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药式洗眼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2256发布日期:2020-04-17 18:0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药式洗眼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药式洗眼器械。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眼科冲洗与眼部给药方式体验较差,也影响效果。现在的眼科冲洗常用的方式是用洗眼壶装上氯化钠进行冲洗,由于水流不好控制,冲洗过程不仅麻烦,带给用户的体验也比较差。由于这个常规项目往往收费较低或者免费,市场也就没有动力去进行改进。

而现在眼科给药的主流方式是滴眼,原因是人体的“血脑屏障”与“角膜-结膜屏障”导致口服方式、注射方式等全身用药方式使药物到达眼部病灶处浓度过低,滴眼这种局部给药方式是迄今为止眼科用药的最优选择。但滴眼方式也有显而易见的缺陷:①操作不便,不掰开眼皮不容易滴进眼内,掰开眼皮对眼睑处有伤口的会形成二次伤害;②手挤瓶身难以控制轻重,往往挤出量过大,不仅浪费滴眼液,还对眼部造成压力形成不适感;③对泪膜作用时间长、刺激大,不仅影响药物吸收,连续使用往往会造成眼干等副作用,多余药物与眼内分泌物还会经鼻泪腺进入人体影响健康;④眼部分泌物过多会影响药物作用,滴眼方式解决不了;⑤滴眼液开封后需要冷藏保存,再次使用因温度低对眼睛刺激大。

眼科给药的辅助方式是雾化,包括超声雾化方式与压缩雾化方式,雾化方式只能作为辅助的原因在于:①不如滴眼方式便捷,或者装置非便携,或者使用时间超过1分钟;②最小剂量高于滴眼方式;③使用过程中的卫生状况、防交叉感染难以保证;④药物中途损失大;⑤眼部分泌物过多会影响药物作用,雾化方式解决不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药式洗眼器械,包括主机体、位于主机体上方的储药室、位于储药室前方的定位受液器、位于储药室上方的密封盖;定位受液器固定在主机体上,可以进行90度转动,定位受液器的一侧设置有接口,定位受液器的另一侧设置有对比镜;主机体包括主机壳、位于主机体上端的微化组件、电路板、电池和主机壳,位于主机体下端的开关,位于主机体下端内侧的电路板和电池,电池位于电路板的背侧;微化组件连接储药室的出液口,用于将储药室的液体雾化。

优选地,储药室内设置有数字精细刻度,储药室的下半部为倒直角圆锥式结构,出液口位于倒直角圆锥式结构的直角一侧。

优选地,主机体内的微化组件、电路板、电池相互隔离。

优选地,主机体上还设置有指示灯。

优选地,微化组件包括微孔雾化片和适配的硅胶垫圈。

优选地,微孔雾化片为医用级别孔数目的微孔雾化片,微孔雾化片的直径范围为8-20毫米,微孔雾化片的孔径范围为3-10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变传统滴眼方式为微化眼部给药方式,降低了滴眼液使用过程中对泪膜的影响,减小了滴眼液的副作用。(2)恒温、微粒化眼部给药/冲洗,减小了眼部刺激,提高了使用舒适性。(3)一键选择操作,眼部冲洗/微化给药二合一,简单便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受液器起状态时给药式洗眼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受液器打开状态时给药式洗眼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给药式洗眼器械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的充电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雾工作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给药式洗眼器械,包括主机体7、位于主机体7上方的储药室2、位于储药室2前方的定位受液器3、位于储药室2上方的密封盖1;

定位受液器3固定在主机体7上,可以进行90度转动,呈现收起或者打开状态,定位受液器的一侧设置有接口,定位受液器的另一侧设置有对比镜4;

主机体7包括主机壳、位于主机体7上端的微化组件71、电路板72、电池73和主机壳,位于主机体7下端的开关6,位于主机体7下端内侧的电路板72和电池73,电池73位于电路板72的背侧;

微化组件71连接储药室2的出液口,用于将储药室2的液体雾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主机体7上还设置有指示灯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储药室2内设置有数字精细刻度,容量为6ml,储药室2的下半部为倒直角圆锥式结构,出液口位于倒直角圆锥式结构的直角一侧,如图3的斜角度设计,有利于药液的完全利用和彻底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路板72上设置有干烧保护电路、模式切换电路、电池充放电电路、两种工作模式机制和接口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定位受液器3上的接口,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不同的定位受液器3安装在接口上。图1为收起状态,图2为打开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收起或者放下对比镜4,在使用治疗之前后,通过对比镜4可以观察眼部的变化,选择适当的给药模式。

开关6通过组合设计,配合指示灯5的颜色,通过按开关的次数,选择合适的模式(可喷雾/冲洗给药)。

第一次按压开关6,完成开机动作,正常工作状态下,指示灯5为绿灯;无药液或者其他不能够正常动作指示灯5就为红灯。

第二次按压开关6,指示灯在慢速闪烁,微化组件71产生药物雾化。

第三次按压开关6,指示灯在快速闪烁,微化组件71产生药物雾化量最大。

如没有药液工作和其他故障,指示灯5显示为红灯。

第四次按压多模式选择开关6关机。

基本原理图如图4-5所示,电路板基本由电源电路、控制振荡电路与微化组件71组成。其中,根据需要微化组件71选择市场现有的医用不锈钢材质、直径8-20毫米、孔径3-10微米、医用级别孔数目的微孔雾化片并适配硅胶垫圈。整个电路板3由电池73供电,优点是重量轻,电源效率高。

控制振荡电路是通过开关6的点击次数的变化,通过处理芯片输出不同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来改变微化组件71的电压,使微化组件71的振荡管基极的电压变化,振荡电路产生的振荡电压通过耦合电容加在换能器上,产生不同的雾量变化;雾量调整在电路中通过开关6上的次数再经过处理芯片输出不同的pwm来调节振荡管的偏置,实现晶体管导通时间的改变振荡电路驱动换能器,实现不同的雾量大小的输出。为确保振荡管不因偏置电压过高而损坏,电源电压经过电阻分压和一个可调电阻降压后提供给雾化组件。调整后的偏置:电压通过电感、电阻加到振荡管基极,使振荡管能在截止状态和最强振荡状态之间变化。振荡电路由三极管和外围电容、电感组成三点式振荡电路,电路振荡频率约0.65mhz,因换能器本身就是一个固有频率约1.7mhz的晶振,它通过耦合电容跨接在振荡管基极和电源之间,振荡电路产生的振荡电压通过耦合电容加在换能器上。换能器受振荡电路激励后产生振荡,这个振荡信号又通过耦合电容反馈到振荡管基极,使振荡电路谐振在1.7mhz,超声波振荡电能经换能器转换成机械能将表面的水打成不同大小的水雾喷射出来。

电源电路就是有电池提供电源,同时支持usb充电和电量灯光指示。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