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5226发布日期:2020-05-06 23:2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腹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耗材,是一种多功能腹带。



背景技术:

腹带常用在患者进行腹腔手术、尤其是妇科手术后恢复阶段。现有技术的腹带结构是:它包括腰部衬垫3、腹部左衬垫4、腹部右衬垫1和板带2,腹部左衬垫4与腰部衬垫3的左端、腹部右衬垫1与腰部衬垫4的右端均分别通过板带2缝纫固连为一体,腹带围绕腰部,腹部右衬垫1与腹部左衬垫4采用尼龙搭扣粘接固连,见图1~图3。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板带较宽,经常压迫引流管而无法避让,导致引流不通畅;2即使引流管通过板带之间的空隙伸出来,由于缺少固定措施,容易导致引流管脱离;3在手术后,需要经常观察刀口的愈合情况,每一次观察,都需要打开腹带,打开腹带时突然释放压力导致刀口剧痛、甚至刀口开裂,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刀口愈合;4较宽的板带密不透气,容易伤害皮肤甚至导致褥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腹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腹带,它包括腰部衬垫、腹部左衬垫、腹部右衬垫、左侧松紧带和右侧松紧带,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松紧带和所述右侧松紧带均为宽度与引流管直径相似的窄松紧带,所述腹部左衬垫与所述腰部衬垫的左端通过若干条左侧松紧带缝纫固连为一体,若干条左侧松紧带均布设置、之间的距离与引流管直径相似,所述腹部右衬垫与腰部衬垫的右端通过若干条右侧松紧带固连为一体,若干条右侧松紧带均布设置、之间的距离与引流管直径相似,腹部左衬垫端面内侧设置一排若干个挂钩,在一排挂钩的上侧、靠近腹部左衬垫的上边缘设置至少一列若干个挂钩,在一排挂钩的下侧、靠近腹部左衬垫的下边缘设置至少一列若干个挂钩,腹部右衬垫端面外侧设置与腹部左衬垫挂钩对应的若干排挂环,多功能腹带围绕腰部,腹部右衬垫在腹部左衬垫的下面,腹部左衬垫的挂钩与腹部右衬垫的任意一排挂环挂接。

所述多功能腹带设置用于观察刀口的观察窗口,其结构是:在腹部左衬垫设置的挂钩内侧设置一个开门,开口位于一排挂钩的内侧,开门与腹部左衬垫通过尼龙搭扣粘接固连;在腹部右衬垫与腹部左衬垫的开门对应位置开口,开口由腹部右衬垫端面延伸至靠近右侧松紧带,将腹部右衬垫分割为上缘、中间和下缘,在其开口上设置与腹部左衬垫挂钩对应的若干排挂环,腹部左衬垫的挂钩同时与腹部右衬垫的上缘、中间和下缘的任意一排挂环挂接。

所述多功能腹带还包括引流管固定带,其结构是:所述引流管固定带中间设置通孔,通孔呈椭圆形,椭圆形的通孔长轴略大于引流管直径、短轴略小于引流管直径,引流管固定带的两端设置尼龙搭扣或挂钩挂环、且设置引流管让位孔,引流管固定带置于多功能腹带的左侧松紧带或右侧松紧带与腰部之间、套接在引流管上,引流管固定带的两端绕过引流管相邻的两条松紧带粘接或挂接固连。

所述腹部右衬垫与腹部左衬垫或者采用尼龙搭扣粘接固连代替挂钩与挂环的挂接固连。

所述左侧松紧带和右侧松紧带采用透气性好的针织弹力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腹带放入患者的腰部,然后将引流管固定带套接在引流管上,再将引流管穿过左侧松紧带或所述右侧松紧带之间的空隙,引流管固定带的两端穿过引流管相邻的两条左侧松紧带或右侧松紧带而伸出多功能腹带外侧,把多功能腹带的腹部右衬垫放在腹部左衬垫的下面,腹部左衬垫的挂钩与腹部右衬垫的任意一排挂环挂接,使松紧程度合适,调整引流管固定带的位置之后,将引流管固定带的两端绕过引流管相邻的两条松紧带粘接固连。需要观察刀口时,摘开腹部左衬垫设置的开门与腹部右衬垫的中间设置的挂环,打开腹部左衬垫设置的开门,再掀开腹部右衬垫的中间开口,即可暴露刀口进行观察或处置,然后重新盖上中间开口、关上门,挂上挂钩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使患者在术后约束腹部帮助愈合,左侧松紧带和右侧松紧带宽度及其空隙的宽度与引流管直径相似的结构和采用透气性好的针织弹力材料,既能够避让引流管、防止压迫引流管导致引流不通畅,又能够防止伤害皮肤,避免产生导致褥疮;其引流管固定带能够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其设置的门能够在不必打开腹带的情况下,通过门观察刀口,减少了打开腹带时突然释放压力导致刀口剧痛、甚至刀口开裂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影响刀口愈合,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物美价廉、舒适可靠、效果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腹带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腹带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后视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2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后视示意图;

图9为图7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3的引流管固定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腹部右衬垫,2板带,3腰部衬垫,4腹部左衬垫,5尼龙搭扣,6右侧松紧带,7引流管固定带,8左侧松紧带,9门,10挂钩,11开口,12挂环,13通孔,14让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4~6,实施例1,本实施例一种多功能腹带,它包括腰部衬垫3、腹部左衬垫4、腹部右衬垫1、左侧松紧带8和右侧松紧带6,所述左侧松紧带8和所述右侧松紧带6均为宽度与引流管直径相似的窄松紧带,所述腹部左衬垫4与所述腰部衬垫3的左端通过若干条左侧松紧带8缝纫固连为一体,若干条左侧松紧带8均布设置、之间的距离与引流管直径相似,所述腹部右衬垫1与腰部衬垫3的右端通过若干条右侧松紧带6固连为一体,若干条右侧松紧带6均布设置、之间的距离与引流管直径相似,腹部左衬垫4端面内侧设置一排若干个挂钩10,在一排挂钩10的上侧、靠近腹部左衬垫4的上边缘设置两列若干个挂钩10,在一排挂钩10的下侧、靠近腹部左衬垫4的下边缘设置两列若干个挂钩10,腹部右衬垫1端面外侧设置与腹部左衬垫4挂钩10对应的若干排挂环12,多功能腹带围绕腰部,腹部右衬垫1在腹部左衬垫4的下面,腹部左衬垫4的挂钩10与腹部右衬垫1的任意一排挂环12挂接。

所述多功能腹带设置用于观察刀口的观察窗口,其结构是:在腹部左衬垫4设置的挂钩10内侧设置一个开门9,门的开口位于一排挂钩10的内侧,开门9与腹部左衬垫4通过尼龙搭扣5粘接固连;在腹部右衬垫1与腹部左衬垫4的开门9对应位置开口11,开口11由腹部右衬垫1端面延伸至靠近右侧松紧带6,将腹部右衬垫1分割为上缘、中间和下缘,在其开口11上设置与腹部左衬垫4挂钩10对应的若干排挂环12,腹部左衬垫4的挂钩10同时与腹部右衬垫1的上缘、中间和下缘的任意一排挂环12挂接。

所述多功能腹带还包括引流管固定带7,其结构是:所述引流管固定带7中间设置通孔13,通孔13呈椭圆形,椭圆形的通孔13长轴略大于引流管直径、短轴略小于引流管直径,引流管固定带7的两端设置尼龙搭扣5、且设置引流管让位孔14,引流管固定带7置于多功能腹带的左侧松紧带8或右侧松紧带6与腰部之间、套接在引流管上,引流管固定带7的两端绕过引流管相邻的两条松紧带粘接固连。

所述左侧松紧带8和右侧松紧带6采用透气性好的针织弹力材料。

本实施例采用现有技术制造。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是:先将多功能腹带放入患者的腰部,然后将引流管固定带7套接在引流管上,再将引流管穿过左侧松紧带8或所述右侧松紧带6之间的空隙,引流管固定带7的两端穿过引流管相邻的两条右侧松紧带6而伸出多功能腹带外侧,把多功能腹带的腹部右衬垫1放在腹部左衬垫4的下面,腹部左衬垫4的挂钩10与腹部右衬垫1的任意一排挂环12挂接,使松紧程度合适,调整引流管固定带7的位置之后,将引流管固定带7的两端绕过引流管相邻的两条松紧带粘接固连。需要观察刀口时,摘开腹部左衬垫4设置的开门9与腹部右衬垫1的中间设置的挂环12,打开腹部左衬垫4设置的开门9,再掀开腹部右衬垫1的中间开口11,即可暴露刀口进行观察或处置,然后重新盖上中间开口11、关上门9,挂上挂钩10即可。

参照图7~9,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腹部右衬垫1与腹部左衬垫4采用尼龙搭扣5粘接固连代替挂钩10与挂环12的挂接固连。

参照图10,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引流管固定带7的两端绕过引流管相邻的两条松紧带通过挂钩10挂环12挂接固连。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经过创造性劳动的简单复制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