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8429发布日期:2020-01-10 15:10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



背景技术:

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胀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如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机械通气等均可引起新生儿腹胀,因此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引流,以排出胃肠内的气体或液体,缓解胃内压,减轻腹胀。

然而传统的胃肠减压是使用胃管排气即用注射器抽净胃内容物后留置胃管,将胃管末端开放,开放胃管引流的方法易造成床单污染并造成引流量不准确,以及不便于观察引流物性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开放胃管引流的方法易造成床单污染并造成引流量不准确,以及不便于观察引流物性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包括注射外壳,所述注射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刻度标线,所述注射外壳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的外侧安装有活动套环,所述活动套环的外部连接有固定凸钮,所述注射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活塞,所述连接活塞的内部中段连接有注射头,所述注射外壳的左侧活动设置有底端连接杆,所述底端连接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防滑扶手,所述底端连接杆的内部预留有定位凹槽。

优选的,所述注射外壳为透明聚碳酸树脂材质,且注射外壳容积大小为30ml,同时注射外壳的外部等距离设置有黑色线条的刻度标线。

优选的,所述引流口与注射外壳为贯穿连接,同时引流口为直径从左到右依次递减的锥形设计,且引流口的外部套合连接有活动套环。

优选的,所述活动套环的内壁采用硅橡胶材质,且活动套环的内部直径小于引流口的左端外部直径,同时活动套环的外部围绕圆心等距离安装有六个圆台状的固定凸钮。

优选的,所述连接活塞与注射外壳内部为卡合连接,且连接活塞采用黑色橡胶材质,同时连接活塞的圆心部分插合连接有注射头。

优选的,所述注射头为中空设计,且注射头的左端与定位凹槽内壁相互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端连接杆与注射外壳为套合连接,且底端连接杆采用橡胶硅材质,同时底端连接杆一体化连接的防滑扶手为t字形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注射外壳有利于观察引流物的色和性质,帮助提高护士对于引流物质特性的记录精准效果,且此外壳的容量大小较为适宜,能够防止引流器过大造成使用的不便,刻度标线帮助精准计量引流而出的物质,便于提高引流量记录的准确性,活动套环能够与需要连接的胃部导管保持连接紧密度,避免胃部导管在导流过程中发生脱落,造成床单等其他器具的污染的问题,连接活塞采用黑色橡胶材质,此活塞能够很好的保证注射外壳内部的密封效果,不易造成漏液,保证了整体使用时的整洁程度,注射头有利于保持针筒内部的常压效果,腹胀时胃腔压力增高,促进胃内容物及气体进入注射外壳内部,同时可避免负压吸引对胃粘膜的损伤,或胃壁被胃管吸附造成管堵塞,如果不需要保持注射头的通气效果可利用底端连接杆将其固定,便于注射头和连接活塞的拆装便捷,防滑扶手为t字形设计,有利于使用者手持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端连接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外壳;2、刻度标线;3、引流口;4、活动套环;5、固定凸钮;6、连接活塞;7、注射头;8、底端连接杆;9、防滑扶手;10、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包括注射外壳1,注射外壳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刻度标线2,注射外壳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引流口3,引流口3的外侧安装有活动套环4,活动套环4的外部连接有固定凸钮5,注射外壳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活塞6,连接活塞6的内部中段连接有注射头7,注射外壳1的左侧活动设置有底端连接杆8,底端连接杆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防滑扶手9,底端连接杆8的内部预留有定位凹槽10。

进一步的,注射外壳1为透明聚碳酸树脂材质,有利于观察引流物的色和性质,帮助提高护士对于引流物质特性的记录精准效果,且注射外壳1容积大小为30ml,此容量大小较为适宜,防止引流器过大造成使用的不便,同时注射外壳1的外部等距离设置有黑色线条的刻度标线2,帮助精准计量引流而出的物质,便于提高引流量记录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引流口3与注射外壳1为贯穿连接,便于引流物的准确快速进入注射外壳1的内部,同时引流口3为直径从左到右依次递减的锥形设计,且引流口3的外部套合连接有活动套环4,保证了活动套环4与其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活动套环4的内壁采用硅橡胶材质,此材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贴合引流口3的外壁,进一步提高了活动套环4与其连接的稳固性,且活动套环4的内部直径小于引流口3的左端外部直径,同时活动套环4的外部围绕圆心等距离安装有六个圆台状的固定凸钮5,能够帮助活动套环4与需要连接的胃部导管保持连接紧密度,避免胃部导管在导流过程中发生脱落,造成床单等其他器具的污染。

进一步的,连接活塞6与注射外壳1内部为卡合连接,且连接活塞6采用黑色橡胶材质,此活塞能够很好的保证注射外壳1内部的密封效果,不易造成漏液,保证了整体使用时的整洁程度,同时连接活塞6的圆心部分插合连接有注射头7,注射头7有利于保持针筒内部的常压效果,腹胀时胃腔压力增高,促进胃内容物及气体进入注射外壳1内部,同时可避免负压吸引对胃粘膜的损伤,或胃壁被胃管吸附造成管堵塞的问题。

进一步的,注射头7为中空设计,且注射头7的左端与定位凹槽10内壁相互卡合连接,如果不需要保持注射头7的通气效果可利用底端连接杆8将其固定,便于注射头7和连接活塞6的拆装便捷。

进一步的,底端连接杆8与注射外壳1为套合连接,且底端连接杆8采用橡胶硅材质,能够很好的贴合注射外壳1内壁,帮助保持其内部的密封效果,同时底端连接杆8一体化连接的防滑扶手9为t字形设计,有利于使用者手持的便利。

工作原理:首先此新生儿常压胃肠引流器,取30ml一次性的注射器一副,拔出其中的针栓,再将针栓前端的连接活塞6取下,再拔下注射器的注射头7,将其针头的前端插合至连接活塞6的内部,把固定好的连接活塞6左端插合至底端连接杆8的内部,一手手持防滑扶手9处,另一手拿住注射外壳1的外侧,将底端连接杆8插合至注射外壳1的内部,当连接活塞6到达30ml的标示处,则停止推送,此时把活动套环4套合至引流口3的外部,保持牢固后,再在活动套环4的外部与新生儿留置胃管末端开口相连,拔出底端连接杆8后,即可开始胃部内容物的引流,引流过程中注射器空筒要平放于患儿床头,这样也有利于保持针筒内部的常压效果,腹胀时胃腔压力增高,促进胃内容物及气体进入注射外壳1内部,同时可避免负压吸引对胃粘膜的损伤,或胃壁被胃管吸附造成管堵塞的问题,注意每24小时更换一次此肠胃引流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