端与活塞杆15后端的下部固定连接,推拉杆14的下端贯穿条形孔34且置于壳体1的外部,推拉杆14优选为l形,使用者手掌顶着吸盘3,手指扳动推拉杆14使活塞21向壳体1后端滑动,活塞21向后滑动的同时完成壳体1内的抽液,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第一齿轮11与转动杆13之间设有单向轴承22,所以第一齿轮11反转不会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实现软管5的端部与出药嘴7可拆卸连接,所述出药嘴7上设有管接头8,管接头8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做过多叙述,管接头8与软管5端部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手掌顶着吸盘3,手指扳动推拉杆14使活塞21向壳体1后端滑动,活塞21向后滑动的同时完成壳体1内的抽液,然后将软管5放入糖水中按压气囊4,松手后糖水在气囊4的吸引下进入气囊4,再下压按压杆16使药液从出药嘴7流出,每下压按压杆16一次,活塞向前滑动一次,且活塞每次向前滑动的距离相同,喂药的过程中可通过观察半球体33的转动速度来控制推液速度,喂药的间隙可适当地按压气囊4使气囊4中的糖水通过软管5进入出药嘴7,用糖水来帮助医务人员引导幼儿服药。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的喂药器功能单一,喂药量和喂药速度不好把控容易呛到婴儿和操作麻烦的问题,减轻了看护人员的看护压力,帮助看护人员更加高效地引导幼儿服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