氙灯固定座及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7187发布日期:2020-02-21 19:0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氙灯固定座及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冷光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氙灯固定座及医用内窥镜冷光源。



背景技术:

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用于为内窥镜作照明光源,为了达到较好的照明效果,一些内窥镜冷光源采用的是氙灯。在内窥镜冷光源主机中,传统的氙灯固定座通常采用的是卡扣式安装氙灯,将氙灯放进氙灯固定座里面,旋转氙灯上面的连接套,使得连接套上的孔对准氙灯固定座上的孔用螺钉进行卡接固定。用于固定氙灯与氙灯固定座的螺钉既用作固定螺钉也用作电源接头,导致电源接头裸露在氙灯外。由于氙灯通常是处于高压带电作业状态,裸露在氙灯外面的电源接头容易让氙灯固定座带电,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氙灯固定座及医用内窥镜冷光源,它能够提高电气安全性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氙灯固定座,包括:绝缘外壳;第一散热器与第一电源接线端,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一电源接线端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氙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接线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器上,所述第一电源接线端用于与所述氙灯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性连接;第二散热器与第二电源接线端,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第二电源接线端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氙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接线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上,所述第二电源接线端用于与所述氙灯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上述的氙灯固定座,第一电源接线端与第二电源接线端均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绝缘外壳能避免工作人员触碰到第一电源接线端与第二电源接线端,从而提高了安全性。此外,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能将氙灯产生的热量较好地向外扩散出去,从而能延长氙灯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电源接线端设置于第一散热器上,第二电源接线端设置于第二散热器上,从而能便于与电源线进行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接线端包括第一导电压紧板;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氙灯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压紧板用于将其中一个极性电源线紧密抵触于所述第一散热器上;

所述第二电源接线端包括第二导电压紧板;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氙灯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压紧板用于将另一个极性电源线紧密抵触于所述第二散热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氙灯固定座还包括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的第一导电安装套、第二导电安装套与第一绝缘连接套;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套设于氙灯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与所述氙灯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套设于所述氙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与所述氙灯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套设于所述氙灯的中部并将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与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相隔离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的内侧壁设有插入到所述氙灯其中一端面的第一凹部内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内侧壁设有插入到所述氙灯另一端面的第二凹部内的第二凸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其中一端螺纹配合相连,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另一端螺纹配合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第一导电散热套及绕设所述第一导电散热套外侧壁周向设置的第一散热齿,所述第一导电散热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外;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第二导电散热套及绕设所述第二导电散热套外侧壁周向设置的第二散热齿,所述第二导电散热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散热套与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之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散热套的内侧壁为第一锥型面,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的外侧壁为与所述第一锥型面配合的第二锥型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内侧壁周向绕设有绝缘安装板;所述绝缘安装板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对应设置,用于将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相隔离开;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第一装配件安装于绝缘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第二装配件安装于绝缘安装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氙灯固定座还包括支架,所述绝缘外壳装设于支架上;所述支架设有若干个装配孔。

一种医用内窥镜冷光源,包括所述的氙灯固定座,还包括氙灯,所述氙灯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

上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由于包括所述的氙灯固定座,技术效果由氙灯固定座带来,有益效果包括了氙灯固定座的有益效果,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氙灯、第一导电安装套、第二导电安装套、第一绝缘连接套及第二绝缘连接套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氙灯、第一导电安装套、第二导电安装套、第一绝缘连接套及第二绝缘连接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光源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绝缘外壳,11、绝缘安装板,20、第一散热器,21、第一装配件,22、第一导电散热套,23、第一散热齿,30、第一电源接线端,31、第一导电压紧板,32、第一安装件,40、第二散热器,41、第二装配件,42、第二导电散热套,43、第二散热齿,50、第二电源接线端,51、第二导电压紧板,52、第二安装件,60、第一导电安装套,61、第一凸部,62、端板,621、扳手孔,63、避空,70、第二导电安装套,71、第二凸部,72、避空,80、第一绝缘连接套,81、凸缘,82、第一密封圈,83、第二密封圈,90、第二绝缘连接套,100、氙灯,110、第一凹部,120、第二凹部,200、支架,210、装配孔,300、主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本实用新型中,氙灯呈现为圆管状、方管状或类似管状,氙灯的正负两个电极分别设于氙灯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氙灯固定座,包括:绝缘外壳10、第一散热器20、第一电源接线端30、第二散热器40与第二电源接线端50。所述第一散热器20与所述第一电源接线端30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10内,所述第一散热器20与氙灯100相连。所述第一电源接线端30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器20上,所述第一电源接线端30用于与所述氙灯100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器40与所述第二电源接线端50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10内,所述第二散热器40与所述氙灯100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接线端50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40上,所述第二电源接线端50用于与所述氙灯100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上述的氙灯固定座,第一电源接线端30与第二电源接线端50均设置于绝缘外壳10内,绝缘外壳10能避免工作人员触碰到第一电源接线端30与第二电源接线端50,从而提高了安全性。此外,第一散热器20与第二散热器40能将氙灯100产生的热量较好地向外扩散出去,从而能延长氙灯100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电源接线端30设置于第一散热器20上,第二电源接线端50设置于第二散热器40上,从而能便于与电源线进行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电源接线端30包括第一导电压紧板31。所述第一散热器20与所述氙灯100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压紧板31用于将其中一个极性电源线紧密抵触于所述第一散热器20上。如此,第一导电压紧板31紧压电源线时,实现例如正极电源线与第一导电散热套22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压紧板31松开后便可以将正极电源线拆卸掉,拆装连接较为方便。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散热器20为导电散热器,第一散热器20与氙灯100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时,只需要使得第一电源接线端30与第一散热器20电性连接,便可以实现第一电源接线端30与氙灯100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电源接线端50包括第二导电压紧板51。所述第二散热器40与所述氙灯100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压紧板51用于将另一个极性电源线紧密抵触于所述第二散热器40上。如此,第二导电压紧板51紧压电源线时实现例如负极电源线与第二导电散热套42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压紧板51松开后便可以将负极电源线拆卸掉,拆装连接方便。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散热器40为导电散热器,第二散热器40与氙灯100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时,只需要使得第二电源接线端50与第二散热器40电性连接,便可以实现第二电源接线端50与氙灯100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第一电源接线端30还包括第一安装件32。第一导电压紧板31通过第一安装件32与第一散热器20紧密连接配合。所述第一散热器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2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3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拧紧或松开第一安装件32便可以实现第一导电压紧板31是否与第一散热器20紧密连接配合。

此外,第二电源接线端50还包括第二安装件52。第二导电压紧板51通过第二安装件52与第二散热器40紧密连接配合。所述第二散热器4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件52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件5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拧紧或松开第二安装件52便可以实现第二导电压紧板51是否与第二散热器40紧密连接配合。其中,第一安装件32、第二安装件52为螺钉、螺栓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的氙灯固定座还包括设置于绝缘外壳10内的第一导电安装套60、第二导电安装套70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套设于氙灯100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散热器20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所述氙灯100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套设于所述氙灯10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散热器40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与所述氙灯100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套设于所述氙灯100的中部并将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相隔离开。如此,由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位于氙灯100的中部将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第二导电安装套70相隔离开,从而避免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第二导电安装套70相互电连接,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的内侧壁设有插入到所述氙灯100其中一端面的第一凹部110内的第一凸部61,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内侧壁设有插入到所述氙灯100另一端面的第二凹部120内的第二凸部71。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的其中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如此,第一导电安装套60、第二导电安装套70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三者能与氙灯100较为紧密地装配在一起,稳定性较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其中一端螺纹配合相连,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另一端螺纹配合相连。如此,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之间便于拆装操作,第二导电安装套70与第二绝缘连接套90之间便于拆装操作。可选地,第一导电安装套60、第二导电安装套70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之间采用例如卡接、铆接、螺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此外,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的外侧壁周向绕设有凸缘81,所述凸缘81将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相隔离开。如此,由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上的凸缘81将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第二导电安装套70相隔离开,避免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第二导电安装套70相接触,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的氙灯固定座还包括第二绝缘连接套90。所述第二绝缘连接套90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外,所述第二绝缘连接套90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与所述第二绝缘连接套90之间的间隔中,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与所述第二绝缘连接套90之间的间隔中。如此,第一导电安装套60、第二导电安装套70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三者能与氙灯100较为紧密地装配在一起,稳定性较好。具体而言,凸缘81上设有螺纹,第二绝缘连接套90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缘81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可选地,第二绝缘连接套90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一散热器20包括第一导电散热套22及绕设所述第一导电散热套22外侧壁周向设置的第一散热齿23。所述第一导电散热套22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外。所述第二散热器40包括第二导电散热套42及绕设所述第二导电散热套42外侧壁周向设置的第二散热齿43,所述第二导电散热套42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外。如此,第一散热器20、第二散热器40采用散热齿的形式进行散热,对于氙灯100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此外,第一散热器20能作为其中一个电极与外部电源线进行电连接,连接操作方便;第二散热器40能作为另一个电极与外部电源线进行电连接,连接操作方便。另外,第一散热器20与第二散热器40具体为6005a铝合金材料加工制成,表面经过处理,能有效地将氙灯100散发出的热量扩散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导电散热套22与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之间螺纹配合连接。如此,可以将氙灯100组件通过旋转的方式从第一散热器20中拧出,也便于将氙灯100组件固定装设于第一散热器20,氙灯100组件更换操作较为方便。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安装套60的端面设有端板62,端板62上设置有扳手孔621,例如六角形孔,采用扳手插入到扳手孔621方便对氙灯100组件进行拆装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二导电散热套42的内侧壁为第一锥型面,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的外侧壁为与所述第一锥型面配合的第二锥型面。如此,在将氙灯100组件插装到第二散热器40中时,第二导电散热套42对第二导电安装套70起到定位及限位作用。

此外,绝缘外壳10内侧壁周向绕设有绝缘安装板11。绝缘安装板11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对应设置,用于将第一散热器20与第二散热器40相隔离开,避免第一散热器20与第二散热器40之间电连接,从而能提高安全性能。进一步地,第一散热器20通过第一装配件21安装于绝缘安装板11上,第二散热器40通过第二装配件41安装于绝缘安装板11上。其中,第一装配件21、第二装配件41为螺钉、螺栓等等。

另外,为了提高第一散热器20与第二散热器40对氙灯100组件的散热效果,第一导电安装套60的一部分套体套设于氙灯100的一端,第一导电安装套60的另一部分套体避空63,以确保能更多地与第一导电散热套22相接触,从而实现将热量扩散到第一散热器20上。同样地,第二导电安装套70的一部分套体套设于氙灯100的另一端,第二导电安装套70的另一部分套体避空72,以确保能更多地与第二导电散热套42相接触,从而实现将热量扩散到第二散热器4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的氙灯固定座还包括支架200。绝缘外壳10装设于支架200上。支架200设有若干个装配孔210。通过支架200上的装配孔210能便于将氙灯100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具体而言,装配孔210为螺纹孔,若干个,并间隔地设置于支架200的底部。

进一步地,支架200与绝缘外壳10通过采用例如pei材料注塑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医用内窥镜冷光源,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氙灯固定座,还包括氙灯100,所述氙灯100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10内。

上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由于包括所述的氙灯固定座,技术效果由氙灯固定座带来,有益效果包括了氙灯固定座的有益效果,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还包括导热硅脂与密封件。所述导热硅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安装套60内侧壁与所述氙灯100外侧壁之间,所述导热硅脂还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安装套70内侧壁与所述氙灯100外侧壁之间。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套80的内侧壁与所述氙灯100的外侧壁之间。如此,可以在氙灯100的两端外侧壁上涂抹导热硅脂,使得氙灯100的热量较好地导向到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第二导电安装套70,并由第一导电安装套60与第二导电安装套70向外部的散热器传导,从而能便于散走氙灯100的热量,从而延长氙灯100的寿命。此外,密封件能避免导热硅脂进入到氙灯100上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所对应的部位,从而避免导热硅脂损坏氙灯100。具体而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82与第二密封圈83。第一密封圈82设置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一端内侧壁与所述氙灯100的外侧壁之间,第二密封圈83设置于第一绝缘连接套80另一端内侧壁与所述氙灯100的外侧壁之间。如此,第一密封圈82、第二密封圈83分别封堵于第一绝缘连接套80与氙灯100之间间隔的两端,能较好地避免导热硅脂进入到氙灯100上与第一绝缘连接套80所对应的部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保证第一密封圈82与第二密封圈83在氙灯100上的安装稳定性,氙灯100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装设第一密封圈82的第一安装槽以及用于装设第二密封圈83的第二安装槽,便于组合装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一种冷光源主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以及主机壳300,医用内窥镜冷光源装设于主机壳300中。

上述的冷光源主机,由于包括所述的医用内窥镜冷光源,技术效果由医用内窥镜冷光源带来,有益效果包括了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有益效果,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