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定位吸痰喉罩。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喉罩是应用于全麻手术中,建立安全气道的有效手段。但是,现有的喉罩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吸痰管,痰液会积留在气囊的痰液收集腔内,不能及时排出,这就会造成通气管堵塞;(2)没有吸液管,患者口腔内产生的唾液不能及时排出,存在返流或误吸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定位吸痰喉罩,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定位吸痰喉罩,包括通气管、吸痰管、引流管、充气管和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所述气囊的一侧设有痰液收集腔,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痰液收集腔连通,所述吸痰管与所述通气管并排设置,所述吸痰管的靠近所述气囊的一端也与所述痰液收集腔连通,所述引流管与所述通气管并排设置,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的前端,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通气管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的一端靠近所述气囊,另一端为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充气管的自由端设有充气控制球,所述充气控制球的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设有充气阀。
可选地,所述通气管的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设有牙垫,所述牙垫包裹住所述通气管、所述吸痰管和所述引流管。
可选地,所述牙垫的远离所述气囊的一侧还设有唇挡,所述通气管、所述吸痰管、所述引流管、所述充气管和所述吸液管均穿过所述唇挡。
可选地,所述唇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根固定带。
可选地,所述固定带上设有调节扣。
可选地,所述唇挡采用透明医用塑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吸痰管和所述引流管分别位于所述通气管的两侧,在所述唇挡与所述气囊之间的部位,所述通气管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吸痰管的外侧壁和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壁连接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吸液管位于所述通气管的底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定位吸痰喉罩,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吸痰管的设置方便及时将痰液排出,避免对通气管造成堵塞,吸液管的设置方便及时将患者口腔内的唾液排出,避免返流或误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吸痰喉罩结构示意图。
图中:11-通气管;12-吸痰管;13-引流管;14-充气管;141-充气控制球;142-充气阀;15-气囊;151-痰液收集腔;16-吸液管;17-牙垫;18-唇挡;181-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定位吸痰喉罩,包括通气管11、吸痰管12、引流管13、充气管14和气囊15。
气囊15设置在通气管11的一端,气囊15的轮廓形状类似o形,气囊15的一侧设有痰液收集腔151,通气管11与痰液收集腔151连通,通气管11与痰液收集腔151连通的部位位于痰液收集腔151的后端靠近其底部的位置。通气管11的远离气囊15的一端设有快接接头,这样便于与呼吸机或麻醉设备连接,通过通气管11能够为患者建立起一个安全的呼吸通道。
充气管14的一端与气囊15连接并且与气囊15的内部连通,充气管1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充气管14的自由端设有充气控制球141,充气控制球141的远离气囊15的一端设有充气阀142,通过充气控制球141可以监测气囊15的状态,当充气控制球141鼓胀时,说明气囊15也处于鼓胀状态,当充气控制球141处于收缩状态时,说明气囊15也处于收缩状态。气囊15排气时,可以使用注射器与充气阀142连接,然后将气囊15内的气体抽出;气囊15充气时,可以使用充气测压装置与充气阀142连接,然后对气囊15进行充气,充气测压装置还可以对气囊15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当压力达到规定值时,停止充气。
吸痰管12与通气管11并排设置,吸痰管12的靠近气囊15的一端也与痰液收集腔151连通,吸痰管12与痰液收集腔151连通的部位位于痰液收集腔151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吸痰管12的远离气囊15的一端设有快接接头,这样便于连接吸痰设备,从而将痰液收集腔151内的痰液排出。
引流管13与通气管11并排设置,引流管13的一端延伸至气囊15的前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使用时,胃管从引流管13的自由端穿入,从而对胃液进行引流。
本实施方式中,吸痰管12和引流管13分别位于通气管11的左右两侧。
通气管1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吸液管16,吸液管16的前端靠近气囊15,吸液管1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本实施方式中,吸液管16位于通气管11的底侧,需要说明的是,通气管11的底侧即新型定位吸痰喉罩放置好后,通气管11朝向下的一侧为底侧。吸液管16的自由端设有快接接头,这样便于连接吸液设备,从而将患者口腔内的唾液抽出,避免唾液流入患者的气道内,造成患者不舒适。
通气管11的远离气囊15的一端还设有牙垫17,牙垫17同时包裹住通气管11、吸痰管12和引流管13。牙垫17的设置可以避免患者的牙齿将通气管11、吸痰管12和引流管13咬变形,造成管道不通畅。
牙垫17的远离气囊15的一侧设有唇挡18,通气管11、吸痰管12、引流管13、充气管14和吸液管16均穿过唇挡18,并且都和唇挡18连接为一体。
唇挡18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固定住喉罩,唇挡18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固定带181,固定带181采用松紧带制成。喉罩放置到位后,将固定带181套在套在患者的两侧耳朵上就可以将喉罩固定住。松紧带上可以设置调节扣,调节扣用于调节松紧带的长度,以便于适合不同的患者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唇挡18会挡住患者的口部,为了保证患者在使用喉罩时,医护人员能够看到患者口腔内的情况,唇挡18可以采用透明医用塑料制成。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通气管11、吸痰管12和引流管13在位于唇挡18和气囊15之间的部分,通气管11的外侧壁分别与吸痰管12的外侧壁和引流管13的外侧壁连接在一起,这样能够增加三根管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定位吸痰喉罩的使用原理如下:
使用针筒先将气囊15内的气体抽出,然后在气囊15的外表面涂抹润滑剂,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后,将喉罩插入患者的口腔内,插喉罩时,医护人员双手四指提起患者的下颌,双手拇指做抬起和下压喉罩后端唇挡18的两侧动作,重复2-3次,喉罩放置到位后,将固定带181套在患者的耳朵上,使得喉罩固定住,然后使用充气测压装置对气囊15进行充气,气囊15充气压力达到规定值时,停止充气,从而完成喉罩的置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